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349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特别地,涉及可实现均匀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是用于通过调节从光源产生的光的透射率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在lcd装置中,光源被设置在液晶下方,并且电场被施加到液晶以控制液晶的取向。lcd装置被应用到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pc的各种电子装置。近来,正在积极研究用于提高设计自由度并且使有效区域最大化的包括窄边框的lcd装置。

典型的lcd装置包括包含光源的背光单元和设置在背光单元上的液晶显示面板。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片、反射板和导向模。反射板将从光源产生的光朝向导光板反射并且提高背光单元的光效率。通常,反射板被制造成薄片的形式并且接合到导光板的背表面。然而,从光源发射的光被反射板反射,然后集中在lcd装置的特定区域中,这造成lcd装置的亮度不均匀。因此,出现热斑(hotspot)。热斑是指在lcd装置的屏幕的部分中具有比在周围区域中更高的亮度的亮点缺陷。这个热斑可被称为常见热斑。

另外,如果从光源发射的光被反射板反射并且更多的光集中在特定区域中,则出现搜索光型热斑。在搜索光型热斑中,由于更多的光被直接地传播并且集中在特定区域中而没有被散射,因此lcd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性会增大。

特别地,随着lcd装置的边框的厚度减小,有效区域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在反射板的弯曲部分被反射的光更有可能在有效区域中相遇。因此,亮度的不均匀性会被放大。因此,会出现更多的作为亮点缺陷的热斑,每个亮点缺陷在lcd装置的屏幕的部分中具有比在周围区域中更高的亮度。特别地,会出现搜索光型热斑,并且因此,亮度的不均匀度会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发明人识别到,在从光源发射光的光进入区域中,导光板和反射板彼此不接合。因此,反射板会弯曲。另外,发明人认识到,光的反射路径由于反射板的弯曲而改变。因此,光集中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定区域中。因此,本公开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支承构件设置在反射板背面上以使反射板的弯曲最小化来形成集中在光进入区域中的光的均匀路径,从而使光在特定区域中的集中度最小化。

本公开将实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支承构件设置在反射板背面上来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最小化。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面的描述将清楚得知以上没有提到的其它目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光源,该光源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导光板;反射板;导向模;以及支承构件。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光源的一个表面接触。所述反射板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所述导向模将所述光源、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板容纳在所述导向模中。所述支承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反射板下方并且支承所述反射板的一个表面的至少部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在所述反射板下方并且支承所述反射板的一个表面的至少部分。因此,可使所述反射板的弯曲最小化。因此,可以使由特定区域中的在反射板的弯曲部分处被反射的光的集中造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下方。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和支承构件。所述导光板被构造成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的路径。所述反射板在所述导光板下方并且被构造成反射光。所述支承构件将所述反射板的上表面平坦化,以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特定区域中的从所述光源发射并且被所述反射板反射的光的集中度最小化。

在对本公开和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将包括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细节。

根据本公开,提供支承构件以在从光源发射光的光进入区域中将反射板的上表面平坦化。因此,可使反射板的弯曲最小化并且可抑制由反射板的弯曲造成的光的集中。因此,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均匀度。

根据本公开,支承构件被构造成抑制特定区域中从光源发射的光的集中。因此,可以改善由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造成的常见热斑或搜索光型热斑。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各种其它效果被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a的部分放大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比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提供该比较示例来说明使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最小化的原理;以及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按照各种不同形式来实现本公开。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只是为了完全公开本公开并且向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地提供本公开的类别,本公开将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

附图中示出的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状、大小、比例、角度、数量等只是示例,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类似的附图标记一般表示类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可省略对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了本公开的主题。本文中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和“由…组成”的术语一般旨在允许添加其它组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仅仅”一起使用。对单数的任何引用可包括复数,除非另外明确表示。

即使没有明确表示,组件也被理解为包括常见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上”、“上方”、“下方”和“旁边”等的术语来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可在这两个部件之间放置一个或更多个部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正好”或“直接”使用。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时,它可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其它组件区分开。因此,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中,以下将提到的第一组件可以是第二组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由于附图中示出的各组件的大小和厚度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呈现的,因此本公开不一定限于示出的各组件的大小和厚度。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部分或完全彼此结合或组合并且可按技术上的各种方式进行互锁和操作,并且实施方式可彼此独立地或关联地执行。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1和图2,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0、环形带120和背光单元130。

参照图1和图2,液晶显示面板110被设置在背光单元130上。液晶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和包围有效区域的边框区域。

液晶显示面板110包括下偏振板111、下基板112、上基板113和上偏振板114。下偏振板111被构造成使从背光单元130发射的光偏振,以向下基板112提供光。提供到下基板112的光穿过在下基板112和上基板113之间设置的液晶并且朝向上偏振板114传播。

液晶、像素电极、公共电极、晶体管和电容器被设置在下基板112和上基板113之间。晶体管被构造成基于数据驱动信号和选通驱动信号来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基于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来改变液晶的取向。通过改变液晶的取向来控制穿透液晶的光的透射率。

上基板113包括滤色器。穿透液晶的光通过穿过上基板113的滤色器而具有特定颜色。穿过上基板113的光向上发射,穿过上偏振板114,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110上显示图像。

如图1中所示,环带120被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30之间并且将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30接合。与液晶显示面板110的边框区域对应地设置环带120,以使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可视性的减小最小化。环带120可形成为具有高吸光性的双面胶带,以使从背光单元130发射的光泄漏到外部的程度最小化。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省去环带120。也就是说,可用吸光树脂将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30彼此接合。吸光树脂可将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侧表面和背光单元130的侧表面接合。

背光单元130向液晶显示面板110提供光并且被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10下方。背光单元130包括光学片131、导光板132、光源133、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134、反射板135、接合构件137、支承构件138和导向模136。

导向模136将光学片131、导光板132、光源133、fpcb134、反射板135、接合构件137和支承构件138容纳在导向模136中,并且构成背光单元130的外部。导向模136具有开顶盒的形状并且上述组件被容纳在导向模136内,如图1中所示。导向模136可由容易制模的塑料形成。例如,导向模136可具有包括由具有高吸光性的黑塑料形成的外模和由具有高反射性的白塑料形成的内模的双重结构,但不限于此。导向模136可具有各种颜色、各种结构和各种形状。

光源133和fpcb134沿着导向模136的一个侧表面设置。如果光源133沿着导向模136的一个侧表面设置,则光沿着导向模136的所述一个侧表面发射。上述光源133可被称为边缘型光源。光源133可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但不限于此。光源133可包括诸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外部电极荧光灯(effl)或量子点(qd)发光二极管的各种发光元件。光源133产生白光。例如,光源133可被形成为包括产生蓝光的蓝光发射二极管和黄色荧光材料的封装,但不限于此。光源133可被形成为包括蓝光发射二极管、红光发射二极管和绿光发射二极管的封装。

fpcb134连接到光源133并且依次向光源133提供电信号,以发射光。fpcb134和光源133可连接到设置在背光单元130下方的印刷电路板(pcb),并且光源133可基于从设置在pcb上的电路传送的驱动信号进行操作。

如图2中所示,导光板132与光源133的一个表面接触。另外,导光板132漫射或收集从光源133发射的光,以使光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下偏振板111传播。导光板132可具有如图2中所示的平板形状,或者可具有楔形形状。

光学片131被设置在导光板132上并且提高从光源133生成的光的亮度。光学片131可包括多个片,这些片包括漫射片和棱镜片。

反射板135反射从光源133产生的光。反射板135反射的光可通过导光板132和光学片131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下偏振板111。反射板135被形成为膜并且由具有高反射率的各种材料形成。例如,反射板135可被形成为具有大约100μm至大约200μm的厚度并且包括金属反射材料的薄膜。

反射板135接合到导光板132的背表面。如图1中所示,接合构件137接合到导光板132的背表面,以与导光板132的三边边缘相对应。另外,反射板135通过接合构件137接合到导光板132的背表面。

接合构件137被形成为透明双面胶带。尽管接合构件137具有透明性,但是光可在接合构件137和导光板132之间的界面处被不规则反射。因此,接合构件137沿着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的外周进行设置。此外,接合构件137没有被设置在来自光源133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32中的光进入区域中。

本文中,光进入区域意指与光源133相邻的区域并且还意指从发光源133发射的光被漫射的区域。光进入区域通常意指与发射光的光源133隔开特定距离内的区域。随后,将参照图3描述光进入区域的细节。

如果接合构件137被设置在光进入区域中,则光在接合构件137和导光板132之间的界面处被不规则地反射。因此,接合构件137的形状可被视为斑(即,不均匀(mura))。因此,接合构件137没有被设置在导光板132的与光进入区域相对应的一个侧表面上,以使在光进入区域处的不规则反射最小化。因此,接合构件137被设置在除有效区域和从光源133发射光的光进入区以外的其它区域中,以使因接合构件137造成的显示装置100的可视性减小程度最小化。

此外,反射板135和导向模136隔开。如上所述,光源133和fpcb134沿着导向模136的一个侧表面进行设置。由于fpcb134被设置在光源133下方,因此fpcb134被设置成与导向模136的内底部接触。此外,导光板132被布置成尽可能地靠近光源133,以尽可能多地接收从光源133发射的光。因此,导光板132的一个表面和光源133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并且导光板132被设置在fpcb134上方。反射板135接合到导光板132的背表面。由于fpcb134具有比反射板135的厚度大的厚度,因此由于fpcb134的厚度会在反射板135和导向模136之间形成间隔。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导向模136的内底部上设置其它组件。例如,可在导向模136的内底部上设置用于感测用户输入到显示装置100的触摸输入的力的感测焊盘。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导向模136的内底部和反射板135之间形成间隔,旨在确保用于感测焊盘的物理间隔。

支承构件138被设置在反射板135下方并且支承反射板135的一个表面的至少部分。具体地,支承构件138在从光源133发射光的光进入区域中支承反射板135的一个表面。如图2中所示,支承构件138填充导向模136和反射板135之间的间隔并且将反射板135和导向模136接合。支承构件138可被形成为双面胶带,以将导向模136和反射板135彼此接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导向模136的背表面上设置其它结构,并且可在其它结构上设置支承构件138,以支承反射板135的一个表面。

支承构件138将反射板135的这个表面平坦化。由于反射板135的这个表面被平坦化,因此反射板135和导光板132之间的距离变得均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在反射板135的一个区域处反射的光和在另一个区域处反射的光彼此相交并且集中在特定区域中的现象最小化。将参照图3更详细地描述此原理。

图3是为了说明使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最小化的原理而提供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3,在从光源133发射光的光进入区域中,通过支承构件138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

本文中,光进入区域意指从光源133发射的光被漫射的区域。具体地,光进入区域意指与光源133隔开预定距离内的区域。如果光源133是边缘型的,则从设置有光源133的一个表面发射光。因此,光进入区域意指光源133的一个表面p1和与这个表面p1隔开特定距离的界面p2之间的区域。图3示出与光源133的这个表面p1隔开第一距离d1的界面p2。可根据光源133的种类、光源133的大小和光源133之间的距离来不同地确定用于确定光进入区域的大小的第一距离d1。例如,第一距离d1可被定义为0.75mm,但不限于此。

相比于其它区域,光不可能在光进入区域中被充分漫射。因此,在光进入区域中出现各种光学问题。例如,来自光源133的光不可能在光进入区域中被充分漫射。因此,在区域之间会存在光分布上的差异。具体地,从光源133径向发射光。从光源133发射的光以锥形形状漫射并且可与从另一个相邻光源133发射并且以锥形形状漫射的另一光相交。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锥形彼此相交的区域具有大量光并且变成亮部分。另外,这两个锥形没有彼此相交的区域具有少量光并且变成暗部分。在远离光源133的区域中,来自光源133的光均匀分布。因此,没有产生亮部分和暗部分。然而,在与光源133相邻的光进入区域中,光没有充分分布。因此,光可集中在特定区域中或者在特定区域中是不充分的,因此产生亮部分和暗部分。

可通过导光板132来抑制光进入区域中的亮部分和暗部分的产生。例如,导光板132可被形成为在光进入区域中具有斜坡。在这种情况下,光可在导光板132的斜坡上被反射,因此,光可被有意地入射到光不充分的暗部分中。因此,暗部分和亮部分之间的亮度差会减小,并且背光单元130可向显示面板110均匀地提供光。

此外,如上所述,接合构件137没有被设置在光进入区域中,因此,反射板135和导光板132在光进入区域中没有彼此接合。由于反射板135被形成为薄膜,因此反射板135可在没有设置接合构件137的光进入区域中弯曲。如果反射板135弯曲,则反射板135和导光板132之间的距离可变得不均匀并且反射板135所反射的光的传播路径可改变。将参照图4描述其细节。

图4是根据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提供该比较例来说明使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最小化的原理。以下,将省略对参照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进行描述的组件的冗余说明。

参照图4,如果没有支承构件,反射板435可在特定区域中弯曲。接合构件437没有被设置在导光板432的一个表面上,因此,在从光源433发射光的光进入区域中,反射板435没有接合到导光板432。因此,如图4中所示,薄片形式的反射板435可在光进入区域中弯曲。由于反射板435弯曲,光的反射路径可在光进入区域中局部地改变,并且光可集中在特定区域中。

具体地,从光源433径向发射从光源433产生的光。如图4中所示,从光源433产生的光当中的第一光l1可入射到反射板435的弯曲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光l1在反射板435和导光板432之间的间隔中折射并且在反射板435的弯曲部分处被反射,以入射到导光板432的背表面上。入射到导光板432的第一光l1可沿着特定路径传播并且可发射到液晶显示面板410中的特定区域。此外,从光源433产生的光当中的第二光l2可入射到反射板435的未弯曲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光l2在反射板435和导光板432之间的间隔中折射并且在反射板435的未弯曲部分处被反射。被反射的第二光l2可入射到导光板432的背表面上。入射到导光板432的第二光l2可沿着特定路径传播并且可发射到液晶显示面板410中的特定区域。

在反射板435的弯曲部分中的导光板432和反射板435之间的距离大于在反射板435的未弯曲部分中的导光板432和反射板435之间的距离。因此,第一光l1的传播路径和第二光l2的传播路径可彼此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光l1和第二光l2可集中在特定区域h/a中。另外,由于光的集中,液晶显示面板410中的特定区域h/a可比其它区域亮。特别地,在从光源433发射光的光进入区域中会强烈地出现光的集中,因此,液晶显示装置400的亮度会变得不均匀。

具体地,第一光l1和第二光l2会彼此相交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410中沿着同一路径传播。例如,第一光l1和第二光l2两者可穿过液晶显示面板410的红色滤色器。此外,从光源433发射并且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410上的第三光会穿过与红色滤色器相邻的蓝色滤色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光(即,第三光)穿过蓝色滤色器,而两种光(即,第一光l1和第二光l2)穿过红色滤色器。因此,穿过红色滤色器的光的数量相对大于穿过蓝色滤色器的光的数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特定区域h/a会略微倾向于具有红色,并且会在特定区域h/a中看到微小的红斑。结果,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会变得不均匀。

特别地,如果反射板435在光进入区域的亮部分中弯曲,则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会由于光的集中而恶化。具体地,光进入区域是指从光源433发射的光被漫射的区域,因此具有相对高的光密度。特别地,光进入区域的亮部分是指从两个相邻光源433发射的光被集中从而具有相对高的光密度的区域。如果反射板435在光进入区域的亮部分中弯曲并且光由于弯曲的反射板435而集中在特定区域中,则液晶显示装置400的亮度的不均匀度在特定区域中会被放大。

然而,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可使亮度的不均匀度最小化。再参照图3,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支承构件138,支承构件138被构造成在光进入区域中支承反射板135的一个表面的至少部分。支承构件138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并且使从光源133发射并且被反射板135反射的光在特定区域中的集中最小化。

具体地,通过光进入区域中的支承构件138将反射板435的上表面平坦化。也就是说,支承构件138的上表面在光进入区域中是基本平坦的并且从光源133发射的光可不被集中。例如,从光源133发射的第一光l1入射到导光板132中。第一光l1传播到光进入区域中的导光板132的背面并且在导光板132和反射板135之间的间隔中折射。导光板132和反射板135之间的间隔是通过接合构件137形成的。也就是说,接合构件137在导光板132的三边边缘处将导光板132和反射板135接合。因此,导光板132和反射板135在没有设置接合构件137的区域中彼此隔开。穿过导光板132和反射板135之间的间隔的第一光l1被光进入区域中的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反射,然后入射到导光板132的背表面上。入射到导光板132的背表面中的第一光l1可再次朝向反射板135的上表面折射,然后穿过光学片131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10中。

此外,从光源133发射的第二光l2入射到导光板132上。第二光l2朝向导光板132的背表面传播并且在除光进入区域外的任何区域中被反射板135反射。被反射板135反射的第二光l2入射到导光板132的背表面上,并且沿着导光板132中的笔直路径传播,以穿过光学片131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10上。

支承构件138被设置在光源133的这个表面p1和与这个表面p1隔开第一距离d1的界面p2之间的间隔中。也就是说,支承构件138将反射板135在光进入区域中的上表面平坦化。如上所述,接合构件137没有被设置在光进入区域中,因此,反射板135有可能在光进入区域中弯曲。另外,光进入区域是指光没有被充分漫射从而具有比其它区域的光密度更高的光密度的区域。相比于在其它区域中,在光进入区域中,弯曲的反射板135的效果更大。然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设置在光进入区域中的支承构件138。因此,光进入区域中的反射板135的弯曲可被最小化,并且因反射板135的弯曲而造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亮度的不均匀度也可被最小化。因此,可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的常见热斑或搜索光型热斑。

可通过支承构件138均匀地保持反射板135和导光板132之间的距离。例如,支承构件138可填充导向模136和反射板135的背表面之间的间隔,以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但不限于此。支承构件138可仅均匀地保持导光板132和反射板135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可在除光进入区域以外的任何区域中弯曲,但光在除光进入区域以外的区域中被充分漫射。因此,反射板135的弯曲不会造成大问题。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参照图5,支承构件138被设置在没有设置接合构件137的光进入区域中。具体地,边缘型光源133被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上部区域中。为了方便说明,设置有光源133的上部区域被定义为光源区域la。

接合构件137沿着导光板132的三边边缘被设置在导光板132的背表面上,以将导光板132和反射板135接合。如图5中所示,导光板132的三边边缘对应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三边边缘区域。为了方便说明,设置有接合构件137的三边边缘被定义为接合区域ba。

支承构件138被设置在除设置有接合构件137并且与光源区la相邻的接合区域ba以外的任何区域中。也就是说,支承构件138被设置在光进入区域中。由于通过支承构件138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因此设置有支承构件138的区域被定义为平坦化区pa。支承构件138在光源133接触导光板132的光源133的这个表面p1和与这个表面p1隔开第一距离d1的界面p2之间的间隔中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也就是说,如图5中所示,从光源区la的一个表面到平坦化区pa的距离对应于第一距离d1。支承构件138可在除光进入区域以外的任何区域中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因此,第一距离d1可大于限定光进入区域的距离。例如,第一距离d1可大于0.75mm。在这种情况下,支承构件138可在光进入区域中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138可被设置成与反射板135的整个背表面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板135的正表面可被平坦化,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亮度的不均匀度可被最小化。因此,可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的常见热斑或搜索光型热斑。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支承构件138被形成为与反射板135的整个背表面接触。因此,需要大量用于支承构件138的材料并且另一个结构不可被插入到导向模136和反射板135之间。

结果,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支承构件138,支承构件138被接合在反射板135下方并且支承反射板135的一个表面的至少部分。支承构件138将反射板135的上表面平坦化,以使在特定区域中从光源133发射并且被反射板135反射的光的集中最小化。特别地,反射板135没有接合到光进入区域中的导光板132,因此,反射板135有可能弯曲。由于反射板135弯曲,因此光的传播路径被改变,因此,光可集中在特定区域中。如上所述,光进入区域是指从光源133发射的光没有被充分漫射的区域。因此,反射板135在光进入区域中的弯曲会显著影响液晶显示装置100的颜色质量。然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支承构件138被设置在光进入区域中并且使反射板135的弯曲最小化。因此,可使在光进入区域中没有被漫射而是被反射的光在特定区域的集中最小化。因此,可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亮度并且可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图像质量。

还可如下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光源,该光源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导光板;反射板;导向模;和支承构件。导光板与光源的一个表面接触。反射板被设置在导光板下方。导向模将光源、导光板和反射板容纳在导向模中。支承构件被设置在反射板下方并且支承反射板的一个表面的至少部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支承构件,支承构件在反射板下方并且支承反射板的一个表面的至少部分。因此,可使反射板的弯曲最小化。因此,可使因在反射板的弯曲部分处被反射的光在特定区域的集中而造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不均匀度最小化。

光源可沿着导向模的一个侧表面设置。支承构件可在光源的这个表面和与光源的这个表面隔开第一距离的界面之间的间隔中并且可支承反射板的这个表面。

第一距离可大于0.75mm。

支承构件可将反射板接合到导向模。

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光源并且与导向模的一个表面接触。反射板可与导向模的一个表面隔开。

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接合构件,接合构件将反射板接合到导光板。支承构件可被设置在除设置有接合构件的区域以外的任何区域中。

在设置有支承构件的区域中,反射板和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均匀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和支承构件。导光板被构造成改变从光源发射的光的路径。反射板在导光板下方并且被构造成反射光。支承构件将反射板的上表面平坦化,以使液晶显示面板的特定区域中的从光源发射并且被反射板反射的光的集中度最小化。

支承构件可被构造成在从发射光的光源的一个表面起的特定区域内将反射板的上表面平坦化。

反射板和导光板可在除特定区域以外的任何区域中彼此接合。支承构件可被构造成使特定区域中的反射板的弯曲最小化。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按许多不同形式实施。因此,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例证目的而提供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证性的,并不是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随附权利要求书进行理解,并且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理解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2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89061的优先权,通过引用方式将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并入本文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