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24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补充容器,所述显影剂补充容器能够附接到显影剂补充装置和/或能够从显影剂补充装置拆卸。所述显影剂补充容器应用于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以及具有上述多种功能的多功能外部设备这样的成像装置中。



背景技术:

通常,微粉末状的显影剂应用于例如电子照相式复印机这样的成像装置中。在成像装置中,从显影剂补充容器补充在形成图像时消耗掉的显影剂。

作为传统的显影剂补充容器,现有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309858中描述的显影剂补充容器。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309858所描述的显影剂补充容器中,排出口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以便在显影剂补充容器正常作业(更换作业)期间抑制显影剂从排出口飞散。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309858中,因为排出口较小,所以对于在排出口处或者在排出路径中产生的显影剂凝集而言,使用往复运动构件解决显影剂凝集问题。因此,能够长期地从相对较小的排出口成功地排出显影剂。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309858中描述的显影剂补充容器设有驱动力转换构件,所述驱动力转换构件包括复杂的曲柄机构,以用于将显影剂收容部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往复运动构件的往复运动驱动力,以便驱动往复运动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补充容器和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解消显影剂的凝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补充容器,其包括:显影剂收容部,其能够收容显影剂;排出口,通过排出口排出被收容在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运送部,其通过旋转来运送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以及移位部,其能够结合运送部的旋转而在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中移位,并且包括:运动构件,所述运动构件能够结合运送部的旋转而往复运动;和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偏压运动构件并且能够根据运动构件的运动而扩张。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显影剂接收装置,其包括显影剂接收部,所述显影剂接收部接收显影剂;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将驱动力施加到显影剂补充容器;以及显影剂补充装置,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能够从显影剂接收装置拆卸并且具有:显影剂收容部,其能够收容显影剂;排出口,收容在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显影剂接收部;运送部,所述运送部通过接收来自驱动部的驱动力以旋转从而运送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和移位部,所述移位部能够结合运送部的旋转而在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中移位,并且包括:运动构件,所述运动构件能够结合运送部的旋转而往复运动;和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偏压运动构件并且能够根据运动构件的运动而扩张。

参照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了成像装置的完整构造的截面图。

图2A是显影剂补充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2B是安装部的透视图。

图2C是安装部的截面图。

图3是图解了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显影剂补充装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图解了显影剂补充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图解了显影剂补充装置的变型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6A是图解了显影剂补充容器的透视图。

图6B是图解了排出口周围情况的局部放大图。

图6C是图解了显影剂补充容器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的安装部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7A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截面透视图。

图7B是泵部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7C是泵部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8A是应用于测量流体能量的装置中的叶片的透视图。

图8B是该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图解了排出口的直径和排出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图解了容器中的填充量和排出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A是泵部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的局部视图。

图11B是泵部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的局部视图。

图11C是泵部的局部视图。

图12是图解了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凸轮槽形状的展开图。

图13A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3B是显影剂存储部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

图14A是比较例中的局部截面图。

图14B是比较例中的显影剂存储部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

图15A是移位部的透视图。

图15B是螺旋弹簧单元的透视图。

图15C是轴构件的透视图。

图16A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6B是显影剂存储部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

图17A是图解了移位部的组装过程的透视图。

图17B是图解了移位部的组装过程的透视图。

图17C是图解了移位部的组装过程的透视图。

图18A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8B是显影剂存储部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

图19是移位部的透视图。

图20A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20B是显影剂存储部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

图21A是关于移位部中的接触部的透视图。

图21B是关于移位部中的接触部的透视图。

图22A是图解了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移位部的组装过程的透视图。

图22B是图解了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移位部的组装过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并且随后将按照顺序描述装载在成像装置上的显影剂补充装置和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构造。

在下文中,除非特别描述,否则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各种构造都能够替换为具有本发明理念范围内的类似功能的其它已知构造。

<成像装置>

作为装载有显影剂补充装置(在其上可附接地(可拆卸地)安装有显影剂补充容器(也称作调色剂盒))的成像装置的一个示例,将使用图1描述采用了电子照相系统的复印机(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的构造。

图1图解了复印机主体(下文称作成像装置主体或者装置主体)100。另外,原稿101被放在原稿平板玻璃102上。然后,通过根据电子照相式感光构件104(在下文中称为感光构件)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由多个平面镜M和透镜Ln将光学图像成像,形成静电潜像。由干燥型显影装置(单组分显影装置)201a使用调色剂(单组分磁性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干燥型粉末)而将静电潜像可视化。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使用单组分磁性调色剂作为要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进行补充的显影剂的示例。然而,不仅可以采用这样的示例,而且也可以采用下文所述的构造。

具体地,在使用单组分显影装置(其使用单组分非磁性调色剂来执行显影)的情况下,补充单组分非磁性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在使用双组分显影装置(其使用混合了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来执行显影)的情况下,补充非磁性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连同非磁性调色剂一起补充磁性载体以作为显影剂。

盒105、106、107和108容纳片材S(记录介质)。在这些堆叠片材S的盒105至108中,由操作者(用户)基于从复印机的液晶操作部输入的信息或者原稿101的片材尺寸来选择最优的盒。

由给送和分离装置105A、106A、107A和108A运送的一张片材S通过运送部109被运送至阻挡辊110。在将光学部103的扫描时间与感光构件104的旋转时间进行同步的同时运送片材S。

图1图解了转印充电器111和分离充电器112。通过转印充电器111,由显影剂在感光构件104上形成的图像被转印至片材S。通过分离充电器112,转印有显影剂图像(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与感光构件104分离。

随后,对于由运送部113运送的片材S而言,通过在定影部114中加热和加压来定影片材上的显影剂图像。随后,在单面复印的情况下,片材S经过排出反转部115并且被排出辊116排出到排出托盘117。

在双面复印的情况下,片材S经过排出反转部115,并且片材的一部分首先被排出辊116排出到装置的外部。然后,在片材S的尾端经过挡板118并且仍然被排出辊116夹持时,控制挡板118并且使排出辊116反向旋转。因此,再一次将片材S运送到装置中。随后,将片材S通过再给送运送部119和120运送至阻挡辊110。然后,将片材S通过与单面复印的情况相类似的路径排出到排出托盘117。

在装置主体100中,成像处理装置例如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201a、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器部202、作为充电单元的主要充电器203被安装在感光构件104的周围。显影装置201a通过将显影剂施加到由光学部103基于原稿101的图像信息形成于感光构件104上的静电潜像而执行显影。主要充电器203为感光构件的表面均匀地充电,以用于在感光构件104上形成期望的静电图像。清洁器部202移除在感光构件104上残留的显影剂。

<显影剂补充装置>

将使用图1至图4描述作为显影剂补充系统的部件的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图2A是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局部截面图,图2B是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于此的安装部10的透视图,图2C是安装部10的截面图。图3图解了将控制系统、显影剂补充容器1和显影剂补充装置201部分放大的截面图。图4是图解了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显影剂补充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包括:安装部10(安装空间),显影剂补充容器1可拆卸地(可附接地)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料斗10a,所述料斗10a暂时地存储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和显影装置201a。显影剂补充容器1如图2C所示沿着箭头M的方向安装到安装部10。即,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到安装部10,以使得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纵向方向(旋转轴线方向)与箭头M的方向基本符合。箭头M的方向实际上平行于图7B中的箭头X的方向。从安装部10拆卸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拆卸方向是与箭头M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如图1和图2A所示,显影装置201a包括显影辊201f、混合构件201c以及给送构件201d和201e。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的显影剂由混合构件201c混合、由给送构件201d和201e给送到显影辊201f、并且由显影辊201f供应到感光构件104。

显影辊201f设有:显影刮片201g,所述显影刮片201g管控辊上的显影剂涂覆量;和防泄漏板201h,所述防泄漏板201h布置成与显影辊201f接触,以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显影装置201a和显影辊201f之间泄漏。

如图2B所示,安装部10设有旋转方向管控部(保持机构)11,以用于在安装显影剂补充容器1时通过与凸缘部4相接触而管控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凸缘部4(参见图6A)沿着旋转方向的运动。

另外,安装部10包括显影剂接收口(显影剂接收孔)13,以用于接收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当安装显影剂补充容器1时,显影剂接收口13与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排出孔)4a(参见图6B)连通。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通过显影剂接收口13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装置201a。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接收口13的直径φ被设定为约2mm以作为微小口(销孔),以用于尽可能地防止被安装部10中的显影剂污染。显影剂接收口的直径可以是使得能够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的直径。

如图3所示,料斗10a设有:运送螺杆10b,其用于将显影剂运送到显影装置201a;开口10c,所述开口10c与显影装置201a连通;和显影剂传感器10d,所述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测在料斗10a中收容的显影剂的量。

如图2B和图2C所示,安装部10包括用作驱动机构(驱动部)的驱动齿轮300。驱动齿轮300具有接收从驱动马达500通过驱动齿轮系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被安装于安装部10的状态下将旋转驱动力施加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功能。

如图3所示,由控制装置(CPU)600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控制装置600构造成基于从显影剂传感器10d输入的显影剂残留量信息来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齿轮300被设定成仅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以用于简化驱动马达500的控制。即,控制装置600构造成仅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打开(ON)(操作)/关闭(OFF)(不操作)。因此,与将反向驱动力施加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构造相比,能够简化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机构,所述反向驱动力通过将驱动马达500(驱动齿轮300)周期性地转换成正向和反向获得。

<安装/取出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方法>

将描述安装/取出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方法。

首先,操作者将更换盖打开,并且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插入和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安装部10。伴随着这种安装操作,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凸缘部4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保持并且被固定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

随后,当操作者将更换盖关闭时,安装过程结束。然后,控制装置600将驱动马达500控制成使驱动齿轮300在适当的时刻旋转。

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显影剂用尽的情况下,操作者将更换盖打开,并且从安装部10取出显影剂补充容器1。然后,操作者将预备的新的显影剂补充容器插入并且安装至安装部10,并且将更换盖关闭。由此,从取出到再次安装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更换作业结束。

<由显影剂补充装置执行的显影剂补充控制>

将基于图4中的流程图描述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执行的显影剂补充控制。通过由控制装置600控制各种装置来执行显影剂补充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装置600根据显影剂传感器10d的关于在料斗10a中没有收容预定量以上的显影剂的输出来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不操作。

具体地,首先,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查料斗10a中的显影剂收容量(S100)。然后,当判定由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测到的显影剂收容量小于预定量时(即,当显影剂传感器10d没有检测到显影剂时),驱动马达500被驱动并且在预定时段内执行显影剂补充操作(S101)。

当判定由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测到的显影剂收容量因显影剂补充操作而达到预定量时(即,当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测到显影剂时),关闭驱动马达500的驱动,并且停止显影剂补充操作(S102)。通过使补充操作停止,一系列的显影剂补充过程结束。

当显影剂随着形成图像而被消耗并且料斗10a中的显影剂收容量变得小于预定量时,重复地执行显影剂补充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可以暂时地存储在料斗10a中并且随后补充至显影装置201a,然而,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构造显影剂补充装置201。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述的料斗10a被省略,并且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将显影剂直接补充到显影装置201a。图5图解了使用双组分显影装置800作为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示例。显影装置800包括:混合室,显影剂被补充到所述混合室;和显影室,所述显影室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套筒800a。安装到混合室和显影室的混合螺杆800b的显影剂运送方向彼此相反。混合室和显影室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彼此连通,并且双组分显影剂在这两个室中循环和运送。检测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密度的磁传感器800c被安装在混合室中,并且控制装置600基于磁传感器800c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从显影剂补充容器补充的显影剂是非磁性调色剂或者是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仅凭借重力作用难以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显影剂并且通过由泵部3a执行的容积变化操作排出显影剂,所以能够抑制排出量的差异。因此,能够省略料斗10a,并且即使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也能够将显影剂稳定地补充到显影室。

<显影剂补充容器>

将使用图6A、图6B和图6C以及图7A、图7B和图7C描述作为显影剂补充系统的部件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构造。图6A是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完整透视图,图6B是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6C是图解了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到安装部10的状态的正视图。图7A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截面透视图,图7B是泵部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7C是泵部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6A所示,显影剂补充容器1包括显影剂收容部2(容器主体),所述显影剂收容部2形成为中空的圆筒状并且具有内部空间,显影剂被容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圆筒部2k、排出部4c(参见图5)以及泵部3a(参见图5)用作显影剂收容部2。此外,显影剂补充容器1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纵向方向(显影剂运送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上包括凸缘部4(也称作非旋转部)。圆筒部2k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凸缘部4旋转。圆筒部2k的截面形状在不影响显影剂补充过程中的旋转操作的范围内可以是非圆形的。例如,可以采用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用作显影剂收容室的圆筒部2k的整个长度L1设定为大约460mm并且外径R1设定为大约60mm。安装有用作显影剂排出室的排出部4c的区域的长度L2约为21mm,泵部3a的(在使用中的可扩张/可收缩范围内的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下的)整个长度L3约为29mm。如图7C所示,泵部3a的(在使用中的可扩张/可收缩范围内的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下的)整个长度L4约为24mm。

(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由泵部3a改变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容积,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

作为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材料,能够采用这样的材料,所述材料具有的刚性使得显影剂补充容器1不会因容积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程度的受损或者较大程度的扩张。在本实施例中,当排出显影剂T时,显影剂补充容器1仅通过排出口4a与外部连通,并且除了排出口4a以外均与外部密封隔离。即,因为通过泵部3a来减小或者增大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容积并且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所以需要足够的气密性来保持稳定的排出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4c的材料是聚苯乙烯树脂,并且泵部3a的材料是聚丙烯树脂。关于所使用的材料,对于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4c而言,只要所使用的材料是能够承受容积变化的材料即可,例如,能够使用诸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聚乙烯或者聚丙烯这样的其它树脂。而且,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4c可以由金属制成。泵部3a的材料可以是能够表现出可扩张/可收缩功能并且通过容积变化来改变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容积的材料。例如,泵部3a的材料可以是形成为较薄的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酯或者聚乙烯。另外,能够使用橡胶或者其它的可扩张且可收缩的材料。当调节树脂材料的厚度并且泵部3a、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4c分别满足上述功能时,可以例如分别采用相同的材料、使用注模成型方法或者吹塑成型方法将它们一体地模制成型。

在下文中,将按照顺序详细描述显影剂补充容器中的凸缘部4、圆筒部2k、泵部3a、驱动输入部和驱动转换机构2e(凸轮槽)的构造。

<凸缘部>

凸缘部4设有中空的排出部4c(显影剂排出室),以用于暂时地收容从圆筒部2k运送的显影剂,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排出部4c的底部部分处形成有小排出口4a,以用于允许将显影剂排出到显影剂补充容器1以外(即,将显影剂补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在排出口4a上方,设有能够在排出之前存储预定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部4d。将在下文描述排出口4a的尺寸。

凸缘部4设有打开和关闭排出口4a的挡板4b。随着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到安装部10的安装操作,挡板4b抵靠设于安装部10上的抵接部21(参见图2B)。因此,随着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到安装部10的安装操作,挡板4b沿着圆筒部2k的旋转轴线方向(与图2C中的M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排出部4c滑动。结果,从挡板4b暴露出排出口4a并且完成打开操作。

此时,因为位置相符,所以排出口4a与安装部10的显影剂接收口13连通,并且能够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显影剂。

在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安装部10时,凸缘部4实际上不能移动。

具体地,在图2B中示出的旋转方向管控部11设置成防止凸缘部4自身沿着圆筒部2k的旋转方向旋转。因此,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设置在凸缘部4上的排出部4c实际上也被阻止沿着圆筒部2k的旋转轴线旋转(允许诸如反冲这样的运动)。

圆筒部2k在显影剂补充过程中旋转,并且没有受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在旋转方向上的管控。

<运送构件>

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设置有用于运送显影剂的板状运送构件6,利用螺旋状突出部(运送突起)2c将显影剂从圆筒部2k运送到排出部4c。运送构件6构造出通过旋转来运送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的运送部。运送构件6设置成将显影剂收容部2的部分区域基本两等分,并且与圆筒部2k一起成一体地旋转。在运送构件6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倾斜肋6a,这些倾斜肋6a相对于圆筒部2k的旋转轴线方向朝着排出部4c侧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在运送构件6的端部上设置有能够管控显影剂向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流入的管控部7。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管控部7定位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上方,并且具有90°中心角的扇形构件沿旋转方向布置在成180°对称的位置处。

由板状运送构件6结合圆筒部2k的旋转将通过运送突起2c运送的显影剂沿着竖直方向从下部向上部推送。随后,显影剂随着圆筒部2k的旋转推进而因重力在运送构件6的表面上向下滑动并且随即被倾斜肋6a输送到排出部4c侧。然后,在管控部7从排出部4c上经过时,显影剂被给送到排出部4c中。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肋6a设置在运送构件6的两个表面上,以使得圆筒部2k每旋转半圈就将显影剂给送到排出部4c中。

<关于凸缘部的排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设定的尺寸使得当显影剂补充容器1处于将显影剂补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姿态中时仅凭借重力作用不足以充分地排出显影剂。即,排出口4a的开口尺寸设定成较小(也称作微小口(销孔)),以使得仅凭借重力作用不足以从显影剂补充容器排出显影剂。换言之,开口的尺寸设定成使得排出口4a实际上被显影剂堵塞。

由此,能够预见到以下的效果:

(1)难以从排出口4a泄漏显影剂。

(2)在排出口4a打开时能够抑制显影剂的过度排出。

(3)能够主要基于泵部3a的排气操作来实现显影剂的排出。

发明人进行实验以验证如何设定仅凭借重力作用不足以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口4a的尺寸。

将在下文描述验证实验(测量方法)和判定标准。

准备形成在底部中心处形成有排出口(圆形)的预定容积的长方体容器,将200g的显影剂填充在该容器中,然后在密封填充口并且堵塞排出口的状态下充分摇晃该容器,以使显影剂充分地分散。对于长方体容器而言,容积大约为1000cm3,尺寸为长度90mm×宽度92mm×高度120mm。随后,在排出口尽可能迅速地取向为竖直向下的状态下打开排出口并且测量从排出口排出的显影剂的量。此时,长方体容器处于除了排出口以外均被完全密封的状态下。在温度为24℃且相对湿度为55%的环境中进行验证实验。按照上述的程序,改变显影剂类型和排出口尺寸并且测量排出量。在本实施例中,当排出的显影剂的量等于或者小于2g时,判定该显影剂的量是可忽略的,并且排出口的尺寸即为仅凭借重力作用不足以排出显影剂的尺寸。

在表1中示出了在验证实验中使用的显影剂。显影剂类型是单组分磁性调色剂、双组分显影装置中使用的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以及在双组分显影装置中使用的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作为表示这些显影剂的特性的物理性质值,除了表示流动性的休止角之外,还用粉末流动性分析装置(由Freeman Technology制造的FT4Powder Rheometer)测量表示显影剂层松散难易度的流体能量。

表1

将使用图8A和图8B描述流体能量的测量方法。图8A和图8B是测量流体能量的装置的示意图。该粉末流动性分析装置的原理是叶片在粉末样本中运动并测量使叶片在粉末中运动所需的流体能量。叶片是螺旋桨型,沿着旋转轴线方向旋转并且同时运动,以使得叶片的远端遵循螺旋线的轨迹。

作为螺旋桨型叶片54(下文称作叶片),使用由SUS制成的、直径为48mm并且能够逆时针顺畅扭转的叶片(型号:C210)。具体地,旋转轴在48mm×10mm的叶片板的中心处相对于叶片板的旋转表面存在于法线方向上,叶片板的两个最外侧边缘(与旋转轴相距24mm的部分)的扭转角为70°,并且与旋转轴相距12mm的部分的扭转角为35°。

流体能量表示通过使螺旋式旋转的叶片54进入粉末层并且将叶片在粉末层中运动时获得的旋转转矩与垂直负荷的总和对时间积分所获得的总能量。该值表示显影剂粉末层的松散难易度,并且该值表明在流体能量大时粉末层难以变松散,而在流体能量小时粉末层易于变松散。

在该测量中,如图8B所示,在φ50mm的圆筒形容器53中(容积200cc,图8B中的L1=50mm),这是该装置的标准部件,填充的每一种显影剂T都使得粉末表面高度为70mm(图8B中的L2)。根据待测量的总体密度调节填充量。使作为标准部件的φ48mm的叶片54进入粉末层,并且显示出在介于10mm至30mm之间的侵入深度中所获得的能量。

作为测量时的设定条件,叶片54的旋转速度(末端速度、叶片的最外侧边缘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60mm/s,并且沿着竖直方向接近粉末层的叶片接近速度被设定为使得由在运动期间的叶片54的最外侧边缘遵循的轨迹和粉末层表面所形成的角度为θ(螺旋角,下文也称作形成的角度)为10°。沿着竖直方向接近粉末层的接近速度为11mm/s(沿着竖直方向接近粉末层的叶片接近速度=叶片的旋转速度×tan(形成的角度×π/180))。也在温度为24℃且相对湿度为55%的环境中进行测量。

在测量显影剂的流体能量时的显影剂的总体密度被调节成0.5g/cm3以作为与验证显影剂的排出量和排出口的尺寸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的总体密度相接近的总体密度,并且允许在总体密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稳定的测量。

对于具有所测量的流体能量的显影剂(表1)而言,在图9中示出了验证实验的结果。图9是图解了排出口的直径和用于每一种显影剂类型的排出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根据图9所示的验证结果能够证实的是,对于显影剂A-E,当排出口的直径φ为4mm(利用圆周率3.14计算出的开口面积为12.6mm2,这也同样适用于下文)或者更小时,从排出口排出的排出量为2g或者更少。能够证实的是,当排出口的直径φ大于4mm时,对于所有的显影剂而言,排出量都急剧增大。

换言之,当显影剂的流体能量(总体密度为0.5g/cm3)等于或大于4.3×10-4(kg·m2/s2(J))以及等于或小于4.14×10-3(kg·m2/s2(J))时,排出口的直径φ可以是4mm(开口面积为12.6(mm2))或更小。

在验证实验中,对于显影剂的总体密度而言,在显影剂充分松散并且流体化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在此状态下的总体密度小于在正常使用环境(放置状态)中所呈现的总体密度,并且在更易于排出显影剂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根据图9的结果,使用最大排出量的显影剂A、将排出口的直径φ固定在4mm、并且将容器中的填充量在30-300g之间进行改变,以进行类似的验证实验。在图10中示出了验证结果。根据图10所示的验证结果,能够证实的是,即使在改变显影剂的填充量时,从排出口排出的排出量也很难变化。

根据上述结果,能够证实的是,通过将排出口设定为φ4mm(面积为12.6mm2)或者更小,则不受显影剂类型或者总体密度状态的影响,在排出口取向为向下的状态下(呈现对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补充姿态),仅凭借重力作用不足以从排出口排出显影剂。

排出口4a的尺寸的下限值可以被设定为使得要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的显影剂(单组分磁性调色剂、单组分非磁性调色剂、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以及双组分磁性载体)至少能够通过的值。

换言之,排出口能够大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收容的显影剂的粒径(在调色剂的情况下为体积平均粒径,而在载体的情况下为个数平均粒径)。例如,在用于补充的显影剂中包括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磁性载体的情况下,排出口能够大于较大的粒径,即,双组分磁性载体的个数平均粒径。

具体地,在要补充的显影剂中包括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体积平均粒径为5.5μm)和双组分磁性载体(个数平均粒径为40μm)的情况下,排出口4a的直径能够设定成0.05mm(开口面积为0.002mm2)或者更大。然而,当排出口4a的尺寸设定成接近于显影剂的粒径的尺寸时,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期望量的显影剂所需的能量即操作泵部3a所需的能量会变大。

另外,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制造方面有时会存在一些限制。为了使用注模成型方法在树脂部件处模制排出口4a,对用以形成排出口4a的模具部件的耐用性就有严格要求。根据上文可知,排出口4a的直径φ能够设定成0.5mm或者更大。

在本实施例中,排出口4a的形状为圆形,然而,排出口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这样的形状。换言之,只要是开口面积为12.6mm2(这是与直径为4mm的情况相对应的开口面积)的开口即可,开口能够改为正方形、矩形、椭圆形、或者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的形状。然而,当开口面积相同时,与其它形状相比,圆形排出口的被粘滞的显影剂污染的开口边缘的周长最短。因此,结合挡板4b的打开/关闭操作而散布的显影剂的量较小并且不容易污染排出口。

对于圆形排出口而言,排出期间的阻力较小并且排出性能最高。因此,作为排出口4a的形状,在排出量和防污染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圆形是更为优选的。根据上述内容,排出口4a的尺寸能够是在排出口4a取向为竖直向下的状态下(呈现对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补充姿态)使得仅凭借重力作用不能充分排出显影剂的尺寸。

当在收容各种显影剂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进行排出实验时,排出口4a的直径φ优选地设定在0.05mm(开口面积为0.002mm2)或者更大以及4mm(开口面积为12.6mm2)或者更小的范围内。此外,能够证实更为优选的是将排出口4a的直径φ设定在0.5mm(开口面积0.2mm2)或者更大以及4mm(开口面积12.6mm2)或者更小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观点,排出口4a为圆形并且开口的直径φ被设定为2mm。

在本实施例中,排出口4a的数量为一个,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多个排出口4a,以使每个排出口4a的开口面积都满足上述开口面积的范围。例如,对于直径φ为3mm的一个显影剂接收口13而言,可以设置直径φ为0.7mm的两个排出口。然而,在此情况下,因为显影剂(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趋于减少,所以提供直径φ为2mm的一个排出口的构造更为优选。

<圆筒部>

将使用图7A、图7B和图7C描述用作显影剂收容室的圆筒部2k。在圆筒部2k的内表面上设有螺旋突出的运送突起2c,其用作随着自身的旋转而将所收容的显影剂向用作显影剂排出室的排出部4c(排出口4a)运送的单元。使用上述材料中的树脂通过吹塑成型法形成圆筒部2k。

当试图增大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容积以及增加填充量时,可以设想增大排出部4c(其作为显影剂收容部2)在高度方向上的容积的方法。然而,当采用这样的构造时,因显影剂的自身重量而增大了显影剂在排出口4a附近的重力作用。结果,排出口4a附近的显影剂易于固结,由此阻碍通过排出口4a的吸气/排气。在此情况下,为了通过从排出口4a吸气而使固结的显影剂变松散或者为了通过排气而排出显影剂,需要增大泵部3a的容积变化量。结果,驱动泵部3a的驱动力也会增大,并且存在成像装置主体100上的负荷过度增加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圆筒部2k沿着水平方向与凸缘部4并置地安装,并且通过圆筒部2k的容积来调节填充量。因此,相对于上述构造,能够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在排出口4a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设定成较薄。由此,显影剂不易因重力作用而固结。结果,能够稳定地排出显影剂并且不会将负荷施加在成像装置主体100上。

在凸缘密封件5b(这是设置在凸缘部4的内表面上的环状密封构件)的压缩状态下,圆筒部2k相对可旋转地固定到凸缘部4,如图7B和图7C所示。

由此可知,因为圆筒部2k在相对于凸缘密封件5b滑动的同时旋转,所以在旋转期间显影剂不会泄漏并且气密性得以保持。换言之,适当地使空气通过排出口4a进出,并且在补充期间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容积变化能够处于理想状态。

<泵部>

将使用图7A、图7B和图7C描述泵部3a(能够往复运动),所述泵部3a的容积随着往复运动而能够变化。图7A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截面透视图,图7B是泵部3a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7C是泵部3a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泵部3a用作吸气和排气机构,其通过排出口4a交替地执行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换言之,泵部3a用作气流发生机构,其通过排出口4a交替地且重复地生成流向显影剂补充容器内部的气流以及从显影剂补充容器流向外部的气流。

如图7B所示,从排出部4c沿着箭头X的方向设置泵部3a。即,泵部3a设置成自身不会与排出部4c一起沿着圆筒部2k的旋转方向旋转。

本实施例的泵部3a能够在内部收容显影剂。泵部3a中的显影剂收容空间在吸气操作期间的显影剂流体化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泵部3a,采用了由树脂制成的容积可变类型的泵部(蛇腹状泵),其容积能够随着往复运动而变化。具体地,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采用了蛇腹状泵,并且循环地且交替地形成多个“山峰状折叠部”和多个“山谷状折叠”部。由此,泵部3a能够通过接收自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力而交替地且重复地压缩和扩张。在本实施例中,当泵部3a扩张和收缩时的容积变化量被设定为5cm3(cc)。图7B中示出的L3约为29mm,图7C中示出的L4约为24mm。泵部3a的外径R2约为45mm。

通过采用泵部3a,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容积能够变化并且能够以预定的周期交替地且重复地改变。结果,能够将排出部4c中的显影剂从小直径(直径约为2mm)的排出口4a有效地排出。

<驱动输入部>

将描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输入部,所述驱动输入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用于使包括运送突起2c的圆筒部2k旋转的旋转驱动力。

显影剂补充容器1设有用作驱动输入部的齿轮部2d,其能够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齿轮300(用作驱动机构)相啮合,如图6A所示。齿轮部2d能够与圆筒部2k成一体地旋转。

因此,在图11A和图11B中,从驱动齿轮300输入到齿轮部2d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往复运动构件3b被传递到泵部3a。使用树脂材料制造本实施例的蛇腹状泵部3a,所述树脂材料具有能够在不妨碍扩张/收缩操作的范围内强力抵抗沿着旋转方向的扭转的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齿轮部2d设置在圆筒部2k的纵向方向(显影剂运送方向)侧上,然而,齿轮部2d的设置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示例。例如,齿轮部2d可以设置在沿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即,设置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最后侧。在此情况下,驱动齿轮300被安装在对应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齿轮机构被用作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输入部和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部之间的驱动连接机构,然而,这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示例。例如,可以使用已知的联接机构。具体地,非圆形的凹部可以设置为驱动输入部,具有与凹部相对应的形状的凸部可以设置为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部,并且凹部和凸部可以彼此驱动连接。

<驱动转换机构>

将使用图11A、图11B和图11C描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转换机构(驱动转换部)。图11A是泵部3a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的局部视图,图11B是泵部3a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的局部视图,图11C是泵部的局部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使用凸轮机构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示例的情况。

如图11A所示,显影剂补充容器1设有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用作驱动转换机构(驱动转换部),以将由齿轮部2d接收的用于使圆筒部2k旋转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沿着泵部3a往复运动的方向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由齿轮部2d接收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作用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侧上的往复运动力,由一个驱动输入部(齿轮部2d)接收用于使圆筒部2k旋转的驱动力和用于使泵部3a往复运动的驱动力。

因此,与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独立地设置两个驱动输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输入机构的构造。此外,因为采用了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一个驱动齿轮接收驱动的构造,所以还能够有助于简化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机构。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往复运动构件3b被用作插置构件,以便将旋转驱动力转换成泵部3a的往复运动力。具体地,凸轮槽2e旋转,所述凸轮槽2e设置成在与从驱动齿轮300接收旋转驱动的驱动输入部(齿轮部2d)相联合的整个外周上的槽。将在下文描述凸轮槽2e。对于凸轮槽2e而言,从往复运动构件3b部分地突出的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与凸轮槽2e接合。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如图11C所示的往复运动构件3b而言,由保护构件旋转管控部3f管控圆筒部2k的旋转方向,以使其自身不会沿着圆筒部2k的旋转方向旋转(允许例如反冲这样的运动)。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管控旋转方向,将其管控成沿着凸轮槽2e中的槽(在图7B和图7C中的X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多个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设置成与凸轮槽2e接合。具体地,两个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在圆筒部2k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成以约180°彼此相对。

关于要布置的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的数量,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然而,因为在泵部3a扩张或者收缩时存在因反作用力而在驱动转换机构等当中产生力矩并且无法执行顺畅的往复运动的风险,所以能够以不破坏与凸轮槽2e的形状之间的关系的方式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突起。

通过利用从驱动齿轮300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使凸轮槽2e旋转,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沿着凸轮槽2e在X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上执行往复运动操作。因此,交替地重复泵部3a的扩张状态(图11A)和泵部3a的收缩状态(图11B),并且能够实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容积变化。

<驱动转换机构的设定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转换机构转换驱动,以使得随着圆筒部2k的旋转而运送到排出部4c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运送量变得大于通过泵部的作用从排出部4c排出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

这是因为,当泵部3a的显影剂排出能力大于运送突起2c运送到排出部4c的显影剂运送能力时,存在于排出部4c中的显影剂的量逐渐减少。换言之,这是为了防止将显影剂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所需的时间延长。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转换机构转换驱动,以使得在圆筒部2k旋转一次的同时泵部3a往复运动多次。这是缘于以下的原因。

在使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中的圆筒部2k旋转的构造的情况下,驱动马达500所需的输出可以设定成使圆筒部2k一直稳定旋转。然而,为了尽量降低成像装置主体100中的能耗,可以尽量减小驱动马达500的输出。在此,因为要根据圆筒部2k的旋转转矩和转数计算驱动马达500所需的输出,所以,为了减小驱动马达500的输出,可以将圆筒部2k的转数设定为尽量小。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当圆筒部2k的转数减小时,减小了泵部3a的每单位时间的操作次数。因此,减小了(每单位时间)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即,存在短时间内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的量不足以用来满足成像装置主体100所需求的显影剂补充量的风险。

当泵部3a的容积变化量增大时,能够增加泵部3a的每个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因此,能够满足成像装置主体100的需求,然而,在这样的复印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即,当泵部3a的容积变化量增大时,显影剂补充容器1在排气过程中的内部压力(正压)的峰值变大。因此,增加了使泵部3a往复运动所需的负荷。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圆筒部2k旋转一次的同时,泵部3a运转多个周期。由此,与在圆筒部2k旋转一次的同时泵部3a仅运转一个周期的情况相比,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排出量能够增加并且不会增加泵部3a的容积变化量。因为能够增加显影剂排出量,所以圆筒部2k的转数能够减小。

通过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构造,能够将驱动马达500的输出设定得更小。因此,能够有助于减小成像装置主体100中的能耗。

<驱动转换机构的布置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A、图11B和图11C所示,驱动转换机构(包括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和凸轮槽2e的凸轮机构)设置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外部。即,驱动转换机构设置在与圆筒部2k、泵部3a和排出部4c的内部空间隔离开的位置上,从而不会与收容在圆筒部2k、泵部3a和排出部4c中的显影剂接触。

由此,能够解决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内部空间中设置驱动转换机构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问题。换言之,能够防止通过加热和加压而被软化的显影剂颗粒由于显影剂侵入到驱动转换机构的滑动部中而相互粘合并且变成大块(粗粒)以及由于显影剂侵入到转换机构中而导致转矩升高的情况。

<显影剂补充处理>

使用图11A、图11B和图11C以及图12,描述由泵部3a实施的显影剂补充过程。图11A是泵部3a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的局部视图,图11B是泵部3a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的局部视图,图11C是泵部的局部视图。图12是驱动转换机构中的凸轮槽2e(包括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和凸轮槽2e的凸轮机构)的展开图。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通过泵部的操作实施的吸气过程(通过排出口4a实施的吸气操作)、排气过程(通过排出口4a实施的排气操作)以及由于泵部不运转而实施的操作停止过程(未通过排出口4a实施吸气或排气)。此时,驱动转换机构将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往复运动力。在下文中将按顺序详细描述吸气过程、排气过程和操作停止过程。

<吸气过程>

将描述吸气过程(通过排出口4a实施的吸气操作)。

通过利用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从图11B中的泵部3a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改变为图11A中的泵部3a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来执行吸气操作。伴随着吸气操作,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能够收容显影剂的各个部分(泵部3a、圆筒部2k和排出部4c)的容积增大。

此时,除了排出口4a之外,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实际上被密封,并且排出口4a实际上被显影剂堵塞。因此,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能够收容显影剂的各个部分的容积增大时,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降低。

此时,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外部压力)。由此,因为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差,所以存在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外部的空气通过排出口4a流入到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

此时,因为通过排出口4a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外部抽取空气,所以能够使位于排出口4a附近的显影剂变松散(流体化)。具体地,通过使位于排出口4a附近的显影剂包含空气,总体密度得以减小,并且能够使显影剂适当地流体化。

此时,因为空气通过排出口4a进入到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所以即使容积增大,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也只会在大气压(外部压力)附近变化。

通过使显影剂流体化,在排气操作时显影剂不会粘滞在排出口4a处并且能够从排出口4a顺畅地排出显影剂。因此,(每单位时间)从排出口4a排出的显影剂的量能够长时间地几乎保持固定。

并不局限于从泵部3a的最大限度收缩状态改变为最大限度扩张状态以执行吸气操作,即使泵部3a在从最大限度收缩状态改变到最大限度扩张状态的中段停止,也可以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改变时执行吸气操作。换言之,吸气过程是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与图12中图解的凸轮槽2h相接合的状态。

<排气过程>

将描述排气过程(通过排出口4a的排气操作)。通过从图11A中的泵部3a最大限度扩张的状态改变为图11B中的泵部3a最大限度收缩的状态来执行排气操作。具体地,伴随着排气操作,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能够收容显影剂的各个部分(泵部3a、圆筒部2k和排出部4c)的容积减小。此时,除了排出口4a之外,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实际上被密封,并且排出口4a实际上被显影剂堵塞,直到排出显影剂为止。因此,通过减小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能够收容显影剂的各个部分的容积,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升高。

此时,因为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外部压力),所以因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差而从排出口4a挤出显影剂。即,将显影剂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

因为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空气也连同显影剂一起排出,所以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能够使用一个往复运动型泵部3a有效地排出显影剂,所以能够简化显影剂排出所需的机构。

并不局限于从泵部3a的最大限度扩张状态改变为最大限度收缩状态以执行排气操作,即使泵部3a在从最大限度扩张状态改变到最大限度收缩状态的中段停止,也可以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压力改变时执行排气操作。换言之,排气过程是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与图12中图解的凸轮槽2g相接合的状态。

<操作停止过程>

将描述操作停止过程,在操作停止过程中,泵部3a不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600基于磁传感器800c或者显影剂传感器10d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在该构造中,因为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量会直接影响调色剂的密度,所以需要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成像装置所需的显影剂量。此时,为了稳定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量,可以每一次都执行固定的容积变化量。

例如,当采用仅由排气过程部分和吸气过程部分构成的凸轮槽2e时,必须在排气过程或者吸气过程的中段停止马达驱动。此时,即使在驱动马达500停止旋转之后,圆筒部2k也会惯性地旋转,泵部3a也继续联动地往复运动,直到圆筒部2k停止,并且执行排气过程或者吸气过程。圆筒部2k惯性地旋转的距离取决于圆筒部2k的转速。圆筒部2k的转速取决于赋予驱动马达500的转矩。由此可知,因为存在赋予马达的转矩取决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显影剂量而变化并且圆筒部2k的速度也会变化的可能性,所以难以使泵部3a每一次的停止位置都相同。

为了使泵部3a每一次都停止在相同的位置处,需要将凸轮槽2e设置成具有这样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泵部3a即使在圆筒部2k处于旋转操作期间也不会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的凸轮槽2e处,如图12所示,交替地并且重复地设置第一凸轮槽2g和第二凸轮槽2h,所述第一凸轮槽2g相对于圆筒部2k的旋转方向(箭头A的方向)以预定的角度θ倾斜,所述第二凸轮槽2h与第一凸轮槽2g对称地倾斜。当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与旋转的第一凸轮槽2g相接合时,泵部3a沿着箭头B的方向扩张以进行吸气过程;当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与第二凸轮槽2h相接合时,泵部3a沿着箭头C的方向压缩,以进行排气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基本平行于旋转方向(箭头A的方向)的第三凸轮槽2i设置成连接第一凸轮槽2g和第二凸轮槽2h。凸轮槽2i的形状使得往复运动构件3b即使在圆筒部2k旋转时也不会运动。换言之,操作停止过程是往复运动构件接合突起3c与凸轮槽2i相接合的状态。

“泵部3a不往复运动”导致不会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允许显影剂在圆筒部2k旋转时因振动等原因而从排出口4a掉落)。即,只要没有通过排出口4a执行排气过程和吸气过程,凸轮槽2i就可以相对于旋转方向倾斜到旋转轴方向。因为凸轮槽2i是倾斜的,所以能够允许泵部3a的倾斜部进行往复运动操作。

<移位部>

将使用图13至图17描述作为本发明的最关键特征结构的移位部12的构造。

图13A和图13B以及图16A和图16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局部截面图以及显影剂存储部4d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图14A和图14B是关于比较例的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局部截面图以及显影剂存储部4d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图15A是移位部12的透视图,图15B是螺旋弹簧单元8的透视图,图15C是轴构件9的透视图。图17A、17B和17C是图解了移位部12的组装过程的透视图。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本实施例在显影剂存储部4d中设有移位部12。图14A和14B中图解的每个比较例均未设置移位部12。

移位部12能够结合运送构件6的旋转在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中移位,并且解消排出口附近的显影剂凝集。如图13A和图13B以及图15A所示,本实施例的移位部12包括作为偏压构件的螺旋弹簧单元8和作为运动构件的轴构件9。如图15B所示,对于螺旋弹簧单元8而言,两个部件成一体地注模成型并且制成为一个单元,这两个部件是包括连通口8c的弹簧板8a以及螺旋弹簧8b,显影剂能够从所述连通口8c通过。如图13A和图13B以及图15C所示,轴构件9包括:接触部9a,所述接触部9a设置成能够与运送构件6接触;和轴部9b,所述轴部9b设置在螺旋弹簧8b内部。

对于螺旋弹簧单元8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注模成型将弹簧板8a和螺旋弹簧8b制成为一个单元,然而,这并不局限于此。但是,考虑到移位部12的组装过程,结构的部件数量越少,组装就能越简单。

提供移位部12的目的是通过非常简单的结构来解消显影剂的凝集并且兼容地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结构。

将具体描述用于解消移位部12中的显影剂凝集的操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当在物流期间连续地受到强力的撞击时,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的总体密度升高并且显影剂处于凝集状态,也能够不受物流影响地确保显影剂的稳定排出。即使显影剂处于凝集状态,也能够通过运送构件6或者管控部7的搅拌来粉碎位于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上部附近的显影剂收容部2中的显影剂。因此,在以下的描述中,将描述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的凝集。

将描述移位部12的操作过程。图13A和图13B图解了这样的状态(非接触状态),即,设置在轴构件9中的接触部9a没有与设置在运送构件6上的管控部7相接触,所述运送构件6能够随着圆筒部2k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轴构件9安装在压缩的螺旋弹簧8b上方并且设有接触肋9c,所述接触肋9c能够与排出部4c接触。轴构件9被螺旋弹簧8b和接触肋9c管控成竖直向上地压抵到排出部4c上。结果,设置在轴构件9中的接触部9a突伸到排出部4c中。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螺旋弹簧8b是压缩螺旋弹簧并且被安装成处于从图13A和13B所示的自然长度的状态被压缩的状态中。本实施例中的螺旋弹簧8b没有被压缩成超过闭合高度,并且能够在从自然长度开始的可压缩范围内扩张和收缩,而且在能够半永久性固定的弹簧特性的范围中使用。因此,通过抵抗螺旋弹簧8b的压缩的恢复力,轴构件9总是被竖直向上地推压。

因此,在轴构件9的接触部9a没有与运送构件6的管控部7相接触的状态下,接触部9a总是突伸出到排出部4c中。

将使用图16A和图16B描述轴构件9的接触部9a与运送构件6相接触的接触状态。

图16A和16B图解了这样的状态(接触状态),其中,运送构件6随着圆筒部2k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轴构件9的接触部9a与设置在运送构件6中的管控部7的弧形部相接触。

在接触状态下,与图13A和图13B中的非接触状态相比,接触部9a被推入显影剂存储部4d中。因此,轴构件9竖直向下运动,并且螺旋弹簧8b也随着该运动被进一步竖直向下压缩。

通过使布置在螺旋弹簧8b中的轴构件9的轴部9b竖直向下运动,轴部9b的下端进入到开口密封件5a中。因此,通过轴构件9在接触状态中的运动,轴构件9能够在显影剂存储部4d中从上部到下部物理地作用在显影剂上。

随后,通过运送构件6的旋转,接触部9a和管控部7从接触状态改变为非接触状态。因此,通过压缩的螺旋弹簧8b的恢复力,螺旋弹簧8b和轴构件9竖直向上运动并且返回到图13A和图13B所示的非接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运送构件6伴随着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旋转而旋转来重复接触部9a与运送构件6的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螺旋弹簧8b和轴构件9能够在显影剂存储部中沿着竖直的上下方向重复地往复运动。

如图13A和图13B以及图16A和图16B所示,在移位部12和显影剂存储部4d之间的关系中,螺旋弹簧8b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内壁附近往复运动。轴构件9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中心附近往复运动。结果,本实施例中的包括螺旋弹簧8b和轴构件9的移位部12能够通过沿着竖直的上下方向往复运动而将物理作用重复地施加到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全部显影剂。

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移位部12,即使在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凝集的情况下,通过移位部12将物理作用重复地施加到凝集的显影剂,也能够确保解消显影剂的凝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内壁附近作用在显影剂上的螺旋弹簧8b以及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中心附近作用在显影剂上的轴构件9,能够解消整个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的凝集。

如果仅设置螺旋弹簧8b,则不能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中心附近、在设于下部的开口密封件5a中、或者在排出口4a中将物理作用施加至显影剂,并且可能存在无法有效地解消整个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凝集的可能性。

如果仅设置轴构件9,则当轴构件9的轴部9b的轴直径与显影剂存储部4d的尺寸相比较小时,可能存在无法有效地解消显影剂存储部4d的内壁附近的显影剂凝集的可能性。

相反地,考虑轴构件9的轴部9b的轴直径一直增大到使其作用在整个显影剂存储部4d上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尽管能够使得解消显影剂的凝集,但是因为显影剂送向排出部4c所经过的整个显影剂存储部4d一开始就被堵塞,所以可能存在无法将所需的补充量供应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因为本实施例的移位部12设有分别作用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内壁附近以及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中心附近的螺旋弹簧8b和轴构件9,所以能够粉碎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全部显影剂并且能够稳定地获得所需的补充量。

本实施例中的螺旋弹簧8b的节距为1.5mm,丝径φ为0.32,弹簧常数为0.21N/mm,并且轴构件9的轴部9b的轴直径φ为1.0,然而,它们并不局限于此。根据对应于所需补充量的显影剂存储部4d和排出部4c的口径等,能够用类似的设计理念来设计移位部12。

在本实施例中,当与图14A和图14B所示的没有设置移位部12的比较例中的显影剂存储部4d的容积相比时,移位部12的占用率约为20%。因此,在将本实施例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补充量设定为所需补充量的情况下,理想的是考虑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移位部12的占用率来设定显影剂存储部4d的容积,并且执行设计。

<移位部的组装过程>

将参照图17A、图17B和图17C描述用于将移位部12组装到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组装过程。图17A、图17B和图17C是沿着竖直方向从下方观察显影剂存储部4d附近所见的透视图。

首先,如图17A所示,轴构件9插入到显影剂存储部4d中,以便从接触部9a进入显影剂存储部4d。此时,接触肋9c插入到竖直槽部4d1中,所述竖直槽部4d1形成在显影剂存储部4d处。通过接触肋9c与竖直槽部4d1的接合,轴构件9能够竖直运动且不会在显影剂存储部4d中反冲。

接下来,如图17B所示,插入螺旋弹簧单元8。随后,如图17C所示,与比较例类似地,通过粘接开口密封件5a,组装移位部12。

与没有设置移位部12的比较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作为螺旋弹簧单元8和轴构件9的两个部件。然而,因为在组装过程中仅增加了将这两个部件插入到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两个步骤,所以组装过程的追加被最小化。

将与现有示例(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309858)相比较地描述组装方法。在现有示例中,通过将作用在非旋转部的往复运动构件钩接到设置在可旋转运送构件上的曲柄机构来执行组装。因此,就曲柄机构和往复运动构件的组装过程而言,在执行组装时的组装方向和组装方法都较为复杂。因此,在生产方面,认为现有示例的组装过程是要施加很大负荷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仅沿着相同的方向按顺序插入两个部件(轴构件9和螺旋弹簧单元8),因此与现有示例相比,在生产方面的组装非常简单和容易。

由上文可知,即使当在物流期间连续地受到强力的撞击时,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的总体密度升高并且显影剂处于凝集状态,本实施例的显影剂补充容器也能够确保显影剂的稳定排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生产方面的组装可以是非常简单的过程,并且不仅能实现性能方面的兼容,而且也能实现生产方面的兼容。

<变型例>

本发明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并不局限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例如,作为变型例,即使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图中未示出)没有设置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泵部3a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设置移位部12来获得类似的性能。因为该变型例和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没有设置泵部3a,所以就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显影剂的运送而言,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由圆筒部2k和运送构件6将显影剂运送到排出部4c。

因此,即使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没有通过泵部3a的操作来执行吸气过程和排气过程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地通过包括移位部12的构造获得确保解消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凝集的显影剂的效果。

在没有设置泵部3a的构造中,因为没有提供由泵部3a执行的排气操作,所以理想的是将排出口4a的口径设计成能够仅凭借重力作用就足以排出显影剂的口径。此外,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地构造移位部12,与现有示例相比,在生产方面的组装也能够非常简单和容易。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18至图22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补充容器。图18A和图18B以及图20A和图20B是本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和显影剂存储部4d附近的详细的局部截面图。图19是移位部12的透视图。图21A和图21B是关于移位部12中的接触部8d的透视图。图22A和图22B是图解了移位部12的组装过程的透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A和图18B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移位部12的构造不同。其它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重复的描述,并且将描述本实施例的特征构造。另外,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能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5A、图15B和图15C所示,设置在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移位部12包括两个部件,即设有弹簧板8a和螺旋弹簧8b的螺旋弹簧单元8以及设有接触部9a和轴部9b的轴构件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地设有螺旋弹簧单元8中的弹簧板8a和螺旋弹簧8b。然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地,通过延长螺旋弹簧8b的线状构件而新增接触部8d和轴部8e的形状。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模制成弹簧的弹簧板8a、螺旋弹簧8b、接触部8d和轴部8e是通过注模成型而一体地模制。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两个部件构成的移位部12在本实施例中则由一个构件构成。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地具有解消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的凝集的性能的同时,还通过用一个部件形成移位部12来进一步改进了组装性。

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移位部12的操作过程。图18A和图18B图解了设置在移位部12中的接触部8d不与运送构件6的管控部7接触的非接触状态,所述运送构件6能够随着圆筒部2k的旋转而旋转。

在图18A和图18B中,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地,移位部12的螺旋弹簧8b具有自然长度,并且通过延长螺旋弹簧8b而制备的接触部8d总是突伸到排出部4c的内部。

接下来,将使用图20A和图20B描述移位部12的接触部8d与运送构件6相接触的接触状态。

图20A和图20B图解了这样的状态,即,运送构件6随着圆筒部2k的旋转而旋转并且移位部12的接触部8d与设置在运送构件6中的管控部7相接触。在此状态下,与图18A和图18B图解的非接触状态相比,接触部8d被推入到显影剂存储部4d中。与之相伴随地,螺旋弹簧8b也被竖直向下推送和压缩。

通过使定位在螺旋弹簧8b内部的轴部8e竖直向下运动,轴部8e的下端进入到开口密封件5a中。因此,通过处于接触状态中的移位部12的运动,移位部12能够在显影剂存储部4d中从上部到下部物理地作用在显影剂上。

随后,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地,通过运送构件6的旋转,接触部8d和运送构件6从接触状态改变为非接触状态。因此,螺旋弹簧8b、接触部8d和轴部8e通过压缩的螺旋弹簧8b的恢复力而竖直向上运动,并且恢复成图18A和图18B所示的非接触状态。

如上所述,也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运送构件6随着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旋转而旋转,重复接触部8d与运送构件6的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并且螺旋弹簧8b、接触部8d和轴部8e沿着竖直的上下方向重复地往复运动。

如图18A和图18B以及图20A和图20B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地,螺旋弹簧8b相对于显影剂存储部4d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内壁附近往复运动,并且由环形弹簧形成的接触部8d和轴部8e在显影剂存储部4d的中心附近往复运动。结果,也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着竖直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移位部12能够将物理作用重复地施加至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全部显影剂。

因此,也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移位部12,即使在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凝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移位部12将物理作用重复地施加至凝集的显影剂而确保将凝集解消。

在本实施例中,由螺旋弹簧8b的延长部分形成接触部8d。在此,将描述在形成接触部8d时螺旋弹簧8b的卷绕方向。

如图2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8d和螺旋弹簧8b的连接部8f设置在与接触部8d在运送构件6旋转时实际上要与之接触的表面相对的侧部上。换言之,连接部8f沿着旋转方向设置在运送构件6的下游侧。其目的是防止设置在接触部8d上的弹簧变形并且保持移位部12对凝集的显影剂的充分解消效果。

如果连接部8f如图21B所示沿着旋转方向设置在运送构件6的上游侧,则接触部8d不具有用以保持通过与运送构件6接触而在水平方向上接收的力的部分,并且当连续地和重复地接收该力时存在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如果接触部8d变形,则不能通过接触部8d与运送构件6的接触来执行移位部12的沿着竖直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并且存在移位部12无法对显影剂存储部4d中全部的凝集显影剂提供充分解消效果的可能性。

在图21A示出的本实施例中,连接部8f沿旋转方向设置在运送构件6的下游侧,并且对于接触部8d而言,通过与运送构件6接触而沿着水平方向接收的力能够被保持在连接部8f处。即,该构造具有抵抗接触部8d变形的强度。因此,关于接触部8d的螺旋弹簧8b的卷绕方向,正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螺旋弹簧8b和接触部8d的连接部8f能够沿着旋转方向设置在运送构件的下游。

本实施例中的螺旋弹簧8b的节距为1.5mm,丝径φ为0.32,弹簧常数为0.21N/mm,并且用于接触部8d和轴部8e的弹簧的丝径φ为0.32,然而,它们并不局限于此。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地,根据对应于所需补充量的显影剂存储部4d或排出部4c的口径,能够用类似的设计理念相应地设计移位部12。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图14A和图14B中的未设置移位部12的比较例中的显影剂存储部4d的容积,移位部12的占用率约为12%。尽管第一实施例中的移位部12的占用率为20%,但是因为本实施例中的弹簧形成有接触部8d和轴部8e,所以实现了移位部12的小型化。因此,考虑到移位部12的占用率,关于显影剂存储部4d的容积,能够安装移位部12且不会增加显影剂存储部4d的尺寸。因此,还能够有助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小型化。

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移位部12的组装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将制成为一个部件的移位部12添加至显影剂存储部4d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的移位部12的组装过程中,如图22A所示,在将一体的移位部12插入到显影剂存储部4d中之后,如图22B所示与比较例相类似地粘接开口密封件。

因此,与没有设置移位部12的比较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新添加了一个部件,然而,因为在组装过程中仅增加了一个步骤,所以组装过程的追加被最小化。另外,在与使用图17A、图17B和图17C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两个步骤的组装过程相比时,因为能够用一个步骤来执行组装并且组装能够更简单和更容易,所以在生产方面是更优选的。

由上文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物流期间连续地受到强力的撞击时,显影剂存储部4d中的显影剂的总体密度升高并且显影剂处于凝集状态,也能够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不受物流影响地确保显影剂的稳定排出。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移位部12能够通过在生产方面比第一实施例更简单的过程进行组装,并且不仅能实现性能方面的兼容,而且也能实现生产方面的兼容。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读,以便涵盖所有的这些变型方案以及等价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