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遮光密封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045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遮光密封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通常如下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中框110、膜片120、导光板130、反射片140、背板150。其中,中框包括中框侧臂111和中框支臂112,中框支臂112与侧臂111连接成一体,支臂112从侧臂111向内延伸呈阶梯状,支臂112下侧包括第一阶梯1121和第二阶梯1122;背板150包括上表面151和侧面152,背板侧面152与中框支臂111侧面相对,且背板侧面152与中框支臂111侧面有间隙;导光板130包括侧面131和下表面132,导光板侧面131与第一阶梯1121侧面相对,且导光板侧面131与第一阶梯1121侧面之间有空隙;反射片140位于导光板下表面132。

现有背光模组中,中框110与背板150中间多采用螺钉连接,中框110与背板150之间处于非完全密封状态,中框110与背板150之间存在缝隙;由于中框110与背板150的表面可能并不平整,导致中框110与背板150间隙变大。同时,在曲面产品中,由于曲面产品中框与背板采用曲面设计结构,两者不能保障完全相同的曲率,导致中框与背板的间隙更加不均匀。

因此,在现有背光模组中,由于中框与背板的连接不能保证两者处于完全密闭状态,中框与背板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导光板与反射片出射的光容易从中框与背板之间的间隙中漏出,进而产生透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进而减小背光模组中中框与背板之间的间隙,保证中框与背板之间紧密无间隙配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中框、背板和复合遮光密封件;所述中框包括支臂,所述支臂包括第一阶梯;所述复合遮光密封件包括遮光基层、第一遮光胶带、第二遮光胶带和密封层;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所述遮光基层的上表面外侧,且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所述遮光基层的宽度;所述第二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所述遮光基层的下表面内侧,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所述遮光基层的宽度;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相对地背设于所述遮光基层的下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所述第一阶梯下表面,所述第二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所述背板的上表面,所述密封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一阶梯下表面与所述背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处于相对位置,且面板与中框粘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中,其中,用于连接背板与中框的复合遮光密封件,包括第一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的上表面外侧,且第一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的宽度;第二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的下表面内侧,第二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的宽度;密封层与第一遮光胶带相对地背设于遮光基层的下表面上;其中,第一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第一阶梯下表面,第二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背板的上表面,密封层用于密封第一阶梯下表面与背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

而在已有相关设计中框与背板采用螺钉连接,中框与背板处于非完全密封状态,即中框与背板之间存在缝隙;由于中框与面板之间存在表面不平整等问题,会导致中框与背板之间的间隙变大。同时,在曲面产品中,由于中框与面板的曲率并不完全相同,中框与背板的缝隙问题会更加突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遮光密封件,用于减少背光模组中中框与背板之间缝隙、降低漏光可能性,通过加入具有缓冲可压缩性质的密封层,缓解了平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表面不平整以及曲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曲率不完全相同造成的缝隙问题,使中框与背板紧密贴合在一起,减少了中框与背板之间的缝隙,进而减少中框与背板间的漏光量;同时,由于复合遮光密封件的遮光基层采用吸光性能好的材料,吸收了导光板与反射片出射的漏光,进一步减少了中框与背板之间的漏光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出现透光现象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背光模组中复合遮光密封件的水平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种复合遮光密封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种复合遮光密封件中第一遮光胶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一般应用于平面液晶显示装置中,同时也应用于曲面液晶显示装置中。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背光模组中复合遮光密封件的水平截面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复合遮光密封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为解决现有设计背光模组中中框与背板之间非完全封闭,中框与背板存在缝隙的问题。本实施例1对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提出改进,设计了一种用于减少中框与背板之间缝隙、降低漏光可能性的复合遮光密封件。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200包括中框210、背板220和复合遮光密封件230;中框210包括中框支臂211,中框支臂211包括第一阶梯2111。

复合遮光密封件230包括遮光基层231、第一遮光胶带232、第二遮光胶带233和密封层234;第一遮光胶带232下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231的上表面外侧,且第一遮光胶带232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231的宽度;第二遮光胶带233上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231的下表面内侧,第二遮光胶带233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231的宽度,且第二遮光胶带233与第一遮光胶带232呈对角设置;密封层234与第一遮光胶带232相对地背设于遮光基层231的下表面,遮光基层231的下表面外侧,且与第二遮光胶带233相邻;复合遮光密封件230通过第一遮光胶带232上表面粘附于中框支臂第一阶梯2111下表面,并通过第二遮光胶带233下表面粘附于背板220的上表面,密封层234用于密封第一阶梯2111下表面与背板2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中框210与背板220有多种连接方式。优选的,中框210与背板220螺钉连接,具体的,在背板220上设有若干螺纹孔,在中框210上设有安装孔,且中框210上的安装孔的位置、孔径大小等与背板220上的螺纹孔一一对应,进而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将中框210与背板220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200还包括导光板240和反射片250,反射片250与背板230处于相对位置,导光板240位于反射片250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复合遮光密封件230深入到导光板240及反射片250的底下,因此可以进一步阻碍导光板240上出射的光,导光板出射的光会分别途径遮光基层231、密封层234,达到双层吸光的效果,由此避免导光板240出射的光直接从第二遮光胶带233的下表面漏出,进而使复合遮光密封件的吸光性能达到最佳。

进一步地,复合遮光密封件230深入到导光板240及反射片250的底下,深入的长度大小需要综合考虑遮光的效果以及遮光密封件的成本,因为深入长度越长,相应地遮光密封件230的成本也就越高,同时,复合遮光密封件230深入长度越长,第二遮光胶带的宽度就会越长,从而第二遮光胶带与背板的粘附面积就越大,粘附面积越大,背光模组返修的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就会增加,降低背光模组的返修效率;但深入长度如果太短,容易达不到预想的遮光效果,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深入长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遮光胶带232的宽度略短于中框支臂第一阶梯2111的宽度。优选的,第一遮光胶带232的外侧面与背板220的边缘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遮光胶带232的内侧面与中框支臂第一阶梯2111立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而可以第一遮光胶带232的粘合面积可以达到最大,保证了第一遮光胶带232与中框210的粘合效果。

同时,由于第一遮光胶带232与反射片250之间没有相互接触,第一遮光胶带232上的粘合剂不会粘附于反射片250表面,因此在返工拆解时易于拆解,减小了背光模组破损的概率,提高了返工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复合遮光密封件230呈环状结构,复合遮光密封件230设计成环状结构,可以保障背光模组的任何边缘处中框210与背板220的固定都能达到无缝隙紧密连接。同时,由于复合遮光密封件为环状结构,对背光模组的任一边缘处产生了有效闭合,使得背光模组内部为一密闭空间,因此可以防止异物从中框210与背板220之间的间隙内侵入,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画质。

图4是背光模组中复合遮光密封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通过图4可以对实施例1背光模组中的复合遮光密封件230的结构有一个更加清楚、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实施例1带来更加直观的理解。

进一步地,遮光基层231为遮光材料层,通常采用PET遮光性较好的材料,PET材料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优良的性价比,因此,有利于复合遮光密封件的结构稳定,并能使其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而较好的遮光性能又同时保证了复合遮光密封件的整体遮光性,可以更好地使导光板及反射片发射出的光线得到充分的吸收,进而达到减少漏光现象的目的。

进一步地,遮光基层231通常采用的PET材料厚度为0.03~0.1mm。具体的,PET材料的厚度值可根据加工工艺中缝隙的大小以及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最佳遮光效果综合决定,既需要考虑中框与背板装配过程中的缝隙大小,避免PET材料过厚造成的装配美观性能;又需要充分考虑PET材料过薄引起的遮光效果不佳等问题。

进一步地,密封层234采用缓冲可压缩材质,因为缓冲可压缩材质由于其自身的可压缩特性,可以较好地解决平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表面不平整的问题以及曲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曲率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使中框与背板紧密贴合在一起,减少了中框与背板之间的缝隙。

优选的,密封层234可以选用聚苯乙烯缓冲泡沫塑料,因为聚苯乙烯缓冲泡沫塑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缓冲材料,其拥有成本较低,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易于加工等多种优点,能够较好地满足复合遮光密封件的性能要求,达到最优的密闭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层234的厚度与第二遮光胶带233的厚度大小近似相等,进而避免出现由于厚度相差较大带来的中框210与背板220装配不合适等问题。由于实际工艺中,第二遮光胶带233的本身厚度比较薄,因此只需保证密封层234不会出现厚度太厚的问题,因为如果密封层234厚度太厚,会导致第二遮光胶带233不能有效粘结在背板220上。

优选的,密封层234的厚度略大于第二遮光胶带,由于密封层234是缓冲可压缩材质,当装配过程中,中框210与背板220螺钉连接后,对密封层234产生一定的挤压力,密封层234与背板220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同时,密封层234会进一步挤压第一遮光胶带232使第一遮光胶带232与中框210的贴合更加紧密,因此,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中框210与背板220之间的间隙大小,达到最好的遮光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层234的宽度不大于第一遮光胶带232的宽度,即密封层234的宽度与第二遮光胶带233的宽度之和不大于遮光基层231的宽度。当密封层234的宽度与第二遮光胶带233的宽度之和大于遮光基层231的宽度时,密封层234就会与第二遮光胶带233产生部分重叠,进而复合遮光密封件230的整体结构就受到影响,给背光模组的装配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优选的,密封层234的宽度与第一遮光胶带232的宽度相等,即密封层234的宽度与第二遮光胶带232的宽度之和等于遮光基层231的宽度,这样可以保证在遮光效果最佳的情况下,密封层234的宽度最大,即缓冲可压缩的材料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从而可以保证中框210与背板220的贴合紧密程度达到最佳,最大限度地减少透光现象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第一遮光胶带232与第二遮光胶带233中的粘着剂可以选用透明胶黏剂,如丙烯酸压敏胶,因为透明胶黏剂不会对整体结构的美观造成影响;遮光胶带的粘性可以根据中框210与遮光基层231、背板220与遮光基层231对黏着性能的要求不同而分别考虑。

进一步地,遮光基层231与密封层234连接在一起,优选透明胶黏剂连接,因为透明胶黏剂能够有效地将遮光基层231与密封层234粘结在一起,同时由于胶黏剂的透明属性,不会对复合遮光密封件的整体结构美观造成影响。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复合遮光密封件中第一遮光胶带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遮光胶带232包括基层2321、粘着剂2322和离型纸2323。离型纸2323分别通过粘着剂2322粘附于基层23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体的,基层2321的上、下表面覆盖着一层均匀的粘着剂2322,进而将离型纸2323分别粘附于基层2321上、下表面的两层粘着剂2322的另一侧面上。具体使用时,撕开下层离型纸2323,通过下层粘着剂2322将第一遮光胶带232粘附在遮光基层的外侧上表面;撕开上层离型纸2323,通过上层粘着剂2322将第一遮光胶带232粘附在第一阶梯2111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第一遮光胶带基层2321选用深色基材,因为深色基材对光的吸收效果更好,而浅色基材对光的反射效果更好,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复合遮光密封件需要有较好的吸光性能,才能有效地吸收导光板240和反射片250出射的光,达到最佳的减少漏光的效果。

优选的,第一遮光胶带基层2321选用黑色基材,因为在所有颜色中,黑色是吸光性能最强的,因此在所有颜色的基材中,黑色基材能够达到最好的吸光效果,进而可以使复合遮光密封件的遮光性能达到最佳。

类似的,第二遮光胶带232与第一遮光胶带233结构、功能、材料大致相似,此处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中框、背板和复合遮光密封件;中框包括支臂,支臂包括第一阶梯;复合遮光密封件包括遮光基层、第一遮光胶带、第二遮光胶带和密封层;第一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的上表面外侧,且第一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的宽度;第二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的下表面内侧,第二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的宽度,且第二遮光胶带与第一遮光胶带呈对角设置;密封层位于遮光基层的下表面外侧,且与第二遮光胶带相邻;复合遮光密封件通过第一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第一阶梯下表面,并通过第二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背板的上表面。

现有背光模组中,中框与背板采用螺钉连接,中框与背板处于非完全密封状态,即中框与背板之间存在缝隙;由于中框与面板之间存在表面不平整等问题,会导致中框与背板之间的缝隙加大。同时,在曲面产品中,由于中框与面板的曲率并不完全相同,中框与背板的缝隙问题会更加突出。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复合遮光密封件,用于减少背光模组中中框与背板之间缝隙、降低漏光可能性,通过加入具有缓冲可压缩性质的密封层,解决了平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表面不平整以及曲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曲率不完全相同造成的缝隙问题,使中框与背板紧密贴合在一起,减少了中框与背板之间的缝隙,进而减少中框与背板间的漏光量;同时,由于复合遮光密封件的遮光基层采用吸光性能好的材料,吸收了导光板与反射片出射的漏光,进一步减少了中框与背板之间的漏光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出现透光现象的概率。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和上述实施例1中的背光模组。图6是实施例2中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310与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320,背光模组320与显示面板310处于相对位置,且显示面板310与中框321连接。其中,背光模组320的结构、功能与作用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310与中框321有多种连接方式。优选的,液晶显示面板310与中框321以粘接固定,这样就无需外壳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310与背光模组320,中框321形成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外观面。液晶显示面板310与中框321的固定结构,能够在纵向上限制背光模组320的基本结构的相对位移,使液晶显示装置3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处于相对位置,面板位于膜片上表面,且面板与中框相连接。其中,背光模组包括中框、背板和复合遮光密封件;中框包括支臂,支臂包括第一阶梯;复合遮光密封件包括遮光基层、第一遮光胶带、第二遮光胶带和密封层;第一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的上表面外侧,且第一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的宽度;第二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遮光基层的下表面内侧,第二遮光胶带的宽度小于遮光基层的宽度,且第二遮光胶带与第一遮光胶带呈对角设置;密封层位于遮光基层的下表面外侧,且与第二遮光胶带相邻;复合遮光密封件通过第一遮光胶带上表面粘附于第一阶梯下表面,并通过第二遮光胶带下表面粘附于背板的上表面。

现有设计中框与背板采用螺钉连接,中框与背板处于非完全密封状态,即中框与背板之间存在缝隙;由于中框与面板之间存在表面不平整等问题,会导致中框与背板之间的缝隙加大。同时,在曲面产品中,由于中框与面板的曲率并不完全相同,中框与背板的缝隙问题会更加突出。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复合遮光密封件,用于减少背光模组中中框与背板之间缝隙、降低漏光可能性,通过加入具有缓冲可压缩性质的密封层,解决了平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表面不平整以及曲面产品中的中框与背板曲率不完全相同造成的缝隙问题,使中框与背板紧密贴合在一起,减少了中框与背板之间的缝隙,进而减少中框与背板间的漏光量;同时,由于复合遮光密封件的遮光基层采用吸光性能好的材料,吸收了导光板与反射片出射的漏光,进一步减少了中框与背板之间的漏光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出现透光现象的概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