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801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尤指一种可解决数据线断线且兼顾透过率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所有的显示设备均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故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由以往的阴极射线管发展成薄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设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或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等。其中,薄型显示器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多,举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行动导航装置、电视等显示设备,大多数均使用该些显示设备。

其中,液晶显示设备的技术更是相当成熟,且为市面上常见的显示设备之一;然而,随着显示设备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要求日趋提高,故各家厂商无不极力发展出具有更高显示质量的显示设备。

在液晶显示设备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高分辨率显示设备世代的来临,面板的透过率为关系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家厂商无不积极改善显示设备的透过率及对比度,而可提升其显示质量。

此外,显示设备之所以可呈现影像,主要通过数据线传递信号,并通过由扫描线控制而打开的薄膜晶体管开关,将信号传递到像素中而达到显示的目的。因此,若数据线有断线的情形时,则会造成无法将信号传递至像素中,而造成显示设备显示不良。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显示设备,其可解决数据线断线且兼顾透过率,以符合目前对于显示设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中公共电极具有一与数据线部分重叠的端部,以作为数据线断线修补用。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中,像素电极具有特殊角度设计,以提升显示设备的透过率。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一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交错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该些扫描线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一公共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以及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公共电极包含一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一与该数据线对应设置的第二部、以及一端部,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连接,该端部与该第二部连接且形成一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的第一夹角,且该端部与相邻的该数据线部分重叠。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一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该第一电极至少包含一第一指部与一延伸部,该第一指部与该延伸部连接,该延伸部与该第一指部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一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该第二电极包含一第一连接部、多个缓冲部及多个第二指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些缓冲部连接,且该些缓冲部分别与该些第二指部相连接;其中,该第一指部介于两相邻的该第二指部之间,该些缓冲部包含一第一缓冲部,该第一缓冲部及与其所连接的该第二指部形成一小于180度的第三夹角,且该第三夹角介于该第二夹角的正负27度之间;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以及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公共电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及端部,其中第二部位于第一部及端部间且与数据线对应设置,同时端部与数据线部分重叠。因此,若数据线有断线的情形下,借由焊接数据线与端部,而可将原先数据线的信号借由第二部与端部传递,以解决数据线断线的问题。此外,于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于作为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中,第一电极的第一指部与延伸部间形成一具特定角度的第二夹角,而第二电极的第二指部与缓冲部间也形成另一具特定角度的第三夹角,借由设计第二夹角与第三夹角间的相对关系,可使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具有优选的透过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数据线断线时信号修补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设备右下角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端部的覆盖率与端部及数据线间的电容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设备虚线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第二指部与第一缓冲部间的第三夹角与面板透过率的关系图。

图9a及9b分别为本发明一比较例的显示设备中第一指部及第二指部与数据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基板12第一导电层

121扫描线122公共电极

1221第一部1222第二部

1223端部1225,1226焊接点

13第一绝缘层14第二导电层

141数据线141a缺陷

15第二绝缘层16第三导电层

161第一电极1611第一指部

1612延伸部162第二电极

1621第一连接部1622第二指部

1623第一缓冲部1624第二缓冲部

1611a,1612a,1622a,1623a,1624a边缘

17显示介质层18彩色滤光层

19第二基板d1,d3最大宽度

d2,d4宽度w1,w2宽度

x第一方向θ1第一夹角

θ2第二夹角θ3第三夹角

θ4第四夹角a-a’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借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再者,说明书与请求项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以修饰请求项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的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图1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9,与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以及一显示介质层17,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9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9可使用例如玻璃、塑料、可挠性材质等基材材料所制成。此外,显示介质层17例如为一液晶层。再者,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9上方可设置有不同元件。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上方依序设置有一第一导电层12、一第一绝缘层13、一第二导电层14、一第二绝缘层15及一第三导电层16。其中,第一绝缘层13及第二绝缘层15可使用如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等绝缘层材料制作。第一导电层12、第二导电层14及第三导电层16可使用导电材料,如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氮氧化物、或其他电极材料所制成。然而,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第一基板11上方的元件,并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元件,可还包括其他用于形成薄膜晶体管单元的层别,如主动层及其他绝缘层等。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9的一侧形成一彩色滤光层18。

由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第一基板11及其上方的元件,可构成一薄膜晶体管基板;而第二基板19可构成一彩色滤光片基板。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第二基板19上的彩色滤光层18也可选择设于第一基板11上,此时,第一基板11及其上方的元件,可构成一整合彩色滤光片数组的薄膜晶体管基板(colorfilteronarray,coa)。

图2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仰视图,即为从图1中第一基板11下方朝第二基板19方向所得的示意图,且图1为图2中沿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一第一基板11;多条扫描线121与多条数据线141,交错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扫描线121沿着一第一方向x延伸;一公共电极122,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一第二基板19;一显示介质层17,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9之间;其中,公共电极122包含一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部1221、一与数据线141对应设置的第二部1222、以及一端部1223,第一部1221与第二部1222连接,端部1223与第二部1222连接且形成一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的第一夹角θ1,且端部1223与相邻的数据线141部分重叠,第二部1222与该相邻的数据线141实质上平行。在此,第一导电层12包括扫描线121及公共电极122,而第二导电层14包括数据线141。此外,端部1223具有一弧形结构。在此需说明的是,多条扫描线121与多条数据线141交错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而形成多个次像素(未绘示),每一次像素对应一公共电极122,相邻次像素的公共电极122可相互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公共电极122的第二部1222与数据线141对应设置,同时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部分重叠。因此,若数据线141有断线的情形下,借由焊接数据线141与端部1223,而可将原先数据线141的信号借由第二部1222与端部1223传递,以解决数据线141断线的问题。更详细而言,请参照图3,其为本实施例中数据线141断线时信号修补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数据线141有缺陷141a而有断线导致信号传递中断的情形时,可截断公共电极122中第一部1221与第二部1222的连接区域,并将第二部1222与端部1223分别与数据线141焊接,而形成焊接点1225,1226。此时,如虚线箭号所示,当一信号传入数据线141时,可先通过连接第二部1222与数据线141的焊接点1225传送至第二部1222,再借由连接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的焊接点1226,而再从数据线141传输出去。借此,可解决数据线141有缺陷141a而有断线导致信号传递中断的情形。

如图3所示,由于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要形成焊接点1226,故端部1223的面积不能太小,以避免形成焊接点1226的可靠度降低。然而,若端部1223的面积过大,却会导致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间的电阻电容负载(rcloading)过大。因此,于本实施例中,端部1223的尺寸必须有特殊设计,才能同时达到高可靠度且低电阻电容负载的目的。

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设备右下角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端部1223于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d1大于第二部1222于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d2。此外,端部1223于第一方向x上与数据线141重叠的部分的最大宽度d3,与数据线141的宽度d4的比例(即,端部1223的覆盖率)大于0且小于1;且优选为大于0.2且小于0.95。

图5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端部的覆盖率对应端部及数据线间的电容关系图。在此,请参阅图4,图5模拟公共电极不具有端部1223(即,最大宽度d1为0μm,图5的数据点a)、端部1223边缘与数据线141边缘切齐(即,最大宽度d3为0μm,图5的数据点b)、端部1223重叠部分数据线141(即,0μm<最大宽度d3<宽度d4,图5的数据点c)、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完全重叠(即,最大宽度d3等于宽度d4,图5的数据点d)等情形,其中x轴的覆盖率即为最大宽度d3对上宽度d4的比值(即,d3/d4),而y轴以不具有端部1223所得的电容值设为100%作为基准。如图5结果所示,随着端部1223边缘与数据线141边缘接近,端部及数据线间的电容越大;且当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完全重叠,具有最大的电容值,对显示设备而言,电容负载太高会造成信号传输的延迟。因此,若要同时达到焊接点具有高可靠度且低电阻电容负载的目的数据线141的宽度d4的比例需大于0小于1;且优选为大于0.2小于0.95。此外,虽然图5中数据点a及b均为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未重叠的情形,但端部1223边缘与数据线141边缘切齐时,端部1223与数据线141间会产生侧向电容。

图6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俯视图,即为从图1中第二基板19上方朝第一基板11方向所得的示意图。此外,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设备虚线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且图7为图6旋转180度的视图。如图1、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还包括:一第一电极161,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第一电极161至少包含一第一指部1611与一延伸部1612,第一指部1611与延伸部1612连接,延伸部1612与第一指部1611形成一第二夹角θ2,第二夹角θ2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以及一第二电极162,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第二电极162包含一第一连接部1621、多个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部1623及第二缓冲部1624)及多个第二指部1622,第一连接部1621与缓冲部连接,且缓冲部分别与第二指部1622相连接;其中,缓冲部包含一第一缓冲部1623,第一缓冲部1623及与其所连接的第二指部1622形成一小于180度的第三夹角θ3,且第三夹角θ3介于第二夹角θ2的正负27度之间。在此,所谓的第二夹角θ2指第一指部1611的边缘1611a与延伸部1612的边缘1612a所夹的角度;而所谓的第三夹角θ3指第二指部1622的边缘1622a与第一缓冲部1623的边缘1623a所夹的角度。在此,第一指部1611介于两相邻的第二指部1622之间,且第一指部1611与第二指部1622近似为「ㄑ」字形,即倾斜的大写l图形。

在此,须说明的是,虽然图6及图7中,第一电极161及第二电极162的填充线不同,然而,此不同的填充线仅为清楚区分第一电极161及第二电极162用,而第一电极161及第二电极162均属于第三导电层16,且两者共平面。此外,与此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62与数据线(未绘示)电性连接,而第一电极161则与数据线电性绝缘;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为第一电极161与数据线电性连接,而第二电极162与数据线电性绝缘。再者,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所谓的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部1623及第二缓冲部1624)指其于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w1大于第二指部1622于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w2的区域。同时,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第一指部1611实质上平行于数据线141;且第一指部1611与第二指部1622实质上平行。

如图1及图7所示,为了帮助显示介质层17中的显示介质(例如为液晶分子)的摆动,而降低暗纹并提升透过率,第一电极161中延伸部1612与第一指部1611所形成第二夹角θ2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同样的,第二电极162中第一缓冲部1623与其所连接的第二指部1622也形成一小于180度的第三夹角θ3。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θ2与第三夹角θ3具有一特定关系,而可达到优选的面板透过率。

图8为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第二指部与第一缓冲部间的第三夹角与面板透过率的关系图。在此,以第二夹角θ2与第三夹角θ3均为180度且在电压为7v下所测的的面板透过率设为100%;并测量当第二夹角θ2固定为150度而第三夹角θ3角度对面板透过率的关系。如图8结果所示,当第二夹角θ2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且第三夹角θ3为180度时,透过率较第二夹角θ2与第三夹角θ3为180度时提升。此外,当第二夹角θ2固定时,改变第三夹角θ3的角度会造成面板透过率的改变;故第三夹角θ3的角度变化,也会影响显示介质的摆动,而改善暗纹的情形。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面板透过率,由图8所示的结果,第三夹角θ3优选介于第二夹角θ2的正负27度之间,而能展现最佳的面板透过率。原因在于若第三夹角θ3比第二夹角θ2小27度以上,像素中可发光的面积下降,透过率也会因此下降。

如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缓冲部包含一第二缓冲部1624,第二夹角θ2朝向第二缓冲部1624,第二缓冲部1624靠近第二夹角θ2的一侧及与其所连接的第二指部1622形成一第四夹角θ4,且第四夹角θ4小于180度。在此,所谓的第四夹角θ4指第二指部1622的边缘1622a与第二缓冲部1624的边缘1624a所形成的夹角。

同样的,为了使面板有最佳的透过率,第四夹角θ4与第二夹角θ2及第三夹角θ3具有一特定关系。当第四夹角θ4小于180度可提升面板透过率;特别是,当第三夹角θ3小于第四夹角θ4时,可提升面板透过率。

图9a为本发明另一比较例的显示设备中第一指部及第二指部与数据线的示意图;其为图7中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及第四夹角θ4均为相同的情形。请比较图9a及图7,于图9a的情形下,当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及第四夹角θ4均相同的情形下,虽仍能帮助液晶摆动而提升面板透过率,但却会造成数据线141弯曲过大,使得数据线141阻值大,且电阻电容负载变高,因此第四夹角θ4不宜太小(弯折太大)。

图9b为本发明一比较例的显示设备中第一指部及第二指部与数据线的示意图;其为图7中第一电极不包括延伸部1612且第二电极不包括第一缓冲部1623及第二缓冲部1624的情形。请比较图9b及图7,于图9b的情形下,虽然数据线141不会如图9a弯曲过大而仍可维持较小的电阻电容负载,但因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仅包括第一指部1611及第二指部1622,而不包括可帮助液晶摆动的延伸部1612及第一缓冲部1623及第二缓冲部1624,故整体透过率较低。

因此,如图7、9a及9b所示,当第一电极包括延伸部1612且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缓冲部1623及第二缓冲部1624,且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及第四夹角θ4彼此之间具有一特殊关系时,可帮助显示介质摆动而提升面板整体透过率。

于本发明中,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显示设备,可与触控面板合并使用,而做为一触控显示设备。同时,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显示设备或触控显示设备,可应用于本技术领域已知的任何需要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上,如显示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行动导航装置、电视等需要显示影像的电子装置上。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