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取向层涂覆装置、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801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取向层涂覆装置、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取向层涂覆装置、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因其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示例的,如液晶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

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与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填充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参见图1,彩膜基板的形成过程主要为:在第一衬底基板1上依次形成红绿蓝(red-green-blue,rgb)树脂层2、平坦层3、聚酰亚胺(polyimide,pi)涂覆层7和隔垫物4;阵列基板的形成过程主要为:在第二衬底基板0001上依次形成栅线9、栅绝缘层8、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层6和pi涂覆层7。其中,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中的pi涂覆层7仅形成在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且pi涂覆层是通过感光性树脂(英文名称:asahikaseiphotosensitiveresin,缩写:apr)版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图2示出了被切割前多个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中,14为第二衬底基板,15为pi涂覆层,11为第一显示面板,12为待切割的外围区域,13为第二显示面板。参见图2,外围区域12没有设置pi涂覆层,所以显示区域的界面介质与外围区域的界面介质不同。图1中,11为第一显示面板,12为外围区域,13为第二显示面板,10为框胶。

相关技术为了使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中的pi涂覆层具有液晶分子取向的功能,常常对pi涂覆层进行辊印(rubbing)操作,形成取向膜。在辊印过程中,会对pi涂覆层和外围区域同时摩擦。而由于显示区域的界面介质与外围区域的界面介质不同,所以很容易使外围区域上出现因摩擦而产生的颗粒(图2中用18来标识该颗粒),尤其是外围区域靠近显示区域的位置易出现颗粒。进一步的,在清洗辊印后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时,外围区域上的颗粒可能会进入显示区域,导致取向膜被划伤,显示面板边缘产生白mura(mura为云纹,白mura指的是发白光,亮度不均匀)现象(图2中用17来标识该现象),显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边缘产生白mura现象,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取向层涂覆装置、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

对形成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取向层进行辊印操作,形成第一取向膜;

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所述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

对形成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所述第二取向层进行辊印操作,形成第二取向膜;

对对盒成型后的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进行切割得到所述显示面板。

可选的,所述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包括: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一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取向层,所述第一指定区域为围绕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所述第一指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

所述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包括:

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二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所述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取向层,所述第二指定区域为围绕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所述第二指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

可选的,所述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包括: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彩色像素树脂层和平坦层;

在形成有所述平坦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一取向层;

所述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包括:

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栅线、栅绝缘层和像素电极层;

在形成有所述像素电极层的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取向层。

可选的,所述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包括:

采用感光性树脂apr版转印技术,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取向层;

所述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包括:

采用感光性树脂apr版转印技术,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取向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指定区域和所述第二指定区域的宽度为0.2毫米~0.5毫米。

可选的,所述像素电极层由氧化铟锡ito制成。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取向层涂覆装置,用于显示面板,所述装置包括第一apr版和第二apr版,所述第一apr版包括第一镂空区域,所述第二apr版包括第二镂空区域,

所述第一镂空区域用于使第一取向层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和外围区域;

所述第二镂空区域包括隔挡区域,所述第二镂空区域用于使第二取向层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所述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所述隔挡区域对应所述目标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镂空区域包括第一隔离区域,所述第一隔离区域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指定区域重合,所述第一指定区域为围绕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所述第一指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

所述第二镂空区域还包括第二隔离区域,所述第二隔离区域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指定区域重合,所述第二指定区域为围绕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所述第二指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制成。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使得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避免了辊印过程中外围区域出现颗粒,从而避免了清洗时取向膜被划伤,改善了显示面板边缘白mura现象,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被切割前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有第一取向层的第一衬底基板的俯视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第一取向层的流程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平坦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第一取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apr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apr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有第二取向层的第二衬底基板的俯视图;

图6-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第二取向层的流程图;

图6-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第二取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apr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如图3-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

步骤102、对形成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第一取向层进行辊印操作,形成第一取向膜。

步骤103、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该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

步骤104、对形成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第二取向层进行辊印操作,形成第二取向膜。

步骤105、对对盒成型后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进行切割得到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通过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使得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避免了辊印过程中外围区域出现颗粒,从而避免了清洗时取向膜被划伤,改善了显示面板边缘白mura现象,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由于框胶和第一取向层的交界面的粘性较差,框胶和第一取向层的交界面容易成为外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的通道。当外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会受到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外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一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也即是,第一指定区域未形成有第一取向层。该第一指定区域为围绕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该第一指定区域位于第一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这样一来,第一取向层在框胶设置区域处断开,避免了水汽通过框胶和第一取向层的交界面进入显示面板。相应的,步骤101可以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一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该第一指定区域为围绕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该第一指定区域位于第一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示例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可以为pi涂覆层。

图3-2示出了形成有第一取向层的第一衬底基板的俯视图。如图3-2所示,在第一衬底基板001的显示区域01,非显示区域02中除第一指定区域021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03形成第一取向层(图3-2中未示出)。图3-2中的虚线为切割线,该第一指定区域021为围绕第一衬底基板001的显示区域01的环形区域。如图3-3所示,该第一指定区域021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01的框胶设置区域04内。图3-3中的100为框胶,001为第一衬底基板,003为彩色像素树脂层,004为平坦层,005为隔垫物,002为第一取向层。007为第二衬底基板,008为第二取向层,009为栅线,010为栅绝缘层,011为像素电极层。

示例的,第一指定区域021的宽度可以为0.2毫米~0.5毫米。

具体的,如图4-1所示,步骤101包括:

步骤1011、在第一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彩色像素树脂层和平坦层。

如图4-2所示,在第一衬底基板001上依次形成彩色像素树脂层003和平坦层004。

其中,彩色像素树脂层可以为rgb树脂层。

步骤1012、在形成有平坦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取向层。

如图4-3所示,在形成有平坦层004的第一衬底基板001上形成第一取向层002。具体的,可以在形成有平坦层004的第一衬底基板001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一指定区域021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03形成第一取向层002。图4-3中的003为彩色像素树脂层。

进一步的,在形成第一取向层之后,如图4-3所示,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有第一取向层002的第一衬底基板001上形成隔垫物005和框胶100,得到彩膜基板。关于彩膜基板的其他部分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可选的,步骤101包括:采用apr版转印技术,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apr版由紫外线固化聚氨酯类树脂制成,其厚度通常为1毫米~3毫米。

在采用apr版转印技术形成第一取向层时,先将pi液滴注在apr版上,再由apr版将pi液转印到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将该apr版称作第一apr版。如图4-4所示,该第一apr版006包括第一镂空区域05。参见图3-2,该第一镂空区域用于使第一取向层形成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衬底基板001的显示区域01,非显示区域02和外围区域03。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指定区域021不形成第一取向层,如图4-5所示,第一镂空区域05包括第一隔离区域051,第一隔离区域051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指定区域重合。第一隔离区域051的数量与第一指定区域的数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apr版的第一镂空区域上与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用于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取向层的apr版,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形成第一取向膜,参见图4-3,对形成在第一衬底基板001上的第一取向层002进行辊印操作,形成第一取向膜。辊印操作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一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均形成有第一取向层,所以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一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的界面介质均相同。这样一来,在对第一取向层进行辊印操作时,外围区域不易产生颗粒,所以在清洗辊印后的第一衬底基板时,第一取向膜不易被划伤。

同样的,为了避免外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可以在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二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也即是,第二指定区域未形成有第二取向层。该第二指定区域为围绕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该第二指定区域位于第二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这样一来,第二取向层在框胶设置区域处断开,避免了水汽通过框胶和第二取向层的交界面进入显示面板。相应的,步骤103可以包括:

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二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该第二指定区域为围绕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环形区域,该第二指定区域位于第二衬底基板的框胶设置区域内。其中,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比如,该引线可以与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银胶等连接。

图5示出了形成有第二取向层的第二衬底基板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在第二衬底基板007的显示区域06,非显示区域07中除第二指定区域071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08中除目标区域081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图5中未示出)。图5中的虚线为切割线。该第二指定区域071为围绕第二衬底基板007的显示区域06的环形区域。如图3-3所示,该第二指定区域071位于第二衬底基板007的框胶设置区域09内。示例的,第二指定区域071的宽度可以为0.2毫米~0.5毫米。

具体的,如图6-1所示,步骤103包括:

步骤1031、在第二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栅线、栅绝缘层和像素电极层。

如图6-2所示,在第二衬底基板007上依次形成栅线009、栅绝缘层010和像素电极层011。其中,像素电极层011由ito制成。

步骤1032、在形成有像素电极层的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取向层。

如图6-2所示,在形成有像素电极层011的第二衬底基板007上形成第二取向层008,得到阵列基板。图6-2中的03为外围区域。关于阵列基板的其他部分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可选的,步骤103包括:采用apr版转印技术,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

在采用apr版转印技术形成第二取向层时,先将pi液滴注在apr版上,再由apr版将pi液转印到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将该apr版称作第二apr版。如图6-3所示,该第二apr版012包括第二镂空区域0121,该第二镂空区域0121包括隔挡区域01211。参见图5,第二镂空区域用于使第二取向层形成在显示面板的第二衬底基板007的显示区域06,非显示区域07,以及外围区域08中除目标区域081之外的区域。第二镂空区域包括的隔挡区域对应目标区域081。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二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指定区域071不形成第二取向层,如图6-3所示,第二镂空区域0121还包括第二隔离区域01212。该第二隔离区域01212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指定区域重合。第二隔离区域01212的数量与第二指定区域的数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apr版的第二镂空区域上与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用于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取向层的apr版,在此不再赘述。

实际应用中,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取向层后,取向层可能会收缩,涂覆面积会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inkjet(喷墨式)技术对涂覆后的取向层的边缘进行补偿。关于inkjet技术的说明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为了形成第二取向膜,参见图6-2,对形成在第二衬底基板007上的第二取向层008进行辊印操作,形成第二取向膜。

由于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二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均形成有第二取向层,所以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除第二指定区域之外的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的界面介质均相同。这样一来,在对第二取向层进行辊印操作时,外围区域不易出现颗粒,所以在清洗辊印后的第二衬底基板时,第二取向膜不易被划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适用于液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显示产品,尤其适用于画面品质要求较高的小尺寸显示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通过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使得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避免了辊印过程中外围区域出现颗粒,从而避免了清洗时取向膜被划伤,改善了显示面板边缘白mura现象,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向层涂覆装置,用于显示面板,该装置包括第一apr版和第二apr版。

如图4-4所示,第一apr版006包括第一镂空区域05。参见图3-2,该第一镂空区域用于使第一取向层形成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衬底基板001的显示区域01,非显示区域02和外围区域03。

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指定区域(如图3-2中的021)不形成第一取向层,如图4-5所示,第一镂空区域05包括第一隔离区域051,第一隔离区域051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指定区域重合。如图3-2所示,该第一指定区域021为围绕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01的环形区域。如图3-3所示,第一指定区域021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01的框胶设置区域04内。

如图6-3所示,第二apr版012包括第二镂空区域0121。该第二镂空区域0121包括隔挡区域01211。参见图5,第二镂空区域用于使第二取向层形成在显示面板的第二衬底基板007的显示区域06,非显示区域07,以及外围区域08中除目标区域081之外的区域。该目标区域081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隔挡区域01211对应目标区域081。

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二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指定区域(如图5中的071)不形成第二取向层,如图6-3所示,第二镂空区域0121还包括第二隔离区域01212。该第二隔离区域01212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指定区域重合。如图5所示,第二指定区域071为围绕第二衬底基板007的显示区域06的环形区域。如图3-3所示,第二指定区域071位于第二衬底基板007的框胶设置区域09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向层涂覆装置,采用该装置的第一apr版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形成第一取向层,采用该装置的第二apr版在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取向层,目标区域用于设置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使得第一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第二衬底基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区域中除目标区域之外的区域的界面介质相同,避免了辊印过程中外围区域出现颗粒,从而避免了清洗时取向膜被划伤,改善了显示面板边缘白mura现象,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采用如图3-1所示的方法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