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液晶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27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高亮液晶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高亮液晶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器由于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液晶模组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很好的散热会降低其使用寿命,所以很需要有效的解决液晶模组的散热问题,而现有的散热方式过于复杂,很需要一种简单且适合广泛生产应用的散热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亮液晶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高亮液晶模组,该高亮液晶模组背面设置散热背板,该散热背板包括至少二相互拼接的子背板,所述子背板包括底板、多条散热壁、子端壁和母端壁,所述多条散热壁、子端壁和母端壁呈长条状且彼此平行间隔设置于底板上并与底板一体成型,所述子端壁和母端壁设置在底板相对的两端部,所述子端壁和母端壁之一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出体, 另一者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和凸出体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且梯形上底靠近子背板外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下底和/或凸出体的下底上设置有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槽,所述凸出体上设置有第二槽,在相邻子背板拼接时,其中一子背板上的第一槽和另一子背板上的第二槽连通形成一孔洞。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一底片和从该底片四边处立起的四个倾斜片,该四个倾斜片从下至上向外倾斜。

优选地,该反射片内部设置多个膜片支撑。

优选地,位于子背板中间的两相邻散热壁之间设置有一优弧槽。

优选地,所述优弧槽连通一外开口。

优选地,所述散热背板上与散热壁相反的一面设置多个灯条,每个灯条呈长条状,其上设置有灯珠。

优选地,所述凹槽和凸出体的截面优选为等腰梯形,且两个底角的角度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通过在背面设置散热背板将其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增加了高亮液晶模组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散热背板的子背板上设置多条平行间隔的散热壁,使热量可以通过每条散热壁散发而出;通过在子背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与多条散热壁平行的子 端壁和母端壁,且在子端壁上设置凹槽、母端壁上设置凸出体且使凹槽与凸出体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通过将一子背板母端壁的凸出体滑入另一子背板子端壁的凹槽使两个子背板可彼此拼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该散热背板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通过多个子背板拼合可形成不同大小的散热背板,其相对于不同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匹配度更高,并且这样的拼合方式在组装时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工时间。

通过在子端壁的凹槽处设置第一槽、母端壁的凸出体处设置第二槽,并使两个子背板拼合时第一槽和第二槽连通形成一孔洞,该孔洞可使凹槽与凸出体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两者安装滑动以及拆卸滑动时都可以更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中散热背板的子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子背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中两个子背板的拼合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两个子背板拼合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框11、液晶面板12、中框13、光学膜片14、反射片15、灯条16、边框17和散热背板18(在所有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内、外等位置限定词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所述前框11和边框17配合界定一空间,所述液晶面板12、中框13、光学膜片14、反射片15和灯条16容纳在所述空间中。

前框11和液晶面板12之间设置缓冲条(图未示),所述液晶面板12和光学膜片14之间设置缓冲条(图未示),所述光学膜片14包括增光片和扩散片等一个或多个膜片,所述反射片15包括一底片151和从该底片151四边处立起的四个倾斜片152,该四个倾斜片152从下至上向外倾斜使反射片15整体呈一船形。所述前框11、液晶面板12、中框13和光学膜片14设置在反射片15之上,所述反射片15内部设置多个膜片支撑153(见图1),该膜片支撑153用来支撑液晶面板12和光学膜片14防止其变形。所述反射片15的底片151下面设置多个灯条16,每个灯条16呈长条状,其上设置有灯珠。散热背板18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于边框17远离液晶面板12的一侧。灯条16固定于散热背板18之靠近液晶面板12的侧面上。

请参阅图3和图4,散热背板18由多个子背板180拼接 而成,其为金属导热材质。子背板180包括一底板181,该底板181呈矩形板材状,其上设置多条散热壁1812,所述多条散热壁1812呈长条状,且彼此平行间隔设置于底板181之上并与底板181一体成型。

位于子背板180中间的两相邻散热壁1812彼此相连,其连接处之间设置有一优弧槽1831,所述优弧槽1831的上面为一外开口1832,该外开口1832呈方形且其开口宽于优弧槽1831。所述优弧槽1831用于子背板180安装时方便其与其他部件的固定,如螺钉穿过优弧槽1831进入其他部件内。所述外开口1832为导流槽,便于气体流通。

所述底板181平行于散热壁1812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子端壁185和母端壁187,所述子端壁185呈长条状且平行于多个散热壁1812,其外侧壁上设置一凹槽1851,所述凹槽1815的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上底靠近子背板180外部设置,下底靠近子背板180内部设置。所述梯形的下底上设置有第一槽18511。所述母端壁187呈长条状且平行于多个散热壁1812,其外侧设置一凸出体1871,所述凸出体1871的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上底靠近子背板180内部设置,下底靠近子背板180外部设置。该凸出体1871其靠近子背板180外部的梯形底面宽度大于靠近子背板180内部的梯形底面宽度。所述凸出体1871形状和尺寸与子端壁185内的凹槽1851相匹配,该凸出体1871的下底上设置第二槽18711。所述凹槽1851和凸出体1871的截面优选为等腰梯形,且两个底角的角度为45°。作为一种变形,所述子端壁185和母端壁187彼此可互换,其中一端壁设置凹槽 1851,而另外一端壁设置凸出体1871。

请参阅图5和图6,当两个子背板180拼合时,其中一子背板180的子端壁185与另一子背板180的母端壁187拼合,将母端壁187的凸出体1871滑入子端壁185的凹槽1851内拼合成一体,此时第二槽18711与第一槽18511连通形成一孔洞。孔洞使凹槽1851与凸出体1871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两者安装滑动以及拆卸滑动时都可以更顺畅。

作为一种变形,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1的散热背板18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子背板180,其大小与反射片15底部相对应。作为一种变形,所述子端壁185和母端壁187可附加其他任意方式拼合,如采用贴合不同极性的磁铁,或者采用胶纸粘贴,或者其他互补形状凹槽和凸出体实现凹凸匹配,具体拼合方式根据生产需要选择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模组1通过在背面设置散热背板18将其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增加了高亮液晶模组1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散热背板18的子背板180上设置多条平行间隔的散热壁183,使热量可以通过每条散热壁182散发而出;通过在子背板180的两侧分别设置与多条散热壁183平行的子端壁185和母端壁187,且在子端壁185上设置凹槽1851、母端壁187上设置凸出体1871且使凹槽1851与凸出体1871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通过将一子背板180母端壁187的凸出体187滑入另一子背板180子端壁185的凹槽1851使两个子背板180可彼此拼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该散热背板18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1,通过多个子背板180拼合可形成不同大小的散热背板 18,其相对于不同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1匹配度更高,并且这样的拼合方式在组装时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工时间。

通过在子端壁185的凹槽1851处设置第一槽18511、母端壁187的凸出体1871处设置第二槽18711,并使两个子背板180拼合时第一槽18511和第二槽18711连通形成一孔洞,该孔洞可使凹槽1851与凸出体1871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两者安装滑动以及拆卸滑动时都可以更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