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26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随着电容式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将触控电极直接集成在显示面板内,将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内部已有的膜层结构集成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面板厚度。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框胶,为了结构更加稳定,彩膜基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间隙的支撑柱。对于集成式触控显示器来说,触控信号走线可以设置于显示区域内,为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而显示区域内的触控信号走线会限制支撑柱的分布自由度,在实际工艺中,会有部分支撑柱位于触控信号走线的上方,部分支撑柱不落在支撑柱上,这就将导致位于触控信号走线上方的支撑柱所在区域盒厚偏高,从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显色异常,大大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且互相绝缘;

触控信号线层,触控信号线层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

每条触控信号线将一个触控电极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每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触控信号线层还包括多条虚设触控信号线;设置在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具有第一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或虚设触控信号线交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通过设置虚设触控信号线,使得支撑柱落在触控信号线和虚设触控信号线的上方,增加了支撑柱分布的自由度,避免了部分支撑柱落在触控信号线上而部分支撑柱不位于触控信号线上所产生的盒厚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更佳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沿着AA’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沿着AA’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沿着AA’的截面图,参考图1a和图1b,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设置在第一基板101上的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31,所述多个触控电极1031呈阵列排布且互相绝缘;

触控信号线层,触控信号线层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1041。

控制电路106,控制电路106用于为触控电极1031提供触控信号,每条触控信号线1041与一个触控电极1031电连接,每个触控电极1031与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1041电连接;

触控信号线层还包括多条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

设置在第二基板102朝向第一基板101的表面上的多个支撑柱1021,多个支撑柱1021在第一基板101所在平面具有第一正投影1021’,第一正投影1021’与触控信号线1041或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1a中省略了第二基板和支撑柱。在图1b中,触控电极层即为多个触控电极1031所在的层结构,触控信号线层即为多条触控信号线1041和多条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所在的层结构。继续参考图1a和图1b,第一基板101可以为阵列基板,可以在第一基板10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栅极线、数据线、公共电极等结构。第二基板102可以为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色阻层以及黑矩阵等结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夹持液晶层105,用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31,多个触控电极1031呈阵列排布且互相绝缘。在第一基板101上还设置有触控信号线层,触控信号线层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1041,每条触控信号线1041与一个触控电极1031电连接,每个所述触控电极1031与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1041电连接。触控信号线104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路106电连接,控制电路106用于为触控电极1031传输触控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触控电极1031的触控信号,从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触控信号线层还包括多条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这里所述的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是指,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不会使触控电极1031与控制电路106之间产生电连接关系,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不会为触控电极1031和控制电路106之间传输触控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基板102朝向第一基板101的表面设有多个支撑柱1021,支撑柱1021具有支撑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作用,支撑柱能够保持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以及液晶层105组成的液晶盒盒厚均匀,从而保持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多个支撑柱1021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一正投影1021’,第一正投影1021’与触控信号线1041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交叠。

本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柱1021的第一正投影1021’设置与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交叠,从而使支撑柱1021设置在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的上方,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支撑柱1021的分布更加的均匀,而不会受限于触控信号线的分布,解决了在没有虚设触控信号线的条件下,部分支撑柱落于触控信号线上方,而部分支撑柱未落于触控信号线上方导致的液晶盒盒厚不均匀的问题,从而使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显示均匀性和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有一部分支撑柱落于触控信号线上方(即一部分支撑柱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的第一正投影和触控信号线交叠),一部分支撑柱落于虚设触控信号线上方(即一部分支撑柱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的第一正投影和虚设触控信号线交叠)。

另外,图1b中所示出的结构,触控电极层(即触控电极1031所在层)相较于触控信号线层(触控信号线1041以及虚设触控信号线1042所在层)更接近第二基板102,即触控电极层位于如图2所示的触控信号线层的上方,而可选的,触控电极层还可以位于如图2所述的触控信号线层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触控信号线2041和/或虚设触控信号线2042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2043,支撑柱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的第一正投影2021’与突出部2043交叠。通常,触控信号线以及虚设触控信号线的宽度小于支撑柱的横截面宽度,触控信号线以及虚设触控信号线的突出部能够对支撑柱起到更平稳的支撑作用,从而保证支撑柱的稳定性。触控信号线与其突出部或虚设触控信号线与其突出部可以一体形成。

可选的,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支撑柱3021包括主支撑柱3021a和辅助支撑柱3021b,主支撑柱3021a的高度D大于辅助支撑柱3021b的高度d。

本实施例中,主支撑柱3021a用于支撑液晶盒的厚度,主支撑柱的两端通常会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紧密接触(此处所述的第二基板包括设置于第二基板上的其他层结构),辅助支撑柱3021b的高度d小于主支撑柱3021a的高度D,在触控显示面板没有被按压的情况下,辅助支撑柱3021b的一端与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相接触,而另一端可以悬空,当触控显示面板被外力按压,辅助支撑柱3021b可以缓冲按压力,从而保护触控显示面板不会因外力的按压而受到破坏。无论是主支撑柱还是辅助支撑柱,第一正投影与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交叠,从而保持支撑柱分布的均匀性。在未被外力按压的情况下液晶盒盒厚均匀,从而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图4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沿着AA’的截面图,结合参考图4a和图4b,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触控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层之间具有绝缘层407,绝缘层407具有多个过孔4071,触控信号线4041通过过孔4071与触控电极403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楚进行说明,第二基板、绝缘层以及支撑柱在图4a中未示出。

具体的,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4031,触控电极4031呈阵列排布,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4031可以作为自容式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4031至少通过一个触控信号线4041与控制电路406电连接,触控电极层与触控信号线层之间具有绝缘层407,绝缘层407能够将一条触控信号线与不需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绝缘,绝缘层407具有多个过孔4071,触控信号线4041通过过孔4071与相应的触控电极4031实现电连接。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a和图4b,虚设触控信号线4042同样可以通过过孔4071与触控电极4031实现电连接,但是虚设触控信号线并不会连入控制电路中,不起到传输触控信号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将虚设触控信号线4042与触控电极4031电连接,能够保持虚设触控信号线的电位稳定性,虚设触控信号线的电位不会受到数据线的影响,从而虚设触控信号线的电位不会影响相邻像素电极的电位,从而保持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a,过孔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具有第二正投影4071’,第二正投影4071’与突出部4043交叠。将第二正投影4071’设置与突出部4043交叠,由于突出部4043相对于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可以具有更大的宽度,能够保证触控信号线4041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4042与触控电极4031电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柱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的第一正投影4021’与突出部4043交叠,过孔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的第二正投影4071’与突出部4043交叠,并不代表第一正投影4021’、第二正投影4071’与突出部4043必须三者同时交叠,可以是第一正投影4021’与一部分突出部4043交叠,第二正投影4071’与另一部分突出部4043交叠。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正投影4021’、第二正投影4071’与突出部4043可以同时交叠,如图4a中圆形虚线框S所示,当第一正投影4021’、第二正投影4071’与突出部4043同时交叠时,支撑柱可以为辅助支撑柱。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显示像素PX,显示像素PX呈阵列排布;

多条数据线DL,数据线DL用于给多个显示像素PX传输显示信号;

多个触控电极5031在显示阶段用作公共电极,公共电极为多个显示像素PX提供公共信号。

具体的,每个显示像素PX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电相连,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数据线DL电相连,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极线电相连,栅极线的另一端连接入栅极驱动电路508,在进行一幅画面的显示时,栅极驱动电路508能够发出驱动扫描信号,通过栅极线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断开,当薄膜晶体管被导通,显示信号通过数据线DL输入显示像素中,由像素电极接收,与此同时,公共电极接收公共信号,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从而控制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本实施例中,多个触控电极5031在显示阶段即作为公共电极。

在触控阶段,触控电极5031接收触控信号,用作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5031可以作为自容式触控电极。本实施例通过将公共电极和触控电极的复用,能够减少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制程工序,节约制造时间和制造成本。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每条虚设触控信号线在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具有第三正投影6042’,每个第三正投影6042’位于一个触控电极6031的区域内。每个触控电极6031的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三正投影6042’。

具体的,参考图6,一个触控电极6031一般对应多个显示像素PX,支撑柱通常分布于相邻的显示像素之间,具有较高的分布密度,通过在一个触控电极区域内设置多个虚设触控信号线,从而保证支撑柱能够落于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的上方(支撑柱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的第一正投影与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交叠),使得各个位置的支撑柱保持高度一致,从而确保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可选的,触控信号线和虚设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数据线DL的延伸方向相同。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位于相邻两列显示像素之间。虚设触控信号线的长度小于等于触控电极在数据线方向的长度。本实施例中,设置每个第二正投影6042’位于一个触控电极6031的区域内,即一个虚设触控信号线不会同时与两个或多个触控电极交叠,从而减小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的负载电容。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示出了任意相邻的两列显示像素之间都具有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够为支撑柱的排布提供最大的自由度,支撑柱可以以任意形式的分布进行排布,都能够保持液晶盒厚的均匀性。然而这样的排布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两列显示像素之间也可以没有触控信号线和虚设触控信号线。

可选的,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数据线方向上,相邻两条虚设触控信号线7042之间具有第一间隔d1,第一间隔d1在数据线方向上的距离为8~12微米。

具体的,在数据线方向上,相邻两条虚设触控信号线7042之间的距离为8~12微米,能够降低相邻的虚设触控信号线之间的短路风险,从而不会增加相邻的触控电极7031之间的负载电容。当在数据线方向上,相邻的两条虚设触控信号线7042之间的距离小于8微米,在虚设触控信号线的制程过程中,相邻的虚设触控信号线容易发生丝连而导致短路,当在数据线方向上,相邻两条虚设触控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大于12微米,不利于支撑柱的均匀分布。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7,相邻两行显示像素之间具有第二间隔d2,第一间隔d1与第二间隔d2在数据线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在数据线方向的大小关系并不限定,当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具有至少部分交叠时,在数据线方向上相邻的两条虚设触控信号线之间的间隔部分可以位于相邻两行显示像素之间或者部分位于相邻两行显示像素之间,有利于虚设触控信号线的均匀分布。

可选的,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数据线方向上,虚设触控信号线8042的长度d3小于等于显示像素PX的长度D3。当虚设触控信号线8042在数据线方向上具有相比于显示像素PX具有相等或者更小的长度,更多的虚设触控信号线之间保持物理绝缘关系,虚设触控信号线的分布更加的分散可以防止触控显示面板内的静电在虚设触控信号线上的积累,从而对触控显示面板造成静电破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了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因此,也相应地具有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相关优势。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电子相册等,触控显示面板通过设置虚设触控信号线,并且使支撑柱在触控信号线层所在平面的第一正投影与触控信号线或者虚设触控信号线交叠,而使支撑柱具有更好的分布自由度,保持了液晶盒盒厚的均匀性,从而使具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