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32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反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屏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视、便携电脑及手机等电子产品中,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用来为液晶显示屏提供面光源,根据光源位置的不同,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产品成本较低,多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中。

均一度是衡量背光模组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所述背光模组上的亮度最小值除以中心亮度后获得的数值。传统的背光模组通常存在均一度较差的问题,从而导致液晶显示屏出现色泽不均匀,画质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增大发光面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来解决此类问题,然而,这样会导致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过大,进而导致液晶显示屏的厚度过大。为了避免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过大,也有一些厂家通过增加膜片数量、使用特殊网点的扩散板等方法,希望能够改善背光模组的均一度,但是,上述方法对显示模组均一度的改善效果非常小,反而增加了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均一度较高的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一种反射片,包括:

反射片本体,

凸起条,所述凸起条的截面呈三棱柱状结构,其具有相互连接的贴合面、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反射片本体贴合;及

补偿片,所述补偿片贴合于所述凸起条两端部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上,且所述补偿片的反射率高于所述凸起条的反射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条上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连接处的侧边开设有多个散射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散射槽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连接处的侧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本体包括反射底片及多个反射侧片,多个所述反射侧片围绕所述反射底片的边缘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片的端部与所述反射侧片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片包括补偿本体及固定部,所述补偿本体贴合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补偿本体的侧边连接,所述固定部贴合于所述反射片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固定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本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本体与所述凸起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射片,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件及至少两组光源,至少两组所述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反射片本体上,所述凸起条位于两组所述光源之间,所述光学膜片组件位于所述反射片上。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壳体及液晶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液晶模组均容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液晶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上述反射片通过设置凸起条,利用凸起条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并将光线发射至灯源之间的过渡区,减轻了过渡区的暗影问题,此外,利用反射率更高的补偿片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凸起条端部的区域,减轻了凸起条端部的暗影问题,从而提升了整机亮度的均一度,即亮度的均衡性更高,使得整机画质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凸起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凸起条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中凸起条的光学仿真模拟效果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反射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补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凸起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反射片10包括反射片本体100、凸起条110及补偿片120。凸起条110设置于反射片本体100上,补偿片120贴设于凸起条110上,凸起条110及补偿片120均用来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均匀整机画质。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凸起条110为三棱柱状结构,具有相互连接的贴合面110a、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贴合面110a与反射片本体100贴合。例如,贴合面110a、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均具有长方形的平面结构。又如,所述凸起条的截面呈三角形。

需要说明的是,绝大部分的直下式的反射模组由于灯源之间的间距较大,灯源附近光源集中,而灯源之间的区域光强变弱,混光距离较长,进而出现过渡区暗影,从而导致整机画质不均匀。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增大发光面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来解决此类问题,然而,这样会导致整机的整体厚度过大。为了避免整机的整体厚度过大,也有一些厂家通过增加膜片数量、使用特殊网点的扩散板等方法,希望能够改善背光模组的均一度,但是,上述方法对显示模组均一度的改善效果非常小,反而增加了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通过利用凸起条110的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吸收、反射,将光线发射至灯源之间的过渡区,减轻了过渡区的暗影问题,此外,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自身还能够对光源发射的管线进行漫反射,这样,进一步弥补了灯源之间的过渡区暗影所需的光线,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趋于均匀。

请参阅图2及图3,凸起条110具有三棱柱状结构,凸起条110具有相互连接的贴合面110a、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贴合面110a与反射片本体100贴合,也就是说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在远离贴合面110a的方向上呈现塔形的倒“V”字型,与垂直于所述发射本体的反射片相比,上述凸起条110能够增加吸收和反射光线的面积,即有效反射面积较大,使得凸起条110补偿灯源之间的过渡区暗影所需光线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从而进一步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均匀性更好。

请参阅图4,可以得知通过设置所述凸起条,使得过渡区的光斑基本与灯源相当,所述凸起条能够较好地增强光源之间的过渡区的光强,补偿了灯源之间的过渡区暗影所需的光线,提升了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趋于均匀

此外,由于凸起条110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并将光线发射至灯源之间的过渡区,缩短了混光距离,减轻了过渡区的暗影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垂直结构的反射片来使得整机画质趋于均匀,上述凸起条能够使得整机成本降低,符合当今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发展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图5及图6,补偿片120具有弯折结构,补偿片120贴合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上,且补偿片120位于凸起条110的端部。补偿片120的反射率高于凸起条110的反射率,利用较高反射率的补偿片120,用于吸收反射光源的光线,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凸起条120端部的区域,减轻了凸起条110端部的暗影问题,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均匀,提高了用户体验度。例如,所述补偿片贴合于所述凸起条两端部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上,且所述补偿片的反射率高于所述凸起条的反射率。

上述反射片10通过设置凸起条110,利用凸起条110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并将光线发射至灯源之间的过渡区,减轻了过渡区的暗影问题,此外,利用反射率更高的补偿片120,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凸起条120端部的区域,减轻了凸起条110端部的暗影问题,从而提升了整机亮度的均一度,即亮度的均衡性更高,使得整机画质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为了简化所述反射片的制作工艺,例如,所述反射片本体与所述凸起条为一体成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起条贴合于所述反射片本体时,需要超高精度对位生产工艺,并且,生产过程中,所述凸起条容易出现不耐高温、震动脱落等一系列问题,给整体加工、批量生产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将所述反射片本体与所述凸起条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较好地简化了所述反射片的制作工艺。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均匀,避免凸起条110的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的连接线的侧边上方出现亮线,例如,请参阅图7,凸起条110上位于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的连接线的侧边开设有多个散射槽130,通过设置多个散射槽130,能够进一步增加凸起条110对光线进行反射的有效面积,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凸起条110对光源的漫发射程度,使得凸起条110较好地避免了由于自身的三棱柱状结构,容易在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的连接线的侧边上方出现亮线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吸收和/或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更加均匀。

为了使得多个所述反射槽能够均匀地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例如,多个所述散射槽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连接处的侧边上。这样,通过多个所述散射槽位置的合理设计,使得多个所述反射槽能够均匀地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从而进一步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更均匀。

为了使得整机光源发出的光线得到充分且均匀的反射,提升整机亮度及光亮的均匀度,例如,反射片本体100包括反射底片100a及多个反射侧片100b,多个反射侧片100b围绕反射底片100a的边缘设置。又如,所述多个反射侧片远离所述反射底片的方向延伸的高度与所述凸起条远离所述反射底片的方向延伸的高度一致,这样,通过在所述反射底片的边缘围绕设置多个反射侧片,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反射面积,从而使得所述反射片本体能够充分反射整机光源发出光线,提升了亮度的均匀性。此外,所述多个反射侧片远离所述反射底片的方向延伸的高度与所述凸起条远离所述反射底片的方向延伸的高度一致,不会对整机厚度往薄形化方向造成阻碍。

为了进一步补偿所述凸起条端部的暗影,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均匀,例如,所述补偿片的端部与所述反射侧片抵持,这样,所述凸起条与所述反射侧片之间没有空隙,也就是说较高反射率的所述补偿片通过吸收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覆盖所述凸起条端部与所述反射侧片这间的区域,从而,利用较高反射率的所述补偿片吸收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较好地遮盖了所述凸起条端部的空洞处,补偿此处暗影,提升整机亮度的均一度,使得整机画质均匀,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为了使得所述补偿片更牢固地贴合于所述凸起条上,例如,请一并参阅图1、图5及图6,补偿片120包括补偿本体120a及固定部120b,补偿本体120a贴合于第一反射面110b及第二反射面110c上,固定部120b与补偿本体120a的侧边连接,固定部120b贴合于反射片本体100上,这样,将所述补偿片贴合于所述凸起条的工艺更加简单便捷,并且,所述凸起条不容易从所述凸起条上脱落,使得所述补偿片更便捷和牢固地贴合于所述凸起条上。

进一步,为了使得所述补偿片更牢固地固定在所述反射片本体上,例如,所述反射片还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固定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本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又如,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反射片本体之间设置有胶黏层,这样,使得所述补偿片更牢固地固定在所述反射片本体上,不容易出现松动、滑脱等问题。

例如,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射片,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件及至少两组光源,至少两组所述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反射片本体上,所述凸起条位于两组所述光源之间,所述光学膜片组件位于所述反射片上。又如,所述光源为CSP LED光源。

例如,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壳体及液晶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液晶模组均容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液晶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