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288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膜(cf,colorfilter)基板、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基板、夹于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液晶(lc,liquidcrystal)及密封胶框(sealant)组成,其成型工艺一般包括:前段阵列(array)制程(薄膜、黄光、蚀刻及剥膜)、中段成盒(cell)制程(tft基板与cf基板贴合)及后段模组组装制程(驱动ic与印刷驱动电路板压合)。其中,前段array制程主要是形成tft基板,以便于控制液晶分子的运动;中段cell制程主要是在tft基板与cf基板之间添加液晶;后段模组组装制程主要是驱动ic压合与印刷驱动电路板的整合,进而驱动液晶分子转动,显示图像。

近些年来lcd行业的不断发展,面板边框有逐渐变窄的趋势,例如窄边框电视,是将面板边缘的非显示区域做窄,边框采用更简洁细致的造型,使产品更为美观,目前业界还出现了“无边框”面板概念,即去掉遮挡面板非显示区的外框,实现无边框显示,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隐藏面板非显示区的引线接合(olb,outleadbonding)端子区的连接线路。

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100、设于所述背板100下方的驱动电路板700、设于所述背板100上的背光模组200、设于所述背光模组200上方的tft基板300、设于所述tft基板300上方的cf基板400、设于所述cf基板400上方的外框500、以及连接所述tft基板300与驱动电路板700的覆晶薄膜(cof,chiponflex)600;

其中,所述tft基板300的面积大于所述cf基板400的面积,通常所述tft基板300的边缘超出所述cf基板400的边缘大于1mm的距离,所述tft基板300边缘超出所述cf基板400边缘的区域上设有引线接合端子310,所述覆晶薄膜60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板700,另外一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800连接至所述引线接合端子310。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tft基板300的边缘设置有引线接合端子310,该区域如果裸露在外将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美观,因此通常在cf基板400上方设置外框500来遮盖该区域,这样就无法实现窄边框或者无边框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利用cf基板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利用cf基板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cf基板与tft基板,所述cf基板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的边缘一定距离,所述cf基板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所述tft基板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之间存在对应区域;

在所述cf基板或者tft基板上涂布框胶,在所述cf基板或者tft基板上被框胶围成的区域内滴注液晶,同时在所述cf基板上的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或者所述tft基板上的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上涂布导电胶;

将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对位组合,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通过导电胶连接在一起;

提供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将所述上偏光片贴附至所述cf基板远离所述液晶的一侧,将所述下偏光片贴附至所述tft基板远离所述液晶的一侧,制得液晶显示面板;

提供驱动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将所述软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cf基板上的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

提供背板、背光模组及数个缓冲垫,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与连接于底板周边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cf基板的边缘相对应;所述数个缓冲垫的高度相同并且高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高度;

将所述数个缓冲垫与驱动电路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将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数个缓冲垫上,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数个缓冲垫直接接触并且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之间保持间隔;

在所述背板的侧板的顶部或者所述cf基板靠近液晶一侧的边缘涂布连接胶,将所述侧板与cf基板贴合在一起,使所述侧板与cf基板连接在一起,进而使所述背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结合在一起;

提供黑色封装胶,将所述黑色封装胶喷涂于所述上偏光片表面对应于所述cf基板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边缘的区域以及所述上偏光片与cf基板的侧边上,对所述黑色封装胶进行固化,得到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

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与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

所述cf基板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的边缘的距离为1mm~3mm。

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所述导电胶为异方性导电胶膜,所述导电胶在垂直于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的方向上导通,在平行于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的方向上不导通;所述软性电路板为覆晶薄膜。

所述缓冲垫的材料为弹性有机材料;所述连接胶为黑色连接胶;所述黑色封装胶为黑色uv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板,包括底板与连接于底板周边的侧板;

数个缓冲垫,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数个缓冲垫的高度相同;

驱动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数个缓冲垫的高度大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高度;

背光模组,设于所述数个缓冲垫上,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数个缓冲垫直接接触并且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之间保持间隔;

液晶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cf基板与tft基板、设于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之间用于密封连接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的框胶、设于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之间被框胶围成的区域内的液晶、贴附于所述cf基板远离所述液晶一侧的上偏光片、以及贴附于所述tft基板远离所述液晶一侧的下偏光片;

所述cf基板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的边缘一定距离,所述cf基板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所述tft基板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电路板通过软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连接在一起;

连接胶,设于所述背板的侧板的顶部与所述cf基板靠近液晶一侧的边缘之间,使所述背板与cf基板连接在一起,进而使所述背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结合在一起;

黑色封装胶,喷涂于所述上偏光片表面对应于所述cf基板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边缘的区域以及所述上偏光片与cf基板的侧边。

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

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与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

所述cf基板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的边缘的距离为1mm~3mm。

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所述导电胶为异方性导电胶膜,所述导电胶在垂直于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的方向上导通,在平行于所述cf基板与tft基板的方向上不导通;所述软性电路板为覆晶薄膜。

所述缓冲垫的材料为弹性有机材料;所述连接胶为黑色连接胶;所述黑色封装胶为黑色uv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设计cf基板的边缘超出tft基板的边缘一定距离,在cf基板的边缘设置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在tft基板的边缘设置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软性电路板与设置于背光模组下方的驱动电路板相连,本发明利用cf基板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利用cf基板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1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2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3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4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5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6的示意图及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如图3所示,制作cf基板51与tft基板52,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52的边缘一定距离,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所述tft基板52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之间存在对应区域。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

具体的,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分别超出所述tft基板52的边缘的距离为1mm~3mm。具体的,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52的边缘的区域一方面起到设置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前框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采用光刻或者激光镭射等工艺制备。

优选的,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可以与所述cf基板51的公共电极在同一制程中形成,有利于节约制程时间及生产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步骤2、如图4所示,在所述cf基板51或者tft基板52上涂布框胶53,在所述cf基板51或者tft基板52上被框胶53围成的区域内滴注液晶54,同时在所述cf基板51上的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或者所述tft基板52上的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上涂布导电胶65;

将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对位组合,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通过导电胶65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65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65与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在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对位组合后对所述框胶53进行固化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导电胶65为金导电胶或者异方性导电胶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优选为异方性导电胶膜。

具体的,所述导电胶65在垂直于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的方向上导通,在平行于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的方向上不导通。

步骤3、如图5所示,提供上偏光片55与下偏光片56,将所述上偏光片55贴附至所述cf基板51远离所述液晶54的一侧,将所述下偏光片56贴附至所述tft基板52远离所述液晶54的一侧,制得液晶显示面板50。

步骤4、如图6所示,提供驱动电路板30与软性电路板35,将所述软性电路板3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板30与所述cf基板51上的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

具体的,所述软性电路板35为覆晶薄膜(cof)。

步骤5、如图7所示,提供背板10、背光模组40及数个缓冲垫20,所述背板10包括底板11与连接于底板11周边的侧板12;所述侧板12与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相对应;所述数个缓冲垫20的高度相同并且高于所述驱动电路板30的高度;

将所述数个缓冲垫20与驱动电路板30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将所述背光模组40设置于所述数个缓冲垫20上,所述背光模组40与所述数个缓冲垫20直接接触并且与所述驱动电路板30之间保持间隔。

具体的,所述缓冲垫20的材料为弹性有机材料,所述缓冲垫20的作用在于支撑所述背光模组40,在所述背光模组40与底板11之间形成一定间隔来放置所述驱动电路板30。

具体的,所述背光模组40包括背光源41与设于所述背光源41上的导光板42。

步骤6、如图8所示,在所述背板10的侧板12的顶部或者所述cf基板51靠近液晶54一侧的边缘涂布连接胶70,将所述侧板12与cf基板51贴合在一起,使所述侧板12与cf基板51连接在一起,进而使所述背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50结合在一起;

提供黑色封装胶80,将所述黑色封装胶80喷涂于所述上偏光片55表面对应于所述cf基板51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52边缘的区域以及所述上偏光片55与cf基板51的侧边上,对所述黑色封装胶80进行固化,得到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的,所述连接胶70为具有强连接力的黑色连接胶。

具体的,所述黑色封装胶80可以起到遮挡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与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以及防止液晶显示装置边缘漏光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黑色封装胶80为黑色uv胶,对所述黑色封装胶80进行固化的方式为紫外光照射。

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设计cf基板51的边缘超出tft基板52的边缘一定距离,在cf基板51的边缘设置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在tft基板52的边缘设置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通过导电胶65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通过软性电路板35与设置于背光模组40下方的驱动电路板30相连,利用cf基板51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从而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请参阅图8,基于上述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板10,包括底板11与连接于底板11周边的侧板12;

数个缓冲垫20,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数个缓冲垫20的高度相同;

驱动电路板30,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数个缓冲垫20的高度大于所述驱动电路板30的高度;

背光模组40,设于所述数个缓冲垫20上,所述背光模组40与所述数个缓冲垫20直接接触并且与所述驱动电路板30之间保持间隔;

液晶显示面板50,设于所述背光模组40上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50包括相对设置的cf基板51与tft基板52、设于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之间用于密封连接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的框胶53、设于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之间被框胶53围成的区域内的液晶54、贴附于所述cf基板51远离所述液晶54一侧的上偏光片55、以及贴附于所述tft基板52远离所述液晶54一侧的下偏光片56;

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52的边缘一定距离,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所述tft基板52的边缘设有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通过导电胶65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电路板30通过软性电路板35与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连接在一起;

连接胶70,设于所述背板10的侧板12的顶部与所述cf基板51靠近液晶54一侧的边缘之间,使所述背板10与cf基板51连接在一起,进而使所述背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50结合在一起;

黑色封装胶80,喷涂于所述上偏光片55表面对应于所述cf基板51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52边缘的区域以及所述上偏光片55与cf基板51的侧边。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

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62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与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

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65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65与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cf基板51的边缘超出所述tft基板52的边缘的距离为1mm~3mm。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61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采用光刻或者激光镭射等工艺制备。

具体的,所述导电胶65为金导电胶或者异方性导电胶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优选为异方性导电胶膜。

具体的,所述导电胶65在垂直于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的方向上导通,在平行于所述cf基板51与tft基板52的方向上不导通。

具体的,所述软性电路板35为覆晶薄膜(cof)。

具体的,所述缓冲垫20的材料为弹性有机材料。

具体的,所述背光模组40包括背光源41与设于所述背光源41上的导光板42。

具体的,所述连接胶70为具有强连接力的黑色连接胶。

具体的,所述黑色封装胶80为黑色uv胶。

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利用cf基板51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设计cf基板的边缘超出tft基板的边缘一定距离,在cf基板的边缘设置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在tft基板的边缘设置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导电胶与所述驱动信号线转移端子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信号线接合端子通过软性电路板与设置于背光模组下方的驱动电路板相连,本发明利用cf基板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本发明的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利用cf基板的四边来取代传统金属外框,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