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351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率高的液晶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行业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开口率(apertureratio)是液晶面板的一个重要规格,直接决定了面板所能达到的最大亮度。因此,提供一种开口率高的液晶显示组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率高的液晶显示组件。

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扫描线;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扫描线垂直交叉设置,围设成像素区域;

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像素区域;以及

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于像素区域;以及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

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覆盖所述像素电极;以及

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覆盖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互独立。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和所述扫描线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包括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漏极的位置,并覆盖所述阵列基板的漏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包括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对应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栅极和源极的位置,并覆盖所述阵列基板的栅极和源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所述遮光部覆盖所述扫描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所述遮光部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扫描线相邻两侧像素电极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包括本体和延伸部,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所述延伸部由本体延伸至所述遮光部的侧壁和所述遮光部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中,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遮光部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通过设置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覆盖所述像素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覆盖所述像素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互独立,在加载扫描信号时,使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上加载的电压分别与阵列基板上各自所对区域的电压相近或相同,从而通过避免液晶偏转来避免漏光现象,进而减少了遮光层的宽度,增加了液晶显示组件的开口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的透明电极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口率高的液晶显示组件10。

所述液晶显示组件10包括一阵列基板11和一彩膜基板13。所述液晶显示组件10还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3之间。

所述阵列基板11包括第一基板110、若干扫描线111,若干数据线112,若干像素电极113和若干薄膜晶体管114。所述若干扫描线111,若干数据线112,若干像素电极113和若干薄膜晶体管114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0之上。

所述若干扫描线11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若干数据线1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扫描线111和数据线112交叉设置。所述扫描线111和数据线112垂直设置。所述数据线112与扫描线111垂直交叉设置,围设成若干像素区域1130。所述像素电极113设置于所述像素区域1130。

所述薄膜晶体管114设置于扫描线111和数据线112交叉处。所述薄膜晶体管114设置于像素区域1130。所述薄膜晶体管114包括栅极1141,源极1142和漏极1143。所述薄膜晶体管114的栅极1141与所述扫描线111电性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114的源极1142与所述数据线112电性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114的漏极1143与所述像素电极113电性连接。

所述阵列基板11还可以设置有若干公共电极线115。

所述彩膜基板13包括第二基板130、第一透明电极1311和第二透明电极1312。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和第二透明电极1312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130朝向所述阵列基板11的表面。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覆盖所述像素电极113。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覆盖所述扫描线111。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与第二透明电极1312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与第二透明电极1312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互独立。

所述彩膜基板13还可以包括遮光部132。所述遮光部132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3朝向所述阵列基板11的表面。所述遮光部132覆盖所述扫描线111和所述薄膜晶体管114。所述遮光部132的宽度w小于等于所述扫描线111相邻两侧像素电极113之间的距离d。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设置于所述遮光部132的朝向阵列基板11的表面。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包括本体1311a和延伸部1311b。所述本体1311a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3的朝向阵列基板11的表面。所述延伸部1311b由本体1311a延伸至所述遮光部132的侧壁和所述遮光部132的朝向阵列基板11的表面。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包括第一突出部1311c。所述第一突出部1311c对应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1的漏极1143的位置,并覆盖所述阵列基板11的漏极1143。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包括第二突出部1312a。所述第二突出部1312a对应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1的栅极1141和源极1142的位置,并覆盖所述阵列基板11的栅极1141和源极1142。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和所述像素电极113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同,使得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311和所述像素电极113之间的电势差为0。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和所述扫描线111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同,使得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和所述扫描线111之间的电势差为0。

在加载扫描信号时,由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和所述扫描线111之间的电势差为0,因此,处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和所述扫描线111之间的的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整个液晶面板绝大多数区域的电场强度为0,仅有第一透明电极1311和像素电极113之间的液晶部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和所述扫描线111之间的液晶部的间隙处有微弱的横向电场,在液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下,液晶分子不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漏光现象的发生,可以将遮光部132的宽度缩小,从而增加了液晶显示组件的开口率。

在暗态显示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和所述扫描线111之间的电势差为0,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312和所述扫描线111之间的液晶分子不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漏光现象的发生,可以将遮光部132的宽度缩小,从而增加了液晶显示组件的开口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扫描线111的电压信号和第二透明电极1312的电压信号也可以不完全一致,可以根据产品实际效果进行微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通过设置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覆盖所述像素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覆盖所述像素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加载的电压信号相互独立,在加载扫描信号时,使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上加载的电压分别与阵列基板上各自所对区域的电压相近或相同,从而通过避免液晶偏转来避免漏光现象,进而减少了遮光层的宽度,增加了液晶显示组件的开口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