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172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领域,特别涉及LCD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在LCD显像中,因为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由置于LCD下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 BLU)提供背光光源,通过底部光源发光后通过上层的液晶,产生不同的图像。一般情况下,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正面面对设备本身,需要调节亮度时,只能够通过增强发光强度来提高亮度,但实际中,背光光源耗电量往往是设备耗电最为严重的部分,提高发光强度会降低设备的续航能力;在另一个方面,背光光源发出的光则是通过透光面向外各个方向发出光线,用很大一部分的光线不能够被使用者接收,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设备发出光线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减少背光模组的发光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射面、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的入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一侧,用于引入光源,所述的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表面,用于将光线从导光板内部向外透出,所述的反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除入射面和出射面外的其他表面,用于将光线限制在导光板内,所述的出射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聚光结构。导光板是将设置在一侧的光源产生的光线引导到需要发光的面进行光线发出的结构,通过在透光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聚光结构,即聚光结构能够改变原有的光的射出角度,即通过增加部分光线的出射角度或者是入射角度,来改变部分光线的轨迹,从而可以人为调节一部分的光线到特定的角度,以达到不提高背光强度的情况下,增加使用者接收到的光强。

聚光结构为条状聚光结构。条状的聚光结构能够更容易进行加工,另外聚光效果更好,不会因聚光效果而导致显像上的效果减弱。

聚光结构为表面光滑的凸起。凸条表面的光滑结构,一方面能够使得聚光效果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不会出现一定的角度而造成聚光效果具有边界效应,影响成像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

聚光结构为U型凸起。聚光结构为U型凸起,一方面单个凸起能够更好进行光角度的设计控制,另外更利于加工。

聚光结构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的凸起更小于U型结构,一方面能够减少导光板的厚度,另外圆弧的建模参数以及设计难度更小,设计成本更低。

圆弧半径为10-500μm。在此范围内,聚光效果能够有一定增强,并且不会对现象效果造成影响。

聚光结构数量不少于2个。聚光结构越多,聚光效果更温和,现象效果越好。

聚光结构间具有间隙。聚光结构间的缝隙主要是为了让一定的非修正光(即不通过透光结构)的光通过透光面,目的是为了显像更加温和,仅仅只对一部分的光进行修正,减少了一部分不被使用者接收的光线,但是从非正常使用的位置如设备的偏侧边进行使用,仍然能够接收图像,但图像相对与正面相比,会相对较暗,这样能够保证现象的整体性以及针对性。

间隙长度小于或等于200μm。间隙长度在这个范围内能够保持一部分非修正光通过,保证显像的温和以及整体性。

聚光结构的凸起高度为0.1-25μm。凸起高度乙方先限制了导光板的厚度,另一方又限制了聚光结构的调角能力,在限定的范围能,能够既满足常规的导光板厚度要求,又满足调角能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减少电能消耗。通过将部分无用光通过聚光结构聚拢到使用者能够接收的角度范围,提高了光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

2.结构简单。仅仅只需要对导光板的透光面进行改造即可,无需对背光模组中的其他结构进行修改,极大节约了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显像温和。通过修正光与非修正光之间的配合,提高了使用者正常使用过程中的亮度,另外也保持其他角度的显像效果,保证整体的显像效果。

4.过渡温和。因为透光结构采用的是光滑的聚光结构,所以在较亮区域与较暗区域之内过渡较为均匀,不易产生不适。

5.容易清洁。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不同聚光结构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能够方便清除附着的污物,降低清洁成本,保证产品成品率。

6.抗压能力强,因为聚光结构为U型结构,所以在受到外力的剐蹭或者是压力的过程中,不容易损坏,有利于生产加工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的聚光结构剖面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说明如下:1为导光板,11为入射面,12为反射面,13为出射面,2聚光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导光板1的底部为入射面11,通过将光源设置在入射面11边缘,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入射面11进入导光板1内部。导光板1两侧、顶部以及底部均为反射面12,反射面12能够将照射到该面的光线以一定的角度进行反射。导光板1上部为透光面,透光面能够使得内部的光线透出。

在透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条状的圆弧形凸起,即聚光结构2,不同的聚光结构2之间等距离纵向排列,聚光结构2之间的间距为150μm。圆弧形凸起的高度为10μm,圆弧半径为250μm。

在工作过程中,光源将光线通过导光板1上的的入射面11送入导光板1内,光线在导光板1内通过反射面12的多次反射,最终在出射面13射出。在出射面13上,部分光线会经过聚光结构2,经过聚光结构2时,光线会向圆弧的凸起最高点方向进行小角度的修正,角度的修正的大小是根据圆弧的半径以及圆弧的高度进行调节。经过修正的部分光线会向出射面13的中部靠近,从而使光线更加聚集在出射面13正面,而经过聚光结构2之间的间隙的光线则为为修正光线,角度不变地穿过出射面13,正常向各个方向进行散射。通过两者的配合,出射面13正面的光线强度会得到加强,并且出射面13两侧的光线强度衰减平滑,不影响使用效果。

在间隙允许范围内,减少间隙长度,能够提高修正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