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0921发布日期:2018-07-11 03:5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该电子成像装置内设有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头。处理盒一般包括有接收旋转力的驱动组件、显影单元、显影剂、控粉单元以及容纳上述单元的壳体,另外根据不同种类的处理盒结构,还额外地设置有感光单元、充电单元、清洁单元以及搅拌单元等。该处理盒的驱动组件沿显影单元或感光单元的轴向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通过该驱动组件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头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最后驱动处理盒内部的旋转单元(如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搅拌单元等)转动,参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作业。

电子成像装置在进行显影作业之前,使用者需将处理盒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中,处理盒的驱动组件需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头进行接触进而相互啮合。

现有技术中,还可以将处理盒设置成包含有显影剂以及显影单元,感光组件中设置有感光元件以及用于给感光元件充电的充电单元,所述处理盒与所述感光组件可以组合成显影组件。参见图1,图1为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看的视图,可以将所述处理盒和感光组件作为分体盒分别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P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主体P中分别设置有处理盒b的安装导轨F100以及感光组件a的安装导轨F200;所述处理盒b上设置有能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接收动力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0,对应地,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设置有驱动部件900,用于将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0上,并通过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0驱动设置在所述处理盒b中的旋转元件转动;同时,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还设置有另一驱动部件900a,用于将动力传递至设置在所述感光组件上的旋转力接收部件a110,再通过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a110将动力传递至设置在所述感光组件a内的旋转元件。前述的旋转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以及所述感光组件内的轮毂,齿轮,显影元件,感光元件,充电元件等可转动的部件。参见图2和图3,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0以及a110可分别与驱动部件900以及900a啮合传递动力。

当然,前述可以将处理盒与感光组件分体设置,也可以将所述处理盒与感光组件一体设置,通过连接部件连接起来,在一起安装进入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中。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成像装置接收打印任务之后,驱动处理盒与感光组件协同作用完成打印任务,在打印过程中,所述处理盒上设置的显影元件30与设置在感光组件上的感光元件10相互平行设置,并且表面相互接触,当打印任务完成之后,通过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一个活动部件F300牵引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上的被作用部620A从而控制所述处理盒b相对于所述感光组件a绕与所述感光组件相对固定的旋转轴F101转动,并使所述显影元件30与感光元件10的表面由相互接触的位置活动到相互分离的位置,参见图4,所述显影元件30与感光元件10的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G。

在上述的显影元件30与感光元件10的表面相互分离的过程中,所述设置在处理盒b上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0需要同时与所述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部件900脱离啮合;当电子成像装置需要再次执行打印任务时,所述显影元件30与感光元件10的表面回复接触,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0与所述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部件900再次啮合传递动力;也就是说,当一个处理盒的打印寿命为2000页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0与所述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部件900至少也要承受至少2000次的相互啮合以及脱离啮合,这样对旋转力接收部件210以及驱动部件900的材料要求较高,而且也容易导致旋转力接收部件210以及驱动部件900之间的摩擦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成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一种电子成像装置中,

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感光元件,所述处理盒内设有与所述感光元件配合的显影元件;

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处理盒壳体;

所述处理盒上设有可与外部部件接触的被作用部;

所述外部部件可往复地作用于所述被作用部;

当所述外部部件作用于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处理盒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始终以啮合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被作用部相对于所述处理盒的壳体向外凸出并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固定设置或活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设置包括滑动设置或转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被作用部包括与所述外部部件进行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当所述外部部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时,所述处理盒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保持以啮合方式连接,当所述外部部件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接触时,所述显影元件与所述感光元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为倾斜面、圆弧面或曲面。

优选的,所述处理盒还包括与所述被作用部抵接的弹性部件。

优选的,所述处理盒壳体端部设置有旋转力接收部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用于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的驱动部件啮合传动动力;当所述外部部件作用于所述被作用部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保持啮合。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包括上述的处理盒。

优选的,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显影元件与所述感光元件接触或分离的所述外部部件。

优选的,所述外部部件为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在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活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设置包括移动设置和摆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处理盒的第一接触面接触的作用部和与所述处理盒的第二接触面接触的迫推部。

优选的,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部还设有可从所述活动部件下方与其抵接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可在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滑动设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处理盒上设置被作用部,在装置内设置可与被作用部往复作用的外部部件,有效解决了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接触和分离过程中,处理盒上的旋转力接收部件以及驱动部件之间的摩擦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将所述处理盒和感光组件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的示意图。

图2为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分体视图。

图3为旋转力接收部件与驱动部件相互啮合传递动力的示意图。

图4为将所述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分离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结构视图。

图6为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活动部件与处理盒上的被作用部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图7为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活动部件与处理盒上的被作用部相互作用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处理盒上的被作用部受到迫推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提供的处理盒上的被作用部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活动部件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设置成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c是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既有的电子成像装置使用的一种处理盒,可以避免处理盒上设置的旋转力接收部件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驱动部件因多次相互脱离啮合而造成旋转力接收头与驱动部件之间的摩擦损伤。

实施例一

参见图5至图8,为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说明。参见图5,所述活动部件F300设置在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并通过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部件可使所述活动部件F300在X方向上来回滑动。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所述处理盒b上设置被作用部620A(参见图4),所述活动部件F300上的作用部F3001设置成钩状的结构,所述被作用部620A也被设置成钩状的结构,当所述活动部件F300在X方向上滑动时,可以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配合,使所述处理盒b相对于所述感光组件a转动,并使所述显影元件30与所述感光元件10处于分离的位置。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所述活动部件F300在滑动过程中使所述处理盒b避免与所述感光组件a相对转动。优选地,参见图5,将设置在所述处理盒b上的被作用部620A与所述活动部件F300上的作用部F3001相互作用的一侧设置成第一接触面620A1,同时所述活动部件F300设置成可以上下活动的,优选地,可以设置一弹性元件F400a与所述活动部件F300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可以设置成扭簧部件;当所述活动部件F300沿与所述X方向相反的方向活动时,所述活动部件F300上的作用部F3001与所述第一接触面620A1抵接,并沿所述第一接触面620A1相对滑动,由于所述被作用部620A与所述处理盒相对固定,因为所述活动部件可以克服所述弹性元件F400a的弹性力向下摆动(参见图7),从而不影响所述活动部件F300在X方向上的活动。所述活动部件F300在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活动的过程中,所述作用部F3001没有作用于所述被作用部620A,因而不能带动所述处理盒b相对于所述感光组件转动,因而避免了所述处理盒b上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0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900脱离啮合而造成摩擦损伤。

当所述电子成像装置需要执行打印任务时,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活动部件F300沿所述X方向滑动,所述活动部件F300上在与所述作用部F3001相对的一侧上还设置有迫推部F3002,所述迫推部F3002可作用于所述被作用部620A的一个第二接触面620A2,并在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执行打印任务的过程中,迫推所述第二接触面620A2,使所述显影元件30与所述感光元件10的表面稳定地接触,如图8所示。

实施例二

参见图9,还可以将所述被作用部620A设置成可活动的部件,具体地,可使所述被作用部620A沿与所述活动部件F300的活动方向X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即图示Z方向),同时设置一弹性部件630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抵接。当所述活动部件F300沿与所述X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所述活动部件F300上的作用部F3001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上的第一接触面620A1抵接,并促使所述被作用部620A克服所述弹性部件630的弹性力沿Z方向滑动,从而避免所述活动部件F300带动所述处理盒b相对于所述感光组件a转动。当所述活动部件F300沿X方向滑动时,所述作用部F3001对所述被作用部620A的作用力减弱,所述被作用部620A在所述弹性部件630的作用力下复位,进而所述活动部件F300上的迫推部F3002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上的第二接触面620A2抵接,并通过所述被作用部620A迫推所述处理盒b,使所述显影元件30与所述感光元件10的表面稳定地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除了将所述活动部件F300设置成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抵接之后产生摆动的形式,参见图10,还可以将所述弹性元件F400a设置成弹簧F400b,弹簧F400b与所述活动部件F300的底部抵接,当所述活动部件F300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抵接时,可以克服所述弹簧F400b的弹性力向下活动,并且所述弹簧F400b的另一端与一挡块F500连接,所述挡块F500能在X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内部滑动,以免影响所述活动部件在X方向上的活动。

前述的实施例方式中,可以将所述被作用部620A上的第一接触面设置成倾斜面620D1,还可以参见图11a以及图11b,将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成曲面620B1,圆弧面620C1。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活动部件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的第一接触面620A1(具体可以是倾斜面620D1,曲面620B1,圆弧面620C1)抵接时可以将所述活动部件F300设置成摆动或者上下移动的形式,或者当所述活动部件F300只能在X方向滑动时,将所述被作用部620A设置成可以上下活动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另一种方案,参见图11a至图11c,可以将所述被作用部620A(还可以是620B,620C,620D)设置成可绕轴心N摆动的形式,当所述活动部件F300滑动,并且其上的作用部F3001与所述被作用部620A,(还可以是620B,620C,620D)的第一接触面620A1(具体可以是曲面620B1,圆弧面620C1,倾斜面620D1)抵接时,可使所述被作用部产生摆动;当所述活动部件反方向滑动时,所述活动部件F300上的迫推部作用于所述被作用部上的第二接触面620B2,620C2以及620D2,从而通过所述被作用部迫推所述处理盒,使所述显影元件与所述感光元件稳定接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