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415发布日期:2019-01-08 21:1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镜头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拍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关键配置,随着智能手机功能化的不断完善,其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渗透度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选择用手机拍照,尤其在4G迅速普及的趋势下,视频通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日常化,更多的年轻群体需要依赖手机拍照功能,智能手机拍照性能的好坏,也成为消费者选购手机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市场上主流的手机一般从物侧至像侧设置3枚镜片,第一枚镜片是正非球面透镜,第二枚镜片是负非球面透镜,第三枚镜片是正非球面透镜,采用正负正的结构方式,视场角较小。一般的,镜头包括壳体及内置于壳体内的多枚镜片组成,壳体用于保护其内部的各镜片。

通常地,镜头一般安装在手机内部,通过手机主板与手机壳体夹持镜头,来将镜头固定装配在手机内部,然而,采用上述装配方式,依然存在如下问题:在装配时,需要将镜头精准地放置指定位置处,再将手机主板及手机壳体对镜头进行夹持,如此,使得镜头的装配操作较为繁琐复杂,此外,装配后的镜头的结构稳定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提高镜头装配操作的简单便捷性,以及镜头在装配后,结构稳定性较高的镜头装配结构。

一种镜头装配结构,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壳体、非球面透镜模组、隔离模组及第一卡接装配环,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端部开设有光线进入窗孔,所述非球面透镜模组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第三非球面透镜及第四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顺序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的一侧面朝向所述光线进入窗孔设置,所述隔离模组包括第一遮光环、第二遮光环及顶持环,所述第一遮光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第二遮光环分别与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顶持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顶持环分别与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与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远离所述顶持环的一侧面抵持,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远离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的一侧面开设有嵌置槽,所述嵌置槽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槽;

卡接装配组件,所述卡接装配组件包括注塑底座及第二卡接装配环,所述第二卡接装配环设置于所述注塑底座上,所述第二卡接装配环包括嵌置部及弹性装配部,所述嵌置部设置于所述注塑底座上,所述弹性装配部设置于所述嵌置部上,所述嵌置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所述弹性装配部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镜筒、抵持凸台及螺接凸台,所述抵持凸台设置于所述镜筒的端部上,所述螺接凸台设置于所述镜筒的中部位置处,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顺序设置于所述镜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凸台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避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环具有圆环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环具有圆环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持环包括安装顶持部及延伸顶持部,所述安装顶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顶持部贴附在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上,所述延伸顶持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顶持部上,且所述延伸顶持部贴附在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机本体,所述注塑底座设置于所述手机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底座与所述手机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配部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配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过盈抵持。

上述镜头装配结构通过设置镜头组件及卡接装配组件,在将镜头组件装配在卡接装配组件上时,所述嵌置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即可保持整体装配结构的装配强度,所述弹性装配部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在此过程中,所述弹性装配部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弹性装配部能够顺利地嵌置入所述限位槽内,以确保镜头组件与卡接装配组件不易发生脱离松动问题,并且通过卡接装配组件与镜头组件的卡接方式,能够使得镜头组件快速地通过卡接装配组件装配在手机主体上,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组件装配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并且所述镜头组件在装配后,结构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镜头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镜头装配结构沿A-A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镜头装配结构,包括:镜头组件及卡接装配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壳体、非球面透镜模组、隔离模组及第一卡接装配环,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端部开设有光线进入窗孔,所述非球面透镜模组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第三非球面透镜及第四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顺序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的一侧面朝向所述光线进入窗孔设置,所述隔离模组包括第一遮光环、第二遮光环及顶持环,所述第一遮光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第二遮光环分别与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顶持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顶持环分别与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与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远离所述顶持环的一侧面抵持,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远离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的一侧面开设有嵌置槽,所述嵌置槽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卡接装配组件包括注塑底座及第二卡接装配环,所述第二卡接装配环设置于所述注塑底座上,所述第二卡接装配环包括嵌置部及弹性装配部,所述嵌置部设置于所述注塑底座上,所述弹性装配部设置于所述嵌置部上,所述嵌置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所述弹性装配部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如此,上述镜头装配结构通过设置镜头组件及卡接装配组件,在将镜头组件装配在卡接装配组件上时,所述嵌置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即可保持整体装配结构的装配强度,所述弹性装配部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在此过程中,所述弹性装配部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弹性装配部能够顺利地嵌置入所述限位槽内,以确保镜头组件与卡接装配组件不易发生脱离松动问题,并且通过卡接装配组件与镜头组件的卡接方式,能够使得镜头组件快速地通过卡接装配组件装配在手机主体上,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组件装配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并且所述镜头组件在装配后,结构稳定性较高。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镜头装配结构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镜头装配结构的构思,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镜头装配结构10包括:镜头组件100及卡接装配组件200,镜头组件100与卡接装配组件200相卡接,以使镜头组件100与卡接装配组件200实现固定装配效果,卡接装配组件200用于安装在手机主体上,例如,所述卡接装配组件通过注塑工艺,以固定在手机主体上,即所述卡接装配组件与手机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所述卡接装配组件还可以与手机主体以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例如,所述卡接装配组件与手机主体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如此,通过卡接装配组件200与镜头组件100的卡接方式,能够使得镜头组件100快速地通过卡接装配组件200装配在手机主体上,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组件装配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并且所述镜头组件在装配后,结构稳定性较高。

请参阅图2,镜头组件100包括壳体110、非球面透镜模组120、隔离模组130及第一卡接装配环140,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端部开设有光线进入窗孔,所述非球面透镜模组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第三非球面透镜及第四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顺序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的一侧面朝向所述光线进入窗孔设置,非球面透镜模组120用于起到光学成像功能。

请参阅图2,隔离模组130包括第一遮光环131、第二遮光环132及顶持环133,所述第一遮光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第二遮光环分别与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顶持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顶持环分别与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相贴附,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与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远离所述顶持环的一侧面抵持,所述第一卡接装配环远离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的一侧面开设有嵌置槽,所述嵌置槽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槽,第一遮光环131、第二遮光环132及顶持环133具有固定各非球面透镜的作用,保证了光线的稳定,使成像的质量更好,能够使得各非球面透镜之间不易出现相对位移,并且各非球面透镜不易发送松动,进而能够使得镜头装配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请参阅图2,卡接装配组件200包括注塑底座210及第二卡接装配环220,所述第二卡接装配环设置于所述注塑底座上,所述第二卡接装配环220包括嵌置部221及弹性装配部222,所述嵌置部设置于所述注塑底座上,所述弹性装配部设置于所述嵌置部上,所述嵌置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所述弹性装配部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如此,在将镜头组件100装配在卡接装配组件200上时,所述嵌置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即可保持整体装配结构的装配强度,所述弹性装配部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在此过程中,所述弹性装配部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弹性装配部能够顺利地嵌置入所述限位槽内,以确保镜头组件100与卡接装配组件200不易发生脱离松动问题,并且通过卡接装配组件200与镜头组件100的卡接方式,能够使得镜头组件100快速地通过卡接装配组件200装配在手机主体上,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组件装配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并且所述镜头组件在装配后,结构稳定性较高。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镜筒、抵持凸台及螺接凸台,所述抵持凸台设置于所述镜筒的端部上,所述螺接凸台设置于所述镜筒的中部位置处,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及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顺序设置于所述镜筒内;又如,所述抵持凸台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避位槽;又如,所述第一遮光环具有圆环形结构;又如,所述第二遮光环具有圆环形结构;又如,所述顶持环包括安装顶持部及延伸顶持部,所述安装顶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顶持部贴附在所述第四非球面透镜上,所述延伸顶持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顶持部上,且所述延伸顶持部贴附在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上,如此,能够所述镜头装配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使得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保持适当的距离,成像效果更佳。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装配结构还包括手机本体,所述注塑底座设置于所述手机本体上;又如,所述注塑底座与所述手机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又如,所述弹性装配部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又如,所述弹性装配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过盈抵持,如此,能够使得装配操作更加简单便捷,并且装配后整体结构的机械强度更高。

上述镜头装配结构10通过设置镜头组件100及卡接装配组件200,在将镜头组件100装配在卡接装配组件200上时,所述嵌置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即可保持整体装配结构的装配强度,所述弹性装配部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在此过程中,所述弹性装配部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弹性装配部能够顺利地嵌置入所述限位槽内,以确保镜头组件100与卡接装配组件200不易发生脱离松动问题,并且通过卡接装配组件200与镜头组件100的卡接方式,能够使得镜头组件100快速地通过卡接装配组件200装配在手机主体上,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组件装配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并且所述镜头组件在装配后,结构稳定性较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