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821发布日期:2019-09-20 21:0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一般具有多张光学膜片,如上扩散片、增光片、集光片及下扩散片等。各张膜片由于材质不同或生产厂商不同等原因而设计成散装形式,组装时需要分别拿取各张膜片依序组装,由于各张膜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膨胀,需要在组装时预留一定的间隙。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膜片固定结构示意图,每张膜片100'的一侧凸设有膜片挂耳200',多张光学膜片100'叠合使得膜片挂耳200'叠合;在多张叠合的光学膜片100'的一侧设置有胶框1',胶框1'内开设容纳槽11',多张叠合的膜片挂耳200'容纳在容纳槽11'内,膜片挂耳200'与容纳槽11'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01';胶框1'上设置有胶条2',通过胶条2'与处于最上方的膜片挂耳200'和胶框1'粘接,再将处于最下方的膜片挂耳200'与容纳槽11'的槽底粘接,实现将膜片100'固定。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膜片固定结构失效时的示意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等情况,使得膜片100'会在胶框1'的厚度方向上发生晃动以向上推动胶条2'发生移动,使得胶条2'在容纳槽11'的连接处部分粘接作用失效,形成缝隙02',膜片挂耳200'可能发生较大的移位,插到该缝隙02'中,造成膜片100'固定结构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出一种膜片固定结构,结构简单,膜片固定牢固,不容易发生跳脱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可靠性更高,不易失效。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包括胶框,胶框设置在光学膜片的一侧,每张光学膜片的一侧均凸设有膜片挂耳,胶框上开设有容纳槽,膜片挂耳容纳在容纳槽内,还包括:

安装槽,多个安装槽开设在容纳槽的槽底,相邻两个安装槽之间形成支撑平面以支撑膜片挂耳;

连接块,其设置在容纳槽内并罩设在膜片挂耳上,连接块的两个端部伸入并连接于安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安装槽设置有两个,分别开设在容纳槽的槽底并分别靠近容纳槽的两个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连接块呈U形结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处于最上方的膜片挂耳抵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插入并连接于安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连接部的底面和第二连接部的底面分别与安装槽的通过第一胶条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连接部的侧面和第二连接部的侧面分别与容纳槽的侧面和安装槽的侧面通过第二胶条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安装槽插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插槽或插块中的一种,安装槽上设置有另一种,插块和插槽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安装槽的深度不小于一张膜片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连接块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膜片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膜片固定结构,通过在容纳槽的槽底开设安装槽,再通过连接块将膜片挂耳罩设在其内部,连接块的两个端部伸入并连接于安装槽,使得连接块的内壁和支撑平面形成了一个容纳腔,膜片挂耳被包覆在容纳腔中,限制了膜片挂耳的移动;光学膜片受力在厚度方向上发生振动,膜片挂耳在水平方向上只能和连接块的内壁抵接,而不会发生移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膜片固定结构,结构简单,膜片固定牢固,不容易发生跳脱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可靠性更高,不易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膜片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膜片固定结构失效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膜片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块和安装槽的待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膜片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块和安装槽的待安装示意图。

图中:

1、胶框;2、安装槽;3、连接块;

01、支撑平面;11、容纳槽;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41、第一胶条;42、第二胶条;51、插槽;52、插块;

100、光学膜片;200、膜片挂耳;

1'、胶框;2'、胶条;11'、容纳槽;02'、缝隙;

100'、光学膜片;200'、膜片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膜片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块和安装槽的待安装示意图,综合图3和图4可见,该膜片固定结构主要包括胶框1、安装槽2和连接块3,其中胶框1设置在光学膜片100的一侧,每张光学膜片100的一侧均凸设有膜片挂耳200,胶框1上开设有容纳槽11,多张叠合的膜片挂耳200容纳在容纳槽11内;安装槽2开设在容纳槽11的槽底,两个安装槽2之间形成支撑平面01以支撑多张叠合的膜片挂耳200;连接块3设置在容纳槽11内并罩设在多张叠合的膜片挂耳200上,连接块3的两个端部伸入并连接于安装槽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膜片固定结构,通过在容纳槽11的槽底开设安装槽2,再通过连接块3将膜片挂耳200罩设在其内部,连接块3的两个端部伸入并连接于安装槽2,使得连接块3的内壁和支撑平面01形成了一个容纳腔,多张叠合的膜片挂耳200被包覆在容纳腔中,限制了膜片挂耳200的移动;当光学膜片100受力在厚度方向上发生振动时,多张叠合的膜片挂耳200在水平方向上只能和连接块3的内壁抵接,而不会发生移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膜片固定结构,结构简单,膜片固定牢固,不容易发生跳脱问题。

具体地,如图3所示,实施例一中的安装槽2优选开设在容纳槽11的槽底并分别靠近容纳槽11的两个侧壁,使得两个安装槽2之间能够形成支撑平面01。将安装槽2靠近容纳槽11的两个侧壁设置,能够更好地利用容纳槽11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图4中连接块3呈U形,优选连接块3由橡胶等弹性绝缘材料制成,具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第三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第三连接部33形成一个开口,开口朝向容纳槽11。图4中容纳槽1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安装槽2的截面形状与为矩形,容纳槽11的槽底未开设安装槽2的部分形成支撑平面01,容纳槽11的两个侧壁与安装槽2的侧壁形成为一体。优选连接块3为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第三连接部33对应设置为图4中截面为矩形的结构。

当连接块3插入安装槽2内时,第三连接部33与处于最上方的膜片挂耳200抵接,支撑平面01与处于最下方的膜片挂耳200抵接,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分别插入并连接于安装槽2,且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分别设置在膜片挂耳200的两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将膜片100固定,采用胶条粘接的形式。现有技术中,至少需要两个位置粘接才能实现,而在本实施例一中,只需在第一连接部31的底面和第二连接部32的底面分别与安装槽2通过第一胶条41粘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固定方式,由于连接块3呈U形,将叠合的膜片挂耳200包覆在内,因此只需一个位置的粘接,就能实现将膜片100固定,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如图3所示,在第一连接部31的侧面和第二连接部32的侧面分别与容纳槽11和安装槽2的侧面通过第二胶条42粘接。

进一步地,在实际工作中,叠合的多张膜片100在厚度方向上,还会与其他外部部件连接或抵接,因此膜片100在振动等情况的作用下,由于与其他部件连接或抵接,在厚度方向上的晃动不会让膜片100产生一个很大的位移,即膜片100产生的位移相对较小。实施例一中,如果连接块3在第一胶条41和第二胶条42的粘接均失效的情况下,此时由于连接块3呈U形,处于上方的几个膜片挂耳200在水平方向上依然能够被限制移动,而处于最下方的一个膜片挂耳200由于连接块3向上移动,该膜片挂耳200无法受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阻挡,可能会从支撑平面01滑动到安装槽2中,造成该膜片挂耳200对应的膜片100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安装槽2的深度不小于一张膜片100的厚度,优选安装槽2的深度不小于一张膜片100与第一胶条41的厚度之和。采用上述安装槽2的深度设置,使得连接块3必须向上移动至少两倍的膜片挂耳200的厚度,才能使得处于最下方的一个膜片挂耳200不在受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阻挡,使得该膜片挂耳200发生移位。而在实际工作情况下,由于多张膜片100在厚度方向上会与其他外部部件连接或抵接,因此即使膜片100在振动等情况的作用下,也不会发生连接块3向上移动至少两倍的膜片挂耳200的厚度的情况。因此,通过上述安装槽2的深度设置,进一步防止了膜片固定结构失效。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为了实现将膜片100固定,采用胶条粘接的形式,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采用了卡合连接的形式。

具体地,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膜片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块和安装槽的待安装示意图,综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有插槽51或插块52中的一种,安装槽2上设置有另一种,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与安装槽2插接。即实施例二通过插接的形式,将连接块3与安装槽2进行限位,不需要设置任何胶条,解决了由于胶条实现产生的问题,连接块3与安装槽2的连接更加稳固。

图6中安装槽2的槽底设置有插槽51,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底部均对应凸设有插块52,插槽51设置在安装槽2槽底和容纳槽11的侧壁的连接处,插槽51呈扇形,插槽51的一部分向容纳槽11的侧壁深入,插槽51的另一部分向安装槽2的槽底深入,能够限制对应的插块52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而限制连接块3中包覆的光学膜片100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移动。

在安装时,只需将光学膜片100的膜片挂耳200放置在支撑平面01上,将连接块3从胶框1的侧面插入,使得插块52对应插入插槽51中,就能实现连接块3与胶框1的安装,进而实现将光学膜片100固定。

实施例二中连接块3在胶框1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可由其他外部部件连接或抵接实现限位,也可通过将插块52与插槽5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实现限位,还可在胶框1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将插块52抵紧在插槽51上实现,在此不作更多展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可靠性更高,不易失效。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