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单元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56434阅读:来源:国知局
m以上,能够得到抑制干涉条纹的发生的更好的效果。
[0062]此外,在厚度H = 50 μ m附近,干涉条纹的水平到达最好的水平5。据此可知,通过使透明层300的厚度H为约50 μ m以上,能够得到抑制干涉条纹的更好的效果。
[0063][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例]
[0064]接着,参照图6,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与用来减轻或防止干涉条纹的其他方法的比较例进行说明。
[0065]作为其他方法,采用以下的(I)?(IV)。
[0066](I)在液晶显示装置I中,不设置透明层300,而对反射偏振层310的透明粘贴层312添加散射件。在该方法中,由于添加了散射件的透明粘贴层312使干涉条纹的明暗散射,所以干涉条纹变得不易辨识。
[0067](II)在液晶显示装置I中,不设置透明层300,而对偏振板33的表面实施散射处理(例如防眩光处理)而形成扩散层。在该方法中,由于扩散层使干涉条纹的明暗散射,所以干涉条纹变得不易辨识。
[0068](III)在液晶显示装置I中,不设置透明层300,而对反射偏振层310的第2棱镜片23侧的表面(即入射面310a)实施散射处理(例如防眩光处理)而形成扩散层。在该方法中,由于透过反射层311的光及由反射层311反射的光被扩散层散射,所以能够防止干涉条纹的发生本身。
[0069](IV)在液晶显示装置I中,不设置透明层300,在反射偏振层310与第2棱镜片23之间配置扩散片。在该方法中,由于从第2棱镜片23向反射偏振层310入射的光、以及被反射偏振层310反射而向第2棱镜片23入射的光被扩散片散射,所以能够防止干涉条纹的发生本身。
[0070]制作采用⑴?(IV)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在反射偏振层310的入射面310a上设置透明层300的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1,评价干涉条纹发生的避免效果和显示的亮度变化率。这些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关于(I)?(IV)在上面叙述的部分以夕卜,具有相同的结构。亮度变化率是以不采用(I)?(IV)及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任何方法而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在图1中去除透明层300后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为基准的变化率。
[0071]评价的结果是,在采用了(I)、(II)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得到将干涉条纹稍稍降低的效果。但是,在采用了(I)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亮度变化率为-6%以上,在采用了(II)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亮度变化率为-5%以上。
[0072]此外,在采用了(III)、(IV)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几乎完全避免干涉条纹。但是,在采用了(III)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亮度变化率为-5%以上,在采用了(IV)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亮度变化率为-10%以上。
[0073]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I在特别使厚度H为30 μ 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几乎完全避免干涉条纹的发生。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干涉条纹的辨识性显著地降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透明层300介于棱镜面23a与反射偏振层310之间,而且以使该透明层300密接在反射层311上的状态设置,即使棱镜面23a挠曲等而间隙G变小,该间隙G也一定比透明层的厚度H大。如图8所示,间隙G越小则干涉条纹越大地显现在显示区域上,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间隙G不会变得比透明层300的厚度H小,由此,避免形成显著小的间隙G。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该干涉条纹大到被辨识的情况下的间隙G小于30 μ m,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透明层300的厚度H为该30 μ m以上,至少使间隙G为30 μ m以上。
[0074]结果,不发生干涉条纹,或者即使发生也显著小,能够使该干涉条纹的辨识性显著地降低。
[0075]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亮度变化率为大致O % (无亮度变化)。即,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能够不降低亮度而减少或防止干涉条纹的发生。
[007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能够变形为各种形态。
[0077]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反射型偏振板31的显示装置的一例而公开了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I。但是,反射型偏振板31也可以作为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或不使用液晶的其他种类的显示装置的光学元件使用。
[0078]反射偏振层3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作为反射偏振层310,也可以使用圆偏振光分离型的结构或线栅型的结构。
[0079]透明层3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例如透明层300也可以不具备HC层301。透明层300减少或防止干涉条纹的发生的效果主要由透明层300的厚度H带来。因而,在透明层300不具备HC层301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或防止干涉条纹的发生。
[0080]液晶显示装置I具备的光学元件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I除了图1所示的结构以外也可以还具备其他光学元件,也可以不具备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0081]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专利请求的范围中记载的发明和其等效的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显示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射偏振层,具有光的入射面和该入射面的相反侧的射出面,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的第I偏振成分向上述射出面透过,并且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的与上述第I偏振成分正交的第2偏振成分反射; 透明层,具有与上述反射偏振层的入射面密接的第I面和该第I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使向上述第2面入射的光的上述第I偏振成分及上述第2偏振成分向上述第I面透过,并且使由上述反射偏振层反射而向上述第I面入射的上述第2偏振成分向上述第2面透过;以及 显示面板,与上述反射偏振层的射出面对置,使从该射出面射出的光有选择地透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层包括透明基材和将该透明基材粘贴于上述入射面的透明的粘贴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层还包括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的表面的硬覆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层的光透过率是95%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层的厚度是30 μ 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层的厚度是50 μ m以上。
7.—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导光体,具有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第I入射面及入射到上述第I入射面的光射出的第I射出面; 反射偏振层,具有来自上述第I射出面的光入射的第2入射面和该第2入射面的相反侧的第2射出面,使从上述第2入射面入射的光的第I偏振成分向上述第2射出面透过,并且使从上述第2入射面入射的光的与上述第I偏振成分正交的第2偏振成分反射; 透明层,具有与上述反射偏振层的第2入射面密接的第I面和该第I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使向上述第2面入射的光的上述第I偏振成分及上述第2偏振成分向上述第I面透过,并且使由上述反射偏振层反射而向上述第I面入射的上述第2偏振成分向上述第2面透过; 棱镜片,配置在上述导光体与上述透明层之间,具有形成棱镜透镜并且与上述第2面对置的棱镜面;以及 显示面板,与上述反射偏振层的第2射出面对置,使从第2射出面射出的光有选择地透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层包括透明基材和将该透明基材粘贴于上述第2入射面的透明的粘贴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层还包括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的表面的硬覆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层的光透过率是95%以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层的厚度是30 μ m以上。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层的厚度是50 μ m以上。
【专利摘要】根据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单元具备反射偏振层、透明层和显示面板。上述显示面板单元具有光的入射面和该入射面的相反侧的射出面,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的第1偏振成分向上述射出面透过,并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的与上述第1偏振成分正交的第2偏振成分反射。上述透明层具有密接在上述反射偏振层的入射面上的第1面和该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使向上述第2面入射的光的上述第1偏振成分及上述第2偏振成分向上述第1面透过,并使被上述反射偏振层反射而向上述第1面入射的上述第2偏振成分向上述第2面透过。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反射偏振层的射出面对置,使从该射出面射出的光有选择地透过。
【IPC分类】G02F1-1335
【公开号】CN104570453
【申请号】CN201410543432
【发明人】野口通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5日
【公告号】US20150109755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