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5661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容纳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纳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0.2007-254144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抑制向上提升升降板的提升部件的快速向下旋转。

【发明内容】

[000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由于布置在容纳部中并且其上堆叠被容纳的部件的堆叠部件与容纳部的底部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冲击。
[000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纳装置,其包括容纳部,该容纳部包括底部并且其中容纳被容纳的部件;堆叠部件,其布置在容纳部中使得当堆叠部件的一端侧用作支点时,堆叠部件的另一端侧能够向上移动,并且其上堆叠被容纳的部件;升降机构,其提升堆叠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并且通过解除提升力使得堆叠部件在堆叠部件的重量的作用下下降;以及缓冲部件,其在升降机构使得堆叠部件移动的可移动范围内与堆叠部件的底表面和容纳部的底部的顶表面持续接触的同时用作在堆叠部件的重量的作用下下降的堆叠部件与容纳部的底部之间的缓冲部。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缓冲部件被布置在堆叠部件的所述一端侧并且在堆叠部件的可移动范围内与堆叠部件的底表面在所述一端侧的部分和容纳部的底部的顶表面持续接触。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容纳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作缓冲部件的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其布置在堆叠部件的底表面的所述另一端侧的部分与所述底部的顶表面之间并且用作在堆叠部件的重量的作用下下降的堆叠部件与容纳部的底部之间的缓冲部,无负载状态下的第二缓冲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堆叠部件的另一端侧的可移动范围的长度。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无负载状态下的第二缓冲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在由于堆叠部件的重量而下降的堆叠部件与底部分离的状态下支撑堆叠部件。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第二缓冲部件由低回弹材料制成。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被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从而能够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引出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容纳装置,在容纳装置中,堆叠部件被构造为由于容纳装置被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引出而在堆叠部件的重量的作用下下降,并且用作被容纳的部件的记录介质被容纳在容纳装置中;图像形成部,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传输机构,其将记录介质从容纳装置传输到图像形成部。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没有提供与堆叠部件和容纳部的底部持续接触的缓冲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由于堆叠部件与容纳部的底部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冲击。
[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和堆叠部件和容纳部的底部持续接触的缓冲部件被布置在与用作支点的一端侧的堆叠部件的部分隔开的另一端侧的堆叠部件的部分上的情况相比,缓冲部件的变形范围较小。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本发明的第二缓冲部件与堆叠部件和容纳部的底部持续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没有阻碍堆叠部件在早期的向下移动的情况下减少由于堆叠部件与容纳部的底部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冲击。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第二缓冲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大于第一缓冲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由于堆叠部件与容纳部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冲击。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在由于自重而下降的堆叠部件与容纳部的底部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由于堆叠部件与容纳部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冲击。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抑制下降的堆叠部件的反弹的发生。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没有提供与堆叠部件和容纳部的底部持续接触的缓冲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由于堆叠部件与容纳部的底部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冲击。
【附图说明】
[0018]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0019]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
[0020]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的构造的示意图;
[0021]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容纳装置之一的构造的透视图;
[0022]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容纳装置的构造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0023]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容纳装置的构造的平面图;
[0024]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容纳装置的构造的截面侧视图(沿着图5的线V1-VI截取的截面);
[0025]图7是示出底板在图6中所示的容纳装置中下降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以及
[0026]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布置在提升部件与底壁之间的缓冲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
[0028]图像形成设备10的构造
[0029]首先,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构造。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0的构造的示意图。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X方向、-X方向、Y方向(向上方向)、-Y方向(向下方向)、Z方向以及-Z方向是在图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在附图中,“〇”中有“ X ”的符号表示附图中看时从近侧朝向远侧延伸的箭头,并且“〇”中有“.”的符号表示在附图中看时从远侧朝向近侧延伸的箭头。
[0030]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其中容纳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1 (壳体)。其中容纳诸如片材的记录介质P (被容纳部件的示例)的容纳装置、在记录介质P之一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4、将记录介质P中的一个从容纳装置60中的一个传输到图像形成部14的传输机构16以及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每个部的操作的控制部20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1中。
[0031]图像形成部14包括形成黄色(Y)、洋红(M)、青色(C)和黑色(K)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2Y、22M、22C和22K (下面称为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已经由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的中间转印带24、将已经由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的第一转印辊26以及将已经由第一转印辊26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的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4转印到记录介质P中的一个上的第二转印辊28。注意的是,图像形成部14不限于具有上述构造,并且可以具有不同的构造,只要图像形成部14在记录介质P之一上形成图像。
[0032]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被布置为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并且在Y方向上与中间转印带24相邻(位于其上方)。如图2中所示,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中的每一个包括感光体32,其在一个方向(例如,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注意的是,由于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22Y的构造作为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的代表示例。
[0033]在每个感光体32的周围附近,按照从感光体3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开始的顺序布置有:充电装置23,其对感光体32充电;曝光装置36,其将由充电装置23充电的感光体32暴露于光并且在感光体3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8,其对由曝光装置36形成在感光体3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且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移除装置40,其移除由于与感光体32的接触而留在感光体32上的色调剂。
[0034]每个曝光装置36被构造为基于从控制部20 (参见图1)发送的图像信号形成静电潜像。从控制部20发送的图像信号的示例是由控制部20从外部设备获取的图像信号。
[0035]每个显影装置38包括显影剂供应主体38A,其将显影剂供应给感光体32 ;和传输部件38B,其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传输供应给显影剂供应主体38A的显影剂。
[0036]如图1中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