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69285阅读:来源:国知局
a为阶梯形,并且具有单级台阶。因此,当托盘支撑部件32 移动时,托盘支撑部件32不仅水平地移动,而且向上移动距离L1,由此导致盒托盘28向上 移动距离L1。因此,如果处理盒P位于盒托盘28中,则每个处理盒中的感光鼓1都从中间 转印带13分离。
[0085] 在感光鼓1(处理盒P)不与中间转印带13接触时,用户通过图6(b)中所示的手 柄29从装置主组件100向外牵拉盒托盘28。在用户牵拉盒托盘28时,盒托盘28从装置主 组件100移出,并且移动到它的最外位置,如图6(c)中所示。
[0086] 图4是恰好在盒托盘28刚刚在由箭头标记C指示的方向上被完全拉出装置主组 件100之后的成像装置的截面图。当成像装置处于图4中所示的状态时,处理盒PY、PM、PC 和PK向上暴露,能够向上(由箭头标记E指示)移动到盒托盘28之外,如图5中所示。
[0087] 用于将处理盒P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00中的过程与用于从装置主组件100移除处 理盒P的上述过程相反。也就是说,首先,将盒托盘28尽可能远地拉出装置主组件100。然 后,将处理盒P安装到盒托盘28中。然后,将盒托盘28推入装置主组件100中。当盒托盘 28被推入装置主组件100中时,盒托盘28移动到装置主组件100中的盒空间中,同时在与 每个感光鼓1的轴向线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盒托盘28中的处理盒P与盒托盘28-起 移动到装置主组件100中的处理盒空间中。
[0088] 然后,在将盒托盘28放置到装置主组件100中之后闭合门30。当门30闭合时, 盒托盘28降低,同时经由连接臂33通过门30的运动而向左(由图3中的箭头标记Z指示 的方向)移动。因此,盒托盘28也向下移动,导致每个处理盒P中的感光鼓1放置成与中 间转印带13接触。也就是说,门30的闭合导致盒托盘28准确地定位以用于在装置主组件 100中成像。也就是说,每个处理盒P中的感光鼓1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13接触,为成像做 好准备(图2)。
[0089] 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门30的运动(打开或闭合)切换成像装置在 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3之间的接触状态(所述运动致使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13接触, 或者致使感光鼓1从中间转印带13分离)。然而,本发明也兼容具有用于传送记录介质的 片材S的带而不是中间转印带13的成像装置。在本发明应用于具有片材传送带的成像装 置的情况下,成像装置只须构造成使得感光鼓1和片材传送带之间的接触状态通过门30的 运动(打开或闭合)而改变。
[0090] 图8是处理盒PY、PM、PC和PK之一的外部透视图。处理盒PY、PM、PC和PK具有 一一对应的四个电子照相成像系统,除了其中包含的调色剂的颜色和其中的调色剂的初始 量以外,所述电子照相成像系统是相同的。
[0091] 在该实施例中,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向线的方向被称为向左或向右的方向(长度 方向)。处理盒P是矩形盒的形式,所述盒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感光鼓1的向左或向右的方 向。从处理盒P的长度方向来看,感光鼓1被清洁单元5的右端壁46和左端壁47可旋转 地支撑。从处理盒P的右端部驱动处理盒P。处理盒P设有分别用于为处理盒P中的感光 鼓1和显影辊41提供旋转力的鼓联接件55 (图9)和显影辊联接件56。随后将给出该结构 布置的详细描述。此外,处理盒P的左端部设有电触头(未示出)。此后,设有鼓联接件55 和显影辊联接件56的处理盒P的左侧被称为驱动侧,盒驱动力从装置主组件100传递到该 侦k处理盒P的右侧、也就是与驱动侧相反的处理盒P的一侧被称为非驱动侧。
[0092] 图10是处理盒P在与感光鼓1的轴向线垂直的平面处的截面图。来自装置主组 件100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处理盒P的鼓联接件55和显影辊联接件56 (图9)以驱动感光鼓 1和显影辊41。当传递驱动力时,感光鼓1以预设速度沿逆时针方向(由图10中的箭头标 记K指示)旋转,而显影辊41以预设速度沿顺时针方向(由图10中的箭头标记L指示) 旋转。
[0093]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P由清洁单元5和显影单元4组成,所述清洁单元和显影单 元以使得允许它们相对于彼此旋转移动这样的方式彼此连接。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感光 鼓单元)的清洁单元5保持感光鼓1。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的显影单元4保持显影辊41。
[0094] 清洁单元5设有所谓的接触类型的充电器件3。也就是说,作为用于为感光鼓1充 电的部件的充电器件3放置成与感光鼓1接触,并且通过感光鼓1的旋转而旋转。清洁单元 5还设有清洁刮刀51,所述清洁刮刀是由弹性橡胶形成的刮刀。清洁刮刀51定位成使得其 清洁边缘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清洁刮刀51所起的作用是移除感光鼓1上的 残余调色剂(也就是在从感光鼓1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在感光鼓1上剩余的调色剂)。在 通过清洁刮刀51从感光鼓1移除转印残余调色剂之后,转印残余调色剂被储存在清洁单元 5中的调色剂储存装置52中。
[0095] 显影单元4具有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辊41、和显影刮刀42。显影单元4还具有储 存调色剂的显影室(显影剂储存变换器)43。
[0096] 参照图10,显影刮刀42布置在显影室43中,显影刮刀的长边缘之一与显影辊41 接触。显影刮刀42所起的作用是管控在显影辊41的外周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由此在显 影辊4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的薄层。
[0097] 图13示出了显影单元4的一些结构部件。参照图13,显影单元4的长度向端部 中的一个设有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联接件56和显影辊41的轴承44。轴承44固定到显影 单元4的端壁。为了详细地描述,轴承44设有第一区段(圆柱形孔的表面)44p和第二区 段(圆柱形孔的表面)44q。第一区段44p与显影辊联接件56接合,而第二区段44q与显影 辊41的轴41a接合。显影辊联接件56的外周表面56a带有能够与显影辊齿轮45相啮合 的齿。也就是说,显影单元4构造成使得当来自装置主组件100的驱动力传递到显影单元 4时,所述驱动力通过显影辊联接件56传递到显影辊41。
[0098] 显影单元4设有显影单元盖57,从长度方向来看所述显影单元盖布置在轴承41的 向外侧。也就是说,显影单元4构造成使得显影辊联接件56和显影辊齿轮45被显影单元 盖57覆盖。显影单元盖57设有具有圆柱形孔57d的圆柱形区段57b,显影辊联接件56通 过所述圆柱形孔从显影单元4暴露。
[0099] 参照图11和12,显影单元4和清洁单元5将按照以下方式彼此附连。首先,在驱 动侧,显影单元盖57的圆柱形区段57b将可旋转地配装在盖46的支撑区段46a(孔)中。 在另一端,也就是在非驱动侧,显影单元4所带有的突起4b将可旋转地配装在盖47的孔 47a中。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显影单元4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清洁单元5使得它们相对于 彼此旋转地可移动。此后,显影单元4可以相对于清洁单元5枢转地移动所围绕的轴线将 被称为枢轴(旋转轴线)X。该枢轴X是连接驱动侧的盖46的孔46a的中心和盖47或非驱 动侧的盖的孔47a的中心的线。
[0100] 处理盒P构造成使得通过来自作为弹性部件的压缩弹簧53的压力对显影单元4 保持加压,以使显影单元4围绕旋转轴线X在该方向上旋转地移动从而导致显影辊41与感 光鼓1保持接触。为了更详细地描述,参照图10,显影单元4受到在由图50中的箭头标记 指示的方向上由压缩弹簧53的弹性生成的压力。也就是说,显影单元4受到力矩,所述力 矩在所述方向上作用以在由箭头标记J1指示的方向上挤压显影单元4。因此,显影辊41以 使得在显影辊41的外周表面和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之间保持预设量的接触压力这样的方 式保持被压在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此后,当在显影辊41和感光鼓1之间保持预设量的 接触压力时,显影单元4相对于清洁单元5的位置被称为显影单元4的接触位置。
[0101] 再次参照图13,显影单元4设有前述轴承44,从平行于显影辊41的轴向线的方 向(长度方向)来看所述轴承位于显影单元4的驱动侧端部处。轴承44设有突起44d,所 述突起在与显影辊41相反的方向上沿着垂直于显影辊41的轴向线的方向突出。突起44d 设有受力表面44b,装置主组件100的显影辊脱离机构60与所述受力表面接触。受力表面 44b受到来自机构60的力。当受力表面44b捕捉到来自显影辊脱离机构60的力时导致显 影辊41和感光鼓1之间的分离。随后将详细地描述突起44d、受力表面44b和显影辊脱离 机构60的结构。
[0102] [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显影辊脱离机构]
[0103] 接下来,参照图9、14和15,描述用于使显影单元4的显影辊41从感光鼓1脱离 (分离)的显影辊脱离机构60。图9是处理盒P和显影辊脱离机构60的组合的透视图。 该图示出了盒P和机构60之间的关系。图14是显影辊脱离机构60(其可以被简称为脱离 机构60或机构6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更具体地,图14(a)示出了在将机构60的间隔部 件61附连到间隔部件61的移动部件62之后的显影辊脱离机构60的长度向端部部分,图 14(b)单独示出了间隔部件61。图14(c)单独示出了移动部件62。
[0104] 如上所述,显影单元4受到由处理盒P所带有的压缩弹簧53生成的压力。因此, 显影单元4处于其接触位置,在此显影单元4保持显影辊41与感光鼓1接触。然而,如果 显影辊41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则显影辊41可能由感光鼓1留痕。所 以,期望的是除非成像装置正在实际上用于成像,否则显影辊41保持从感光鼓1分离。所 以,在该实施例中,装置主组件100设有从感光鼓1脱离(分离)显影辊41并且保持显影 辊41脱离(分离)的显影辊脱离机构60。
[0105] 参照图9和14,显影辊脱离机构60具有间隔部件61,和用于间隔部件61的移动 部件62。移动部件62能在装置主组件100中移动,并且可移动地支撑间隔部件61。
[0106] 间隔部件61 (其此后可以被简称为间隔部件61)呈字母L的形式。间隔部件61是 与处理盒P接合的部件。也就是说,间隔部件61通过与受力表面44b相接合(形成接触) 而压在处理盒P的受力表面44b上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