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影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21623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由近光轴至远离光轴处存在凸面转凹面的变化,其像侧表面7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7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0239]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760及成像面780之间, 并不影响光学影像镜组的焦距。
[0240]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0241]
[0242]
[0243]
[0244]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 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245]
[0247] 上述取像装置可设置于可携装置内。可携装置可藉由本发明使用六枚具屈折力 透镜的光学影像镜组,藉由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大于其他相邻透 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该配置可利于光学影像镜组于组装以及调心(调整各透镜与光轴 的距离)且避免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产生干涉;进一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具有较大 的间隔距离可利于光学影像镜组中设置其它光学机构元件(例如微制动器、遮光器或滤镜 等)的配置空间。
[0248]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 凹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 非球面,其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 其中,相邻具屈折力的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 以及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最大间隔距离是位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其中,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62,该光学影像镜组的焦 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该第 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Yc62/f<0. 90 ; 0.40〈|f/R8| ;以及 -0? 30〈(R9-R10)/(R9+R10)〈3. 0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 处为凸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 半径为R10,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该光学影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 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0〈(|R10| + |R12|)/ImgH〈l. 20。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 处为凸面且由近光轴至远离光轴处存在凸面转凹面的变化。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间于 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I.00〈T12/CT2〈3. 50。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 处为凹面。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 处为凸面,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间于 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满足 下列条件: I.00〈T12/T23〈1. 80。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 径为R12,该光学影像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R12/f〈l. 0。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 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0.90<If/R8I〇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 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光学影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TL/ImgH〈2. 00。13. -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兀件,其中,该电子感光兀件设置于该光学影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14. 一种可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像装置。15. -种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 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 其中,相邻具屈折力的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 以及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最大间隔距离是位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其中,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62,该光学影像镜组的焦 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 件: 0.20<Yc62/f<0. 90 ; 0. 40〈If/R8I;以及 32. 0〈V4〈70. 0。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组的焦距为f, 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 50<f/f4<2. 50〇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 轴处为凸面。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 半径为R12,该光学影像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R12/f〈l. 0。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间 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 足下列条件: I.00〈T12/T34〈2. 30。21. -种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 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影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 其中,相邻具屈折力的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 以及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最大间隔距离是位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其中,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62,该光学影像镜组的焦 距为f,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 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 件: 0.20<Yc62/f<0. 90 ; -0? 30〈(R9-R10)AR9+R10)〈3. 00 ;以及 0<(R3-R4)/(R3+R4)<10. 00 〇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 轴处为凸面且由近光轴至远离光轴处存在凸面转凹面的变化。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任 意两相邻的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 镜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 轴处为凹面。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间 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 足下列条件: 0〈T45/T34〈1. 50。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学影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 半径为R10,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该光学影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 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0〈(|R10| + |R12|)/ImgH〈l. 20。
【专利摘要】一种光学影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光学影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皆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光学影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相邻具屈折力的透镜于光轴上的最大间隔距离是位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利于组装且提供其他光学机构元件的配置空间。
【IPC分类】G02B13/18, G02B13/00
【公开号】CN104932084
【申请号】CN201410183429
【发明人】黄歆璇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4月30日
【公告号】US9170400, US20150268447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