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0406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一体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在该定影装置中广泛使用热辊方式。热辊方式是指利用一对辊子形成定影夹持部的方式。
[0003]另外,为了实现定影装置的低热容量化及缩短预热时间,定影方式逐渐由上述热辊方式过渡为带式定影方式。带式定影方式是指利用定影带形成定影夹持部的方式。
[0004]例如,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热源、夹持部件及支承部件,其中,加压部件与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热源配置于定影带的径向内侧;夹持部件以与加压部件夹持定影带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用于支承夹持部件。
[0005]在像这样结构的定影装置中,当支承部件配置于热源及夹持部件之间时,来自热源的辐射热无法直接照射到夹持部件上,从而难以通过夹持部件传递热量的方式来加热定影夹持部。因此,如果记录介质在通过定影夹持部时夺去定影夹持部的热量的话,定影夹持部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可能无法可靠地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记录介质通过定影夹持部时定影夹持部温度的急剧下降,可靠地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上。
[000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热源及夹持部件。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所述热源配置于所述定影带的径向内侧,用于放射出辐射热。所述夹持部件以与所述加压部件夹持所述定影带的方式配置。所述热源放射出的辐射热直接照射到所述定影夹持带的内周面及所述夹持部件上。
[000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
[0010]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001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0012]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上框架部及定影带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及其周围部分的剖视图。
[0014]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配置于定影带的径向内侧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从右后侧观察夹持部件及其周围部分的立体图。
[0016]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从右前侧观察夹持部件及其周围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首先,参照图1对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0018]打印机I具有箱体状的打印机主体2,在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收装有用于盛装纸张(记录介质)的供纸盒3,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出纸盘4。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于出纸盘4的侧方安装有能够开闭的上盖5,在上盖5的下方收装有调色剂盒6。
[0019]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于出纸盘4的下方配置有由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的曝光器7,在曝光器7的下方设置有图像形成部8。在图像形成部8中,设置有作为图像载体的能够转动的感光鼓10,在感光鼓10的周围,沿该感光鼓10的转动方向(参照图1中的箭头X)配置有充电器11、显影器12、转印辊13、清洁装置14。
[0020]在打印机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纸张的传送路径15。在传送路径15的上游端设置有供纸部16,在传送路径15的中游部设置有由感光鼓10和转印辊13构成的转印部17,在传送路径15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18,在传送路径15的下游端设置有出纸部19。在传送路径15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双面打印的翻转路径20。
[0021]接下来,对具有像这样的结构的打印机I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0022]在打印机I接入电源后,各种参数被初始化,而且进行定影装置18的温度设定等初始设定。然后,由与打印机I连接的电脑等输入图像数据,作出打印开始的指示后,执行如下图像形成动作。
[0023]首先,在由充电器11使感光鼓10的表面带电之后,通过来自曝光器7的激光(参照图1中的双点划线P)对感光鼓10进行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曝光,在该感光鼓10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着,显影器12通过调色剂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0024]另外,与上述图像形成动作同步,由供纸部16从供纸盒3中取出的纸张被传送到转印部17,在该转印部17,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经由传送路径15被传送到下游一侧,进入定影装置18,在该定影装置18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由出纸部19排出到出纸盘4上。另外,残留在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14回收。
[0025]接下来,详细地说明定影装置18。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将图2中的纸面近身侧作为定影装置18的前侧(正面侧)。图2中的箭头Y表示纸张的传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各图中所适当附加的箭头Fr表示定影装置18的前侧(正面侧)。各图中所适当附加的箭头I表示前后方向内侧,各图中所适当附加的箭头O表示前后方向外侧。
[0026]如图2等所示,定影装置18主要由定影框架21、定影带22、加压辊23 (加压部件)、加热器24(热源)、支承部件26、夹持部件27、一对垫片28、三个隔热体29及隔热部件30构成,其中,定影框架21呈箱体状;定影带22收装在定影框架21内的上部;加压辊23 (加压部件)收装于定影框架21内的下部;加热器24 (热源)配置于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支承部件26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配置于加热器24的下侧;夹持部件27在定影带22的径向内侧,配置于支承部件26的上下两侧及右侧;一对垫片28配置于支承部件26的上侧;三个隔热体29配置于支承部件26的右侧;隔热部件30配置于支承部件26的下侧。
[0027]定影框架21由金属板形成。如图3等所示,定影框架21由互相连接的上框架部31和下框架部32构成。
[0028]定影框架21的上框架部31具有前后一对的上侧两端板33及顶板34,其中,顶板34用于连接上侧两端板33的上端部。
[0029]如图4等所示,在上框架部31的各上侧两端板33的外表面上固定有加热器安装板35。在各上侧两端板33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定影带安装台36。在各定影带安装台36的前后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圆弧状的定影带支承部37。在定影带支承部37的外周设置有圆环状的蛇行限制环38。
[0030]在上框架部31的顶板34上固定有前后一对的第I热敏电阻40。如图3等所示,各第I热敏电阻40分别与定影带22的外周面的中央部及后部相接触。
[0031]定影框架21的下框架部32具有前后一对的下侧两端板41及底板42,其中,该底板42用于连接下侧两端板41的下部。
[0032]在下框架部32的各下侧两端板41的前后方向内侧设置有摆动框架43。在各摆动框架43的右端侧设置有支承轴44,各摆动框架43以各支承轴44为支点进行摆动。在后侧的下侧两端板41的后侧(前后方向外侧),输入齿轮45与各支承轴44设置于同一轴线上。输入齿轮45与由马达等构成的驱动源46相连接。
[0033]如图2等所示,在下框架部32内固定有第2热敏电阻47。第2热敏电阻47与加压辊23的外周面相接触。在下框架部32内设置有进入引导件48及排出引导件49。
[0034]定影带22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圆筒状。定影带22具有可挠性,且该定影带22在圆周方向上呈环状。定影带22例如由基材层及覆盖该基材层的离型层构成。定影带22的基材层例如由SUS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