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缓和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2665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冲击缓和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冲击缓和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很多图像形成装置为了用户更换用纸或消耗品,抑或除去卡纸等而设有以轴为中心能够开关的诸如罩盖或门的构件。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罩盖或门的操作时,由于用户对罩盖或门进行开关的力量不同,所以,为了将开关时的冲击限制在容许范围里而搭载有冲击缓和装置。
[0003]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将供纸盘设置为可以拉出到装置前侧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供纸盘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是通过从供纸盘的后方将该供纸盘朝着前方推出方向上推压的推压机构,和通过该推压机构使得所述供纸盘从后方被推压时对于所述供纸盘比规定位置更为向前的突出进行限制的止挡构件来进行,推压机构在供纸盘比事先确定的放置位置还要被推入时,为了将供纸盘切实地推压抵接到所述止挡构件并推回到所述放置位置,是以足够的按压力来推压后推回去的,并在供纸盘被推入到放置位置之前,是以比较小的负载来将所述供纸盘朝向装置前方侧推压的。
[0004]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了具有以相同轴为中心来转动的多个构件的开关装置,在该开关装置中能够将采用例如压缩弹簧的冲击缓和装置共通化后来配置,由此就能够预见节省空间化、零件数量降低导致的成本降低、产品重量的降低等。然而,以必要的负载为不同的多个罩盖对准一方的负载的一个冲击缓和装置来缓冲时,就有可能导致另一方的零件的破损或一方的罩盖不能完全打开。因此,通常是需要设置各构件专用的冲击缓和装置的,由此就会因为冲击缓和装置的设置而增加空间,或不能够降低零件数量。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5267382号

【发明内容】

[0006]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一个装置来缓和以一个轴为中心可以独立地转动的两个构件的冲击的冲击缓和装置。
[0007]本发明所涉及一种冲击缓和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开关装置;和在所述第一构件为打开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构件朝着返回初始状态的方向推压的推压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构件以轴为中心相对于框体能够单独地从所述初始状态转动至事先确定的第一角度,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一构件成为一体并以所述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框体能够从所述初始状态转动至比所述第一角度还要大的第二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机构在到所述第一角度为止,是以事先确定的第一力将所述第一构件朝着返回所述初始状态的方向推压,在从所述第一角度到所述第二角度为止,是以大于所述第一力的第二力来将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一起朝着返回所述初始状态的方向推压。
[0008]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通过一个冲击缓和装置来进行以共通的轴为中心能够独立地转动的两个构件在打开时的冲击,所以就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零件数量的降低、成本降低、产品重量的降低等。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是能够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冲击缓和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0010]图2所示是单独打开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门状态的斜视图。
[0011]图3所示是将第一门及第二门一体地来打开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斜视图。
[0012]图4(a)_(c)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第一门及第二门的斜视图。
[0013]图5(a)_(b)所示是冲击缓和装置的斜视图。
[0014]图6(a)_(b)所示是该冲击缓和装置的动作的截面图。
[0015]图7所示是使用该冲击缓和装置的线圈弹簧的斜视图。
[0016]图8所示是该线圈弹簧的长度和反弹力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所涉及的冲击缓和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首先,对于能够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冲击缓和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斜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装置本体110的内部设有例如公知的成像机构。作为成像机构可以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机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成像机构在被配置在供纸盘120中的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上形成图像后排出到排纸盘130上。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作为开关装置设置有在作为框体的装置本体110的前侧下方以共通的轴为中心能够独立地转动的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门210以及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二门220。
[0018]图2所示是单独打开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门状态的斜视图,图3所示是将第一门及第二门一体地来打开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斜视图。第一门210能够单独地转动到手动给纸所需要的事先确定的第一角度Θ1(参照图2)。另外,第二门220和第一门210 —体地可以转动到比第一角度Θ I要大的能够更换内部的消耗品的第二角度Θ2(参照图3)。第一门210和第二门220以下方的共通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另外,第一门210的形成要小于第二门220。第二门220能够开关地堵塞开设在装置本体110前侧的开口部。
[0019]如图2所示地,第一门210平时是通过第一门固定部150来相对于第二门220被保持在关闭状态即初始状态里,在进行手动给纸时,第一门固定部150被解除后就如图2所示地被拉出并打开至第一角度9 1(打开状态)。沿着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门210,就可以将记录介质一页一页地手动地供给到内部。另外,第二门220平时是通过第二门固定部140在装置本体110中被保持在关闭状态即初始状态里,在更换装置本体110内的显影器或感光体鼓等的消耗品时,第二门固定部140就被解除后拉出处于打开状态。
[0020]另外,第一门210套入形成在第二门220中的开口 221里,并在第一门210套入到第二门220的开口 221里的状态下,使得第二门220为关闭状态时,第一门210及第二门220形成了装置本体110的前侧的外面。
[0021]接着,对于将第一门210及第二门220安装到装置本体110上进行说明。图4所示是将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门及第二门一体地来打开状态的斜视图。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是在装置本体110里配置有供纸盘120的部位的上侧配置了推压机构300。另外,如图4(a)所示地,在推压机构300的上侧安装有基底构件400。在基底构件400中,形成有两根基底部轴构件410、410来从其下部将第二门220保持为自由转动。第二门220被轴支撑在基底部轴构件410、410上,可以转动地被保持在基底构件400中,并能够打开至规定的第二角度Θ2。
[0022]另外,在第二门220中,如图4(b)所示地形成有在其下部从外侧来对第一门210进行轴支撑的两个轴构件230、230。第一门210被轴支撑在轴构件230、230上并被保持为自由转动。第一门210能够单独地打开至规定的第一角度Θ1。
[0023]在第一门210套入到开口 221中的状态下,第二门220的开口 221中形成有防止第二门220超过第一门210进入打开状态的转动防止边缘部222。另外,基底部轴构件410、410及轴构件230、230被配置为直线状并作为同一的轴。
[0024]打开第一门210时,如图2所示地以轴构件230、230为轴来转动,并通过推压机构300来缓冲的同时,打开后在第一角度Θ I处停止。这时,第一门210完全打开,不会被推压机构300推回,并被维持在完全打开的状态里。
[0025]如图3所示地,同时打开第一门210及第二门220时,第二门220就以基底部轴构件410、410为轴来转动,并打开至比第一门210以单体来打开所能达到的最大角度的第一角度Θ I还要大的第二角度Θ 2。这时,第一门210与推压机构300接触并对第一门210及第二门220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