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21485阅读:来源:国知局
W类型,则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还可以进一步包含白色发光单元。又如,若显示装置是CMY类型,则这里的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可以包括:青色发光单元、品红发光单元、黄色发光单元。本实施例中,以RGB类型的显示装置为例。
[0063]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可以呈二维点阵排布。例如参考图3,每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都是一个可发出某一颜色光的发光点,一个红色发光单元R、一个绿色发光单元和一个蓝色发光单元B作为一组发光单元,多个组发光单元呈阵列排布。
[0064]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还可以一维阵列排布,即这些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沿一个方向呈一排。例如参考图4,每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都是一个可发出某一颜色光的发光条,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蓝色发光单元B沿着发光条的宽度方向周期性排列。
[0065]示例的,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可以是点光源或灯条等。为了将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集成设置显示装置中,优选的,参考图5a-5e,在本实施例中的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包括:发光功能层130、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两侧的阳极131和阴极132。其中,发光功能层130可在阳极131和阴极132所形成的驱动电场下,发出预定颜色的光线。
[0066]参考图5a,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呈二维点阵排布: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30二维点阵分布,阳极131类似的也是二维点阵分布,与各个发光功能层130—一对应,阴极13 2呈面状(即各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的阴极连在一起成面状)。反之,阳极131呈面状,阴极132呈二维点阵分布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控制每个点的亮度,在本实施例中,一般要求同一颜色点的亮度相同,因而,同一颜色的发光功能层130对应的各个点状阳极131可以通过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便给这些点状阳极131输入一电压,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单独控制。当然,还可以将所有点状阳极131通过连接线连接。
[0067]参考图5b,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呈二维点阵排布: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30二维点阵分布,阳极131呈条形(即一排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的阴极连在一起成条形)且按一维阵列排布,一个阳极131对应一排发光功能层130,阴极132呈面状;反之也可以。具体的,一排红色(R)的发光功能层130、一排绿色(G)的发光功能层130以及一排蓝色(B)的发光功能层130分别对应一个条形的阳极131。优选的,同一颜色的发光功能层130对应的各个条形阳极131可以通过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便给这些条形阳极131输入一电压,这样可以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单独控制。当然,也可以将所有条形阳极131通过连接线连接。
[0068]参考图5c,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呈二维点阵排布: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30二维点阵分布,阳极131和阴极132均为面状,此时所有发光功能层130可被同样的驱动电场所驱动。
[0069]参考图5d,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呈一维阵列排布: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30为条形,呈一维阵列排布,阳极131呈条形,与发光功能层130—一对应,阴极132呈面状;反之也可以。优选的,同一颜色的发光功能层130对应的各个条形阳极131可以通过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便给这些条形阳极131输入一电压。当然,也可以将所有条形阳极131通过连接线连接。
[0070]参考图5e,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呈一维阵列排布: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30为条形,呈一维阵列排布,阳极131和阴极132均为面状,此时所有发光功能层130可被同样的驱动电场所驱动。
[0071]当然,上述的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可以有其他的排布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72]上述发光功能层130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其中发光层可以是有机发光功能层,此时可以参考现有OLED的结构和材料。
[007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可以是顶发射类型、也可以是底发射类型,只要发出的光线能够出射到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即可。例如,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是底发射类型,阴极132相对于阳极131而言更靠近第一衬底基板。又如,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是顶发射类型,阳极131相对于阴极132而言更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此仅是作为举例,不限于此。
[0074]第三、所谓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是指,可以对光线的透过率调节的结构。当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经过各个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时,各个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会对入射的光线的透过率分别调节,以控制从各个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出射的光线的亮度,进而使得显示装置I显示出满足各个像素颜色及灰阶要求的画面。
[0075]示例的,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可以采用电泳盒等结构。考虑到液晶控制技术相对成熟,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参考图6a-6b,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包括:液晶层150、以及用于为所述液晶层提供驱动电场的像素电极151和公共电极152。
[0076]其中,该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的液晶层150可以采用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OCB(opticalI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学补偿弯曲排列)、MVA(Mult1-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畴垂直配向)或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图案化垂直配向)等模式。此时,如图6a所示,像素电极151和公共电极152分设在液晶层151的两侧,可以像素电极151靠近第二衬底基板12,也可以是公共电极152更靠近第二衬底基板
12。当然,给像素电极151加电的电路部分,例如:栅线、数据线、开关(TFT,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151由相同的衬底基板承载。
[0077]另外,该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的液晶层150还可以采用ADS(ADvancedSuperDimens1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技术)或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等模式。此时,如图6b所示,像素电极151和公共电极152位于液晶层150的同一侧。两电极可以均位于液晶层150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12之间,此时两电极均制作在第二衬底基板12的内侧,由第二衬底基板12承载。当然,两电极可以均位于液晶层150与金属线栅偏振片14之间,由第一衬底基板11承载。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仅表示两电极与液晶层150的位置关系,其中图示给出的两电极位于不同层上,且以公共电极152为面状为例,事实上,两电极还可以位于同一层上,公共电极152也可以呈点阵排布等。
[0078]另外,由于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可发出多个颜色的光线,因此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中无需设置彩色膜层(也可称为彩色滤光片)。
[0079]第四、金属线栅偏振片(WGP,wire grid polarizer) 14可以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成,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0080]更进一步的,参考图2,显示装置I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12外侧的偏振片16,偏振片16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普通偏振片16。当然也可以是金属线栅偏振片,若是金属线栅偏振片的话,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12的内侧。一般而言,偏振片16和金属线栅偏振片14的偏振方向可以是垂直的。
[008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仅描述了主要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现有技术得知,显示装置还设置有取向膜等结构。另外,由于不同功能的电极通常不可发生电连接,那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绝缘层。
[008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用金属线栅偏振片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下P0L,而金属线栅偏振片可以设置于基板内侧,进而可以将显示装置中间的两个基板去掉,而仅仅保留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从而减薄显示装置的厚度。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无需像现有技术采用粘胶剂粘合面板,因而简化了制程。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颜色控制发光单元仅负责发出某一颜色的光线,而不控制光线亮度的变化,也即对于同一颜色的颜色控制发光单元而言,理论上来讲其发出的亮度是相同的(相应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是稳定的,即不随着时间变化),且不随着显示画面的变化而变化;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负责控制透过率或者说显示灰阶,从而可以避免颜色控制发光单元由于灰机变化带来的残像问题,可提高颜色控制发光单元的寿命。
[0083]实施例二
[008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考图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11和第二衬底基板12;从第一衬底基板11的内侧到第二衬底基板12内侧(即图示中在第一衬底基板11和第二衬底基板12之间,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金属线栅偏振片14、多个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进一步的,还可以包含偏光片16。
[0085]对于上述各个部件的说明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0086]本实施例针对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中,像素电极151和公共电极152位于液晶层150的同一侧(可参考图6b)的情况,此时,液晶层150中的液晶分子通常依靠两电极提供的水平驱动电场发生偏转,进而调节透过率。然而,由于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与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在同一盒内,因而,无论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中两电极在液晶层150的下方、还是在液晶层150的上方,都可能被颜色控制发光单元13中靠近透过率调节像素单元15的电极(阳极131或阴极132)所影响,故可选的,参考图7a,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