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2153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改变显影剂承载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比以减少长片材的 图像浓度的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作为主要用于商店促销的广告媒体的POP(购买点)广告中,由于高打印率 (printing ratio),因此使用了实心图像或诸如长度在900毫米至1200毫米范围内的记录 材料之类的长片材。如果在这种长片材上打印实心图像,则会出现图像浓度在图像的后半 部分中降低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当显影辊表面上消耗的调色剂量大从而向显影辊提供的调 色剂量不足时发生的现象。
[0003] 作为该问题的对策,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可以通过降低电场的显影效率并增大 显影辊与感光鼓的圆周速度比来保证长片材的图像浓度的稳定性。在本文中,改变显影辊 与感光鼓的圆周速度比的配置在以下文件中公开。
[0004] 日本专利公开No. 2-245778公开了这样的配置:通过利用电子离合器来改变模 式,使得在字符(标准)模式期间,通过将显影辊的旋转速度设置为高来形成高对比度图 像,而在图片模式期间,通过将显影辊的旋转速度设置为低来形成软对比度图像。根据这种 配置,可以提供小尺寸、低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5] 日本专利公开No. 2005-189279公开了检测图像形成的次数并且改变显影套筒的 旋转速度的配置。根据这种配置,不管图像形成的次数如何,都可提供稳定的图像。
[0006] 作为其它相关的技术,在用于液体显影剂的显影系统中,公开了基于记录材料的 类型来改变显影辊的旋转数的配置。根据这种配置,可以获得均匀的显影剂浓度。
[0007] 此外,作为其它相关的技术,公开了基于调色剂浓度检测部的检测值来改变显影 辊的旋转速度的配置。根据这种配置,可以维持适当的调色剂浓度。
[0008] 但是,在日本专利公开No. 2-245778和No. 2005-189279、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发 明中,没有提及在长片材上的实心图像的浓度稳定性。在本文中,允许降低电场的显影效 率,并且允许减少调色剂在显影辊的表面上的消耗量。通过这样做,在显影辊的表面上的残 余调色剂量增加,并且显影辊与感光鼓的圆周速度比增大,使得向显影辊的表面供应的调 色剂量增加。作为结果,可以缓解在长片材的图像的后半部分中图像浓度降低的问题,使得 可以获得记录材料上的均匀图像。
[0009] 另一方面,如果显影辊与感光鼓的圆周速度比增大,则感光鼓或显影辊的磨损增 加,使得出现感光鼓或显影辊的生命周期缩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 期望提供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图像的前半部分到图像的 后半部分的区域上稳定长片材的图像浓度,并且能够延长图像承载构件的生命周期和显影 剂承载构件的生命周期。
[001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12] 图像承载构件;
[0013] 显影设备,包括被配置为面向图像承载构件并且被配置为承载显影剂并利用显影 剂来对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承载构件;
[0014] 偏压施加部,被配置为向显影剂承载构件施加显影偏压;
[0015] 驱动部,被配置为驱动显影剂承载构件;
[0016] 转印设备,被配置为将由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及
[0017] 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记录材料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来控制显影剂承载 构件的驱动速度和显影偏压,
[0018] 其中,在记录材料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的情况下,控制器控 制显影剂承载构件的驱动速度与图像承载构件的驱动速度的速度比为第一速度比,并且控 制显影偏压使得在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之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每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残余 显影剂量变为第一显影剂量,及
[0019] 其中,在记录材料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为大于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的情 况下,控制器控制显影剂承载构件的驱动速度与图像承载构件的驱动速度的速度比为大于 第一速度比的第二速度比,并且控制在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之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每单位 面积所产生的残余显影剂量变为大于第一显影剂量的第二显影剂量。
[0020] 参考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1] 图1A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图1B是示出了根据修 改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放大的截面图。
[0022] 图2是示出了黄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截面图。
[0023] 图3是示出了控制器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示例性地、详细地说明用于体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 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根据本发明所应用到的装置的 配置或各种条件进行适当地修改。因此,只要没有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就非意在限制于 此。此外,在后面描述的实施例的配置中,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由相同的 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假定包含了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的说明。
[0025] [第一实施例]
[0026] 图1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截面图。如在图1A中所示 出,图像形成装置100被配置为包括装置主体100A。四个图像形成单元Y (黄色)、M (品红 色)、C(青色)和Bk(黑色)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00A的内部。感光鼓1被设置在各自的图 像形成单元Y、M、C和Bk中。充电设备2、曝光设备3、显影设备4、一次转印辊5和清洁设 备6按此顺序围绕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每个感光鼓1设置。此外,在图1A中,各个设备 或构件的附图标记附有Y、M、C和Bk的下标。但是,为了方便描述,在下面的语句中可能省 略这些下标。
[0027] 充电设备2被配置为包括使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辑。曝光设备3对感光鼓 1的表面进行曝光以形成静电图像。显影设备4被配置为包括面向感光鼓1的用于承载显 影剂的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J1,并用显影剂来对感光鼓1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 行显影。作为"驱动部"的驱动设备51驱动显影辊J1。
[0028] 控制器50被配置为包括速度控制电路50a和效率控制电路50b。速度控制电路 50a作为"速度控制器"控制显影辊J1的驱动速度与感光鼓1的驱动速度的速度比。效率 控制电路50b作为"效率控制器"在用显影辊J1的显影剂对感光鼓1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 时控制电场的显影效率。控制器50基于记录材料P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L上的长度来改 变由速度控制电路50a控制的显影辊J1的驱动速度和由控制偏压施加部52的效率控制电 路50b控制的显影偏压(电场的显影效率)。效率控制电路50b连接到向显影辊J1施加显 影偏压的偏压施加部52和显影辊J1。
[0029] 如在后面详细描述的,在记录材料P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L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 的情况下,控制器50控制显影辊J1的驱动速度与感光鼓1的驱动速度的速度比为第一速 度比,并且控制显影偏压使得在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之后显影辊J1的每单位面积的残余 量变为第一显影剂量。
[0030] 在记录材料P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L的长度为大于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的情况 下,控制器50控制显影辊J1的驱动速度与感光鼓1的驱动速度的速度比为大于第一速度 比的第二速度比,并且控制显影偏压使得在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之后显影辊J1的每单位 面积的残余量变为大于第一显影剂量的第二显影剂量。
[0031] 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环形中间转印带10被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Y、M、C和Bk内部 的感光鼓1的下方。一次转印辊5在与感光鼓1相对的位置,其中中间转印带10介于一次 转印辑5与感光鼓1之间。中间转印带10悬挂在驱动辑11、支撑辑12和支承辑13上,并 且在与四个图像形成单元Y、M、C和Bk的感光鼓1(1Y、1M、1C和lBk)接触的同时通过驱动 辊11在箭头方向上的转动而旋转。作为"转印设备"的中间转印带10把由显影辊J1显影 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
[0032] 下文将描述图像形成操作。由充电设备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通过曝 光设备3形成静电图像,并且由显影设备4用显影剂来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使得形成显影 剂图像。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被传送到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0之间的压合 部N1,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黄色、品红色、青色和 黑色显影剂图像被重叠以进行一次转印。在一次转印之后,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残余调色 剂被刮刀或刷子清洁,以被清洁设备6收集。
[0033] 另一方面,容纳记录材料P的盒(未示出)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00A的下部中。盒 内的记录材料P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辊14和支承辊13之间的中间转印带10的压合部N2。 接下来,重叠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一起被转印到所传送的记录材料P。
[0034] 定影设备200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00A的内部、压合部N2的左侧。当记录材料P 经过定影设备200时,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设备200加热和加压以被 定影。通过这样做,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形成了全色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