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轮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3840阅读:来源:国知局
044]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当固定盘5旋转时,扇叶53对空气产生压力形成激流,使色轮4背光侧的空气快速流动,从而增加整个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将色轮4周围的热空气吹向壳体,增加热交换速率。
[0045]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盘体52上设计多个通气口 54,例如将该多个通气口 54设计为整体围绕盘体52旋转中心线成环形设置,每个通气口 54为圆弧形,其中每个圆弧形的通气口 54又围绕盘体52旋转中心线进行延伸。
[0046]通气口 54可将色轮4背光面一侧的空间与受光面一侧的空间连通(该两侧空间本身是通过色轮4与壳体内侧之间的空隙连通的),这样更利于在扇叶53旋转时色轮4背光面和受光面两侧空间气体穿过色轮4进行流动,提高空气与色轮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为了使通气口 54与扇叶53能够更好的配合,使气流更好地进入到扇叶53进风口内,本实施例在每相邻两个通气口 54之间设置一个扇叶53。
[0047]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不影响色轮4工作的前提下,通气口 54可从盘体52旋转中心线沿径向向外延伸,通气口 54呈长圆形或矩形,使得多个通气口 54以盘体52旋转中心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0048]当然,本实施例仅示出扇叶53设置于盘体52上这一种实施方式,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扇叶53还可单独设置于套筒51上,例如套筒51的外侧表面上设置多个扇叶,扇叶自套筒51中心向外沿径向呈放射状分布,且扇叶与固定盘5旋转中心线呈一定角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与固定盘5同轴旋转的风扇。为了使迎风角度更大,扇叶的长度可以伸出固定盘5的边缘,具体以不碰触壳体及其他部件为准。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加大扇叶的长度及扫风半径,使色轮4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
[0049]或者,扇叶53也可同时设置于套筒51和盘体52上。
[0050]再或者,扇叶53也并非一定要设置于固定盘5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扇叶53也可独立于固定盘5和色轮4,单独与马达3联接。例如,通过一扇叶套筒或其他固定座与马达3的转子固定联接,将扇叶53安装在该扇叶套筒或其他固定座上。
[0051]再或者,扇叶53也可直接设置于色轮4上,例如,在色轮4背光面上固定设置多个扇叶,该扇叶随色轮4 一同转动。
[0052]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在壳体的内侧设有凸起的散热齿。该散热齿能够使壳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极大地增加了壳体与内部空气的热交换速率,使色轮4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的更快,色轮4的降温效果更好。
[0053]该散热齿可设置于底壳1和/或盖板2的内侧上。具体来说,该散热齿可自侧壁12或侧壁21的内侧凸起后向色轮方向延伸。向色轮方向延伸不仅包括散热齿的延伸方向与马达转子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也包括散热齿的延伸方向与马达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成锐角结构。
[0054]为了使扇叶53所产生的气流与散热齿能够更好的接触,可设计为散热齿对着扇叶53出风方向延伸设置。对着扇叶53出风方向延伸设置可以使散热齿上更多表面能够与扇叶53形成的流动气体进行接触。
[0055]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1和2,本实施例在不影响马达3、色轮4、固定盘5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散热齿11设置于侧壁12的内侧,且散热齿11自壳体内侧凸起,并沿马达3转子的旋转中心线向色轮4方向延伸设置。该散热齿11与扇叶53位于色轮4的同侧,而且扇叶53的出风方向对着散热齿11。
[0056]由于扇叶53形成的气流是沿马达3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流动,如将散热齿11设置于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垂直方向上,就相当于散热齿11横在流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一是会造成散热齿11上面向流动气流的一侧与气流进行接触较多,而背向流动气流的一侧则与气流接触较少,二是靠近扇叶53位置的散热齿11会对远离扇叶53位置的散热齿11形成阻挡,使流动气体不能很好地与远离扇叶53位置的散热齿11进行接触,实则并没有发挥出所有散热齿11的散热作用。而本示例结构采用散热齿11正对扇叶53出风方向设置,则可避免上述两个问题,使散热齿11更好的与气流进行接触散热。
[0057]同时,由于色轮装置通常是扁平状结构,其它侧壁的面积远小于侧壁12和侧壁21的面积,因此前者制造和生产成本更高,而且无法排布更多散热齿11,进而造成散热齿11的有效表面积减少。
[0058]对于散热齿11的形状可灵活选择,如柱状、板状、起伏表面等。本实施例示例结构是采用圆锥或圆台形结构,这种结构散热齿11的端部小,根部大,因此气流与散热齿11接触时,可顺着端部表面一路延伸到根部,使散热齿11充分与气流进行接触。
[0059]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地在壳体外部设有用于散热的外部散热齿或其他常用散热结构,以加强壳体与外界的散热效率。
[0060]本申请所提供的色轮散热装置,由于固定盘5上增加了扇叶53,使色轮腔体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提高了对流换热系数,另外由于壳体内部增加了散热齿11,使跟其接触的表面积也大大的增加,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使色轮4工作是产生的热量更快的带出,降低色轮4的工作温度,使色轮4上荧光粉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提高,使马达3的工作温度降低,寿命增加。
[0061]此外,将扇叶53作为固件设置在固定盘5上,这样就无需在色轮4上增设任何不必要的装置,降低色轮4的生产成本,也不会在更换色轮4时,由于色轮4上设有其他辅助散热设备而导致的材料及生产资源浪费,既能增强色轮4装置的散热效果,又能减小装置的生产难度,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006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主权项】
1.一种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光路开口,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散热齿; 以及色轮,所述色轮设置在壳体内,且所述色轮位于所述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之间; 其中,所述散热齿自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向色轮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色轮旋转的马达和用于产生流动气流的扇叶,所述马达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色轮和扇叶均安装在马达上,且都由马达驱动并围绕马达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齿为多个,且所述散热齿自壳体内侧凸起的方向与马达的转子的旋转中心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安装在马达上,并在马达的驱动下旋转,所述色轮和扇叶则设置在固定盘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包括套筒和与套筒相连的盘体,所述固定盘通过套筒套装在马达上,所述色轮固定在盘体上,所述扇叶设置于固定盘的套筒和/或盘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设有多个通气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通气口之间设置一个扇叶。8.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直接设置于色轮上。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齿呈圆锥或圆台形。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设有用于壳体散热的外部散热齿。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一种色轮散热装置,其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光路开口,且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散热齿。色轮阻隔在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之间。其中,散热齿自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向色轮方向延伸,可充分利用色轮到这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空间。同时该散热齿与气流直接接触,可增加壳体与气流的接触面,进而提高壳体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快地将壳体内的热量散出去。
【IPC分类】G03B21/16, G03B21/20
【公开号】CN205003431
【申请号】CN201520504968
【发明人】李武, 林伟
【申请人】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