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5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照灯。详细地说,涉及在散热器位于灯具外壳的外侧的状态下将光源单元固定在灯壳体、确保灯具外壳内部的密闭性且提高散热性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在由例如罩和灯壳体构成的灯具外壳的内部,配置灯具单元。灯具单元设有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包括投影从光源射出的光、用于向前方投影的投影透镜以及保持投影透镜的透镜架。在这种车辆用前照灯中,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散热器,用于散发光源驱动时,SP从光源射出光时产生的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又,在车辆用前照灯设有对光调整机构,在车辆出厂时或车检时等用于进行光轴 朝向调整,通过使得对光调整机构的对光操作轴朝绕轴方向回转,灯具单元朝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回转,调整光轴朝向。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透镜单元和散热器安装在配置在灯具外壳内部的框架上,散热器设为从形成在灯壳体的突出孔向后方突出的状态。对光操作轴螺纹拧合在框架上,通过使得对光操作轴回转,框架、透镜单元以及散热器成为一体倾动,调整光轴朝向。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光源驱动时产生的热从灯壳体通过朝后方突出的散热器,向外部散发,确保良好的散热性。通过光源驱动时产生的热向外部散发,抑制光源温度上升,确保光源正常的驱动状态。[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25795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当进行对光调整时,散热器和透镜单元一起倾动,存在散热器和灯壳体之间产生间隙的危险。若在散热器和灯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则灯具外壳的内部的密闭性降低,尘埃或水份侵入灯具外壳内部,具有产生朝前方照射的光量降低或妨害各部分平滑动作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课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确保灯具外壳内部的密闭性,且提高散热性。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由具有开口的灯壳体以及覆盖上述灯壳体的上述开口的罩构成灯具外壳,灯具单元配置在该灯具外壳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灯具单元包括光源单元,设有光源,配置上述光源的光源配置部,反射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反射镜,以及散发驱动上述光源时产生的热的散热器;固定框架,固定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可动框架,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一方移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固定框架;透镜单元,设有投影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投影透镜,以及保持上述投影透镜的透镜架,且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另一方移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可动框架;第一对光操作轴,使得上述可动框架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上述一方移动,进行光轴调整;以及第二对光操作轴,使得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可动框架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上述另一方移动,进行光轴调整;光从上述光源射出,由上述反射镜反射,在从上述反射光的焦点到上述投影透镜的距离为一定的状态下,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着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
上述光源单元在上述散热器位于上述灯具外壳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灯壳体。因此,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当对光调整时,设有散热器的光源单元相对灯壳体不移动。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I)的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由具有开口的灯壳体以及覆盖上述灯壳体的上述开口的罩构成灯具外壳,灯具单元配置在该灯具外壳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灯具单元包括光源单元,设有光源,配置上述光源的光源配置部,反射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反射镜,以及散发驱动上述光源时产生的热的散热器;固定框架,固定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可动框架,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一方移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固定框架;透镜单元,设有投影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投影透镜,以及保持上述投影透镜的透镜架,且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另一方移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可动框架;第一对光操作轴,使得上述可动框架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上述一方移动,进行光轴调整;以及第二对光操作轴,使得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可动框架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上述另一方移动,进行光轴调整;光从上述光源射出,由上述反射镜反射,在从上述反射光的焦点到上述投影透镜的距离为一定的状态下,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着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上述光源单元在上述散热器位于上述灯具外壳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灯壳体。因此,当进行对光调整时,散热器不会与透镜单元一起移动,确保灯具外壳内部的密闭性,且能提高散热性。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调平驱动器,设有本体部以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相对上述本体部朝上下方向移动,与上述可动框架或上述透镜单元连接,所述调平驱动器能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同时进行光轴调整;通过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朝绕轴方向回转,上述调平驱动器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伴随上述调平驱动器的移动,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能使得调平调整和对光调整不会互相干涉地独立进行,使得光轴调整的动作合适化以及提高可靠性。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源单元设有驱动上述光源的驱动电路。因此,在一个光源单元设有驱动电路以及由驱动电路驱动的光源,因此,能减少制造成本,实现小型化。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部件,设有与上述透镜单元连接的连接部,通过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的操作,上述连接部件和上述透镜单元成为一体,朝着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一方移动;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连接部件朝着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另一方移动。因此,当透镜单元移动时,不会从连接部件向透镜单元施加不必要的负荷,能平滑 地进行透镜单元移动。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上述光源供给驱动电流的连接器安装在上述灯壳体的上述投影透镜的中心部的后方的部分,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位于通过上述投影透镜中心的垂线的左方或右方。因此,当通过工具操作第一对光操作轴或第二对光操作轴时,连接器不会与工具干涉,能确保通过工具操作第一对光操作轴或第二对光操作轴时良好的操作性。


图I和图2至图7 —起表示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形态,本图是对灯具外壳截面表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概略侧面图。图2是省略一部分表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透镜单元和可动框架等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透镜单元和可动框架等的正面图。图5是表示进行上下方向的对光调整状态的正面图。图6是表示进行调平调整状态的正面图。图7是光源单元的放大立体图。图中符号意义如下I车辆用前照灯2灯壳体3 罩
4灯具外壳6灯具单元7透镜单元8可动框架9固定框架10第一对光操作轴11第二对光操作轴12光源单元 13透镜架14投影透镜18连接部件19连接部35调平驱动器36本体部37驱动部48光源配置部49散热器50反射镜51 光源53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最佳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设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车辆用前照灯I分别安装在车体前端部的左右两端部配置。车辆用前照灯I如图I所示,包括具有朝前方开口的凹部的灯壳体2以及闭塞灯壳体2开口的罩3。由灯壳体2和罩3构成灯具外壳4,灯具外壳4的内部空间形成作为灯室5。在灯壳体2的后端部形成前后贯通的安装孔2a(参照图2)。在灯壳体2的后端部形成前后贯通的轴插入通孔2b,2c,轴插入通孔2b位于安装孔2a的下方,轴插入通孔2c位于安装孔2a的侧方(参照图I及图2)。在灯壳体2,上下左右隔开设置朝前方突出的安装轴部2d,2d,……。灯具单元6配置在灯具外壳4 (参照图I及图2)。灯具单元6包括透镜单元7,可动框架8,固定框架9,第一对光操作轴10,第二对光操作轴11,以及光源单元12 (参照图I至图3)。透镜单元7包括透镜架13以及安装在透镜架13前端部的投影透镜14。透镜架13由前端部形成圆筒状的架部15,设在架部15的一侧面的滑动部16,以及设在架部15后端部的被支承轴17,17构成。
滑动部16的前后两端部设为上下延伸的滑移部16a,16a,在滑移部16a,16a,形成分别朝上下及内方开口的槽。被支承轴17,17以左右贯通架部15、上下隔开的状态左右分别各设有二个,左右两端部分别从架部15的左右两侧面朝外方突出。分别设有被支承轴17,17的左右两端部,作为被支承部17a,17a……。如上所述,通过以使得二个被支承轴17,17贯通架部15的状态设置,能提高透镜单元7的强度。连接部件18与透镜架13的滑动部16连接。连接部件18由朝着左右方向的板状连接部19以及从连接部19向侧方突出的螺纹拧合轴20构成。在螺纹拧合轴20的外周面形成螺纹槽20a。连接部19的前后两端部分别插入滑移部16a,16a,连接部件18与滑动部 16连接。连接部件18如后文所述,设为不能朝上下方向移动,透镜架13设为能相对连接部件18朝上下方向移动。齿轮21与连接部件18的螺纹拧合轴20螺纹拧合。齿轮21为伞齿轮,形成大致圆环状,在外面具有齿轮部21a,在内周面具有螺纹槽部21b。齿轮21的螺纹槽部21b与螺纹拧合轴20的螺纹槽20a螺纹拧合。若齿轮21回转,则螺纹拧合轴20的螺纹槽20a进给,根据齿轮21的回转方向,透镜单元7朝左右方向移动。可动框架8由形成为框状的支承框部22,从支承框部22朝上下突出的连接轴23,23,……,以及从支承框部22下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朝上方突出的连接凸部24构成。在支承框部22,形成轴支承凹部22a,22a,……,其在上下左右隔离,朝前方及内方开口。连接轴23,23,……左右隔离,在上下分别设有各二个。在连接凸部24,形成朝后方及下方开口的连接用凹部24a(参照图I)。在连接凸部24的靠下端位置,左右隔离设有互相朝靠近方向突出的凸部24b,24b。在可动框架8支承透镜单元7,使其朝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参照图I至图3)。透镜单元7的被支承轴17,17的被支承部17a,17a,……分别从前侧插入轴支承凹部22a,22a,……,以被支承部17a,17a,……能分别在轴支承凹部22a,22a,……滑动的状态,支承在可动框架8上(参照图4)。若透镜单元7支承在可动框架8,则第一推压部件25及第二推压部件26分别从前侧通过螺钉紧固等安装在可动框架8的支承框部22的左右两端部(参照图3)。通过第一推压部件25及第二推压部件26安装在支承框部22,防止被支承轴17,17从轴支承凹部22a,22a,......脱落。固定框架9如图I至图4所示,包括朝着前后方向的基体部27,从基体部27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上方突出的侧部28,28,以及设在侧部28,28的上端部间的上部29。在基体部27的上端部形成部件插入通孔27a,部件插入通孔27a位于左右方向中央部。在基体部27设有向前方突出的限制片27b,27b,限制片27b,27b沿着上下延伸,位于
左右隔离位置。在基体部27的上端部,设有向前方突出的齿轮支承凸部30,30,齿轮支承凸部30,30位于部件插入通孔27a的左右位置。在一侧部28形成部件插入通孔28a,部件插入通孔28a位于上下方向中央部。在侧部28设有向前方突出的支承凸部31,31,支承凸部31,31位于部件插入通孔28a的上下位置。在固定框架9,在基体部27的上端部和上部29,分别左右隔离形成朝前方开口的支承凹部9a,9a,......。固定框架9的基体部27通过例如紧固螺钉等与安装轴部2d,2d,……结合,固定在灯壳体2。可动框架8沿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固定框架9上。可动框架8的连接轴23,23,……分别从前侧插入支承凹部9a,9a,……,以连接轴23,23,……分别能在支承凹部9a,9a,……滑动的状态支承在可动框架8 (参照图4)。
在透镜单元7支承在可动框架8,可动框架8支承在固定框架9的状态下,齿轮21从前侧插入支承凸部31,31,齿轮21设为在不能朝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能相对支承凸部31,31回转。驱动齿轮32支承在固定框架9的齿轮支承凸部30,30。驱动齿轮32为伞齿轮,形成大致呈圆环状,在外面设有齿轮部32a,在内周面设有螺旋槽部32b。在透镜单元7支承在可动框架8,可动框架8支承在固定框架9的状态下,驱动齿轮32从前侧插入齿轮支承凸部30,30。驱动齿轮32设为在不能朝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能相对齿轮支承凸部30,30回转。若可动框架8支承在固定框架9,则第三推压部件33及第四推压部件34分别从前侧通过螺钉紧固等安装在上部29和基体部27的上端部(参照图3)。通过第三推压部件33及第四推压部件34分别安装在上部29和基体部27,防止连接轴23,23,……从支承凹部9a, 9a,......脱落。调平驱动器35安装在可动框架8 (参照图1,图3以及图4)。调平驱动器35包括本体部36,相对本体部36朝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部37,以及与本体部36结合的结合体38。本体部36在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没有图示),用于使得驱动部37朝上下方向移动。驱动部37形成上下延伸的大致轴状,上端部设为球状连接部37a,与球状连接部37a的下侧连续的部分设为直径细的中间细部37b。结合体38由朝着上下方向的结合板部39和从结合板部39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螺纹拧合筒40构成。在螺纹拧合筒40的外周面形成螺槽40a。结合体38的结合板部39通过螺钉紧固等与本体部36的上面结合。在结合体38与本体部36结合的状态下,驱动部37从螺纹拧合筒40朝上方突出。调平驱动器35的驱动部37插入连接凸部24的连接用凹部24a,与可动框架8连接(参照图I)。这时,驱动部37的中间细部37b插入凸部24b,24b之间,防止从可动框架8脱落。调平驱动器35在基体部27的前面侧位于本体部3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接近限制片27b,27b的状态(参照图4),由限制片27b,27b限制驱动部37绕轴方向回转。结合体38的螺纹拧合筒40的螺槽40a与驱动齿轮32的螺槽部32b螺纹拧合。
因此,若驱动齿轮32回转,则螺纹拧合筒40的螺槽40a进给,根据驱动齿轮32的回转方向,可动框架8,透镜单元7,以及调平驱动器35成为一体朝上下方向移动。又,若调平驱动器35的驱动部37朝上下方向移动,则根据驱动部37的移动方向,可动框架8和透镜单元7成为一体朝上下方向移动。第一对光操作轴10由前后延伸的轴部41和与轴部41的后端连续的回转操作部42构成。轴部41的前端部设为形成为非圆形状的止转部41a(参照图2)。第一对光操作轴10的轴部41插入通过形成在灯壳体2的下侧的轴插入通孔2b,止转部41a与第一连接部件43连接。第一连接部件43在前端部设有齿轮部43a (参照图3)。在第一连接部件43形成朝后方开口的非圆形状的结合孔43b。第一对光操作轴10的止转部41a插入结合孔43b,与第一连接部件43连接。因此,当第一对光操作轴10通过对于回转操作部42的操作,朝着绕轴方向回转时,第一连接部件43和第一对光操作轴10成为一体回转。第一连接部件43从前方插入通过固定框架9的部件插入通孔27a,与螺纹拧合在调平驱动器35的螺纹拧合筒40的驱动齿轮32啮合(参照图I)。因此,若第一对光操作轴10回转,第一连接部件43回转,则驱动齿轮32朝着与第一对光操作轴10的回转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回转,螺纹拧合筒40的螺槽40a进给,连接轴23,23,……分别受支承凹部9a,9a,……导向,可动框架8,透镜单元7,以及调平驱动器35成为一体朝上下方向移动(参照图5)。当可动框架8,透镜单元7,以及调平驱动器35成为一体朝上下方向移动时,设在透镜单元7的透镜架13的滑动部16相对连接部件18朝上下方向滑动。因此,当透镜单元7朝上下方向移动时,不会从连接部件18向透镜单元7施加不必要的负荷,能平滑地进行可动框架8、透镜单元7、以及调平驱动器35的朝上下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一对光操作轴10的操作,透镜单元7朝上下方向移动,进行上下方向的对光调整。又,通过调平驱动器35的驱动部37朝上下方向移动,如上所述,与驱动部37的移动方向相对应,可动框架8和透镜单元7成为一体朝上下方向移动(参照图6)。通过驱动调平驱动器35,透镜单元7朝上下方向移动,进行调平调整。在上述对光调整及调平调整中,光从光源51射出,由反射镜50反射,在从上述光的焦点到投影透镜14的距离为一定的状态下,透镜单元7相对固定框架9,朝着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第二对光操作轴11由前后延伸的轴部44和与轴部44的后端连续的回转操作部45构成。轴部44的前端部设为形成为非圆形状的止转部44a(参照图2)。第二对光操作轴11的轴部44插入通过形成在灯壳体2的上侧的轴插入通孔2c,止转部44a与第二连接部件46连接。第二连接部件46在前端部设有齿轮部46a (参照图3)。在第二连接部件46形成朝后方开口的非圆形状的结合孔46b。第二对光操作轴11的止转部44a插入结合孔46b,与第二连接部件46连接。因、此,当第二对光操作轴11通过对于回转操作部45的操作,朝着绕轴方向回转时,第二连接部件46和第二对光操作轴11成为一体回转。第二连接部件46从前方插入通过固定框架9的部件插入通孔28a,与螺纹拧合在与透镜单元7连接的连接部件18的螺纹拧合轴20的齿轮21啮合(参照图I)。因此,若第二对光操作轴11回转,第二连接部件46回转,则齿轮21朝着与第二对光操作轴11的回转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回转,螺纹拧合轴20的螺槽20a进给,被支承轴17,17的被支承部17a,17a,……分别受轴支承凹部22a,22a,……导向,透镜单元7朝左右方向移动(在图4中,用假想线表示透镜单元7的移动状态)。通过第二对光操作轴11的操作,透镜单元7朝左右方向移动,进行左右方向的对光调整。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表示除了设有对光调整机构,还设有调平调整机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设有调平调整机构,仅仅设有对光调整机构。在这种场合,在车辆用前照灯I 不设置调平驱动器35。光源单元12如图2和图7所示,包括朝着前后方向的板状的被固定部47,从被固定部47向前方突出、朝着上下方向的板状的光源配置部48,从被固定部47向后方突出的多个散热器49,49,……,安装在光源配置部48的反射镜50,配置在光源配置部48的光源51。在被固定部47,设有朝前方突出的环状嵌合部47a,嵌合部47a位于围住光源配置部48的后端部。在光源配置部48,形成朝上方及前方开口的配置用凹部48a。保持体52安装在配置用凹部48a,在光源51保持在保持体52的状态下,配置在光源配置部48。作为光源51,可以使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反射镜50从上方覆盖光源51,安装在光源配置部48。保持体52包括盖部52a。在保持体52内部配置驱动光源51的驱动电路53,驱动电路53由盖52a从上方闭塞。如上所述,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在一个光源单元12,设有驱动电路53以及由驱动电路53驱动的光源51,因此,能减少制造成本以及实现小型化。保持光源51及驱动电路53的保持体52可以与光源配置部48形成为一体,在这种场合,能减少零件数,从而实现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又,通过将光源51及驱动电路53配置在光源配置部48,不需要用于连接光源51和驱动电路53的连接软线,能减少零件数,从而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在由橡胶等形成的密封件外嵌状地安装在嵌合部47a的状态下,光源单元12的被固定部47通过例如螺钉紧固等从后方固定在灯壳体2的后端部。在光源12固定在灯壳体2的状态下,光源配置部48和反射镜50从后方插入安装孔2a,光源配置部48、反射镜50、光源51、保持体52、以及驱动电路53配置在灯室5。光源单元的散热器49、49、……位于灯具外壳4的外侧(后方)。与没有图示的电源电路连接的连接器(没有图示)与灯壳体2的后端部连接,电源从电源电路通过连接器供给驱动电路53。连接器位于灯壳体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位于安装孔2a的上方或下方。通过使得连接器位于灯壳体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在左右的车辆用前照灯1,1,能使用相同灯壳体2等,在左右的车辆用前照灯1,1,能实现零件通用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表示以下的例子在安装孔2a的下方形成轴插入通孔2b,在安装孔2a的侧方形成轴插入通孔2c,第一对光操作轴10的轴部41插入通过轴插入通孔2b,第二对光操作轴11的轴部44插入通过轴插入通孔2c。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轴插入通孔2b与轴插入通孔2c相同,形成在安装孔2a的侧方,使得第一对光操作轴10的轴部41插入通过轴插入通孔2b。这样通过将轴部41和轴部44分别插入通过形成在安装孔2a侧方的轴插入通孔2b,2c,第一对光操作轴10和第二对光操作轴11位于通过投影透镜14中心的垂线H(参照图4)的侧方(左方或右方),回转操作部42,45位于用于向驱动电路53供给电源的连接器的侧方。由于存在通过旋具等工具从上方侧或下方侧操作回转操作部42,45而回转的场 合,如上所述,通过回转操作部42,45位于连接器的侧方,当操作回转操作部42,45时,连接器不会与旋具等工具干涉。因此,能确保使用旋具等工具操作回转操作部42,45时良好的操作性。如上所述,在车辆用前照灯I中,光源单元12固定在灯壳体2,散热器49、49、……位于灯具外壳4的外侧。因此,当进行对光调整时,散热器49、49、……不会和透镜单元7 —起移动,确保灯具外壳4内部的密闭性,且能提高散热性。又,散热器49、49、……不存在于灯具外壳4的内部,因此,能使得灯具外壳4小,相当于其所占部分,又,由于散热性高,能使得散热器49、49、……小,能实现车辆用前照灯I的小型化。再有,能提高散热性,因此,不需要散热风扇等其他散热用部件,减少零件数,能减少制造成本。再有,在车辆用前照灯I中,透镜单元7和光源单元12分别构成,因此,能与透镜单元7分开,单独更换光源单元12,或能单独装卸灯壳体2,能提高维修保养性。并且,在车辆用前照灯I中,光从光源51射出,由反射镜50反射,在从上述反射光的焦点到投影透镜14的距离为一定的状态下,透镜单元7相对固定框架9朝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进行对光调整或调平调整。因此,不会因对光调整或调平调整对配光图案带来坏影响。在上述说明中,表示当左右方向的对光调整时,透镜单元7相对可动框架8朝左右方向移动,当上下方向的对光调整时,透镜单元7和可动框架8相对固定框架9朝上下方向移动,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当左右方向的对光调整时,透镜单元和可动框架相对固定框架朝左右方向移动,当上下方向的对光调整时,透镜单元相对可动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这种场合,在可动框架设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轴,在透镜单元设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被支承轴,能使得透镜单元相对可动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使得透镜单元和可动框架相对固定框架朝左右方向移动。这时,可以通过第一对光操作轴10或第二对光操作轴11的其中一方的回转操作,使得透镜单元相对可动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对光操作轴10或第二对光操作轴11的另一方的回转操作,使得透镜单元和可动框架相对固定框架朝左右方向移动。
又,在上述说明中,表示固定框架9固定在灯壳体2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例如在光源单元设置朝前方突出的部分,将固定框架9固定在该突出的部分。再有,在上述说明中,表示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51的例子,但是,光源51并不局限于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使用例如金属陶瓷卤化灯等放电灯等其它种类的光源,作为光源51。再有,在车辆用前照灯I中,通过第一对光操作轴10朝绕轴方向回转,调平驱动器35相对固定框架9朝上下方向移动,伴随调平驱动器35的移动,透镜单元7相对固定框架9朝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调平调整和上下方向的对光调整不会互相干涉,能独立进行,能实现光轴调整动作合适化以及提高可靠性。在上述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及结构都不过是实施本 发明时进行的具体化一例,并不因上述实施形态限定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由具有开口的灯壳体以及覆盖上述灯壳体的上述开口的罩构成灯具外壳,灯具单元配置在该灯具外壳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灯具单元包括 光源单元,设有光源,配置上述光源的光源配置部,反射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反射镜,以及散发驱动上述光源时产生的热的散热器; 固定框架,固定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 可动框架,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一方移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固定框架; 透镜单元,设有投影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投影透镜,以及保持上述投影透镜的透镜架,且在上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另一方移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 可动框架; 第一对光操作轴,使得上述可动框架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上述一方移动,进行光轴调整;以及 第二对光操作轴,使得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可动框架朝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上述另一方移动,进行光轴调整; 光从上述光源射出,由上述反射镜反射,在从上述反射光的焦点到上述投影透镜的距离为一定的状态下,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着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上述光源单元在上述散热器位于上述灯具外壳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灯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I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调平驱动器,设有本体部以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相对上述本体部朝上下方向移动,与上述可动框架或上述透镜单元连接,所述调平驱动器能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同时进行光轴调整; 通过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朝绕轴方向回转,上述调平驱动器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 伴随上述调平驱动器的移动,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固定框架朝上下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源单元设有驱动上述光源的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连接部件,设有与上述透镜单元连接的连接部,通过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的操作,上述连接部件和上述透镜单元成为一体,朝着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一方移动; 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连接部件朝着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另一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连接部件,设有与上述透镜单元连接的连接部,通过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的操作,上述连接部件和上述透镜单元成为一体,朝着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一方移动; 上述透镜单元相对上述连接部件朝着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之中另一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用于向上述光源供给驱动电流的连接器安装在上述灯壳体的上述投影透镜的中心部的后方的部分,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位于通过上述投影透镜中心的垂线的左方或右方。
7.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用于向上述光源供给驱动电流的连接器安装在上述灯壳体的上述投影透镜的中心部的后方的部分,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位于通过上述投影透镜中心的垂线的左方或右方。
8.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用于向上述光源供给驱动电流的连接器安装在上述灯壳体的上述投影透镜的中心部的后方的部分,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位于通过上述投影透镜中心的垂线的左方或右方。
9.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用于向上述光源供给驱动电流的连接器安装在上述灯壳体的上述投影透镜的中心部的后方的部分,上述第一对光操作轴或上述第二对光操作轴位于通过上述投影透镜中心的垂线的左方或右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照灯。本发明的课题系确保灯具外壳内部的密闭性,且提高散热性。本发明的灯具单元包括光源单元(12),设有光源(51),反射镜(50),散热器(49,49,……);固定框架(9),固定在灯具外壳(4)的内部;可动框架(8),朝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固定框架(9);透镜单元(7),设有投影透镜(14)及透镜架(13),朝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可动框架;第一对光操作轴(10),使得可动框架朝上下方向,进行光轴调整;以及第二对光操作轴(11),使得透镜单元朝左右方向移动,进行光轴调整。在从由反射镜反射的光的焦点到投影透镜的距离为一定的状态下,透镜单元相对固定框架朝着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光源单元在散热器位于灯具外壳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在灯壳体。
文档编号F21S8/10GK102734727SQ20121009772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柴田裕己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