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12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改善驱动器维修性的发光二极管灯管。
背景技术
传统发光装置包括灯壳、基座、光源及驱动器,光源及驱动器设于基座,其中驱动器用以驱动光源。灯壳覆盖光源及驱动器,并固定于基座上。然而,由于灯壳固定于基座,使当驱动器损坏时难以维修,导致整组发光装置只能报废处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其便于维修,可改善驱动器的维修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基座、固定盖、发光二极管、灯罩、驱动器和滑盖,其中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以及一对平行设立的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该第一导轨及该第二导轨设立于该第二承载面上,其中该第二承载面包括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固定盖,固设于位在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一区域的该导轨上,并盖住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一区域;发光二极管,设于该第一承载面;灯罩,位于该第一承载面上方且固定结合于该基座,并盖住该发光二极管;驱动器,设于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上;滑盖,可动态地盖住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或者该固定盖。较佳的,该固定盖具有凹陷区域对应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使得该滑盖滑动至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时其边缘与该凹陷区域重叠。其中,该固定盖的该凹陷区域的深度与该滑盖的厚度相等,当该滑盖自该第一区域滑动至该第二区域并完全盖住该第二区域后与该固定盖在邻接处部分重叠,且该固定盖表面与该滑盖表面对齐。较佳的,该滑盖在平行于该第一导轨的导轨延伸方向的两侧边分别具有第一、第二滑动装置,以动态地对应于该第一导轨、该第二导轨滑动。其中,该第一、第二滑动装置是长条型内突滑肋或滑轮。较佳的,该第一导轨是由位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一子导轨与位于该第二区域的第二子导轨所构成,该第二导轨是由位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三子导轨与位于该第二区域的第四子导轨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子导轨、第三子导轨与该第二子导轨、第四子导轨间具有高度差,且高度差大于零。较佳的,该固定盖与该基座为一体成型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技术方案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基座、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灯罩、第一子盖和第二子盖,其中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发光二极管,设于该第一承载面上;驱动器,设于该第二承载面上;灯罩,位于该第一承载面上方且固定于该基座,并盖住该发光二极管;第一子盖,位于该第二承载面上方,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一端部连接于该基座上;以及第二子盖,位于该第二承载面上方,具有第三端部与第四端部,该第二子盖的该第三端部连接于该基座上,该第二子盖的该第四端部可分离地卡合于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二端部,以选择性地露出或盖住该驱动器。较佳的,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二子盖的该第四端部的两者之一具有卡槽,而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二子盖的该第四端部的另外一个具有卡勾。较佳的,该第一子盖及该第二子盖为可挠性盖体。较佳的,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子盖的该第三端部各为一接头,而该基座具有接头槽,该接头枢接于该接头槽内。其中该接头为圆柱接头,而该接头槽为对应的圆柱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管中,覆盖驱动器的滑盖(第一子盖和第二子盖)的驱动器,可以自由的移动或分开,使得驱动器可以很方便的裸露出来,便于维修。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基座及固定盖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滑盖盖住固定盖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3的滑盖倒置后的示意图。图5为图1的滑盖盖住第二承载面的第二区域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方向7-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和图3,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滑盖盖住固定盖的局部示意图。发光二极管灯管100包括两灯帽110、灯罩120、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130、基座140、固定盖150、驱动器160及滑盖170。两灯帽110分别套设于基座140与灯罩120的相对二端,并固定基座140与灯罩120。灯罩120覆盖基座140的第一承载面140b (参照图3),而位于基座140的第一承载面140b上方。灯罩120固定地结合于基座140,并盖住发光二极管130,其中发光二极管130设于基座140的第一承载面140b上。请参照图2,其为图1的基座及固定盖的不意图。基座140的材料例如是金属或陶瓷。基座HO具有相对于第一承载面140b的第二承载面140u以及一对实质上平行设立的第一导轨141与第二导轨142,其中第一导轨141及第二导轨142设立于第二承载面140u上。继续参照图3,第二承载面140u包括有第一区域140ul及第二区域140u2。固定盖150固设第一导轨141,并盖住第二承载面140u的第一区域140ul。本例中,固定盖150与基座140为一体成型结构,然亦可分别形成后再透过卡合或黏合等方式结合在一起。如图3所示,第一导轨141是由位于第一区域140ul的第一子导轨1411与位于第二区域140u2的第二子导轨1412所构成。第一子导轨1411例如是定义于固定盖150的下表面150b与基座140的上表面140u3之间的滑动空间。基座140包括侧壁143,其设于第二区域140u2上,第二子导轨1412设于第二区域140u2上,其为定义于侧壁143与第二区域140u2之间的滑动空间。此外,第一子导轨1411的底面(即上表面140u3)的位置高于第二子导轨1412的底面(即第二区域140u2)的位置,而形成高度差h,此高度差h大于O。相似地,第二导轨142是由位于第一区域140ul的第三子导轨(未示于图3)与位在第二区域140u2的第四子导轨1422所构成,第三子导轨及第四子导轨1422在结构上分别相似于第一子导轨1411及第二子导轨1412。第三子导轨与第四子导轨1422之间同样具有高度差。透过上述高度差,使图3的滑盖170往驱动器160方向滑动至盖住驱动器160时,滑盖170掉落至第二子导轨1412及第四子导轨1422内,藉以让操作者得知滑盖170已经盖住驱动器 160。驱动器160设于第二承载面140u的第二区域140u2上。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图4为图3的滑盖倒置后的示意图。滑盖170在平行于基座140的第一导轨141及第二导轨142的导轨延伸方向Dl的两侧边分别具有第一滑动装置171及第二滑动装置172,以动态地对应于第一导轨141及第二导轨142滑动,其中第一滑动装置171及第二滑动装置172例如是长条型内突滑肋,然亦可为滑轮。藉由第一滑动装置171及第二滑动装置172分别沿第一导轨141及第二导轨142滑动,使滑盖170可动态地盖住第二承载面140u的第二区域140u2或固定盖150,藉以遮盖或露出驱动器160。如此以来,当驱动器160需要露出(例如损坏而需要维修),只要滑动滑盖170露出驱动器160(如图1),即可维修或更换驱动器160,相当便利。请参照图5,其为图1的滑盖盖住第二承载面的第二区域的示意图。当要盖住驱动器160,只要把图3的滑盖170往驱动器160方向滑动至盖住驱动器160即可。此外,固定盖150具有凹陷区域150r,其对应第二承载面140u的第二区域140u2,使滑盖170滑动至第二承载面140u的第二区域140u2时其边缘端173与凹陷区域150r重叠。凹陷区域150r从固定盖150的外表面150s往内延伸一段距离,而形成承靠部151。当滑盖170自第一区域140ul上方滑动至第二区域140u2上方并完全盖住第二区域140u2后,滑盖170的边缘端173陷落于凹陷区域150r内,而承靠在承靠部151上。本例中,固定盖150的凹陷区域150r的深度d与滑盖170之厚度t实质上相等,当滑盖170完全盖住第二区域140u2后,固定盖150的外表面150s与滑盖170的外表面170s实质上对齐,且滑盖170的边缘端173与固定盖150在邻接处部分重叠。另一例中,深度d与厚度t亦可相异。请参照图6及图7,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方向7-7’的剖视图。发光二极管灯管200包括两灯帽110、灯罩120、发光二极管130、基座140、驱动器160、第一子盖270及第二子盖280。如图7所不,灯罩120覆盖基座140的第一承载面140b,而位于第一承载面140b上方。灯罩120固定于基座140,并盖住发光二极管130。基座140具有相对于第一承载面140b的第二承载面140u。发光二极管130设于基座140的第一承载面140b上,而驱动器160设于基座140的第二承载面140u上。第一子盖270位于第二承载面140u上方,具有第一端部271与第二端部272,第一子盖270的第一端部271连接于基座140上。第二子盖280位于第二承载面140u上方,具有第一端部281与第二端部282,第二子盖280的第一端部281连接于基座140上,第二子盖280的第二端部282可分离地卡合于第一子盖270的第二端部272,以选择性地露出或盖住驱动器160。第一子盖270的第二端部272具有卡槽,而第二子盖280的第二端部282具有卡勾,藉由卡槽与卡勾的设计,使第一子盖270与第二子盖280可分离地卡合。另一例中,第一子盖270的第二端部272具有卡勾,而第二子盖280的第二端部282具有卡槽。第一子盖270的第一端部271及第二子盖280的第一端部281各为接头,而基座140具有相配合的接头槽140r。藉由接头枢接于接头槽140r,使第一子盖270与第二子盖280相对接头槽容易转动。本例中,接头为圆柱接头,而接头槽为对应的圆柱槽;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接头与接头槽的形式。第一子盖270及第二子盖280为可挠性盖体。本例中,第一子盖270及第二子盖280的材料例如是高分子聚合物、金属或复合材料。可透过第一子盖270及第二子盖280的材料特性及、尺寸及/或厚度,实现第一子盖270及第二子盖280的可挠性。藉由盖体材料的可挠性,使第一子盖270与第二子盖280更容易卡合或分离。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以及一对平行设立的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该第一导轨及该第二导轨设立于该第二承载面上,其中该第二承载面包括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及 固定盖,固设于位在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一区域的该第一导轨及该第二导轨上,并盖住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一区域; 发光二极管,设于该第一承载面; 灯罩,位于该第一承载面上方且固定结合于该基座,并盖住该发光二极管; 驱动器,设于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上; 滑盖,可动态地盖住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或者该固定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盖具有凹陷区域对应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使得该滑盖滑动至该第二承载面的该第二区域时其边缘与该凹陷区域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盖的该凹陷区域的深度与该滑盖的厚度相等,当该滑盖自该第一区域滑动至该第二区域并完全盖住该第二区域后与该固定盖在邻接处部分重叠,且该固定盖表面与该滑盖表面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滑盖在平行于该第一导轨的导轨延伸方向的两侧边分别具有第一、第二滑动装置,以动态地对应于该第一导轨及该第二导轨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滑动装置是长条型内突滑肋或滑轮。
6.如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轨是由位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一子导轨与位于该第二区域的第二子导轨所构成,该第二导轨是由位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三子导轨与位于该第二区域的第四子导轨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子导轨、第三子导轨与该第二子导轨、第四子导轨间具有高度差,且高度差大于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盖与该基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8.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 发光二极管,设于该第一承载面上; 驱动器,设于该第二承载面上; 灯罩,位于该第一承载面上方且固定于该基座,并盖住该发光二极管; 第一子盖,位于该第二承载面上方,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一端部连接于该基座上;以及 第二子盖,位于该第二承载面上方,具有第三端部与第四端部,该第二子盖的该第三端部连接于该基座上,该第二子盖的该第四端部可分离地卡合于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二端部,以选择性地露出或盖住该驱动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二子盖的该第四端部的两者之一具有卡槽,而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二子盖的该第四端部的另外一个具有卡勾。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盖及该第二子盖为可挠性盖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盖的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子盖的该第三端部各为一接头,而该基座具有接头槽,该接头枢接于该接头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接头为圆柱接头,而该接头槽为对应的圆柱 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基座、固定盖、发光二极管、灯罩、驱动器及滑盖。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以及一对平行设立的第一、第二导轨,其中第二承载面包括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固定盖固设于位在第二承载面的第一区域的导轨上,并盖住第二承载面的第一区域。发光二极管设于第一承载面。灯罩位于第一承载面上方且固定结合于基座并盖住发光二极管。驱动器设于第二承载面的第二区域上。滑盖可动地盖住第二承载面的第二区域或者固定盖。
文档编号F21V17/02GK103115254SQ201210404768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杨继会 申请人:达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