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4827发布日期:2018-07-04 10:4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投影类型的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前照灯一直以来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以往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光源、第一反射体以及附加反射体的第二反射体、投影透镜。以往的车辆用前照灯由第一反射体以及第二反射体反射来自光源的光,该反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以及第二配光图案从投影透镜照射到前方。第一配光图案与第二配光图案重合,形成远光束配光图案(行驶配光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87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该车辆用前照灯中,重要的是在屏幕的中央得到具有热区(最高光度区域、或者最高照度区域)的远光束配光图案。屏幕是距离车辆用前照灯前方25m的位置的假想铅垂屏幕。屏幕的中央是屏幕的上下垂直线与左右水平线的交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得到在屏幕的中央具有热区的远光束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1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放射光的发光面的光源;具有使来自发光面的光反射的反射面的反射体;以及具有透镜焦点的透镜,反射面是以旋转椭圆面为基调的反射面,且被分割为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具有位于发光面或者发光面的附近的第一焦点、和位于透镜焦点或者透镜焦点的附近的第二焦点,第二反射面具有位于发光面或者发光面的附近的第一焦点、和相对于透镜焦点位于发光面侧的第二焦点,透镜将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向前方照射,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作为一部分与第一配光图案的一部分重合的第二配光图案向前方照射。

本发明2根据发明1,其特征在于,透镜具有透镜光轴,发光面与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隔着透镜光轴而对置。

本发明3根据发明1,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面相对于第二反射面位于透镜侧,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的边界部分相对于发光面的垂直线位于透镜侧。

本发明4根据发明1,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射面构成为相对于第一反射面向发光面侧突出的凸形状。

本发明5根据发明1,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于发光面、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与透镜之间的可动灯罩;以及将可动灯罩切换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可动灯罩遮蔽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的一部分以及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而且使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剩余部分射入至透镜,位于第二位置的可动灯罩使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以及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射入至透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能够提供可得到在屏幕的中央具有热区的远光束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1,是可动灯罩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的灯单元的概略纵剖视图(概略垂直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可动灯罩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的灯单元照射的远光束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可动灯罩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的灯单元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可动灯罩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的灯单元照射的近光束配光图案(会车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由第一反射面以及透镜形成的第一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由第二反射面以及透镜形成的第二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光源以及反射体的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的概略主视图(图1中的vii向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2的灯单元的概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两个例子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图3、图8中,省略了半导体型光源、投影透镜、可动灯罩、切换机构的螺线管以及动力传递部件的剖面线。在图2、图4~图6中,符号“vu-vd”表示屏幕的上下垂直线。符号“hl-hr”表示屏幕的左右水平线。在图2、图4~图6的等光度曲线中,中央的曲线是光度较高的光度曲线,外侧的曲线是随着前往外侧而光度下降的光度曲线。该说明书中,在其它纸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装配在车辆上时前、后、上、下、左、右。

(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说明)

图1~图7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1。以下,对该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结构进行说明。该例对例如汽车用前照灯的头灯进行说明。

(车辆用前照灯1的说明)

在图1中,符号1是该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用前照灯。上述车辆用前照灯1分别搭载于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如图1所示,上述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灯壳体(未图示)、灯透镜(未图示)、作为光源的半导体型光源2、反射体3、作为透镜的投影透镜4、散热部件5、可动灯罩6、切换机构的螺线管7以及动力传递部件8。

上述灯壳体以及上述灯透镜(例如,透明的外部透镜等)划分灯室(未图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上述反射体3、上述投影透镜4、上述散热部件5、上述可动灯罩6、上述螺线管7以及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构成投影类型的灯单元。上述灯单元2、3、4、5、6、7、8配置于上述灯室内,而且,经由上下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以及左右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壳体。

此外,有时在上述灯室内配置有上述灯单元2、3、4、5、6、7、8以外的灯单元,例如车距灯单元、转向灯单元、日间行车灯单元等。另外,有时在上述灯室内配置有内部板(未图示)、内部壳体(未图示)、内部透镜(未图示)等。

(散热部件5的说明)

上述散热部件5例如由树脂、金属制压铸件(铝压铸件)等导热率较高的材料构成。在上述散热部件5安装有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上述反射体3、上述投影透镜4、上述螺线管7以及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上述散热部件5兼用放热部件和安装部件。

上述散热部件5由板部50、环部51、以及多枚翅片部52构成。在上述板部50安装有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上述反射体3、上述螺线管7以及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在上述环部51安装有上述投影透镜4。此外,也可以由与上述散热部件5不同的部件构成上述环部51,并安装于上述散热部件5。

(半导体型光源2的说明)

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例如是led、oel或者oled(有机el)等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经由支架(未图示)、螺杆(未图示)等安装于上述散热部件5的上述板部50。来自点亮电路(未图示)的电流被供给至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

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具有放射光的发光面20。上述发光面20在该例中向上,且构成为长方形形状。上述发光面2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上述投影透镜4的透镜光轴z在左右方向上正交或者大致正交。

(反射体3的说明)

上述反射体3例如由树脂部件等耐热性较高而且光不透过性的材料构成。上述反射体3通过螺杆(未图示)等安装于上述散热部件5的上述板部50。

上述反射体3构成为前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开口、而且后侧部分以及上侧部分以及左右两侧部分封闭的中空形状。在上述反射体3的封闭部分的凹形内表面,设有由一旋转椭圆面为基调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31、32。上述反射面31、32使来自上述发光面20的光反射至上述可动灯罩6、上述投影透镜4侧。上述反射面31、32设于以上述透镜光轴z为旋转轴的旋转椭圆面中比上述透镜光轴z靠上侧的部分。

上述发光面20与上述反射面31、32隔着上述透镜光轴z而上下对置。即,上述发光面20相对于上述透镜光轴z位于下侧。另一方面,上述反射面31、32相对于上述透镜光轴z位于上侧。

(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的说明)

上述反射面31、32分割为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在上述第一反射面31与上述第二反射面32之间形成有阶梯形状的边界部分30。上述第一反射面31具有:位于上述发光面20的中心或其附近的第一焦点f11;以及在上述透镜4的透镜焦点f3或其附近相对于上述透镜焦点f3位于上述投影透镜4侧的第二焦点f12。上述第二反射面32具有:位于上述发光面20的中心或其附近的第一焦点f21;以及相对于上述透镜焦点f3位于上述发光面20侧的第二焦点f22。

上述第一反射面31以及上述第二反射面32分别有以旋转椭圆面为基调的自由曲面构成。因此,严格地说,上述第一焦点f11、f21以及上述第二焦点f12、f22分别存在多个而并非一个。但是,由于各焦点间的距离极小,因此能够看作一个。

上述第一反射面31相对于上述第二反射面32位于上述投影透镜4侧。即,上述第一反射面31设为从上述边界部分30直至上述反射体3的前侧的开口的部分。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反射面32设为从上述边界部分30直至上述反射体3的后侧的封闭的部分。上述边界部分30相对于上述发光面20的垂直线v位于上述反射体3的后侧(与上述投影透镜4相反的一侧)。

上述第二反射面32构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一反射面31向外侧(与上述发光面20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形状。其结果,不会从灯单元的前侧通过上述投影透镜4而看到上述边界部分30的阶梯面。由此,能够防止由上述边界部分30的阶梯面反射的反射光透过投影透镜4而照射到前方。

上述第一反射面31以及上述第二反射面32使来自上述发光面20的光反射至上述投影透镜4侧。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会聚于上述第二焦点f12而且从上述第二焦点f12放射并射入至上述投影透镜4。来自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会聚(交叉)于上述第二焦点f22而且从上述第二焦点f22放射并射入至上述投影透镜4。

(投影透镜4的说明)

上述投影透镜4例如由pc材料、pmma材料、pco材料等的树脂制的透镜构成。即,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0放射的光不具有较高的热,因此能够使用树脂制的透镜来作为上述投影透镜4。上述投影透镜4安装于上述散热部件5的上述环部51。此外,上述投影透镜4也可以使用与上述散热部件5不同的支架来代替上述环部51安装于上述散热部件5。

上述投影透镜4具有上述透镜焦点(后侧的透镜焦点)f3、上述透镜光轴z以及作为物空间侧的焦点面的子午像面s。上述透镜焦点f3位于上述透镜光轴z与上述子午像面s的交点。上述投影透镜4是以非球面为基本的投影透镜。因此,严格地说,上述透镜焦点f3、上述透镜光轴z以及上述子午像面s分别存在多个而并非一个。但是,由于各焦点间、各光轴间以及各像面间的距离极小,因此能够仅看作一个。

上述投影透镜4由后面的射入面40和前面的射出面41构成。上述射入面40与上述反射体3对置。上述射入面40构成为平面或者非球面的大致平面(相对于上述反射体3为凸面或者凹面)。上述射出面41构成为非球面的凸面。

上述投影透镜4将来自上述发光面20的光且来自上述反射面31、32的反射光作为照射光l1、l2照射到外部即车辆的前方。即,上述投影透镜4将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p1(参照图5)照射到前方。上述投影透镜4将来自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的一部分作为与上述第一配光图案p1的一部分重合的第二配光图案p2(参照图6)照射到前方。其结果,上述投影透镜4将图2所示的远光束配光图案hp、图4所示的近光束配光图案lp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第一配光图案p1、第二配光图案p2的说明)

从上述投影透镜4照射的上述第一配光图案p1、上述第二配光图案p2是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由多个上述发光面20的投影像(未图示)的集合体构成。上述第一配光图案p1、上述第二配光图案p2的上述投影像是使通过上述子午像面s时的上述投影像相对于上述透镜光轴z、上述透镜焦点f3而上下左右反转后的投影像。

在此,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上述第二焦点f12位于上述透镜焦点f3或其附近且相对于上述透镜焦点f3位于上述投影透镜4侧。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上述第二焦点f22相对于上述透镜焦点f3位于上述发光面20侧。

由此,如图1、图3所示,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用实线箭头所示的光线)一边会聚于上述第二焦点f12一边通过上述子午像面s。因此,通过上述子午像面s的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相对于上述透镜光轴z、上述透镜焦点f3越往上、间隔越大。其结果,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中的、从上述投影透镜4照射的上述第一配光图案p1如图5所示,上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下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稀疏。

另一方面,来自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用实线箭头所示的光线)如图1所示,会聚(交叉)于上述第二焦点f22而且一边从上述第二焦点f22放射一边通过上述子午像面s。因此,通过上述子午像面s的来自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以与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上下反转的状态,相对于上述透镜光轴z、上述透镜焦点f3越往下、间隔越大。其结果,来自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中的、从上述投影透镜4照射的上述第二配光图案p2如图6所示,上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稀疏,下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

通过使上述第一配光图案p1的上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的部分与上述第二配光图案p2的下侧的部分等光度曲线紧密的部分重合,从而形成上述远光束配光图案hp。上述远光束配光图案hp在屏幕的中央(屏幕的上下垂直线vu-vd与左右水平线hl-hr的交点)具有热区hz。

(螺线管7的说明)

上述螺线管7利用螺杆等(未图示)安装于上述散热部件5的上述板部50。上述螺线管7经由柱塞(未图示)以及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而使上述可动灯罩6移动地位于第一位置(图3中所示的位置)和第二位置(图1中所示的位置)。

(可动灯罩6的说明)

上述可动灯罩6由不透光部件构成,该例中由金属板构成。上述可动灯罩6经由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安装于上述螺线管7的上述柱塞。上述可动灯罩6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拉伸加工而形成。上述可动灯罩6配置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与上述投影透镜4之间。

上述可动灯罩6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截止)来自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的全部分以及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图5中由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并使未被遮蔽的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的其余部分射入至上述投影透镜4的上述射入面40。由此,图4所示的上述近光束配光图案lp照射到车辆的前方。上述近光束配光图案lp具有上缘的倾斜截止线cl1、上缘的水平截止线cl2、以及拐点e。

上述可动灯罩6在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使来自上述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的全部分以及来自上述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的全部分射入至上述投影透镜4的上述射入面40。由此,图2所示的上述远光束配光图案hp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动力传递部件8的说明)

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安装于上述可动灯罩6和上述螺线管7的上述柱塞。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由连杆部件和弹簧部件等构成。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用于将上述螺线管7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可动灯罩6。此外,有时将上述动力传递部件8和上述可动灯罩6构成为一体。

(实施方式1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使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0点亮发光。于是,从向上的发光面20放射的光作为反射光而由反射体3的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反射至投影透镜4侧。在此,当通过螺线管7的驱动而可动灯罩6经由动力传递部件8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的全部分以及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的全部分向投影透镜4侧行进。行进至投影透镜4侧的反射光从投影透镜4的射入面40射入至投影透镜4中,并作为远光束配光图案hp(照射光l1、l2)从投影透镜4的射出面41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即,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p1(照射光l1)照射到前方。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作为第二配光图案p2(照射光l2)照射到前方。该第一配光图案p1的上侧的部分与第二配光图案p2的下侧的部分重合,形成图2所示的远光束配光图案hp。该远光束配光图案hp在屏幕的中央具有热区hz。

在此,停止螺线管7的驱动,经由动力传递部件8使可动灯罩6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位于第一位置。于是,未被可动灯罩遮蔽的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的全部分以及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图5中由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被可动灯罩6遮蔽。并且,未被位于第一位置的可动灯罩6遮蔽的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的剩余部分向投影透镜4侧行进。行进至投影透镜4侧的反射光从投影透镜4的射入面40射入至投影透镜4中,并作为近光束配光图案lp(照射光l1)从投影透镜4的射出面41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能够提供可得到在屏幕的中央具有热区hz的远光束配光图案hp的车辆用前照灯。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是投影类型的车辆用前照灯。因此,从投影透镜4照射的第一配光图案p1、第二配光图案p2中的投影像(发光面20的投影像)是使来自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中的、通过子午像面s时的投影像相对于透镜光轴z、透镜焦点f3上下左右反转的投影像。

并且,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第一反射面31的第二焦点f12位于透镜焦点f3或其附近且相对于透镜焦点f3位于投影透镜4侧。由此,如图1、图3所示,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用实线箭头所示的光线)一边会聚于第二焦点f12一边通过子午像面s。因此,通过子午像面s的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相对于透镜光轴z、透镜焦点f3越往上、间隔越大。其结果,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中的、从投影透镜4照射的第一配光图案p1如图5所示,上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下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稀疏。

另一方面,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第二反射面32的第二焦点f22相对于透镜焦点f3位于发光面20侧。由此,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用实线箭头所示的光线)如图1所示,会聚(交叉)于第二焦点f22而且一边从第二焦点f22放射一边通过子午像面s。因此,通过子午像面s的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以与来自第一反射面31的反射光上下反转的状态,相对于透镜光轴z、透镜焦点f3越往下、间隔越大。其结果,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中的、从投影透镜4照射的第二配光图案p2如图6所示,上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稀疏,下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

其结果,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第一配光图案p1的上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的部分、和第二配光图案p2的下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的部分重合。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可得到在屏幕的中央具有热区hz的远光束配光图案hp。

在此,对该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和未实施本发明的一般的投影类型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比较。一般的投影类型的车辆用前照灯与该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相同,发光面向上,设于反射面以透镜光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圆面中比透镜光轴靠上侧的部分。因此,一般的投影类型的车辆用前照灯难以将配光图案配设于比屏幕的左右水平线hl-hr靠上方。

针对于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将反射面分割为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使第二反射面32的第二焦点f22相对于透镜焦点f3位于发光面20侧。因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如上所述,第一配光图案p1的上下方向的等光度曲线的疏密和第二配光图案p2的上下方向的等光度曲线的疏密上下反转,第一配光图案p1的上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的部分和第二配光图案p2的下侧的部分的等光度曲线紧密的部分重合。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可靠而且容易地得到在屏幕的中央具有热区hz的远光束配光图案hp。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发光面20和反射面31、32隔着透镜光轴z而上下对置。即,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发光面20相对于透镜光轴z位于下侧。因此,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与发光面位于与透镜光轴大致相同位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相比较,能够减少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中、无法射入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并能够增加能够射入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

即,如图1所示,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汇聚(交叉)于第二焦点f22,而且一边从第二焦点f22放射一边通过子午像面s而射入投影透镜4。此时存在如下情况: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且从第二焦点f22放射的反射光中的远离透镜光轴z的反射光(下侧的部分的反射光)无法射入至投影透镜4。并且,从第二焦点f22放射的反射光中的下侧的部分的反射光由于发光面20越接近透镜焦点f3、越向下侧远离透镜光轴z,因此无法射入至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增加。另一方面,从第二焦点f22放射的反射光中的下侧的部分的反射光由于发光面20越远离透镜焦点f3地位于下侧、越接近透镜光轴z地位于上侧,因此能够射入至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增加。

这样,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由于发光面20相对于透镜光轴z位于下侧,因此与发光面位于和透镜光轴大致相同位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相比较,能够减少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中的、无法射入至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并且能够增加能够射入至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

而且,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无法射入至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是通过子午像面s的反射光中的下侧的部分,且是形成第二配光图案p2中的等光度曲线稀疏的上侧的部分的反射光。另一方面,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能够射入至投影透镜4的反射光是通过子午像面s的反射光中的上侧的部分,且是形成第二配光图案p2中的等光度曲线紧密的下侧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形成第二配光图案p2中的等光度曲线稀疏的上侧的部分的反射光无法射入至投影透镜4,但形成第二配光图案p2中的等光度曲线紧密的下侧的部分的反射光能够射入至投影透镜4。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发光面20的光中的、来自第二反射面32的反射光。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可动灯罩6、螺线管7以及动力传递部件8。因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切换远光束配光图案hp和近光束配光图案lp并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第一反射面31与第二反射面32之间的边界部分30相对于发光面20的垂直线v位于反射体3的后侧、即与投影透镜4相反的一侧且靠第二反射面32侧。因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能够将第一反射面31的面积调整得较宽阔。由此,能够将近光束配光图案lp的光量调整为大光量。此外,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通过对边界部分30的位置进行调整来对第一反射面31的面积和第二反射面32的面积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远光束配光图案hp中的第二配光图案p2的光量和近光束配光图案lp的光量进行调整。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第二反射面32构成为相对于第一反射面31向外侧、即相对于发光面20向相反侧凹陷的凹形状。其结果,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不会从灯单元的前侧通过投影透镜4而看到边界部分30的阶梯面。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能够防止由边界部分30的阶梯面反射的反射光透过投影透镜4照射到前方。

(实施方式2的结构、作用、效果的说明)

图8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2。图8中与图1~图7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部件。以下,对该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00的结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可动灯罩6、螺线管7以及动力传递部件8,能够切换远光束配光图案hp和近光束配光图案lp并照射到车辆的前方。针对于此,该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00不具备可动灯罩6、螺线管7以及动力传递部件8,仅将远光束配光图案hp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该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00中,在反射体300,第一反射面31与第二反射面32之间的边界部分30相对于发光面20的垂直线v位于反射体3的前侧即靠投影透镜4侧。因此,该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00能够将第二反射面32的面积调整得较大。由此,能够将远光束配光图案hp中的第二配光图案p2的光量调整为大光量。此外,该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00通过对边界部分30的位置进行调整来对第一反射面31的面积和第二反射面32的面积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远光束配光图案hp中的第二配光图案p2的光量和近光束配光图案lp的光量进行调整。

该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00中,第二反射面32构成为相对于第一反射面31向内侧即发光面20侧突出的凸形状。其结果,该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前照灯100能够将来自发光面20的光中的、由边界部分30反射的反射光有效地利用远光束配光图案hp的形成。

(实施方式1、2以外的例子的说明)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1、2中,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由一个区段构成。然而,在本发明中,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也可以由多个区段构成。

此外,本发明并不被上述的实施方式1、2限定。

符号的说明

1、100—车辆用前照灯,2—半导体型光源,20—发光面,3、300—反射体,30—边界部分,31—第一反射面,32—第二反射面,4—投影透镜,40—射入面,41—射出面,5—散热部件,50—板部,51—环部,52—翅片部,6—可动灯罩,7—螺线管,8—动力传递部件,cl1—倾斜截止线,cl2—水平截止线,e—拐点,f11、f21—第一焦点,f12、f22—第二焦点,f3—透镜焦点,hl-hr左右水平线,hp—远光束配光图案,hz—热区,lp—近光束配光图案,p1—第一配光图案,p2—第二配光图案,s—子午像面,v—垂直线,vu-vd—上下垂直线,z—透镜光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