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结构及其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2321阅读:来源:国知局
装饰射出制程技术(In-Mold Decorat1n, IMD),如IMR(In-Mold Roller)或IMF(In_Mold Forming)制程方式设置于导光板10的接合面101,惟电路层11的布设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0060]由于LED封装技术日趋成熟,因此具高发光效能及低物料成本优点的LED已为当前市场选用的主要考虑,例如覆晶封装LED即具有此特性。因此该发光源21较佳者可采用覆晶封装LED,并呈复数设置于基板20。又为符合轻薄化需求,除基于前述考虑外,该发光源21更可进一步采用为芯片级封装的覆晶式LED,借以由降低发光源21体积一并使对应容置发光源21的导光板10厚度下降。
[0061]此外,为了提升导光结构1与光源模块2的组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于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光学透明胶12,该光学透明胶12涂布于导光板10与基板20之间,供以黏合该导光结构1与光源模块2,惟该导光结构1与光源模块2间的贴合方式并不仅局限于采用上述光学透明胶12。
[0062]实施例2
[0063]如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之分解示意图及组装示意图。
[0064]如图3和图4所不,于本实施方式中,揭不一种背光模块3,该背光模块3包含一光源模块30及一导光结构31。该光源模块30包含一基板301、至少一发光源302与一第一电路层303,该导光结构31包含一导光板311与一第二电路层312。
[0065]光源模块30之基板301系具有一承载面3011,供以承载发光源302及第一电路层303。发光源302固设于该承载面3011,第一电路层303则布设于承载面3011并与发光源302电性连接。该导光板311具有一接合面3111与至少一凹部3112,接合面3111供以使导光结构31与光源模块30贴合,凹部3112位于接合面3111并供以容置发光源302,该凹部3112的数量并对应发光源302数量设置。基板301与导光板311系由相同材质制成,第二电路层312则布设于接合面3111且与第一电路层312电性连接。当该光源模块30与该导光结构31贴合连接后,发光源302对应位于凹部3112内,且第一电路层303与第二电路层312并相互电性连接,而形成一体式结构。借此相较于传统背光模块,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3可有效降低整体制程时间与材料成本。
[0066]此外,同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该第一电路层303与该第二电路层312可采分别印设于承载面3011及接合面3111的方式形成,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使第一电路层303与第二电路层312分别包括一第一薄型板材3031及一第二薄型板材3121,且于该第一薄型板材3031上形成有复数第一电接点3032,第二薄型板材3121上形成有复数第二电接点3122,借以由第一电接点3032及第二电接点3122使第一电路层303与第二电路层312电性连接。且第一电路层303与第二电路层312的材质选用,同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依据背光模块3整体设置考虑,可为任意导电材料,或为氧化铟锡或银浆电路等金属,以及预拉伸式奈米碳管。
[0067]为进一步防止第一电路层303因刮伤造成短路或断路现象而影响导通效能,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更包含一反射防焊层32,其覆设于该承载面3011。其中,较佳者,该反射防焊层32设于该承载面3011非对应第二电接点3122的区域,亦即使第一电路层303对应第二电接点3122的区域,不受反射防焊层32的包覆而形成复数第一电接点3032,以与第二电接点3122导通,其余部分则借由反射防焊层32以达前述保护功效。
[0068]此外,该背光模块3中还包括一反射板33,设置于基板301相对承载面3011的一底面3012,以将发光源302的光线有效反射至导光板311内,或将自导光板311泄漏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311,进而提升光的利用率。
[0069]另,承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发光源302可为一覆晶封装LED,进一步则可为芯片级之覆晶封装LED,以符合目前对于背光模块3的薄型化要求。此外,基板301与导光板311可选用具高透光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玻璃等。如若进一步考虑可挠性需求,则可选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若考虑电路层布设的稳定性,则可选用聚酰亚胺(Polyimide, PI)制成。同样地,为提升光源模块30与导光结构31的贴合强度,本实用新型于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光学透明胶34,该光学透明胶34涂布于导光板311与基板301之间,以黏合导光结构31与光源模块30。
[0070]实施例3
[0071]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之组装示意图。
[0072]如图5所示,承第一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部分即不再赘述。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异之处为该等第一电接点3032系呈分设于发光源302相对两侧的态样,而位于第二电路层312之第二电接点3122与对应的第一电接点3032相互电性连接后,即可延伸至相邻的另一发光源302 —并电性导通,借此以同时电性连接任何呈相邻设置的两个发光源302。然而,无论是第二实施方式或本实施方式所揭示之电性连接态样,皆可随实际应用需求调整。因此,设有第一电路层303与第二电路层312之背光模块3,在电路布局上可具有一定之灵活性。
[00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导光结构及背光模块,使导光结构与光源模块贴合为一体,发光源对应位于导光板的凹部结构内,且与导光板上的电路层相互电性连接以利于控制。借此可有效简化背光模块的制程步骤,以及降低背光模块的制程成本。当如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所述,于光源模块及导光结构中分设有该第一电路层及第二电路层,可提升背光模块于电路布局上的灵活度,进而使发光源的作动控制更为便利。另,本实用新型的该基板与导光板采用相同材质制成,借此可使基板与导光板具有相同的热膨胀量或收缩量,避免于实际使用上因相异材料特性而影响导光效能。此外,本实用新型亦有效提升背光模块的电路布局灵活性与整体稳健性。
[0074]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供与一光源模块连接,其中该光源模块包括一基板与设置于该基板的至少一发光源,其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接合面与至少一凹部,该接合面供与该光源模块贴合,该凹部位于该接合面并供以容置该发光源,且该基板与该导光板由相同材质制成;及一电路层,布设于该接合面以与该发光源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源为一覆晶封装LED。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光板与该基板的材质为透明塑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透明胶,涂布于该导光板与该基板之间,供以黏合该导光结构与该光源模块。5.—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源模块,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承载面; 至少一发光源,固设于该承载面;及 一第一电路层,布设于该承载面并与该发光源电性连接;及 一导光结构,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接合面与至少一凹部,该接合面供与该光源模块贴合,该凹部位于该接合面并供以容置该发光源,且该基板与该导光板由相同材质制成;及一第二电路层,布设于该接合面并与该第一电路层电性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源为一覆晶封装LED。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光板与该基板的材质为透明塑料。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透明胶,涂布于该导光板与该基板之间,供以黏合该导光结构与该光源模块。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反射防焊层,其覆设于该承载面。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射板,设置于该基板相对该承载面的一底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及其背光模块,导光结构供与一光源模块连接而形成背光模块。导光结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电路层,导光板具有一接合面与至少一凹部,电路层布设于接合面。光源模块包含具有一承载面之一基板、至少一发光源与一电路层,承载面供与接合面贴合设置,发光源与电路层设置于承载面且呈电性连接,基板与导光板并由相同材质制成。当导光结构与光源模块相互连接后,发光源位于导光板之凹部内,且导光板之电路层与基板之电路层并相互电性连接。借此,透过将发光源与导光板连接为一体之方式,可有效降低所需制程时间,以及透过基板与导光板相同材质之设计而可避免于应用时,相异材料热膨胀量影响整体导光效果。
【IPC分类】F21V8/00, F21S8/00
【公开号】CN205002048
【申请号】CN201520770733
【发明人】蔡宗霖, 叶钧皓, 吴梵伟
【申请人】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