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矫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997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筒体矫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部件的矫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体矫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回转窑和干燥窑等设备中通常设置有筒体,该筒体作为一种回转部件,其通常由钢板加工而成,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筒体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加工上述筒体的具体工艺包括对钢板进行预处理、切割、卷板、组焊、检验、涂漆等,上述加工过程中,卷板后常常存在加工误差,使得筒体的焊接位置处存在错边量,导致筒体的圆柱度以及其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为了保证筒体的公差要求,需要对组焊后的筒体进行修圆,而筒体的修圆一般采用矫圆装置完成。目前使用的矫圆装置主要由平钢板组成,在矫圆过程中,首先根据筒体的尺寸在平钢板上确定样冲眼的圆心并划线,然后打上样冲眼,接着将筒体放置于该平钢板上,通过修正筒体的圆度与样冲眼的圆度重合以完成矫圆过程。由于该矫圆装置在矫圆过程中需要对筒体进行人工修圆操作,该修圆操作使筒体的外部轮廓发生变化,该变化量与筒体的厚度紧密相关,因此上述矫圆装置对厚壁筒体的矫圆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保证厚壁筒体的公差要求。另一方面,上述矫圆装置仅能矫正筒体的圆度,而筒体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是其不能检测和矫正的。因此,如何提高矫圆装置对厚壁筒体的矫圆效果,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体矫圆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厚壁筒体的矫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体矫圆装置,包括能够与筒体内壁相贴的上模板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筒体的底板,所述上模板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模板具有修正面。优选地,所述筒体矫圆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上模板相对于所述底板移动的定位机构。优选地,所述筒体矫圆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底板的支撑板。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与所述底板固定的下围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和所述下围板均固定的下筋板。优选地,所述下围板或所述下筋板为多个。优选地,所述上模板焊接于所述底板上。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放置筒体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与所述上模板的修正面的直径相等。[0016]优选地,所述上模板上具有与所述修正面相承接的导向面。优选地,所述上模板为环形板。优选地,所述上模板为多个。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矫圆装置包括上模板和底板,将筒体放置于底板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重力以及外部压力的作用,筒体的内壁与上模板的修正面逐渐贴合,从而使筒体的圆度得到保证。由于上模板具有一定的硬度,即使筒体为厚壁筒体,其修圆操作也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完成,继而提高厚壁筒体的矫圆效果。另一方面,上述矫圆装置中的底板和上模板分别与筒体的端面和内壁贴合,由于底板和上模板设置的位置能够为筒体提供矫正基准,因此该装置还可以矫正筒体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矫圆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中I-底板、2-上模板、3-上筋板、41-下围板、42-下筋板、5_第一凹槽、6_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种筒体矫圆装置,能够提高厚壁筒体的矫圆效果。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矫圆装置包括能够与筒体6内壁相贴的上模板2以及用于放置筒体6的底板1,该底板I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多种形状,该上模板2的外壁具有修正面,且该上模板2由多个弧形模板块组成,每个弧形模板块的外径与筒体6的内径相等,且每个模板块均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底板I上。使用该筒体矫圆装置时,将该筒体矫圆装置水平放置于地面上,然后将筒体6放置于底板I上,由于筒体6的自身重力及其所受的外部压力,使得该筒体6底壁与底板I贴合,且该筒体6的内壁与上模板2的修正面相贴合,通过转动筒体6对其进行矫圆。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矫圆装置不仅可以对薄壁筒体进行矫圆,也可以对厚壁筒体进行矫圆,不仅能够对筒体6的圆度进行矫正,也可以对筒体6的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进行矫正。进一步,该上模板2可以为环形板,其放置于底板I上,且上模板2与底板I相对活动。使用该筒体矫圆装置时,先将底板I水平放置,然后将上模板2放置于底板I上,该上模板2与底板I在水平方向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且底板I与上模板2设置的位置能够为筒体6提供矫正基准,由于自身重力以及外部压力的作用,筒体6的内壁与上模板2的修正面逐渐贴合,对筒体6进行矫圆后,将筒体6与上模板2依次从底板I上取下,再将底板I与上模板2分别放置。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上模板2为环形设置,在矫正过程中增加上模板2抗挤压的能力,使用结束后,可将该筒体矫圆装置的底板I和上模板2分开放置,节省空间,便于运输。更进一步,上述环形的上模板2还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底板I上,使用时,直接将筒体6放置在底板I上,筒体6内壁与上模板2修正面相贴合,由于上模板2固定在底板I上,进一步增强了上模板2的抗挤压能力。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筒体矫圆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定上模板2相对于底板I相对移动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可以为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设置在底板I上用于放置上模板2,且第二凹槽的内径与上模板2的内径相等,第二凹槽的外径与上模板2修正面的直径相等。在进行筒体矫圆时,先将上模板2放置于第二凹槽内,再将筒体6放置于底板I上,且筒体6内壁与上模板2修正面贴合,通过第二凹槽可以很好地将上模板2定位于底板I上。用上述装置进行矫圆时,由于第二凹槽的存在,使得上模板2更不易变形,能够承受比较大的挤压力,保证了矫圆的精度。更为优选地,该定位机构可以为上筋板3,上筋板3的外壁与上模板2的内壁相贴,上筋板3可以为环形板,且该上筋板3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底板I上。使用时,可以先将上筋板3固定在底板I上,上模板2放置在上筋板3外侧。该装置加入了上筋板3,更大程度地增加了上模板2的抗挤压力。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该底板I由支撑板来支撑,该支撑板可以为环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该支撑板包括与底板I固定的下围板41以及与底板I和下围板41均固定的下筋板42,且该支撑板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数量的增多可以防止底板I变形。底板I可以放置于支撑板上,且该支撑板可以相对于底板I活动,该筒体矫圆装置使用、携带方便。底板I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与支撑板固定在一起,增加了支撑强度,使底板I不易变形。对筒体矫圆装置进一步改进,该底板I与筒体6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凹槽5,且该第一凹槽5的内径与上模板2修正面的直径相等,在进行矫圆时,使筒体6的内壁与上模板2的修正面相贴,第一凹槽5的设置保证了矫圆的准确度。为了便于筒体6内壁与上模板2的修正面顺利贴合,上模板2上具有与修正面相承接的导向面,在进行筒体矫圆时,筒体6先进入导向面,由于导向面外径小于筒体6内径,筒体6最初与上模板2接触时不会迅速发生形状变化,矫正循序渐进,对上模板2的挤压不会太大而导致上模板2变形,并且导向面的存在可以有效避免筒体6底端与上模板2接触时对筒体6造成破损。为了使筒体矫圆装置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筒体6进行矫圆,上模板2可以为多个,多个上模板2直径是各不相同的,且均放置在底板I上,使用时,针对不同直径的筒体6选择与其相对应的上模板2的修正面贴合,不用频繁地更换筒体矫圆装置,提高了矫正效率,节省材料,使用方便。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筒体矫圆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筒体(6)内壁相贴的上模板(2)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筒体出)的底板(I),所述上模板(2)放置于所述底板(I)上,所述上模板(2)具有修正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上模板(2)相对于所述底板(I)移动的定位机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所述底板(I)的支撑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与所述底板(I)固定的下围板(41)以及与所述底板⑴和所述下围板(41)均固定的下筋板(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板(41)或所述下筋板(42)为多个。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焊接于所述底板(I)上。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放置筒体(6)的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的内径与所述上模板(2)的修正面的直径相等。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上具有与所述修正面相承接的导向面。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为环形板。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筒体矫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为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体矫圆装置,包括能够与筒体(6)内壁相贴的上模板(2)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筒体(6)的底板(1),所述上模板(2)放置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上模板(2)具有修正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体矫圆装置包括上模板(2)和底板(1),将筒体(6)放置于底板(1)的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以及外部压力的作用,筒体(6)的内壁与上模板(2)的修正面逐渐贴合,从而使筒体(6)的圆度得到保证。由于上模板(2)具有一定的硬度,即使筒体(6)为厚壁筒体,其修圆操作也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完成,继而提高厚壁筒体的矫圆效果。
文档编号B21D1/08GK202803834SQ2012204804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朱强龙 申请人:朱强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