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42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速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对家电电子产品IT产品所要求的耐用转变成为新潮、时尚、独一无二外型个性追求,为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以及价格导向的竞争性,所以商家对产品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外型上要有多变的轮廓角度的要求,此外,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对产品的报废率要求越来越低,外观上不能有擦伤等,所以在冷冲压领域,要满足消费者新潮时尚的个性追求以及商家高品质管控低成本制造,参照图1、2所示,现有的折弯装置,压头4’随上模下降,与下模2上的成型部5’闭合折弯过程中,成型部5’侧面与板金件13表面摩擦,容易使板金件表面擦伤;此外,在折弯过程中容易出现折弯回弹现象,同时现有技术中负角度折弯(折弯角度小于90° )通常都是两道工序完成,不能一次折弯成型,其工艺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该折弯装置可有效防止板金件在折弯过程中容易擦伤的问题,同时,可防止折弯回弹问题,可一次完成负角度折弯,减少工序,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它包括可上下运动的上模、固定的下模及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折弯成型机构,其改进在于:所述折弯成型机构包括设置于上模上的冲压头、设置于下模上的折弯成型部及用以承载板金件的承载件,其中; 所述冲压头具有一挡止侧面,所述折弯成型部具有一折弯成型侧面;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冲压头的下方,且通过一弹性复位机构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折弯成型部上折弯成型侧面与顶面相交的边角位置设有一其轴线与所述挡止侧面平行的滚轴,所述滚轴略凸出于所述折弯成型侧面;在该冲压折弯装置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上的挡止侧面与所述折弯成型部上的折弯成型侧面之间形成一折弯间隙,所述折弯间隙略大于所述板金件的厚度。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所述折弯成型部还具有一抵靠侧面、一顶面及一底面,折弯成型部上靠近冲压头的一侧设有一至少可收纳所述冲压头的缺口槽,缺口槽的侧壁为折弯形成侧面;所述抵靠侧面由相交的第一抵靠面及第二抵靠面组成,所述底面由相交的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组成,第一抵靠面位于折弯成型部的上部,第二抵靠面位于折弯成型部的下部,第一底面位于所述缺口槽所在的一侧,第二底面位于另一侧;所述折弯成型部的外侧设有一与所述下模固定的挡块,所述第一抵靠面上设有一螺纹孔,所述挡块上设有通孔,挡块的外侧设有一拉簧,所述折弯成型部通过一依次穿过拉簧、所述通孔及所述螺纹孔的螺栓与所述挡块连接;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与所述折弯成型部分离,在所述拉簧作用下,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上部相抵,第二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下部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第二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上的缺口槽中,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上部形成一夹角,第二抵靠面与所述挡块侧面下部相抵,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第二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所述缺口槽上折弯成型侧面与槽底之间的角度小于90°。所述第一抵靠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抵靠面所在平面之间的所成的夹角等于第一底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底面所在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所述缺口槽包括用以收纳冲压头的第一缺口槽及用以收纳承载件一端的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及第二缺口槽呈阶梯状分布,所述第一缺口槽的侧壁为所述折弯成型侧面,所述承载件一端的局部向外侧延伸形成一与所述第二缺口槽相适配的凸延,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上的第一缺口槽中,所述凸延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的第二缺口槽中。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挡板及连接杆,所述下模的下模座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下模的下托板,另一端连接与所述挡板下表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承载件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冲压头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上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实用新型在折弯成型部上折弯成型侧面与顶面相交的边角位置设置一其轴线与所述挡止侧面平行的滚轴,在折弯过程中,冲压头下行,该滚轴与板金件之间形成滚动摩擦,由此,相对于传统的滑动摩擦而言,可避免板金件表面擦伤,保证折弯后的板金件表面无擦痕等。其二、本实用新型将折弯成型部设计成活动式结构,且该折弯成型部上的抵靠侧面由相交的第一抵靠面及第二抵靠面组成,底面由相交的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组成,相交处形成支撑,在上模下行时,冲压头压在承载件上的板金件上表面,板金件随着冲压头下降,当板金件下表面开始接触折弯成型部顶面上时,随着冲压头继续下压,板金件开始折弯,冲压头的下表面下行至折弯成型部顶面以下,但没有接触缺口槽槽底时,板金件折弯成90°,当冲压头继续下行,直至冲压头压与折弯成型部的缺口槽槽底接触时,折弯成型部在下压作用力下,以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的交线位置作为支点旋转,使得第一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上部形成一夹角,第二抵靠面与所述挡块侧面下部相抵,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第二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此时,折弯成型侧面沿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X (该角度X等于第一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上部形成的夹角),使板金件在90°的基础上再折弯X角度,最后产品成形的角度为小于90度(即负角),因此,本新型结构可以解决折弯后由于回弹导致的角度外张技术难题,同时产品所需要设计成负角度时,也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一次成形,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图1为现有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局部在折弯前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B处局部在折弯过程中的放大图;图7为图3中B处局部在闭合状态时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弯成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模I ;下模座2 ;下托板3 ;冲压头4 ;折弯成型部5 ;第一抵靠面51 ;第二抵靠面52 ;第一底面53 ;第二底面54 ;第一缺口槽55 ;第二缺口槽56 ;承载件6 ;凸延61 ;连接杆7 ;挡板8 ;第一弹性件9 ;拉簧10 ;螺栓11 ;第二弹性件12 ;板金件13 ;挡块14 ;滚轴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3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用于对板金件13 (例如家电产品、机壳类)进行折弯处理,可有效防止板金件13在折弯过程中板金件擦伤及折弯回弹问题,同时可 一次完成负角度折弯。该折弯装置包括可上下运动的上模1、固定的下模及设置于上模I与下模之间的折弯成型机构,所述折弯成型机构包括设置于上模I上的冲压头4、设置于下模上的折弯成型部5及用以承载板金件13的承载件6,其中;冲压头4通过第二弹性件12与所述上模I连接,该冲压头4具有一挡止侧面,该挡止侧面为一倾斜面,所述折弯成型部5具有一抵靠侧面、一顶面及一底面,折弯成型部5上靠近冲压头4的一侧设有一至少可收纳所述冲压头4的缺口槽,缺口槽的侧壁为折弯形成侧面;所述承载件6位于所述冲压头4的下方,且通过一弹性复位机构与所述下模连接。工作中在承载件6上水平放置待折弯的板金件13,在冲压头4随上模I下降时,当冲压头4接触承载件6上的板金件13继续下行,此时,板金件13被冲压头4压在承载件6上,连接承载件6的弹性复位机构开始压缩,承载件6开始随冲压头4及板金件13下降,而在冲压头4随上模I上升时,冲压头4最终与承载件6分离,弹性复位机构恢复形变而复位,承载件6上表面与折弯成型部5顶面相齐平。折弯成型部5上折弯成型侧面与顶面相交的边角位置设有一其轴线与所述挡止侧面平行的滚轴15,所述滚轴15略凸出于所述折弯成型侧面。在折弯过程中,冲压头4下行,该滚轴15与板金件13之间形成滚动摩擦,由此,相对于传统的滑动摩擦而言,可避免板金件13表面擦伤,保证折弯后的板金件13表面无擦痕等。进一步的,折弯成型部5上的抵靠侧面由相交的第一抵靠面51及第二抵靠面52组成,第一抵靠面51所在平面与第二抵靠面52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A,第一抵靠面51位于折弯成型部5的上部,第二抵靠面52位于折弯成型部5的下部,两抵靠面之间形成的交线位置形成支撑,以致折弯成型部5可以以该交线位置作为支点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底面由相交的第一底面53及第二底面54组成,第一底面53所在平面与第二底面54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一夹角B,较佳的,第一底面53与第二底面54之间的夹角B等于第一抵靠面51与第二抵靠面52之间的夹角A,同理,两底面之间形成的交线位置形成支撑,第一底面53位于所述缺口槽所在的一侧,第二底面54位于另一侧。折弯成型部5的外侧设有一与所述下模固定的挡块14,所述第一抵靠面51上设有一螺纹孔,所述挡块14上设有通孔,挡块14的外侧设有一拉簧10,所述折弯成型部5通过一依次穿过拉簧10、所述通孔及所述螺纹孔的螺栓11与所述挡块14连接。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非工作状态下,即上模I不动,所述冲压头4与所述折弯成型部5分离,拉簧10处于自然状态或被压缩状态,在所述拉簧10作用下,所述第一抵靠面51与所述挡块14的侧面上部相抵(即紧贴状态),而第二抵靠面52与所述挡块14的侧面下部形成一夹角C,所述第一底面53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D,第二底面54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即紧贴状态),即第一底面53所在的一端翘起。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4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5上的缺口槽中,对缺口槽底部产生一压力,冲压头4上的挡止侧面与所述折弯成型侧面之间形成一折弯间隙,该折弯间隙略大于或等于所述板金件13的厚度,板金件13被折弯的部分夹在该折弯间隙中,由于缺口槽的一侧收到压力作用,使得第一底面53所在的一端被压下与下模上表面贴合,即第一底面53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第二底面54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D’(翘起),同时,第一抵靠面51与所述挡块14的侧面上部形成一夹角C’(此时,拉簧10被进一步压缩),第二抵靠面52与所述挡块14侧面下部相抵,夹角C’ =夹角C ;夹角D=夹角D’,较佳的,夹角C=夹角D。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槽包括用以收纳冲压头4的第一缺口槽55及用以收纳承载件6 —端的第二缺口槽56,所述第一缺口槽55及第二缺口槽56呈阶梯状分布,所述第一缺口槽55的侧壁为所述折弯成型侧面,所述承载件6 —端的局部向外侧延伸形成一与所述第二缺口槽56相适配的凸延61,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4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5上的第一缺口槽55中,所述凸延61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5的第二缺口槽56中,如此,使得承载件6上的凸延61直接作用于折弯成型部5的内侧边缘位置,有利于将折弯成型部5的第一底面53压至与下模上表面相贴合。弹性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9、挡板8及连接杆7,所述下模的下模座2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9的一端连接于下模的下托板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板8下表面;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承载件6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8的上表面连接,在冲压头4将承载件6向下压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9压缩,承载件6下降。第一缺口槽55的侧面(折弯成型侧面)与第一缺口槽55槽底面之间成的夹角为折弯角度E,当该折弯角度E小于90°时,折弯成型的板金件13的折弯角度即为负角度,此时,夹角C=夹角D=90° -折弯角度E。工作过程中,参照图5,先在承载件6上水平放置一待折弯的板金件13,在上模I下行时,冲压头4逐渐接近承载件6上的板金件13上表面,最终压在板金件13表面,板金件13随着冲压头4下降,当板金件13下表面接触折弯成型部5顶面时,随着冲压头4继续下压,板金件13开始折弯;参照图6,当冲压头4的下表面下行至折弯成型部5顶面以下,但没有接触缺口槽槽底时,板金件13折弯成90°,冲压头4继续下行,直至冲压头4压与折弯成型部5的第一缺口槽55槽底接触,承载件6上的凸延61与第二缺口槽56槽底接触时,折弯成型部5在凸延61下压的作用力下,以第一抵靠面51与第二抵靠面52的交线位置作为支点旋转,使得第一抵靠面51倾斜,与所述挡块14的侧面上部形成一夹角C’,第二抵靠面52与所述挡块14侧面下部相抵(紧贴),第一底面53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紧贴),第二底面54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夹角D’,此时,折弯成型侧面沿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X (该角度X等于夹角C’),使板金件13在90°的基础上再折弯X角度,最后产品成形的角度为小于90度(即负角),因此,本新型结构可以解决折弯后由于回弹导致的角度外张技术难题,同时产品所需要设计成负角度时,也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一次成形,减少工序,降低成本。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它包括可上下运动的上模、固定的下模及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折弯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成型机构包括设置于上模上的冲压头、设置于下模上的折弯成型部及用以承载板金件的承载件,其中; 所述冲压头具有一挡止侧面,所述折弯成型部具有一折弯成型侧面;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冲压头的下方,且通过一弹性复位机构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折弯成型部上折弯成型侧面与顶面相交的边角位置设有一其轴线与所述挡止侧面平行的滚轴,所述滚轴略凸出于所述折弯成型侧面; 在该冲压折弯装置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上的挡止侧面与所述折弯成型部上的折弯成型侧面之间形成一折弯间隙,所述折弯间隙略大于所述板金件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成型部还具有一抵靠侧面、一顶面及一底面,折弯成型部上靠近冲压头的一侧设有一至少可收纳所述冲压头的缺口槽,缺口槽的侧壁为折弯形成侧面; 所述抵靠侧面由相交的第一抵靠面及第二抵靠面组成,所述底面由相交的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组成,第一抵靠面位于折弯成型部的上部,第二抵靠面位于折弯成型部的下部,第一底面位于所述缺口槽所在的一侧,第二底面位于另一侧; 所述折弯成型部的外侧设有一与所述下模固定的挡块,所述第一抵靠面上设有一螺纹孔,所述挡块上设有通孔,挡块的外侧设有一拉簧,所述折弯成型部通过一依次穿过拉簧、所述通孔及所述螺纹孔的螺栓与所述挡块连接; 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非工作 状态下,所述冲压头与所述折弯成型部分离,在所述拉簧作用下,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上部相抵,第二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下部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第二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 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上的缺口槽中,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挡块的侧面上部形成一夹角,第二抵靠面与所述挡块侧面下部相抵,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相抵,第二底面与所述下模上表面形成一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槽上折弯成型侧面与槽底之间的角度小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抵靠面所在平面之间的所成的夹角等于第一底面所在平面与第二底面所在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槽包括用以收纳冲压头的第一缺口槽及用以收纳承载件一端的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及第二缺口槽呈阶梯状分布,所述第一缺口槽的侧壁为所述折弯成型侧面,所述承载件一端的局部向外侧延伸形成一与所述第二缺口槽相适配的凸延,在该冲压折弯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冲压头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上的第一缺口槽中,所述凸延压在所述折弯成型部的第二缺口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挡板及连接杆,所述下模的下模座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下模的下托板,另一端连接与所述挡板下表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承载件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头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上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金件无模痕折弯装置,它包括上模、固定的下模及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折弯成型机构,其改进在于所述折弯成型机构包括设置于上模上的冲压头、设置于下模上的折弯成型部及用以承载板金件的承载件,其中;所述冲压头具有一挡止侧面,所述折弯成型部具有一折弯成型侧面;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冲压头的下方,且通过一弹性复位机构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折弯成型部上折弯成型侧面与顶面相交的边角位置设有一其轴线与所述挡止侧面平行的滚轴,所述滚轴略凸出于所述折弯成型侧面。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折弯装置可有效防止板金件在折弯过程中折弯回弹问题,同时可一次完成负角度折弯,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B21D5/01GK202921711SQ20122056953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宗明, 郭新强, 何胜, 左光辉 申请人:亿和精密工业(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