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翻转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3202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升降式翻转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FPD行业中将双面柔性电路板和TP传感器板进行邦定的压合装置中的翻转治具,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翻转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将双面柔性电路板和TP传感器进行邦定的方法是先将柔性电路板的一条压合边与传感器板的传感侧(或驱动侧)直接邦定,形成半成品;然后将半成品放在下一工位将柔性电路板的另一条压合边翻转180°与传感器板的另一边进行预压邦定。这时候必须要用到翻转治具,图1所示的传统的升降式翻转治具的作用就是完成此工序的。如图1所示,该传统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包括弹簧板1、盖板2、压板3、支撑板4、中间板5、压缩弹簧6、移动板7、升降直线导轨8、轴承支撑座9、把手11、转轴13、以及四代模板17,其中结构上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升降滑动支点与压合的受力中心力臂距离太远;治具翻板的固定位置受空间限制只能做的狭长才能与传感器板的压合位置中心重合;结构零件的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且受复杂零件的强度影响而无法保证其精度要求;升级部分因受空间限制只能采用微型升降直线导轨8,而微型升降直线导轨8因其微小所以安装孔也是很小(M3和Φ3. 5),滑块里面的滚珠也没有保持架,间隙大而精度低。从而偏移、破片等异常比例非常高。一直是TP生产厂家所困扰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升降式翻转治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其特点是,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固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用于吸附并翻转柔性电路板的翻转机构。优选的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Z轴固定板、交叉滚子导轨、Z轴滑板和Z轴限位块;其中,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固装于Z轴固定板上,所述Z轴滑板与该交叉滚子导轨滑动连接,以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所述Z轴限位块固装于Z轴固定板的左右两侦牝当压头下降到一定高度时,该压头的下底面抵于所述Z轴限位块上,以避免过度压制。优选的是,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固定板、拉伸弹簧、固定端轴承座、支撑端轴承座、轴承、通气旋转轴、翻板、真空吸附机构和翻转旋钮;其中,所述翻转固定板固定在Z轴滑板上,该翻转固定板随着Z轴滑板的上下滑动而同步上下滑动;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翻转固定板上和Z轴滑板上,当翻转固定板未受力时,所述拉伸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固定端轴承座和支撑端轴承座分别固装在所述翻转固定板上,所述拉伸弹簧固装于翻转固定板的位置处于固定端轴承座和支撑端轴承座之间,所述通气旋转轴通过两个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端轴承座和支撑端轴承座上,该通气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翻转旋钮;所述翻板固装于通气旋转轴的圆周面上,旋转所述翻转旋钮,该翻板随着通气旋转轴的转动而进行翻转,在所述翻板上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吸附在该翻板上的真空吸附机构。优选的是,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还包括铰接于所述Z轴固定板上的Θ轴旋转板。优选的是,所述翻转机构位于Z轴滑板的中部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主要应用于iPhone系列产品的邦定制程,其结构简洁,零件加工简单;采用交叉滚子导轨,安装方便,预紧力可调,无间隙滚动运行足以保证该治具的精度要求;翻转机构离压合中心更近,可缩短力臂;增加支撑结构,避免单边受力产生的摇晃偏移;使翻转机构复位的机构由原来的弹簧为拉伸弹簧,运行比压缩弹簧更顺畅无阻力。

图1示出了传统的升降式翻转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该升降式翻转治具的立体结构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治具的俯视图,图1c为图1b所示的治具的主视图,图1d为图1c所示的治具在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1e为图1c所示的治具在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式翻转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在俯视角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在正视角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在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固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用于吸附并翻转柔性电路板的翻转机构。具体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Z轴固定板102、交叉滚子导轨104、Z轴滑板103和Z轴限位块105。其中所述交叉滚子导轨104固装于Z轴固定板102上,所述Z轴滑板103与该交叉滚子导轨104滑动连接,以沿交叉滚子导轨104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所述Z轴限位块105通过螺钉113固装于Z轴固定板102的左右两侧,当压头下降到一定高度时,该压头的下底面抵于所述Z轴限位块105上,以避免过度压制。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固定板124、拉伸弹簧123、固定端轴承座107、支撑端轴承座106、轴承108、通气旋转轴109、翻板114、真空吸附机构和翻转旋钮112。其中所述翻转固定板124固定在Z轴滑板103上,该翻转固定板124随着Z轴滑板103的上下滑动而同步上下滑动;所述拉伸弹簧123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螺钉121固定在翻转固定板124上和Z轴滑板103上,当翻转固定板124未受力时,所述拉伸弹簧123处于自然状态;然后压头继续下降的过程中,该拉伸弹簧123被压缩,产生了弹性势能;当完成邦定过程后,压头抬起后,所述Z轴滑板103在拉伸弹簧123的作用下弹起,恢复至原始位置。所述固定端轴承座107和支撑端轴承座106分别固装在所述翻转固定板124 —侧边的两端,从而翻转机构离压合中心更近,可缩短力臂。所述拉伸弹簧123固装于翻转固定板124的位置处于固定端轴承座107和支撑端轴承座106之间,所述通气旋转轴109通过两个轴承108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端轴承座107和支撑端轴承座106上,该通气旋转轴109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翻转旋钮112,通气旋转轴109的另一端安装有不锈钢气嘴115。所述翻板114固装于通气旋转轴109的圆周面上,旋转所述翻转旋钮112,该翻板114随着通气旋转轴109的转动而进行翻转,在所述翻板114上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吸附在该翻板114上的真空吸附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位于Z轴滑板103的中部位置,Z轴滑板103的左右两端作为翻转机构的两端支撑,避免单边受力产生的摇晃偏移。另外,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还包括铰接于所述Z轴固定板102上的Θ轴旋转板101,进一步增加了治具的稳定性。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的工作过程包括步骤一将柔性电路板放置在治具的翻板114上,由翻板114上的真空吸附机构真空吸住柔性电路板;步骤二 旋转所述翻转旋钮112,治具上的翻板114也进行同步翻转,直到翻板114上吸附的柔性电路板压至设备前平台上吸附的传感器板上;步骤三通过CCD系统完成柔性电路板和传感器板的对位后,启动压头的运行按钮;步骤四设备的压头下压至治具翻板114的上表面并施加向下的压力;步骤五治具翻板114在压头下行压力的作用下,沿交叉滚子导轨104向下运动,将柔性电路板上的金属线路与传感器板上相应的线路进行邦定;步骤六邦定完 成后,压头回升,治具翻板114在拉伸弹簧12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至此一组柔性电路板和传感器板的邦定工序完成。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式翻转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固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用于吸附并翻转柔性电路板的翻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Z轴固定板、交叉滚子导轨、Z轴滑板和Z轴限位块;其中,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固装于Z轴固定板上,所述Z轴滑板与该交叉滚子导轨滑动连接,以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所述Z轴限位块固装于Z轴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当压头下降到一定高度时,该压头的下底面抵于所述Z轴限位块上,以避免过度压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固定板、拉伸弹簧、固定端轴承座、支撑端轴承座、轴承、通气旋转轴、翻板、真空吸附机构和翻转旋钮;其中,所述翻转固定板固定在Z轴滑板上,该翻转固定板随着Z轴滑板的上下滑动而同步上下滑动;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翻转固定板上和Z轴滑板上,当翻转固定板未受力时,所述拉伸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固定端轴承座和支撑端轴承座分别固装在所述翻转固定板上,所述拉伸弹簧固装于翻转固定板的位置处于固定端轴承座和支撑端轴承座之间,所述通气旋转轴通过两个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端轴承座和支撑端轴承座上,该通气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翻转旋钮;所述翻板固装于通气旋转轴的圆周面上,旋转所述翻转旋钮,该翻板随着通气旋转轴的转动而进行翻转,在所述翻板上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吸附在该翻板上的真空吸附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翻转治具还包括铰接于所述Z轴固定板上的Θ轴旋转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式翻转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位于Z轴滑板的中部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翻转治具,其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固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用于吸附并翻转柔性电路板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治具主要应用于iPhone系列产品的邦定制程,其结构简洁,零件加工简单。所述升降机构采用交叉滚子导轨,安装方便,预紧力可调,无间隙滚动运行足以保证该治具的精度要求。所述翻转机构离压合中心更近,可缩短力臂。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支撑结构,避免单边受力产生的摇晃偏移;所述翻转机构中使用拉伸弹簧,运行比压缩弹簧更顺畅无阻力。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2877827SQ20122060207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张勇, 杨子杰 申请人:深圳市泰科盛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