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79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箍圈的加工方法,现有技术一般是先将板料剪成条料,再把条料卷圆并焊接而成箍圈半成品,然后对箍圈半成品进行冲压整形以消除卷圆和焊接产生的变形。这种加工方法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难于满足箍圈圆度和强度的要求,焊接处凸起的焊疤既影响外观又易产生开裂。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在把条料卷圆并焊接而成箍圈半成品后,在立式旋压机进行旋压整形,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箍圈的产品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压箍旋轮,所述的下模上部的定位凸台高度和外径与箍圈半成品的内径和高度匹配,在定位凸台的外侧及所述的上模的下端面对应部位均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的槽宽和槽深与植圈成品的厚度和闻度匹配。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压箍旋轮的工作面是圆柱面,工作面的高度与箍圈半成品高度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立式旋压机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箍圈半成品整形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箍圈的圆度和尺寸精度,而且通过旋压将箍圈壁厚减薄四分之一,从而增加了材料组织致密度和强度,还消除了焊接处凸起的焊疤以提高外观的美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压箍旋轮4,所述的下模2上部的定位凸台3高度和外径与箍圈半成品5的内径和高度匹配,在定位凸台3的外侧及所述的上模I的下端面对应部位均设有环形凹槽7,所述的环形凹槽7的槽宽和槽深与箍圈成品的厚度和高度匹配,所述的压箍旋轮4的工作面6是圆柱面,工作面6的高度与箍圈半成品5高度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时,操作人员把上模I固定安装到立式旋压机的顶压部件上,把下模2固定安装到立式旋压机的主轴部件上,再把压箍旋轮4固定安装到立式旋压机工作台一侧的径向机构部件上,把箍圈半成品5套入到定位凸台3上,然后启动立式旋压机,在箍圈半成品5被上模I和下模2夹紧后随立式旋压机的主轴部件一起快速旋转,同时压箍旋轮4在径向机构部件的作用下通过轮缘的工作面6给箍圈半成品5施加径向的力使之向环形凹槽7逐点连续塑性变形,完成箍圈成品的整形后压箍旋轮4退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箍圈的圆度和尺寸精度,而且通过旋压将箍圈壁厚减薄四分之一,从而增加了材料组织致密度和强度,还消除了焊接处凸起的焊疤以提高外观的美感。
权利要求1.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压箍旋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2)上部的定位凸台(3)高度和外径与箍圈半成品(5)的内径和高度匹配,在定位凸台(3)的外侧及所述的上模(I)的下端面对应部位均设有环形凹槽(7),所述的环形凹槽(7)的槽宽和槽深与箍圈成品的厚度和高度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箍旋轮(4)的工作面(6)是圆柱面,工作面(6)的高度与箍圈半成品(5)高度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箍圈旋压整形模具,包括上,下模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压箍旋轮,下模的上部定位凸台高度和外径与箍圈半成品匹配,上模的下端面直径与箍圈半成品外径相等,压箍旋轮的工作面是圆柱面,工作面的高度与箍圈高度相匹配,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提高箍圈整形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002947SQ2012206331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王其善, 韩英, 黄菲, 孙张军 申请人:芜湖众发旋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