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片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54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散热片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散热片加工工装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式散热片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片加工工装,用于对散热片下料边缘残留的毛刺和齿片的切削处理。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为了使电子元件(主板、线路板等)得以正常运行,通常需要在电子元件的侧部和/或上部设置散热片,由散热片担当起使电子元件的温升下降的作用,而在散热片的加工过程中,通常先由锯床或其它类似的设备对散热片进行裁切,然后进入后续的工序如数控精加工。但在对散热片裁切后,往住在裁切部位会留下十分锋利的毛刺和齿片残留,而这些残留的毛刺和齿片在转入后续工序的过程中很容易伤害操作人员的肢体引发不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此进行处理。[0003]专利号为201210035108、名称为散热片滚边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是由散热片毛刺滚压机构对残留于散热片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位毛刺激施压碾平伏,而不是将毛刺去除,没有去除的毛刺极易造成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产品的损坏。[0004]现有的毛刺处理方法中,通常由操作技工通过立式铣床或数控加工中心等大型设备将残留在散热片上的毛刺以铣削方式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的不足之处是:[0005]1、设备成本高且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的技工作业;[0006]2、制造效率低;[0007]3、工序之间的衔接效果差,因在裁切工序中对散热片裁切后需由人工将散热片搬运至铣加工设备,无法进行连续化生产加工。实用新型内容[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将散热片两侧根部毛刺和齿片残留充分清除以避免后续工序加工中损伤操作工人肢体的散热片工装。[0009]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工件固定机构、动力机构和刀具机构;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和动力机构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刀具机构与动力机构相连接,用于对残留于散热片上的毛刺和齿片的切除。[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加工工装中,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调节块、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固定座·、第一固定螺杆、第二定位块、第二固定螺杆、第三定位块和第三固定螺杆;所述调节块设置在第一定位块上,调节螺杆固定在调节螺杆固定座上,用于调节调节块使其内表面与工件的A面紧贴;第二定位块设置在第一定位块上,第二固定螺杆设置于第二定位块上,用于调节工件C面与刀具机构的距离;第三定位块设置在第一定位块的侧面,第三固定螺杆设置在第三定位块上,用于调节第三定位块的高度位置使其内表面与工件的B面紧贴;所述工件固定机构通过第一固定螺杆固定在固定座上,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加工工装中,所述调节块、第二定位块和第三定位块上与工件表面接触处设有防脱机构。[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加工工装中,所述刀具机构包括刀具固定螺杆、刀具座、刀具固定座、刀具、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和第一固定座螺杆;所述刀具座与刀具固定座相连接,刀具和刀具固定螺杆设置在刀具座上;第一固定座螺杆和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设置在刀具固定座上;所述刀具机构通过第一固定座螺杆固定在动力机构上,用于对残留于散热片两侧的毛刺和齿片的切削处理。[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加工工装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手柄、传动杆、传动杆座、手柄固定座、导轨、导轨座、导轨固定螺杆、导轨固定块和导轨固定块螺杆;所述手柄通过第二螺杆与手柄固定座相连接,通过第一螺杆与传动杆连接;传动杆通过第三螺杆与传动杆座连接;传动杆座与导轨座相连接,导轨座与导轨相连接;导轨上设有导轨固定螺杆,导轨的前端设有导轨固定块,导轨固定块上设有导轨固定块螺杆,通过导轨固定螺杆和导轨固定块螺杆对导轨进行固定。[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加工工装中,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螺杆,用于将固定座固定在生产线上。[0015]采用上述散热片加工工装对散热片进行加工的工艺为:将工件放置于工件固定机构上进行固定,再调节刀具机构,使刀具机构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完成对工件两侧的毛刺和齿片的切除处理。[0016]在上述工艺中,所述工件在工件固定机构上进行固定的具体过程为:[0017]1、将工件放置于第一定位块表面,通过第二固定螺杆和第二定位块调节工件C面到刀具刀口的位置,然后锁紧第二固定螺杆,此时工件D面紧贴第二定位块;[0018]I1、调节第三定位块的高度,使工件B面距离第三定位块的高度为2±0.3mm,然后锁紧第三固定螺杆,此时工件B面与第三定位块内表面平贴;[0019]II1、转动调节螺杆,通过调节固定座的螺纹将力传给调节块,使调节块的内表面将工件A面锁住。[0020]在上述工艺中,所述刀具机构的具体调节过程为:通过刀具固定螺杆调节刀具的伸缩度,再通过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调节刀具的角度,再对刀具进行固定。[0021]在上述工艺中, 所述动力机构带动刀具机构进行切削处理的具体过程为:扳动手柄,带动传动杆将力传输给导轨座,使导轨座在导轨上运动时带动刀具机构完成对散热片上毛刺和齿片的切削处理。[0022]在上述工艺中,所述工件应用于电子元件上。[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24]I)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工装可有效去除散热片下料边缘残留的毛刺和齿片,代替机床加工,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且避免当该工件应用于电子元件上时,金属屑掉在电子元件上造成电子元件短路或烧坏,安全性得到提高。[0025]2)本实用新型工装通用化程度高且使用方便,不需要专业的技工作业。[0026]3)本实用新型工装可以装置于生产线或工作台,加工时间短,加工后检查完即可直接转到下一工序,且不需要人工搬运,从而提高制造效率。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件的结构示意图。[0030]其中,11、调节螺杆;12、调节螺杆固定座;13、调节块;14、第一固定螺杆;15、第二固定螺杆;16、第二定位块;17、第一定位块;18、第三定位块;19、第三固定螺杆;110、防脱机构;21、刀具固定螺杆;22、刀具座;23、刀具;24、第一固定座螺杆;25、刀具固定座;26、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31、手柄;32、第一螺杆;33、传动杆;34、第二螺杆;35、第三螺杆;36、传动杆座;37、手柄固定座;38、导轨座;39、导轨固定螺杆;310、导轨;311、导轨固定块;312、导轨固定块螺杆;4、固定座;41、固定座螺杆A ;5、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地描述:实施例[00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片加工工装包括固定座4、工件固定机构、刀具机构和动力机构;固定座4主要用于固定工件固定机构和动力机构,保证切削过程中各部件的精准定位;固定座4通过固定座螺杆A41固定于生产线上,安装及拆卸方便,方便工序安排;如图3所示,待加工工件共有A面、B面、C面和D面。[0033]工件固定机构安装在固定座4上,使工件5在受到外力时不移动,保证刀具在切削残留的毛刺和齿片时能够顺利完成工序加工;该工件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17、调节块13、调节螺杆11、调节螺杆固定座12、第一固定螺杆14、第二定位块16、第二固定螺杆15、第三定位块18和第三固定螺杆19 ;调节块13设置在第一定位块17上,调节螺杆11固定在调节螺杆固定座12上,用于调节调节块13使其内表面与工件的A面紧贴;第二定位块16设置在第一定位块17上,第二固定螺杆15设置于第二定位块16上,用于调节工件C面与刀具机构的距离;第三定位块18设置在第一定位块17的侧面,第三固定螺杆19设置在第三定位块18上,用于调节第三定位块18的高度位置使其内表面与工件的B面紧贴;工件固定机构通过第一固定螺杆14固定在固定座4上,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为了在以后加工工序中使工件在高度方向不移动,在调节块13、第二定位块16和第三定位块18与工件接触的表面顶 部设置一个防脱机构110。[0034]采用上述工件固定机构对工件进行固定的操作过程为:将工件5放在第一定位块17表面,使用六角扳手松开第二固定螺杆15和第三固定螺杆19 ;通过第二定位块16调节工件C面到刀具刀口的位置,调节好后锁紧第二固定螺杆15,此时工件D面紧贴第二定位块16 ;再调节第三定位块18,使其高度方向到合适位置(即工件切削面到第三定位块留2±0.3mm的距离,同时锁紧第三固定螺杆19,此时工件B面(需切削毛刺的工件表面)与第三定位块18内表面平贴;再用左手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杆11,调节螺杆11固定在调节螺杆固定座12上面,调节螺杆11通过调节调节螺杆固定座12上面的螺纹将力传给调节块13,调节块13的内表面就可以用力将工件5的A面紧紧锁住。此时,工件5已用工件固定机构完成固定。[0035]刀具机构安装在动力机构上,通过第一固定座螺杆24固定在动力机构上,用于对残留于散热片两侧的毛刺和齿片的切削处理;该刀具机构包括刀具固定螺杆21、刀具座22、刀具固定座25、刀具23、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26和第一固定座螺杆24 ;刀具座22与刀具固定座25相连接,刀具23和刀具固定螺杆21设置在刀具座22上;第一固定座螺杆24和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26设置在刀具固定座25上。[0036]对上述刀具机构进行调节,使其切削尺寸和刀具切削角度符合加工标准及技术要求;具体调节过程为:用六角扳手松开刀具固定螺杆21和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26 ;刀具固定螺杆21用于固定刀具23,刀具23伸缩自由,确定好位置后锁紧刀具固定螺杆21 (刀具技术参数:合金钢,刀刃加工需精密平面磨床,刀刃口角度要求70度、20度精磨);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26主要用于调节固定刀具23的角度,根据不同的产品,该角度调节的灵活度比较大。[0037]动力机构安装在固定座4上,为刀具机构的切削提供动力;该动力机构包括手柄31、传动杆33、传动杆座36、手柄固定座37、导轨310、导轨座38、导轨固定螺杆39、导轨固定块311和导轨固定块螺杆312 ;手柄31通过第二螺杆34与手柄固定座37相连接,并通过第一螺杆32与传动杆33连接;传动杆33通过第三螺杆35与传动杆座36连接;传动杆座36与导轨座38相连接,导轨座38与导轨310相连接;导轨310上设有导轨固定螺杆39,导轨310的前端设有导轨固定块311,导轨固定块311上设有导轨固定块螺杆312,通过导轨固定螺杆39和导轨固定块螺杆312对导轨310进行固定。[0038]采用该动力机构为刀具机构进行切削提供动力的过程为:右手握住手柄31,如图1所示方向给力,动力通过杠杆原理传给传动杆33,传动杆33会将力传给导轨座38,这时导轨座38顺着导轨310按规定方向运动;导轨310是通过导轨固定块311、导轨固定螺杆39和导轨固定块螺杆312来精密固定;导轨座38在导轨310上来回运动时会带动刀具机构完成切削,这样一个完整的运动就完成一个循环切削,二个循环就能完成一个产品的加工。[0039]另外,本实用新型加工的工件成品主要用于电子元件产品上(如主板、线路板等),如有金属屑掉在电子元器件上很可能造成电子元件短路或烧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及加工工艺可以有效地将毛刺通过切削的方式去除,解决了金属屑掉落影响终端产品功能的问题,使用方便,安全性也得到提高。[0040]虽然结合具 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并非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调整仍受本专利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4)、工件固定机构、动力机构和刀具机构;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和动力机构固定于固定座(4)上;所述刀具机构与动力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17)、调节块(13)、调节螺杆(11)、调节螺杆固定座(12)、第一固定螺杆(14)、第二定位块(16)、第二固定螺杆(15)、第三定位块(18)和第三固定螺杆(19);所述调节块(13)设置在第一定位块(17)上,调节螺杆(11)固定在调节螺杆固定座(12)上;第二定位块(16)设置在第一定位块(17)上,第二固定螺杆(15)设置于第二定位块(16)上;第三定位块(18)设置在第一定位块(17)的侧面,第三固定螺杆(19)设置在第三定位块(18)上;所述工件固定机构通过第一固定螺杆(14)固定在固定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13)、第二定位块(16)和第三定位块(18)上与工件表面接触处设有防脱机构(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机构包括刀具固定螺杆(21)、刀具座(22)、刀具固定座(25)、刀具(23)、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26)和第一固定座螺杆(24);所述刀具座(22 )与刀具固定座(25 )相连接,刀具(23 )和刀具固定螺杆(21)设置在刀具座(22)上;第一固定座螺杆(24)和刀具角度调节固定机构(26)设置在刀具固定座(25)上;所述刀具机构通过第一固定座螺杆(24)固定在动力机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手柄(31)、传动杆(33)、传动杆座(36)、手柄固定座(37)、导轨(310)、导轨座(38)、导轨固定螺杆(39)、导轨固定块(311)和导轨固定块螺杆(312);所述手柄(31)通过第二螺杆(34)与手柄固定座(37)相连接,通过第一螺杆(32)与传动杆(33)连接;传动杆(33)通过第三螺杆(35 )与传动杆座(36 ) 连接;传动杆座(36 )与导轨座(38 )相连接,导轨座(38 )与导轨(310 )相连接;导轨(310)上设有导轨固定螺杆(39),导轨(310)的前端设有导轨固定块(311),导轨固定块(311)上设有导轨固定块螺杆(312 ),通过导轨固定螺杆(39 )和导轨固定块螺杆(312)对导轨(310)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固定座螺杆A (41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工件固定机构、动力机构和刀具机构;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和动力机构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刀具机构与动力机构相连接,用于对残留于散热片上的毛刺和齿片的切除。该工装可有效去除散热片下料边缘残留的毛刺和齿片,代替机床加工,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且避免当该工件应用于电子元件上时,金属屑掉在电子元件上造成电子元件短路或烧坏,安全性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B23Q15/22GK203091882SQ20132008125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2日
发明者陈勇, 常青保 申请人:四川华力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