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317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包括工作台、芯轴装置、弯曲装置、进管装置、切料出料装置和动力系统,工作台上安装有滑动导轨;芯轴装置包括芯轴、芯轴支座和芯轴进退限位器,芯轴支座安装在滑动导轨上;弯曲装置位于工作台的一端,包括弯曲模具,弯曲模具由内径不同的中空圆筒活动连接而成;进管装置位于工作台面的外侧;切料出料装置安装在进管装置和弯曲装置中心线的一侧;动力系统位于工作台面的下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式活动连接的弯曲模具设计,提高了弯曲的效率和精确度,避免了采用折弯模具与模具夹块配合的方式导致的准确度低,影响弯折质量的问题,所制备的弯头表面光滑,对称性好,可大大提高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弯头成型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弯头自动成形机是冷凝器用铜管加工的重要机器。目前,此类成形机械主要由机座、设于机座上的工作台、推管机构、折弯机构、芯轴、芯轴定位机构及驱动机构组成,推管机构包括有设于工作台上并沿工作台横向滑移的推管座、驱动推管座沿工作台滑移的推进油缸;折弯机构包括折弯模具及与折弯模具对应设置的模具夹块,模具夹块与折弯模具呈同步旋转;当套设于芯轴上的管件夹持于折弯模具与模具夹块之间后,驱动件驱动折弯模具及模具夹块旋转180度,则夹持于折弯模具与模具夹块之间的管件也会随之折弯至180度。上述弯管成形机的弯折机构结构复杂,其折弯模具与模具夹块之间的配合准确度严重影响弯折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能够解决现有弯头成形机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包括工作台、芯轴装置、弯曲装置、进管装置、切料出料装置和动力系统,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滑动导轨;所述芯轴装置包括芯轴、芯轴支座和芯轴进退限位器,所述芯轴安装在所述芯轴支座上,所述芯轴支座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动导轨上;所述弯曲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与所述芯轴装置相接,包括弯曲模具,所述弯曲模具由内径不同的中空圆筒活动连接而成;所述进管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外侧,与所述弯曲装置相接,包括料架、进料输送装置和夹持器;所述切料出料装置安装在所述进管装置和所述弯曲装置中心线的一侧,包括锯片和顶料杆;所述动力系统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下部,包括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
[000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分别与所述芯轴装置、弯曲装置、进管装置、切料出料装置串联连接。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之间并联连接。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弯曲模具由6?10个内径不同的中空圆筒活动连接而成。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弯曲模具的中心位置的两个中空圆筒的内径最小,两端的中空圆筒的内径最大。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心位置的两个中空圆筒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待弯折管的外径。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两端的中空圆筒的内径为所述待弯折管的外径的2?5倍。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快捷,通过一体式活动连接的弯曲模具设计,提高了弯曲的效率和精确度,避免了采用折弯模具与模具夹块配合的方式导致的准确度第,影响弯折质量的问题,所制备的弯头表面光滑,对称性好,综合质量优异,可大大提高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所示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的俯视图;
[0014]图3是所述弯折模具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5]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工作台,2.滑动导轨,3.芯轴装置,31.芯轴支座,
32.芯轴进退限位器,33.芯轴,4.弯曲装置,41.弯曲模具,5.进管装置,51.进料输送装置,52.料架,53.夹持器,6.切料出料装置,7.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8]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包括工作台1、芯轴装置3、弯曲装置4、进管装置5、切料出料装置6和动力系统7,所述工作台I上安装有滑动导轨2 ;所述芯轴装置3包括芯轴33、芯轴支座31和芯轴进退限位器32,所述芯轴33安装在所述芯轴支座31上,所述芯轴支座31安装在所述工作台I上的滑动导轨2上;所述弯曲装置4位于所述工作台I的一端,与所述芯轴装置3相接,包括弯曲模具41,所述弯曲模具41由6?10个内径不同的中空圆筒活动连接而成,其沿与弯曲模具轴线相垂直的中心线向两端呈对称分布,且位于中心位置的两个中空圆筒的内径最小,大于等于所述待弯折管的外径,两端的中空圆筒的内径最大,为所述待弯折管的外径的2?5倍;
[0019]所述进管装置5位于所述工作台面I的外侧,与所述弯曲装置4相接,包括料架52、进料输送装置51和夹持器53,其中,进料输送装置由两个圆形滚轮和置于其上的输送带组成,所述夹持器位于所述支架上,当待弯曲管的弯曲段进入所述弯曲模具41中时,夹持器53加紧所述待弯曲管位于所述弯曲模具4外面的部分,以防止弯曲进行翻转弯曲操作时,待弯曲管滑动,影响弯曲效果;
[0020]所述切料出料装置6安装在所述进管装置5和所述弯曲装置4中心线的一侧,包括锯片和顶料杆,锯片用于从弯曲装置4的外侧切断待弯曲管,顶料杆用于将弯曲模具41中的弯曲管顶出;
[0021]所述动力系统7位于所述工作台面I的下部,包括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所述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分别与所述芯轴装置、弯曲装置、进管装置、切料出料装置串联连接,分别为各装置提供运行操作动力,所述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之间并联连接,以使弯头成型机工作时,各装置之间互不干扰。
[0022]上述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的工作过程为:
[0023]在动力系统的作用下,首先,将待弯折管放置于进管装置中,由进料输送装置传送到弯曲装置的外侧,从而进入弯曲模具中,此时,夹持器从弯曲装置外侧将待弯折管加紧固定;然后,芯轴装置沿滑动导轨滑动至于弯曲装置相接,位于芯轴支座上的芯轴进入到弯曲模具内的待弯折管中,调整芯轴进入的长度和位置后,芯轴进退纤维器旋紧固定,防止芯轴抽出或移动;然后,弯曲模具带动其内的待弯折管,在弯曲回转油缸的动力作用下作正反翻转运动,将弯曲模具连同其内的待弯折管弯折成所需的弯头形状;最后,芯轴进退纤维器旋松,芯轴退出弯折装置,切料出料装置中的锯片从弯折装置外侧将待弯折管锯断,切料出料装置中的顶料杆插入弯折装置中,将弯折好的弯管从弯折模具中顶出,得到所述弯折管。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芯轴装置、弯曲装置、进管装置、切料出料装置和动力系统,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滑动导轨;所述芯轴装置包括芯轴、芯轴支座和芯轴进退限位器,所述芯轴安装在所述芯轴支座上,所述芯轴支座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动导轨上;所述弯曲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与所述芯轴装置相接,包括弯曲模具,所述弯曲模具由内径不同的中空圆筒活动连接而成;所述进管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外侧,与所述弯曲装置相接,包括料架、进料输送装置和夹持器;所述切料出料装置安装在所述进管装置和所述弯曲装置中心线的一侧,包括锯片和顶料杆;所述动力系统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下部,包括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分别与所述芯轴装置、弯曲装置、进管装置、切料出料装置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进退油缸、弯曲回转油缸、进料输送油缸和切料出料油缸之间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模具由6?10个内径不同的中空圆筒活动连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模具的中心位置的两个中空圆筒的内径最小,两端的中空圆筒的内径最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位置的两个中空圆筒的内径大于等于待弯折管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用翻转式弯头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的中空圆筒的内径为待弯折管的外径的2?5倍。
【文档编号】B21D9/00GK204220712SQ20142050920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王均良 申请人:常熟市佳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