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637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组装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线。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沿着主线设置有多个作业工序的组装线,该组装线构成为,将用于各作业工序中的装配作业的部件在为每个作业工序准备的专用的副线进行组装后供给到作业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4603号公报

在该组装线中,为了将在副线组装的部件(副组装部件)供给到主线所对应的作业工序中,所有的副线设置在主线的各作业工序的附近。

因此,主线的作业工序间隔的设定和副线路径的设定等的自由度低,在采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组装线的工厂中,容易出现在工厂内未使用的死角,从而使工厂内的空间效率恶化。

因此,期望能够不使空间效率恶化而对作业工序供给副组装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组装线具有:主线,其将实施对工件装配副组装部件的装配工序设置在载置有所述工件的工件基座的搬送路上;副线,其具有所述副组装部件的组装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线具有:转移工序,其设置在所述主线的下游侧,将完成了所述副组装部件的装配的所述工件从所述工件基座转移到其它的线上;工件基座返送路,其将转移了所述工件的所述工件基座返送到所述主线的上游侧;配备(kitting)工序,其将在所述副线组装的所述副组装部件载置到由所述工件基座返送路返送的所述工件基座上;以使载置有所述副组装部件的所述工件基座通过所述装配工序的作业者能够从所述工件基座取出所述副组装部件的位置的方式,设定所述工件基座返送路的路径。

根据本发明,在将转移了工件后的工件基座返送时,在装配工序中被装配在工件上的副组装部件被载置到返送的工件基座上。

载置有该副组装部件的工件基座通过装配工序的作业者能够从工件基座取出副组装部件的位置,所以,装配工序的作业者能够将取出的副组装部件装配到工件上。

由此,无需将具有副组装部件的组装工序的副线与装配工序邻接设置,而将其设置在能够将副组装部件供给到工件基座返送路的位置即可,所以能够提高副线设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提高工厂的空间效率。

因此,能够不使空间效率恶化而将部件(副组装部件)搬入到装配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组装线的图。

图2是说明变形例的组装线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线;11第一搬送路;12第二搬送路;13第一交接路;2副线;21、22搬送路;3工件基座返送路;31返送路;31a端部;32第二交接路;100、100A组装线;A、B副组装部件;La线;W工件;WB1第一工件基座;WB2第二工件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的组装线100的概要图。

在工件(例如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的组装线100中,进行工件的构成部件(例如壳体和差动齿轮)的装配作业等的作业工序1~3沿着传送带设置,载置有这些构成部件的板状工件基座WB(WB1、WB2)依次通过各作业工序,由此来进行工件的组装。

本发明的组装线100具有:主线1,其沿着工件基座WB(WB1、WB2)的搬送路设置有作业工序1~3;副线2,其具有在用于作业工序1、2中的装配作业的副组装部件A、B的组装工序(未图示)。

主线1具有:设置有作业工序1、2的第一搬送路11和设置有作业工序3的第二搬送路12。

在此,第一搬送路11的作业工序1、2是对工件W进行副组装部件A、B(例如壳体和差动齿轮)的装配作业的工序,作业工序3是对装配有副组装部件A、B的工件W进行规定作业的工序。

在第一搬送路11中,将载置有工件W的第一工件基座WB1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搬送,在作业工序2的下游侧,设置有将载置在第一工件基座WB1的工件W转移到由第二搬送路12搬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的中间转移工序。

在该中间转移工序中转移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的工件W经由将第二工件基座WB2交接到第二搬送路12的上游侧的第一交接路13,而供给到第二搬送路12。

然后,在第二搬送路12中,将载置有工件W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搬送,在作业工序3的下游侧设置有将载置在第二工件基座WB2的工件W转移到其它的线La的转移工序。

在组装线100设置有将工件W被转移后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第二搬送路12的下游侧返送到上游侧的工件基座返送路3。

该工件基座返送路3在第一搬送路11和第二搬送路12之间,具有:返送路31,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搬送路11及第二搬送路12平行地设置;第二交接路32,其将工件W被转移后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第二搬送路12的下游侧交接到返送路31的上游侧。

返送路31以通过前述第一搬送路11的作业工序1、2的附近和能够接收在前述中间转移工序中转移的工件W的位置的方式沿着第一搬送路11设置。

返送路31的下游侧的端部31a配置在能够将由该返送路31搬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交接到前述第一交接路13的位置。

在组装线100中,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形成第二工件基座WB2的循环路,在第一交接路13和第二搬送路12搬送载置有工件W的状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在第二交接路32和返送路31搬送未载置有工件W的第二工件基座WB2。

在第二交接路32设置有将在副线2(21、22)组装的副组装部件A、B载置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的配备工序。

在此,在副线2(21、22)中,设置有多个在该副线2(21、22)组装的副组装部件A、B的组装工序(未图示),组装完成的副组装部件A、B被供给到配备工序。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在副线2组装的副组装部件A和在副线2组装的副组装部件B被供给到配备工序,该配备工序的作业者将副组装部件A和副组装部件B载置到在第二交接路32搬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上。

通过所述配备工序的第二工件基座WB2沿着前述返送路31被搬送,在返送路31中,该返送路31中的搬送方向上的比前述中间转移工序更靠上游侧的区域以通过作业工序1和作业工序2附近的方式被设置。

在实施方式中,沿着返送路31被搬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在通过作业工序1、2附近时,所述作业工序1、2的作业者能够将第二工件基座WB2上的副组装部件A、B取出。

因此,在实施方式的组装线100中,通过将在作业工序1中装配到工件W上的副组装部件A和在作业工序2中装配到工件W上的副组装部件B在配备工序中载置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由此,能够将由第二交接路32和返送路31构成的工件基座返送路3作为在作业工序1、2中装配到工件W上的副组装部件A、B的供给路而使用。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

(1)组装线100具有:主线1,其将对工件W装配副组装部件A、B的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作业工序2)设置在载置有工件W的工件基座WB(WB1、WB2)的搬送路11、12上;副线2(21,22),其具有副组装部件A、B的组装工序;主线1具有:第一搬送路11,其设置有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2),并且搬送第一工件基座WB1;第二搬送路12,其设置有作业工序3,并且搬送第二工件基座WB2;中间转移工序,将工件W从第一工件基座WB1转移到第二工件基座WB2;转移工序,其设置在第二搬送路12的下游侧,将副组装部件A、B装配完成的工件W从第二工件基座WB2转移到其它的线上;工件基座返送路3,其将工件W被转移的第二工件基座WB2通过中间转移工序返送到第二搬送路12的上游侧;配备工序,其将在副线2组装的副组装部件A、B载置到由工件基座返送路3返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以使载置有副组装部件A、B的第二工件基座WB2经过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2)的作业者能够从第二工件基座WB2取出副组装部件A、B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工件基座返送路3的路径。

当以该方式构成时,在将转移了工件W后的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返送时,在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2)要装配到工件W上的副组装部件A、B被载置到该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上。

载置有该副组装部件A、B的第二工件基座WB2通过装配工序的作业者能够从第二工件基座WB2取出副组装部件A、B的位置,所以,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2)的作业者能够不脱离岗位而将取出的副组装部件A、B装配到工件W上。

由此,无需将具有副组装部件A、B的组装工序的副线2与装配工序邻接设置,而将其设置在能够将副组装部件A、B供给到工件基座返送路3的位置即可,所以,能够提高副组装线2设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提高工厂的空间效率。

因此,能够不使空间效率恶化而将部件(副组装部件A、B)搬入到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2)。

(2)在第二搬送路12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一交接路13,所述第一交接路13将在另外的第一搬送路11中的完成了作业的工件W以载置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的状态交接到第二搬送路12的上游侧,并且,工件基座返送路3具有:返送路31,其配置在隔开间隔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搬送路11与第二搬送路12之间;第二交接路32,其将转移了工件W而变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第二搬送路1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供给到返送路31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在组装线100中,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形成第二工件基座WB2的循环路,在俯视下,在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包围的区域外侧,设定有作业工序1、2(装配工序)和作业工序3的作业者的作业区域以及配备工序的作业者的作业区域。

当以该方式构成时,由于在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包围的区域内没有设定作业者的作业区域,所以,与在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包围的区域内设定有作业区域的情况相比,作业者的移动变得容易。

(变形例)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把工件基座返送路3作为在另外的搬送路(第一搬送路11)的作业工序1、2中使用的部件(副组装部件A、B)的供给路来使用的情况,所述工件基座返送路3将转移了工件W而变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该第二工件基座WB2的搬送路(第二搬送路12)下游侧返送到上游侧。

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把工件基座返送路3作为在相同搬送路上的作业工序中使用的部件(副组装部件)的供给路来使用,所述工件基座返送路3将转移了工件W而变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返送到搬送路上游侧。

图2是变形例的组装线100A的概要图。

在组装线100A中,载置有工件W的第二工件基座WB2在设置有作业工序1、2的第二搬送路12上从上游侧被搬送到下游侧。

作业工序1、2是对工件W进行副组装部件A、B(例如壳体和差动齿轮)的装配作业的工序,在组装线100A中,工件基座WB依次通过所述作业工序1、2,由此,来进行工件W的组装。

在第二搬送路12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一交接路13,所述第一交接路13将在另外的第一搬送路11中的完成了作业的工件W以载置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的状态交接到第二搬送路12上游侧,在第二搬送路12的作业工序2的下游侧设置有将载置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的工件W转移到其它的线La的下游侧转移工序。

在组装线100A中设置有工件基座返送路3,所述工件基座返送路3将工件W被转移后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第二搬送路12的下游侧返送到上游侧。

该工件基座返送路3具有:返送路31,其相对于第二搬送路12平行地设置;第二交接路32,其将工件W被转移后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第二搬送路12的下游侧交接到返送路31的上游侧。

返送路31以通过前述第二搬送路12的作业工序1、2附近的方式沿着第二搬送路12设置。

在返送路31的下游侧设置有将其它的线的第一搬送路11中的完成了作业的工件W转移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的转移工序,返送路31的端部31a被配置在能够将在跟前的上游侧转移工序中转移有工件W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交接到前述第一交接路13的位置上。

在组装线100A中,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形成了第二工件基座WB2的循环路,载置有工件W的状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在第一交接路13和第二搬送路12上搬送,没有载置工件W的第二工件基座WB2在第二交接路32和返送路31上搬送。

在第二交接路32上设置有将在副线2(21,22)组装的副组装部件A、B载置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的配备工序。

通过该配备工序的第二工件基座WB2沿着前述返送路31被搬送,在返送路31中,该返送路31中的搬送方向上的比前述转移工序更靠上游侧的区域以通过作业工序1和作业工序2附近的方式被设置。

在实施方式中,使沿着返送路31搬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在通过作业工序1和作业工序2附近时,这些作业工序1、2的作业者能够取出第二工件基座WB2上的副组装部件A、B。

因此,在实施方式的组装线100中,将在作业工序1装配到工件W上的副组装部件A和在作业工序2装配到工件W上的副组装部件B在配备工序中载置到第二工件基座WB2,由此,将由返送路31和第二交接路32构成的工件基座返送路3作为在作业工序1、2中装配到工件W上的副组装部件A、B的供给路而使用。

这样,(3)组装线100A具有:主线,其具有载置有工件W的第二工件基座WB2的第二搬送路12,第二搬送路12具有对工件W实施装配副组装部件的作业工序1、2(装配工序);副线2(21、22),其具有副组装部件A、B的组装工序;其中,具有:下游侧转移工序,其设置在第二搬送路12的下游侧,将副组装部件A、B装配完成的工件W从第二工件基座WB2转移到其它的线上;工件基座返送路3,其将转移了工件W的第二工件基座WB2返送到第二搬送路12上游侧;配备工序,其将在副线2(21、22)组装的副组装部件A、B载置到由工件基座返送路3返送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上;工件基座返送路3具有:返送路31,其配置在隔开间隔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搬送路11与第二搬送路12之间;第二交接路32,其将转移了工件W变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从第二搬送路12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供给到返送路31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以使载置有副组装部件A、B的第二工件基座WB2通过作业工序1、2的作业者能够从第二工件基座WB2取出副组装部件A、B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工件基座返送路3的路径,装配工序设置在第二搬送路12,并且配备工序设置在第二交接路32,在俯视下,在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包围的区域的外侧设置有作业工序1、2(装配工序)的作业者的作业区域和配备工序的作业者的作业区域。

当以该方式构成时,在返送转移了工件W后变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时,在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2)装配到工件W的副组装部件A、B被载置到该空的第二工件基座WB2上。

该载置有副组装部件A、B的第二工件基座WB2通过装配工序的作业者能够从第二工件基座WB2取出副组装部件A、B的位置,所以,装配工序(作业工序1、2)的作业者能够不脱离岗位而将取出的副组装部件A、B装配到工件W上。

由此,无需将具有副组装部件A、B的组装工序的副组装线2与装配工序邻接而设置,只要将其设置在能够将副组装部件A、B供给到工件基座返送路3的位置即可,所以,能够提高副线2设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提高工厂的空间效率。

因此,能够不使空间效率恶化而将部件(副组装部件)搬入到装配工序。

另外,在由第一交接路13、第二搬送路12、第二交接路32、返送路31包围的区域外侧,设置有作业工序1、2(装配工序)的作业者的作业区域和配备工序的作业者的作业区域,由于这些作业区域不重叠地设置,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一方的工序的作业者对另一方的工序的作业者的作业造成影响而导致作业效率下降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