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633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控机床中,一般采用强磁性的底座将模具吸附住,从而实现模具的固定,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模具在底座上的方向、位置,对数控加工来说非常方便。但是该种强磁性的底座造价昂贵,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而且,该底座会将模具部分磁化,这样在加工工件的时候,也会通过模具使工件带上一定的磁性。对于一些电子产品来说,其外壳或其他部件带有磁性会影响其性能、稳定性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降低成本,并解决模具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降低数控加工的成本,并解决模具磁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辅助块、连接块、紧固螺栓、模具固定螺栓和固定于数控机床内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若干条贯通其底面和顶面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模具固定螺栓向上穿过固定块的通孔,以连接及固定模具;所述固定块的高度与辅助块的高度一致;所述连接块设有连接通孔,连接块架设于固定块及辅助块上,紧固螺栓穿过连接块的连接通孔及底座的固定槽,从而利用连接块将固定块及辅助块压紧于底座上。

采用上述装置来固定模具的步骤如下:

首先将辅助块放置在底座上,并将紧固螺栓向上穿过底座的固定槽,紧固螺栓上旋入螺母;再将模具固定螺栓向上穿过固定块的通孔,并旋入模具底面的螺孔内,从而将固定块与模具连接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固定块及模具放置在底座上,并调整连接块的角度及位置,使连接块压在固定块上,并旋紧紧固螺栓上的螺母,将固定块及辅助块压紧于底座上,实现模具的最终固定。在上述固定过程中,并没有采用任何带有磁性的部件,因此不会产生磁化问题;而且模具的位置可以随意调整,只要利用连接块将固定块及辅助块压紧于底座上即可实现模具的固定,灵活性强,调整方便。

进一步地,为在多个方向上固定模具,加强模具的稳定性,所述固定块、辅助块、连接块均至少有两个,最好为四个,放置在模具的四个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通孔为圆孔和/或条形孔,以方便调整固定块与模具之间的角度和位置,使得固定块能够在模具处于多种角度和位置时均能与模具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固定槽有多条且互相平行,以方便调整固定块、辅助块和连接块的位置及角度,满足模具位置调整的需要。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连接块未压紧固定块而导致模具位置发生窜动的情况,做了如下设置:所述固定块还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连接块的靠近固定块的一端设有固定通孔,所述连接块与固定块利用穿过固定通孔并旋入内螺纹孔的辅助螺栓固定连接。在利用连接块将固定块及辅助块压紧于底座上之后,再利用辅助螺栓将连接块与固定块连接固定,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完全采用非磁性的部件来固定模具,避免了模具磁化的问题,同时利用连接块、固定块、辅助块等多个部件来使模具的位置调整更加灵活方便,模具固定更加稳固,可满足数控加工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的模具固定原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固定块的剖视图(仅画出一个圆形通孔)。

图3是实施例1中的固定块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的模具固定原理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的固定块的剖视图(仅画出一个圆形通孔)。

图7是实施例2中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固定块;11、通孔;12、内螺纹孔;2、辅助块;3、连接块;31、连接通孔;32、固定通孔;4、紧固螺栓;5、模具固定螺栓;6、底座;61、固定槽;7、模具;8、辅助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控机床模具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1、辅助块2、连接块3、紧固螺栓4、模具固定螺栓5和固定于数控机床内的底座6,其中底座6设有若干条弧形平行的贯通其底面和顶面的固定槽61;所述固定块1设有若干通孔11,具体为圆孔和条形孔,其中条形孔有八条,形成两组正交的平行线,圆孔有若干个,分布于条形孔的旁侧,其中圆孔的底部为下大上小的阶梯孔,条形孔也为下大上小的阶梯槽状结构,以避开模具固定螺栓5的螺帽;所述模具固定螺栓5向上穿过固定块1的通孔51,以连接及固定模具7;辅助块2为实心钢块,固定块1的高度与辅助块2的高度一致;连接块3设有连接通孔31,连接块3架设于固定块1及辅助块2上,紧固螺栓4穿过连接块3的连接通孔31及底座6的固定槽61,从而利用连接块3将固定块1及辅助块2压紧于底座6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辅助块2、连接块3的数量相同,均为四个,放置在模具7的四个角处。

采用上述装置来固定模具7的步骤如下:

首先将辅助块2放置在底座6上,并将紧固螺栓4向上穿过底座6的固定槽61,紧固螺栓4上旋入螺母;再将模具7固定螺栓5向上穿过固定块1的通孔11,并旋入模具7底面的螺孔内,从而将固定块1与模具7连接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固定块1及模具7放置在底座6上,并调整模具7及连接块3的角度及位置,使连接块3压在固定块1上,并旋紧紧固螺栓4上的螺母,将固定块1及辅助块2压紧于底座6上,实现模具7的最终固定。在上述固定过程中,并没有采用任何带有磁性的部件,因此不会产生磁化问题;而且模具7的位置可以随意调整,只要利用连接块3将固定块1及辅助块2压紧于底座6上即可实现模具7的固定,灵活性强,调整方便。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还设有内螺纹孔12,所述连接块3的靠近固定块1的一端设有固定通孔32,所述连接块3与固定块1利用穿过固定通孔32并旋入内螺纹孔12的辅助螺栓8固定连接。在利用连接块3将固定块1及辅助块2压紧于底座6上之后,再利用辅助螺栓8将连接块3与固定块1连接固定,从而提高可靠性,可以防止连接块3未压紧固定块1而导致模具7位置发生窜动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