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拉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10865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液压拉床。

背景技术:
液压拉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液压拉床一般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滑轨、设置在滑轨上的拉刀架以及驱动拉刀架滑动的液压缸。拉刀架的筒套与滑轨套接,在拉刀架滑动的过程中,筒套与有磨损,筒套磨损后与滑轨的间隙会增大,间隙增大后拉刀架在滑动的过程中会晃动,导致液压拉床的稳定性降低,影响到加工质量。因此,现有的液压拉床需要根据筒套的磨损情况更换拉刀架,这样造成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拉床,能降低液压拉床的维护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拉床,包括机架、滑轨和设置在滑轨上的拉刀架,拉刀架包括主体以及固定在主体两侧的筒套,筒套套在滑轨上,所述筒套与主体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方案,当筒套磨损需要更换时,可将其拆下再换上新的筒套,而无需换掉整个拉刀架,如此可降低液压拉车的维护成本。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上部宽于下部,所述主体与筒套连接的侧面为内凹的圆弧面,所述筒套上设有螺栓,所述主体上设有供螺栓穿过固定孔,所述主体内设有下部为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与固定孔相通。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方便拆装筒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圆弧面与筒套的外壁贴合。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增大主体与筒套的接触面积,使主体与筒套的连接更为可靠。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位于圆弧面的弧线中部。通过上述方案,可以使筒套与圆弧面之间的压力均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螺栓沿筒套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提高主体与筒套连接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上部沿其宽度方向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至主体上部的边缘。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加强主体上部的强度,降低主体上部变形的概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拉刀架的筒套与主体可拆卸连接,当筒套磨损较为严重时可以将其从拉刀架上拆除再换上新的筒套,无需换掉整个拉刀架,从而能降低液压拉床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拉刀架的第一视图;图3为拉刀架的第二视图;图4为拉刀架的第三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滑轨;3、拉刀架;4、筒套;5、液压缸;6、活塞杆;7、主体;8、加强筋;9、固定孔;10、螺栓;11、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液压拉床,在其机架1上设有一对互相平行的水平滑轨2、拉刀架3包括主体7和固定在主体7两侧的筒套4,筒套4套在滑轨2上。液压缸5与拉床的尾端固定,液压缸5的活塞杆6与拉刀架3的主体7连接,将拉刀安装在拉刀架3上后,液压缸5驱动拉刀架3沿滑轨2来回滑动。在拉刀架3沿滑轨2滑动的过程中筒套4会磨损,筒套4磨损后其与滑轨2之间的缝隙会增大,若该缝隙太大会时拉刀架3的运行不稳定,影响到加工的质量。现有的液压拉床其拉刀架3一般是一体成型,当筒套4磨损需要更换时就要换掉整个拉刀架3,这样势必会导致液压拉床的维护成本。对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拉刀架3的筒套4与主体7为分体式结构,在主体7的两侧设置有内凹的圆弧面,筒套4固定在圆弧面处。主体7的上部宽于下部,在主体7的圆弧面的弧线中部设置有固定孔9,在筒套4的外壁设置有螺栓10,在主体7内设有下部为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与固定孔9相通。空腔能够方便工具和人手操作。固定孔9和螺栓10的数量为两个,两螺栓10沿筒套4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筒套4与主体7的安装过程为:将筒套4上的螺栓10插入主体7上的固定孔9,使筒套4的外壁与圆弧面贴合,再通过空腔从主体7的内侧拧入螺母11,就能将筒套4与主体7固定;而拆卸筒套4的过程与之相反。固定孔9设置在圆弧面的弧线中部意在使筒套4与主体7之间的压力均匀。由于主体7的上部宽于下部,在筒套4与主体7固定后,筒套4会对主体7有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使螺栓10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减小,缓解螺栓10的机械疲劳,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拉刀架3安装在滑轨2上后,活塞杆6对拉刀架3的主体7有一个较大的向下的压力,换言之筒套4对主体7的边缘部位会有一个较大的向上的压力。为降低主体7的边缘因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发生变形,参照图2,在主体7的上部其其宽度方向设有加强筋8,加强筋8延伸至主体7上部的边缘部位。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