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主轴数控机床结构。
背景技术:
铣床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加工设备之一,其可在工件上铣制任何形状的零件,例如平面、斜面、不规则形状的其它加工面、沟槽、齿轮、凸轮、螺纹切削、钻孔和铰光等等。铣床在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其上的铣床铣头需要多次的做竖直方向的升降移动来实现加工。对于一些需要加工多个工作端面的零件而言,现有的数控机床其一般需要对零件进行多次装夹,以便每次对单一加工面进行加工作业。现有的这种加工方式使得由于零件其加工不同的端面时一般都需要装夹,一方面使得加工零件的精度不能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加工过程费时费力,影响加工作业效率。有鉴于此,对于如何寻找到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作业效率高且可在一次装夹过程中对不同工件端面进行加工作业的机床机头加工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作业效率高且可在一次装夹过程中对不同工件端面进行加工作业的双主轴数控机床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主轴数控机床结构,包括机床床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床床身上的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主刀轴和副刀轴以及分别用于驱动所述主刀轴和副刀轴进行作业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主刀轴和副刀轴相对设置并两者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区。
进一步地,所述副刀轴通过设置有的副刀架安装在所述机床床身上,其中所述副刀架为镂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主刀轴其一端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起支撑作用的立架,其中每一所述立架通过设置有的轴承与所述主刀轴构成滚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其在加工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在一次装夹过程中即可完成对工件多个作业面的加工作业,极大的提高了工件的作业效率和加工质量,具备极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床床身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床床身,2-副刀轴,3-副刀架,4-主刀轴,5-立架,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主轴数控机床结构,其包括机床床身1,还包括设置在机床床身1上的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主刀轴4和副刀轴2以及分别用于驱动上述主刀轴4和副刀轴2进行作业的驱动装置,其中主刀轴4和副刀轴2相对设置并两者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区。
同时,在保证整个数控机床自身强度的同时尽量减轻自身重量,本方案中的上述副刀轴2通过设置有的副刀架3安装在机床床身1上,其中副刀架3为镂空结构,即副刀架3上挖设有多个镂空区域。
此外,为了保证本方案中的主刀轴4的工作强度,上述主刀轴4其一端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起支撑作用的立架5,其中每一立架5通过设置有的轴承6与主刀轴4构成滚动连接。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