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527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多款铝合金执手人工作业遇到如下难点:1、铝合金执手定位作业困难;2、配件上料作业困难;3、人工装配完成的执手达不到要求,连接稳定差及效率低;4、人工作业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自动化提高了铝合金执手装配效率,实用稳定整个连接件操作全自动完成,工作率高,组装操作精确,质量有保障,节省人工成本,从而提升了生产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包括:可将执手1300的执手套帽1303安装于执手体1301中的第一供料装置(100)、可将执手锁舌1305安装于执手体1301中的第二供料装置200、可将执手拨轮1306安装于执手体1301中的第三供料装置300、可将执手拨轮固定的拨轮螺钉1304紧固于执手体1301中的第四供料装置400、可将执手拨件1307安装于执手体1301中的第五供料装置500、可将执手封盖130安装于执手体1301中的第六供料装置600、用于使封盖螺钉1309将执手封盖固定于执手体1301上的第七供料装置700、用于在执手锁舌1305安装于执手体1301后给其之间添加润滑剂的第一点油润滑装置800、用于在固定好拨轮螺钉1304后给其之间添加润滑剂的第二点油润滑装置900、用于在执手拨轮1306安装于执手体1301后使其相互固定的点胶紧固装置1000、可将装配好的成品执手1300排出的排出装置1100及用于各装置之间传递执手各部件的圆盘传送装置1200;所述的圆盘传送装置1200位于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的中部,圆盘传送装置1200的外侧依次安装有一供料装置100、第二供料装置200、第一点油润滑装置800、第三供料装置300、点胶紧固装置1000、第二点油润滑装置900、第四供料装置400、第五供料装置500、第六供料装置600、第七供料装置700、成品排出装置1100。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圆盘传送装置1200包括有一个旋转圆盘1201和一个固定圆盘1202,所述的旋转圆盘1201上设有十六个用于执手坯料的承载座1203,十六个承载座1203呈环形等距分布,旋转圆盘1201的底部设有圆盘驱动装置,圆盘驱动装置由电机1204、离合器1205和分割器1206组成,电机1204通过传动带1207带动离合器1205,离合器1205由链条1208带动分割器1206,分割器1206驱动旋转圆盘1201旋转,所述的分割器1206的轴上设有对旋转圆盘1201旋转角度精确控制的光电开关1209。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述的第一供料装置100包括振盘一101,振盘一101连接有斜流道一102,斜流道一1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一103、限料装置一104,下压装置一105,下压装置一105的下部设有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上设有治具一107,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由圆盘旋转电机一108带动,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的侧面设有可将,已将执手套帽1303安装于执手体1301中的治具一107内的执手体1301取下的上料机械手一109。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供料装置200包括振盘二201,振盘二201的出料口处设有皮带流水线二202,皮带流水线二202上设有压料装置203,皮带流水线二2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二204、错位气缸二205、上料机械手二206。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三供料装置300包括振盘三301,振盘三301的出料口处设有直振斜流道装置三302,直振斜流道装置三3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三303、错位气缸三304、上料机械手三305。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四供料装置400包括振盘四401,振盘四401经过气管吹气上料,进入分料装置四402,分料装置四402的进料侧设有分料止料气缸四403,分料装置四402的下侧设有环形光电四(404),分料装置四402的出料口连接锁螺丝机构四406的接口四405,锁螺丝机构批头四407正对圆盘传送装置1200上对应的治具一107内待锁螺丝的螺丝孔位置,还包括锁螺丝机构风批四408以及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四409。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五供料装置500包括振盘五501,振盘五501的出料口处设有皮带流水线五502,皮带流水线五502上设有压料装置五503,皮带流水线五5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五504、错位气缸五505、上料机械手五506。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六供料装置600包括振盘六601,振盘六601双料道供料,分别经过气管吹气上料,气管连两个分料装置六602,分料装置六602分别对应设有分料止料气缸六603,两个分料装置六602的下侧设有环形光电六604,分料装置六602的出料口连通两组锁螺丝机构六606的接口六605,两组锁螺丝机构批头六607分别正对圆盘传送装置1200上对应的治具1207内待锁螺丝的螺丝孔位置,还包括两组锁螺丝机构风批六608以及两组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六609。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七供料装置700包括振盘七701,振盘七701的出料口处设有皮带流水线七702,皮带流水线七702上设有压料装置七703,皮带流水线七7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七704,错位气缸七705以及上料机械手七706。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点油润滑装置800包括两点喷油嘴801以及带动两点喷油嘴801的向下位移气缸一802,所述的第一点油润滑装置900包括四点喷油嘴901以及带动四点喷油嘴901的向下位移气缸二902。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点胶紧固装置1000包括点胶嘴1001以及带动点胶嘴1001的向下位移气缸三1002。

作为本方案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成品排出装置1100包括成品取料机械手1101以及成品皮带流水线1102。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自动化提高了铝合金执手装配效率,实用稳定整个连接件操作全自动完成,工作率高,组装操作精确,质量有保障,节省人工成本,从而提升了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盘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点油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点油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实用新型的点胶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实用新型的成品排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F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执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框图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第一供料装置,200、第二供料装置,300、第三供料装置,400、第四供料装置,500、第五供料装置,600、第六供料装置,700、第七供料装置,800、第一点油润滑装置,900、第二点油润滑装置,1000、点胶紧固装置,1100、成品排出装置,1200、圆盘传送装置;

101、振盘一,102、斜流道一,103、料位感应装置一,104、限料气缸一,105、下压气缸一,106、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7、治具一,108、电机一,109、上料机械手一

201、振盘二,202、皮带流水线二,203、压料装置,204、料位感应装置二,205、错位气缸二,206、上料机械手二;

301、振盘三,302、直振斜流道装置三,303、料位感应装置三,304、错位气缸三,305、上料机械手三

401、振盘四,402、分料装置四,403、分料止料气缸四,404、环形光电四,405、接口四,406、锁螺丝机构四,407、锁螺丝机构批头四,408、锁螺丝机构风批四,409、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四;

501、振盘五,502、皮带流水线五,503、压料装置五,504、料位感应装置五,505、错位气缸五,506、上料机械手五;

601、振盘六,602、分料装置六,603、分料止料气缸六,604、环形光电六,605、接口六,606、锁螺丝机构六,607、锁螺丝机构批头六,608、锁螺丝机构风批六,609、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六;

701、振盘七,702、皮带流水线七,703、压料装置七,704、料位感应装置七,705、错位气缸七,706、上料机械手七;

801、两点喷油嘴,802、向下位移气缸一;

900、四点喷油嘴,902、向下位移气缸二;

1001、点胶嘴,1002、向下位移气缸三;

1101、成品取料机械手,1102、成品皮带流水线;

1201、旋转圆盘,1202、固定圆盘,1203、承载座,1204、电机,1205、离合器,1206、分割器,1207、传动带,1208、链条,1209、光电开关。

1300、执手, 1301、执手体,1302、执手柄,执手套帽、1303,拨轮螺钉、1304,1305、执手锁舌,1306、执手拨轮,1307、执手拨件,1308、执手封盖,1309、封盖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自动化提高了铝合金执手装配效率,实用稳定整个连接件操作全自动完成,工作率高,组装操作精确,质量有保障,节省人工成本,从而提升了生产品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0及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所要组装的铝合金执手,该执手1300包括:执手体1301、执手柄1302,、执手套帽1303、拨轮螺钉1304、执手锁舌1305、执手拨轮1306、执手拨件1307、执手封盖1308、封盖螺钉1309。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执手自动组装机,包括第一供料装置100、第二供料装置200、第三供料装置300、第四供料装置400、第五供料装置500、第六供料装置600、第七供料装置700、第一点油润滑装置800、第二点油润滑装置900、点胶紧固装置1000、成品排出装置1100、圆盘传送装置1200,所述的圆盘传送装置1200位于中部,圆盘传送装置1200的外侧依次安装有一供料装置100、第二供料装置200、第一点油润滑装置800、第三供料装置300、点胶紧固装置1000、第二点油润滑装置900、第四供料装置400、第五供料装置500、第六供料装置600、第七供料装置700、成品排出装置1100。

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框图,包括圆盘传送装置控制电路、第一供料装置控制电路、第二供料装置控制电路、第三供料装置控制电路、第四供料装置控制电路、第五供料装置控制电路、第六供料装置控制电路、第七供料装置控制电路、第一点油润滑装置控制电路、第二点油润滑装置控制电路、点胶紧固装置控制电路及成品排出装置控制电路。

如图2所示,所述的圆盘传送装置1200包括有一个旋转圆盘1201和一个固定圆盘1202,所述的旋转圆盘1201上设有十六个用于执手坯料的承载座1203,十六个承载座1203呈环形等距分布,旋转圆盘1201的底部设有圆盘驱动装置,圆盘驱动装置由电机1204、离合器1205和分割器1206组成,电机120通过传动带1207带动离合器1205,离合器1205由链条1208带动分割器1206,分割器1206驱动旋转圆盘1201旋转,所述的分割器1206的轴上设有对旋转圆盘1201旋转角度精确控制的光电开关1209。

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供料装置100,包括振盘一101,振盘一101连接有斜流道一102,斜流道一1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一103、限料气缸一104,下压气缸一105,下压气缸一105的下部设有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上设有治具一107,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由圆盘旋转电机一108带动,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的侧面设有上料机械手一109。上料机械手一109包括上料机械手座轴110、上料机械手横向底座111、上料机械手工作头112、上料机械手竖向动力件113、上料机械手横向动力件114及物料拾取头115。其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人工将执手体1301放入治具一107中,将执手套帽1303置入振盘一101中;振盘一101振动,使执手套帽1303沿斜流道一102上料,料位感应装置一103感应产品到料,限料气缸一104顶出,阻挡来料继续往前推进,下压气缸一105顶出下压,将配件压入四工位圆盘机构一106所在的治具一107中,圆盘旋转电机一108电机旋转,人工上料,将铝合金执手座放入已经装有配件的治具一107内,圆盘旋转电机一108旋转,上料机械手109将产品从治具一107内取出,放入圆盘传送装置对应的治具内,上料完成;

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供料装置200包括振盘二201,振盘二201的出料口处设有皮带流水线二202,皮带流水线二202上设有压料装置203,皮带流水线二2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二204、错位气缸二205、上料机械手二206。

配件由振盘二201供料,经过皮带流水线二202上料,压料装置203对产品进行上限位,防止产品在输送过程中叠料和从流水线上掉落,料位感应装置二204感应产品到料,错位气缸二205顶出,产品进行错位,上料机械手二206移动上料,将产品从错位气缸二205内取出,放入圆盘传送装置对应的治具内,上料完成。

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三供料装置300包括振盘三301,振盘三301的出料口处设有直振斜流道装置三302,直振斜流道装置三3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三303、错位气缸三304、上料机械手三305。

配件由振盘三301供料,经过直振斜流道装置三302上料,料位感应装置三303感应产品到料,错位气缸三304顶出,产品进行错位,上料机械手三305移动上料,将产品从错位气缸三304内取出,放入圆盘传送装置对应的治具内,上料完成。

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四供料装置400包括振盘四401,振盘四401经过气管吹气上料,进入分料装置四402,分料装置四402的进料侧设有分料止料气缸四403,分料装置四402的下侧设有环形光电四404,分料装置四402的出料口连接锁螺丝机构四406的接口四405,锁螺丝机构批头四407正对圆盘传送装置1200上对应的治具一107内待锁螺丝的螺丝孔位置,还包括锁螺丝机构风批四408以及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四409。

配件4由振盘四401供料,经过气管吹气上料,进入分料装置四402,止料气缸四403顶出,对后续来料进行止料,同时放下一个产品,通过环形光电四404确保有产品通过,再由气管吹气送料,由接口四405进入锁螺丝机构四406,锁螺丝机构批头四407正对圆盘传送装置上对应的治具一内待锁螺丝的螺丝孔位置,锁螺丝机构风批四408启动旋转,同时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四409顶出,进行锁螺丝,上料完成;

如图7所示,所述的第五供料装置500包括振盘五501,振盘五501的出料口处设有皮带流水线五502,皮带流水线五502上设有压料装置五503,皮带流水线五5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五504、错位气缸五505、上料机械手五506。

配件由振盘五501供料,经过皮带流水线五502上料,压料装置五503对产品进行上限位,防止产品在输送过程中叠料和从流水线上掉落,料位感应装置五504感应产品到料,错位气缸五505顶出,产品进行错位,上料机械手五506移动上料,将产品从错位气缸五505内取出,放入圆盘传送装置对应的治具内,上料完成。

如图8所示,所述的第六供料装置600包括振盘六601,振盘六601双料道供料,分别经过气管吹气上料,气管连两个分料装置六602,分料装置六602分别对应设有分料止料气缸六603,两个分料装置六602的下侧设有环形光电六604,分料装置六602的出料口连通两组锁螺丝机构六606的接口六605,两组锁螺丝机构批头六607分别正对圆盘传送装置1200上对应的治具一107内待锁螺丝的螺丝孔位置,还包括两组锁螺丝机构风批六608以及两组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六609。

配件由振盘六601双料道供料,分别经过气管吹气上料,进入两个分料装置六602,两个分料止料气缸六603分别顶出,对后续来料进行止料,同时分别放下一个产品,通过环形光电六604确保有产品通过,再由气管吹气送料,由接口六605分别进入两组锁螺丝机构六606,两组锁螺丝机构批头六607分别正对圆盘传送装置上对应的治具内待锁螺丝的螺丝孔位置,两组锁螺丝机构风批六608分别启动旋转,同时两组锁螺丝机构下压气缸六609分别顶出,进行锁螺丝,上料完成;

如图9所示,所述的第七供料装置700包括振盘七701,振盘七701的出料口处设有皮带流水线七702,皮带流水线七702上设有压料装置七703,皮带流水线七702的末端设有料位感应装置七704,错位气缸七705以及上料机械手七706。

配件由振盘七701供料,经过皮带流水线七702上料,压料装置七703对产品进行上限位,防止产品在输送过程中叠料和从流水线上掉落,料位感应装置七704感应产品到料,错位气缸七705顶出,产品进行错位,上料机械手七706移动上料,将产品从错位气缸七705内取出,放入圆盘传送装置对应的治具内,上料完成;

如图10、11所示,所述的第一点油润滑装置800包括两点喷油嘴801以及带动两点喷油嘴801的向下位移气缸一802,所述的第一点油润滑装置900包括四点喷油嘴901以及带动四点喷油嘴901的向下位移气缸二902。

如图13所示,所述的点胶紧固装置1000包括点胶嘴1001以及带动点胶嘴1001的向下位移气缸三1002。

如图13所示,所述的成品排出装置1100包括成品取料机械手1101以及成品皮带流水线110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