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用内接缝咬缝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0155阅读:1529来源:国知局
风管用内接缝咬缝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风管用内接缝咬缝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风管连接是通过咬缝连接实现的,咬缝连接是指将相互接合的两个板边折成能够相互咬合的各种钩形,然后钩接后压紧折边,适用于板厚 8≤1.2mm的普通钢板和镀锌钢板、δ≤1.0mm的不锈钢板、a≤1.5mm的铝板,具有强度高、变形小、外形美观的特点且在咬缝过程中不需要其他辅助材料。

通过人工完成的接缝咬缝工作由于其精度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步被加工机械和标准的模具所取代,当采用油压机实现接缝咬缝压紧工作时,由于风管的尺寸、形状等限制,常常会导致待咬合的风管材料无法准确放入油压机工作面范围内,使得咬缝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人工完成接缝咬缝工作精度不高、效率低下以及使用机械时产生的待咬缝的风管材料无法准确地放入油压机工作范围内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风管用内接缝咬缝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管用内接缝咬缝模具,包括与油压机滑块固定连接的上模座、上模、下模、支承A、支承B以及与油压机工作台面固定连接的下模座,上模座与上模固定连接,下模座的一边与支承A底部固定连接,另一边与支承B底部固定连接,支承A顶部与下模固定连接,支承B包括手柄和可升降的活动块,活动块上升可与下模接触顶紧。

下模顶部有供风管压紧咬缝用的凹槽,凹槽的大小与加工方法和风管的设计有关,凹槽也保证了油压机在工作中不会因用力过度导致咬缝变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由于风管的尺寸精度由模具来保证,使得成形的产品不但尺寸稳定、连接可靠、致密性好而且产品两端平齐,咬合面平整,内壁无明显压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咬缝所得的风管的示意图;

图4为上模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上模座,2-上模,3-下模,4-下模座,5-支承B,6-油压机工作台,7-支承A,8-油压机滑块,9-活动块,10-手柄,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图4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与油压机滑块8固定连接的上模座1、上模2、下模3、支承A7、支承B5以及与油压机工作台6固定连接的下模座4,上模座1与上模2固定连接,下模座4的一边与支承A7底部固定连接,另一边与支承B5底部固定连接,支承A7顶部与下模3固定连接,支承B5包括手柄10和可升降的活动块9,活动块9上升可与下模3接触顶紧。

其中,支承B5可选用千斤顶或者常规的简易齿轮齿条提升装置来实现;支承A7为一长方体块状铁质结构,其固定在下模座4的一边,用于支撑下模3,且与下模3固定。

使用前,通过操纵支承B5上的手柄10,使得活动块9下降,活动块9与下模3分离,当活动块9与下模3的间隙大于待咬合风管的壁厚时即可停止,完成准备工作。

使用时,将待咬合风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从上模2和下模3的间隙以及下模3和活动块9的间隙同时放入,调整位置,使得咬缝位置与下模3的凹槽11对应,操纵手柄10使得活动块9上升并与下模3顶紧,此时可以操作油压机使上模2和下模3压紧,此时完成第一阶段的咬缝工作;完成后,通过操纵油压机使上模2和下模3分离,进一步操作手柄10使得活动块9下降,当活动块9与下模3分离,取出一侧咬缝完成的风管,旋转180度,将需咬缝的另一侧放入油压机,重复上面的工作,完成整个风管的咬合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