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847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非标生产线中,主要分为自动生产线和手动生产线,前者的自动化程度高,但同时成本也较高,适用于多量单一产品的生产模式;而后者的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人工完成,但适应性较高,适合少量多样的生产模式。

在现有的手动生产线中,通常都将产品放置于某个固定的生产位置,生产时需要将各种零部件逐一地进行装配,直至整个产品装配完成后再送至储存区。该过程中,组成产品的零部件需要送至生产位置的周边等待取用,使得放置区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零部件的配送也极为不便,且拿取产品时需要频繁走动,生产效率低下。为提高生产效率,在另一种手动生产线中采用半自动的输送带进行配合,生产时将待加工产品放到输送带上的托盘中,托盘沿输送带运动至加工工位后受到限位装置的阻挡,待加工完成后,限位装置松开,托盘流向下一工位,直至完成所有加工工作后,成品即从生产线上取下。该种生产线需要半自动的输送带进行辅助,成本依然较高,所需的占地面积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柔性的装配生产线,以更加适合少量多样的生产需求,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包括放置零件的零件存放区,放置组件的组件存放区,装配组件的组件装配区,将零件和组件装配为成品的主装配线,对成品进行检测的成品测试区,和对合格成品进行包装的成品包装区;有两条所述的主装配线,组件装配区设置于两主装配线之间,零件存放区和组件存放区设置于主装配线入口的一侧,成品测试区和成品包装区依次设置于主装配线的出口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性装配生产线,主装配线主要用于将零部件组装为成品,所用的零部件按照装配要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装配到产品上的零件,另一种是在上线装配前需要先行预装的组件,这两种零部件分别设有专门的放置区域,且零件存放区和组件存放区均设置于主装配线入口的一侧,使得这些零部件可以方便地进入主装配线和组件装配区,而组件装配区设置于两条主装配线之间,完成预装的组件同样可以方便地送至主装配线;从主装配线下线的成品需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打包入库,而成品测试区正是对成品进行检测的区域,这个区域设置于主装配线出口侧,使得从主装配卸下的成品可以快速地送至检测,而检测合格后的产品则直接放入成品测试区另一侧的成品包装区进行打包储存。该柔性装配生产线各个区域按照生产顺序逐一布置,可以使得工作极为快速、方便,且该装配线适用性却极强,能够很好地满足少量多样化生产的需要,其使得生产过程极为方便,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柔性装配生产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柔性装配生产线的主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柔性装配生产线的装配供料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柔性装配生产线,包括放置零件的零件存放区1,放置组件的组件存放区2,装配组件的组件装配区3,将零件和组件装配为成品的主装配线4,对成品进行检测的成品测试区5,和对合格成品进行包装的成品包装区6;有两条所述的主装配线,组件装配区设置于两主装配线之间,零件存放区和组件存放区设置于主装配线入口的一侧,成品测试区和成品包装区依次设置于主装配线的出口的一侧;组件装配区3的长度短于主装配线4,组件装配区的入口端与两主装配线的入口端平齐,组件装配区的另一端、两主装配线之间设有放置已完成预装组件的半成品存放区8。

该柔性装配生产线各个区域按照生产顺序逐一布置,可以使得工作极为快速、方便,且该装配线适用性却极强,能够很好地满足少量多样化生产的需要,其使得生产过程极为方便,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半成品存放区的设置可以使得布局更加合理,使得预装的组件既可以尽可能靠近主装配线,又可以方便放置。

所述的柔性装配生产线,主装配线4包括可移动的装配小车41、供装配小车移动的输送轨道42和回流轨道43,且回流轨道的入口、出口分别与输送轨道的出口、入口相对设置;回流轨道从入口端向出口端高度逐渐递减,回流轨道入口端的高度高于输送轨道的出口端,输送轨道的出口端外设置有升降装置44,升降装置的上升高度不小于回流轨道的入口端高度,且下降高度不高于输送轨道的出口端。回流轨道43的出口与输送轨道42的入口之间设有连接轨道45,且连接轨道从回流轨道出口向输送轨道入口的高度逐渐递减;回流轨道出口处设有阻挡装配小车41移动的阻挡装置,输送轨道入口处设有控制阻挡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输送轨道42可以水平设置,通过手动推动装配小车移动;也可以将输送轨道42设置为从入口端向出口端高度逐渐递减,输送轨道的各个工作位置均设置阻挡装配小车41移动的阻挡装置,和控制阻挡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由此,工人加工完成后按下控制装置,装配小车即在自重作用下移动至下一工位。

装配小车可沿输送轨道和回流轨道移动,生产时将回流轨道出口处的装配小车取出并从输送轨道的入口送入,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动将回流轨道出口处的装配小车取出并送入输送轨道,也可以通过设置阻挡装置和控制装置来控制,此时,移动至回流轨道出口处的装配小车受到阻挡装置的限制而停止,当输送轨道需要装配小车时,操作人员通过按下控制装置而驱动阻挡装置停止对装配小车作用,装配小车即在自重作用下沿着连接轨道进入输送轨道;装配小车进入输送轨道后,沿输送轨道逐一移动至各个生产工位,待最后一个工位加工完成后,载有成品的装配小车从输送轨道出口处流出,此时升降装置处于低高度位置,装配小车顺利流入升降装置上,然后将成品从装配小车上取下,接着升降装置带动空载的装配小车上升至高高度位置,装配小车即可从回流轨道的入口流入,因回流轨道从入口处开始的高度逐渐减小,装配小车在自重的作用下再次移动至回流轨道的出口处等待使用。该柔性装配线的输送轨道和回流轨道可以视场地或使用需求而任意设置,只要它们能够使得装配小车移动顺畅,且符合高度要求即可,其设置极为方便;装配线主要的电动化设备仅为升降装置、阻挡装置和控制装置,这三个装置体积小、占地小且移动方便,特别是阻挡装置和控制装置,只需要安装在轨道上或操作位置即可,不额外占用场地;更甚者,两条轨道和三个装置的成本低廉,而形成的装配线适用性却极强,能够很好地满足少量多样化生产的需要,其使得生产过程极为方便,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的柔性装配生产线,有存放和配送物料的装配供料台车,包括底架71,底架的底部装有滚轮72和两根或以上向下凸出的下定位柱73,底架的上方设有若干块用于放置物料的料架74,所有料架平行地设置于不同高度,最顶层料架的上方装有顶架75,顶架上设有向上凸出的上定位柱76,上定位柱的数量与下定位柱一致,且在同一水平投影面上,所有上定位柱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个下定位柱的内侧。

底架上设有滚轮,通过人工推动即可方便地移动,也可以视情况使用一定的拖车进行拉动,中部的多层料架可用于放置各种各样的物料,底层料架与底架之间的空间也可用于放置物料;底架的底部和顶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下定位柱和上定位柱,在放置好物料或空车存放时,可以将其中一台台车放置于另一台台车上方,上方的台车通过两台车之间上、下定位柱的相互限位作用即可稳固地放置于下方的台车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需要放置零件时,只需将零件放在台车上入库即可,入库后的台车可以方便地进行堆叠,不会过多地占用仓库空间,直到生产线需要这些零件时,将台车直接推送至生产线处即可;而当需要放置一些组装部件时,只需对这些部件进行先行的预装,然后存放到台车上,最后送至生产线即可,既可以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物料的配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