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498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车桥防尘罩是重型车车桥上用的零件,主要对车桥制动器部分起防尘作用。由于防尘罩属于板料件,而且因形状特殊,无法利用冲压设备直接加工。因此急需一种专用于防尘罩加工的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该拉延模具通过设计与车桥防尘罩形状相适配的凸模和凹模,利用托杆方式实现对防尘罩进行拉延成型加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其包括:

定模板;

凸模,其具有凸头,所述凸头包括锥台形的凸头本体,所述凸头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向外伸出的U形部,所述凸头本体在侧壁下侧还具有向外伸出的四个梯形部,所述四个梯形部两两对称分布于两U形部的连接线两侧;

动模板,其设置于定模板上方;

凹模,其固定在动模板上,所述凹模具有与凸头形状相适配的凹腔,所述凹模在凹腔的旁边区域构成压边部;

退料板,其中部开设有与凸头底部轮廓相适配的第一穿孔从而将凸模环绕于中部,当凹模与凸模合模时,凹模的压边部抵至退料板的边部区域而将板料夹紧;以及

垫板,其固定于定模板上,并支承固定所述凸模、以及支承所述退料板,所述垫板上开设有多个供托杆穿过的托杆孔,当托杆从托杆孔由下往上穿过后能够作用于退料板的边部区域底侧;其中,所述定模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托杆孔相对应的第二穿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主要包括有定模板、动模板和通过垫板设置于定模板上的凸模、设置于动模板上的凹模,其中凸模具有与防尘罩内凹腔室相匹配的凸头,凹模具有与凸头相适配的凹腔,当凹模随动模板朝合模方向进行运动时,板料便可被凹模、凸模加工成所需的防尘罩形状,即加工出所需要的防尘罩。同时,在垫板上还设置了将凸模环绕的退料板,是为了使当将本拉延模具安装到压力机工作台上时,压力机中被顶缸驱动的托杆由下而上穿过垫板时能够顶在退料板底部,使得退料板与凹模的压边部将板料边压住(即压边)。在压边后控制凹模不断下移,使板料在凹模和凸模之间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拉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完成板料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定模板上的平面布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模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模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模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模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垫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退料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退料板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翘料机构在退料板上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翘料机构在退料板上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2并结合图3-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其包括:定模板100;凸模200,其具有凸头210,所述凸头210包括锥台形的凸头本体211,所述凸头本体211的侧壁上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向外伸出的U形部212,所述凸头本体211在侧壁下侧还具有向外伸出的四个梯形部213,所述四个梯形部213两两对称分布于两U形部212的连接线两侧;动模板300,其设置于定模板100上方;凹模400,其固定在动模板300上,所述凹模400具有与凸头210形状相适配的凹腔410,所述凹模400在凹腔410的旁边区域构成压边部420;退料板500,其中部开设有与凸头底部轮廓相适配的第一穿孔510从而将凸模200环绕于中部,当凹模400与凸模200合模时,凹模400的压边部420抵至退料板500的边部区域520而将板料夹紧;以及垫板600,其固定于定模板100上,并支承固定所述凸模200、以及支承所述退料板500,所述垫板600上开设有多个供托杆穿过的托杆孔610,当托杆从托杆孔610由下往上穿过后能够作用于退料板的边部区域520底侧;其中,所述定模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托杆孔610相对应的第二穿孔(未示出)。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车桥防尘罩的加工模具,由于是对板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拉延,因此为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该模具主要包括有定模板100、动模板300和通过垫板600设置于定模板100上的凸模200、设置于动模板300上的凹模400,其中凸模200具有与防尘罩内凹腔410室相匹配的凸头210,凹模400具有与凸头210相适配的凹腔410,当凹模400随动模板300朝合模方向进行运动时,板料便可被凹模400、凸模200加工成所需的防尘罩形状,即加工出所需要的防尘罩。同时,在垫板600上还设置了将凸模环绕的退料板500,是为了使当将本拉延模具安装到压力机工作台上时,压力机中被顶缸驱动的托杆由下而上穿过垫板600时能够顶在退料板边部区域底侧,使得退料板与凹模的压边部将板料边压住(即压边)。在压边后控制凹模不断下移,使板料在凹模和凸模之间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拉延,完成防尘罩的加工。

如图7所示,所述托杆孔610在垫板600上开设有四排,四排托杆孔610分别位于垫板四侧。这里,由于托杆主要是完成对板料的压边,因此需对板料的四个方向都进行压边。而且还要靠近凸头210的位置,因为板料在成型的过程中边部区域会不断的往中部收缩,如果太靠近退料板500的外侧,则很可能不能有效保证板料的压边效果。

其中,所述定模板100和动模板300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机构700。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机构700包括设置在定模板100边角处的导向柱710和开设在动模板300边角处的导向孔720,当动模板300朝向定模板100运动时,所述导向孔720沿所述导向柱710滑动。利用导向机构700确保凸模200与凹模400安装后的中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上述修边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这样实施:将动模板300与油压机床滑块用T型螺钉连接;将凹模400与动模板300用内六角紧固螺钉连接;将凸模200通过垫板与定模板100也用内六角紧固螺钉连接,定模板100与压力机工作台用T型螺钉连接。利用导向柱710确保凸模200与凹模400安装后的中心重合。其中,压力机的托杆从定模板100、垫板600由下而上依次穿过后顶在退料板500的底部,当凹模400随着压力机滑块下行时,托杆通过顶缸上行推动退料板上移从而与凹模400共同压住板料,当凹模400压力大于托杆时,凹模400和退料板500同时下行,从而使得板料在凹模400和凸模200中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拉延。由于凹模400和凸模200的形状均是根据防尘罩的形状进行设计的,因此拉延成型后的工件即为防尘罩。当然,也可以在退料板的边部区域底侧开设供托杆插入的盲孔,有利于托杆快速定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如下:

如图10-11所示并结合图8-9,所述的车桥防尘罩拉延模具还包括布置在所述退料板500上的翘料机构800,所述翘料机构800包括:锲形槽810,其开设在所述退料板500的上板面一侧中间位置,该锲形槽810的锲形底部811高处连通至退料板500的侧壁从而在侧壁上形成有相应的缺口812,在所述缺口812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轴块813,所述轴块813凸设于退料板500侧壁,并且开设有第一轴孔(未示出);翘料板820,其放置在所述锲形槽810内,且中部位置开设有第二轴孔(未示出);其中,所述翘料板820通过一穿过第二轴孔和第一轴孔的轴830连接轴块813上,且翘料板820位于锲形槽810的一端抬起时能够作用于拉延成型的防尘罩工件。

上述翘料机构800是用于对完成拉延成型的工件执行一侧上翘的动作,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快速从凸模200上取下工件。同时,上述翘料机构800的设计并不影响凹模400压边部420与退料板500边部区域的合拢。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当工件加工成型后,凹模400随着动模板300的上移而上行,将工件释放出来,此时操作人员仅需将翘料板外端下压,使内端抬起,便可以将工件的一侧边沿翘起来。紧接着操作人员便可从工件翘起的这侧很方便的持握住工件,从而取下工件,完成加工。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对翘料板820进行下压,所述翘料板820远离锲形槽810的一端折弯形成有一个按压部821。当操作人员无伸手将按下按压部821时,翘料板的内端便会抬起,从而完成工件的上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