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524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球笼钟形壳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两个前车轮,驱动汽车高速行驶。外球笼是将钢球固定放置在星形套和钟形壳之间的一个保持架的六个窗口中,钢球在星形套和钟形壳里刚好各有一半的位置,一次来驱动和万向节的作用角度,光滑的表面处理使得万向节的运动像一个斜齿轮一样,六个钢球分别推动各自所在的星形套和钟形壳中的球道,将发动机提供的力进行传递。

在球笼钟形壳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先要在研磨内球面的工装上固定,取下球笼钟形壳,然后固定在精研磨内球面的工装上,对研磨过内球面的球笼钟形壳进行精铣球道,这样工序麻烦,需要人工取下和安装球笼钟形壳,浪费人力成本,并且研磨过内球面工装和精铣球道工装都需要固定部件来固定球笼钟形壳的一端,也浪费了财力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对于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需要两种工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成本,因此在此提供一种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

一种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精铣球道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夹持部、第一下底座、第一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绕夹持部的中轴线自转;所述研磨壳内球面部件包括研磨底座、研磨夹具、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在研磨底座的上方沿研磨夹具的中轴线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精铣球道部件包括精铣底座、精铣夹具、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在精铣底座的上方沿精铣夹具的中轴线方向来回移动;

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步骤如下:

(1)先将夹持部夹住球笼钟形壳并向水平方向伸出,然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在第一下底座上转动;当夹持部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研磨夹具的中轴线平行,且夹持部的中轴线与研磨夹具的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到球笼钟形壳内球面的中轴线的距离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

(2)启动第四驱动装置,确定需要研磨内球面的位置,关闭第四驱动装置;启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向夹持部靠近研磨一块内球面,然后驱动研磨夹具远离夹持部;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研磨内球面的位置;

(3)重复步骤(2),直到研磨全部内球面;

(4)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在第一下底座上转动,当夹持部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精铣夹具的中轴线平行,且夹持部的中轴线与精铣夹具的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到精铣的球道的中轴线的距离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

(5)启动第四驱动装置,确定需要精铣球道的位置,关闭第四驱动装置;启动第三驱动装置,首先驱动精铣夹具向夹持部靠近从而精铣一个球道,然后驱动精铣夹具远离夹持部;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精铣球道的位置;

(6)重复步骤(5),直到精铣全部球道。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夹具和研磨底座的中间设置有研磨上底座,所述研磨夹具固定在研磨上底座的上方,所述精铣夹具和精铣底座中间设置有精铣上底座,所述精铣夹具固定在精铣上底座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底座的上方和研磨上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一导轨和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轨上来回移动,所述精铣底座的上方和精铣上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二导轨和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导向块在第一导轨上来回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夹具在研磨上底座的上表面沿垂直于第一导轨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精铣夹具在精铣上底座的上表面沿垂直于第二导轨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与第一下底座之间转动角度范围为90度,所述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的轴线方向与精铣球道部件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部件、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精铣球道部件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L型结构的拐角部内侧开口。

一种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精铣球道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夹持部、第一下底座、第一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绕夹持部的中轴线自转;所述研磨壳内球面部件包括研磨底座、研磨夹具、第二驱动装置、第七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在研磨底座的上方沿研磨夹具的中轴线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七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在研磨底座的上方沿垂直于研磨夹具的中轴线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精铣球道部件包括精铣底座、精铣夹具、第三驱动装置、第八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在精铣底座的上方沿精铣夹具的中轴线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八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在精铣底座的上方沿垂直于精铣夹具的中轴线方向来回移动;

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步骤如下:

(1)先将夹持部夹住球笼钟形壳并向水平方向伸出,然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在第一下底座上转动;当夹持部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研磨夹具的中轴线重合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启动第四驱动装置,需要研磨的内球面的中轴线在研磨夹具的中轴线水平方向上,关闭第四驱动装置;

(2)启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上的研磨块伸入球笼钟形壳内侧并与球笼钟形壳内侧有间隙,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启动第七驱动装置向垂直于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方向移动并研磨一块内球面后驱动研磨夹具往反方向移动,然后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研磨内球面的位置;

(3)重复步骤(2),直到研磨全部内球面,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得研磨块远离球笼钟形壳;

(4)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在第一下底座上转动,当夹持部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精铣夹具的中轴线重合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启动第四驱动装置,需要精铣的球道的中轴线在精铣夹具的中轴线的水平方向上,关闭第四驱动装置;

(5)启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上的研磨块伸入球笼钟形壳内侧并与球笼钟形壳内侧有间隙,第三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启动第八驱动装置向垂直于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方向移动并精铣一个球道后驱动精铣夹具往反方向移动,然后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精铣球道的位置;

(6)重复步骤(5),直到精铣全部球道,启动第三驱动装置,使得研磨块远离球笼钟形壳。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夹具和研磨底座的中间设置有研磨上底座,所述研磨夹具固定在研磨上底座的上方,所述精铣夹具和精铣底座中间设置有精铣上底座,所述精铣夹具固定在精铣上底座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底座的上方和研磨上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一导轨和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轨上来回移动,所述精铣底座的上方和精铣上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二导轨和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导向块在第一导轨上来回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与第一下底座之间转动角度范围为90度,所述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的轴线方向与精铣球道部件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法通过夹持部的旋转,使得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两个工装只需要一个夹持部,只需要人工固定取下一次就能实现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两个工序,省略了移动球笼钟形壳的工序,保证了对中准确,而且因为原来2个工序现在合为一个,极大地省了人力资源。

(2)本方法研磨壳内球面部件和精铣球道部件中分别安装了导轨和导向块,当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研磨过内球面后,铣研磨夹具沿导轨方向远离夹持部,然后固定部件的夹持部通过转动到精铣球道部件处,精铣夹具沿导轨方向朝夹具部前进,当到达需要球笼钟形壳内需要精铣球道处时停止,可以实现不同长度、内球面和球道的球笼钟形壳。

(3)研磨夹具在研磨上底座的上方沿垂直于第一导轨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和精铣夹具在精铣上底座上沿垂直于第二导轨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磨块在导轨上来回运动来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研磨块沿垂直于导轨延伸方向的运动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球笼钟形壳。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研磨块在垂直于导轨的方向上左右运动来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

(4)本发明中的夹持部与第一下底座之间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度,当朝研磨内球面部件方向转动到底时,研磨夹具的轴线与夹持部的轴线方向平行,当朝精铣球道部件方向转动到底时,精铣夹具的轴线与夹持部的轴线方向平行,这样转动角度容易控制。

(5)本发明装置还包括L型外壳,这样防止装置落灰,并且防止碎屑落到装置外,L型结构的拐角部内侧开口可以方便球笼钟形壳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精铣球道部件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固定部件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可伸缩挡屑装置的第一种方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可伸缩挡屑装置的第二种方案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修正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的修正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包括固定部件1、研磨壳内球面部件2、精铣球道部件3,固定部件包括夹持部101、第一下底座102、第一驱动装置103;第一驱动装置103驱动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夹持部101夹住球笼钟形壳向水平方向伸出;研磨壳内球面部件包括研磨底座203、研磨夹具201,研磨夹具201设置在研磨底座203的上方。精铣球道部件包括精铣底座303、精铣夹具301,精铣夹具301设置在精铣底座303的上方。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到达第一工位时,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与研磨夹具201的轴线方向平行,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到达第二工位时,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与精铣夹具301的轴线方向平行。

固定部件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101上的钟形壳绕夹持部101的中轴线转动,研磨夹具201上夹有研磨块,研磨壳内球面部件还包括第五驱动装置207,第五驱动装置207驱动研磨夹具201上的研磨块绕研磨夹具201的中轴线转动。精铣球道部件3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第六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301上的研磨块绕精铣夹具301的中轴线转动。通过夹持部101的旋转,使得研磨内球面和精铣球道研磨内球面和精铣球道的两个工装只需要一个夹持部101,只需要人工固定取下一次就能实现研磨内球面和精铣球道研磨内球面和精铣球道两个工序。

优化的,夹持部101与第一下底座102之间转动角度范围为90度,研磨壳内球面部件2的轴线方向与精铣球道部件3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夹持部101与第一下底座102之间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度,当朝研磨内球面部件2方向转动到底时,铣研磨夹具201的轴线与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平行,当朝精铣球道部件3方向转动到底时,精铣夹具301的轴线与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平行,这样转动角度容易控制。

研磨夹具201和研磨底座203的中间设置有研磨上底座206,研磨夹具的底部202固定在研磨上底座206的上表面。精铣夹具301和精铣底座303中间设置有精铣上底座306,精铣夹具的底部302固定在精铣上底座306的上表面。

研磨壳内球面部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精铣球道部件3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研磨底座203的上方和研磨上底座206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一导轨204和第一导向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轨204上来回移动,精铣底座303的上方和精铣上底座306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二导轨304和第二导向块,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导向块在第一导轨204上来回移动。当研磨壳内球面部件2研磨过内球面后,铣研磨夹具201沿导轨方向远离夹持部101,然后固定部件的夹持部101通过转动到精铣球道部件3处,精铣夹具301沿第二导轨304方向朝夹持部101前进,当到达需要球笼钟形壳内需要精铣球道处时停止,可以实现不同长度、内球面和球道的球笼钟形壳。

研磨夹具的底部202在研磨上底座206的上方沿垂直于第一导轨204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在图中的第一垂直槽205中来回移动。精铣夹具的底部302在精铣上底座306上沿垂直于第二导轨304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在图中的第二垂直槽305中来回移动。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球笼钟形壳。

如图5-6所示,研磨上底座206和第一下底座10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挡屑装置4,精铣上底座306和第一下底座10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挡屑装置4。可以有效的防止对球笼钟形壳处理过程中掉落的碎屑进入到导轨内。

伸缩挡屑装置有两种实施方式。

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是可伸缩挡屑装置4包括折叠部401和遮挡部402,折叠部401展开时为立体矩形,遮挡部402固定在立体矩形上表面的并附在遮挡部402的上表面,遮挡部402的幅宽大于立体矩形上表面的幅宽,折叠部401和遮挡部402横向阵列多个。

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可伸缩挡屑装置4为可伸缩套管。

优化的,还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外壳为L型结构,固定部件、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精铣球道部件3均设置在外壳内,L型结构的拐角部内侧开口。这样防止装置落灰,并且防止碎屑落到装置外,L型结构的拐角部内侧开口可以方便球笼钟形壳的安装。

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步骤如下:

(1)先将夹持部101夹住球笼钟形壳并向水平方向伸出,然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103驱动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当夹持部101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研磨夹具201的中轴线平行,且夹持部101的中轴线与研磨夹具201的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到球笼钟形壳内球面的中轴线的距离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103;

(2)启动第四驱动装置,确定需要研磨内球面的位置,关闭第四驱动装置;启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201向夹持部101靠近研磨一块内球面,然后驱动研磨夹具201远离夹持部101;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研磨内球面的位置;

(3)重复步骤(2),直到研磨全部内球面;

(4)启动第一驱动装置103驱动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当夹持部101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精铣夹具301的中轴线平行,且夹持部101的中轴线与精铣夹具301的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到精铣的球道的中轴线的距离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103;

(5)启动第四驱动装置,确定需要精铣球道的位置,关闭第四驱动装置;启动第三驱动装置,首先驱动精铣夹具301向夹持部101靠近从而精铣一个球道,然后驱动精铣夹具301远离夹持部101;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精铣球道的位置;

(6)重复步骤(5),直到精铣全部球道。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一种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方法,包括固定部件1、研磨壳内球面部件2、精铣球道部件3,固定部件包括夹持部101、第一下底座102、第一驱动装置103;第一驱动装置103驱动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夹持部101夹住球笼钟形壳向水平方向伸出;研磨壳内球面部件包括研磨底座203、研磨夹具201,研磨夹具201设置在研磨底座203的上方。精铣球道部件3包括精铣底座303、精铣夹具301,精铣夹具301设置在精铣底座303的上方。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到达第一工位时,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与研磨夹具201的轴线方向平行,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到达第二工位时,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与精铣夹具301的轴线方向平行。

固定部件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101上的钟形壳绕夹持部101的中轴线转动,研磨夹具201上夹有研磨块,研磨壳内球面部件还包括第五驱动装置207,第五驱动装置207驱动研磨夹具201上的研磨块绕研磨夹具201的中轴线转动。当研磨夹具201的中轴线与夹持部101的中轴线重合时,研磨块和球笼钟形壳内侧有间隙。精铣球道部件3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第六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301上的研磨块绕精铣夹具301的中轴线转动。当精铣夹具301的中轴线与夹持部101的中轴线重合时,研磨块和球笼钟形壳内侧有间隙。通过夹持部101的旋转,使得研磨内球面和精铣球道研磨内球面和精铣球道的两个工装只需要一个夹持部101,只需要人工固定取下一次就能实现研磨内球面和精铣球道两个工序。

优化的,夹持部101与第一下底座102之间转动角度范围为90度,研磨壳内球面部件2的轴线方向与精铣球道部件3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夹持部101与第一下底座102之间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度,当朝研磨内球面部件方向转动到底时,铣研磨夹具201的轴线与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平行,当朝精铣球道部件3方向转动到底时,精铣夹具301的轴线与夹持部101的轴线方向平行,这样转动角度容易控制。

研磨夹具201和研磨底座203的中间设置有研磨上底座206,研磨夹具的底部固定在研磨上底座206的上表面。精铣夹具301和精铣底座303中间设置有精铣上底座306,精铣夹具的底部302固定在精铣上底座306的上表面。

研磨壳内球面部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精铣球道部件3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研磨底座203的上方和研磨上底座206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一导轨204和第一导向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轨204上来回移动,精铣底座303的上方和精铣上底座306的下方设置有匹配的第二导轨304和第二导向块,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导向块在第一导轨204上来回移动。当研磨壳内球面部件2研磨过内球面后,铣研磨夹具201沿导轨方向远离夹持部101,然后固定部件的夹持部101通过转动到精铣球道部件3处,精铣夹具301沿第二导轨304方向朝夹持部101前进,当到达需要球笼钟形壳内需要精铣球道处时停止,可以实现不同长度、内球面和球道的球笼钟形壳。

还包括第七驱动装置和第八驱动装置、第一垂直槽205、第二垂直槽305,第七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201在研磨上底座206的上方沿垂直于第一导轨204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在图中的第一垂直槽205中来回移动。第八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301在精铣上底座306上沿垂直于第二导轨304延伸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在图中的第二垂直槽305中来回移动。

如图5-6所示,研磨上底座206和第一下底座10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挡屑装置4,精铣上底座306和第一下底座10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挡屑装置4。可以有效的防止对球笼钟形壳处理过程中掉落的碎屑进入到导轨内。

伸缩挡屑装置有两种实施方式。

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是可伸缩挡屑装置4包括折叠部401和遮挡部402,折叠部401展开时为立体矩形,遮挡部402固定在立体矩形上表面的并附在遮挡部402的上表面,遮挡部402的幅宽大于立体矩形上表面的幅宽,折叠部401和遮挡部402横向阵列多个。

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可伸缩挡屑装置4为可伸缩套管。

优化的,还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外壳为L型结构,固定部件、研磨壳内球面部件、精铣球道部件3均设置在外壳内,L型结构的拐角部内侧开口。这样防止装置落灰,并且防止碎屑落到装置外,L型结构的拐角部内侧开口可以方便球笼钟形壳的安装。

研磨球笼钟形壳内球面和精铣球笼钟形壳内球道的步骤如下:

(1)先将夹持部101夹住球笼钟形壳并向水平方向伸出,然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103驱动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当夹持部101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研磨夹具201的中轴线重合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103,启动第四驱动装置,需要研磨的内球面的中轴线在研磨夹具201的中轴线水平方向上,关闭第四驱动装置;

(2)启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研磨夹具201上的研磨块伸入球笼钟形壳内侧并与球笼钟形壳内侧有间隙,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启动第七驱动装置向垂直于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方向移动并研磨一块内球面后驱动研磨夹具201往反方向移动,然后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研磨内球面的位置;

(3)重复步骤(2),直到研磨全部内球面,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得研磨块远离球笼钟形壳;

(4)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101在第一下底座102上转动,当夹持部101转动到钟形壳的中轴线与精铣夹具301的中轴线重合时,关闭第一驱动装置103,启动第四驱动装置,需要精铣的球道的中轴线在精铣夹具301的中轴线的水平方向上,关闭第四驱动装置;

(5)启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精铣夹具301上的研磨块伸入球笼钟形壳内侧并与球笼钟形壳内侧有间隙,第三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启动第八驱动装置向垂直于球笼钟形壳的中轴线方向移动并精铣一个球道后驱动精铣夹具301往反方向移动,然后启动第四驱动装置将球笼钟形壳转动一个角度,确定下一个需要精铣球道的位置;

(6)重复步骤(5),直到精铣全部球道,启动第三驱动装置,使得研磨块远离球笼钟形壳。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一导轨204可以设置在研磨底座203上,第一导向块就设置在研磨上底座206的底部,当第一导轨204设置在研磨上底座206的下方,第一导向块就设置在研磨底座203上。第二导轨304和第二导向块也是相同的设计。

如图7-8所示,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修正装置、修正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修正装置固定在第一下底座102上方,且修正驱动装置驱动修正装置转动,所述修正装置的最上端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研磨块相切。

修正装置包括修正下底座51、修正上底座52、支撑杆53、修正杆54,修正驱动装置驱动修正上底座52在修正下底座51的轴线上转动,支撑杆53设置在修正上底座52的侧面,支撑杆53上开设有孔,修正杆54固定在孔内,研磨块的中轴线在修正杆54在水平高度上。当研磨块在研磨完内球面或精铣过内球道后,由于挤压可能出现偏差,这样修正装置在低转速的过程中对研磨块的外表面进行修正,防止下次研磨或精铣因为研磨块的偏位而降低合格率。

优化的,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研磨块为砂轮。

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