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辊型多级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666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多辊型多级轧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多辊型多级轧机”、申请日为2013年12月24日并且申请号为201310720574.1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具备使工作辊主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辊偏移机构的多辊型多级轧机。



背景技术:

如周知那样,在轧制箔材等轧材时使用多级轧机。作为多级轧机,一般使用支承工作辊的中间辊和支承中间辊的支承辊如葡萄串那样以扇状展开的“多辊型的多级轧机”。作为这样的多辊型多级轧机,有6级、12级、14级、20级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公平7-12483号)。

可是,在使用多级轧机轧制轧材时,有在轧机的出侧(下游侧)、发生轧材的轧制方向(长度方向)的端部向上方或下方翘曲等的“长度方向的板弯曲”、或轧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上方或下方翘曲等的“宽度方向的板弯曲”的情况。其原因之一可以考虑是,在薄板轧制中,因轧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润滑状态的差异等而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伸长不同。

但是,以往的多辊型多级轧机并不能说解决了上述长度方向的板弯曲及宽度方向的板弯曲(以后,将两者一起称作“板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所以,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尽量抑制轧制后的轧材向上方或下方翘曲的“板弯曲”的机构的多辊型多级轧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

有关本发明的多辊型多级轧机,是具有轧制轧材的工作辊、支承上述工作辊的支承辊、和为了使上述工作辊在沿着上述轧材的轧制方向的水平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支承辊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辊偏移机构的多辊型多级轧机,将上述支承辊的全部用1个支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上述辊偏移机构构成为,使上述支承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者为了防止板弯曲而反复进行了专心研究,进行了过去的作业实绩中的轧制状况的解析等。结果发现,如果使上下的工作辊在沿着轧材的轧制方向的水平方向移动而偏移,则能够防止板弯曲。

但是,在以往以来存在的多辊型多级轧机中,并不具备使上下的工作辊水平偏移的机构。因此,也考虑使用例如在以往的多级轧机中具备的轧辊凸面控制装置将工作辊水平偏移,但轧辊凸面控制装置是用来控制板形状的装置,即使想要同时进行用于板弯曲防止的偏移和板形状的控制,即想要用一种致动器达到多个目的,也伴随着各种制约条件,是困难的。

所以,本发明的多辊型多级轧机设置使支承辊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辊偏移机构,通过用该机构使支承辊水平移动,能够连锁地使工作辊仅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能够尽量抑制“板弯曲”。

特别是,通过将支承辊的全部用1个支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用辊偏移机构使该支承部件在水平方向移动,被支承部件支承的支承辊及被支承辊支承的工作辊这样的辊群全部向相同方向移动相同量。在使用移动机构仅使一部分辊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中,在万一移动机构故障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辊彼此的干涉这样的不良状况,但在本发明中能够使辊群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上述不良状况。

上述辊偏移机构也可以仅配设在比轧材靠下方侧的支承辊上。

也可以是,上述辊偏移机构包括楔部件和驱动部,所述楔部件沿着上述支承辊的轴心方向进退自如且呈楔子形状,所述驱动部设在上述楔部件的基端侧,将上述楔部件在上述支承辊的轴心方向上进退驱动;上述支承部件的与上述楔部件接触的面沿着上述支承辊的轴心方向为倾斜面。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多辊型多级轧机,能够尽量抑制轧制后的轧材的板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多辊型多级轧机(12级)的主视图。

图2(a)是表示辊偏移机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b)是从图2(a)的上方观察的图(俯视图)。

图3是用12级的多辊型多级轧机示意地表示随着支承辊的水平移动而工作辊水平地偏移的状况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其他多辊型多级轧机的图,图4(a)表示20级多级轧机,图4(b)表示14级多级轧机,图4(c)表示6级多级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零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而,不重复关于它们的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多辊型多级轧机1(以后,也有单称作多级轧机的情况)的图,为12级轧机。

多级轧机1将不锈钢材等轧材2轧制加工为箔材等薄板,具有上下一对配置的工作辊3。

各工作辊3受多个(两个)中间辊4支承,中间辊4受多个(3个)支承辊5支承。换言之,如图1所示,中间辊4及支承辊5为以工作辊3、3为中心如葡萄串那样以扇状展开的配置(多辊型)。

支承辊5经由内置有轴承等轴支承部6(也称作鞍)支承在支承部件16上。支承部件16由单一的部件构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自如地嵌入在轧机壳体7内。具体而言,支承部件16是具有与支承辊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进深的块状的部件,在其上表面上,形成有支承辊5进入那样的凹部。

在支承部件16的凹部且水平方向大致中央部,经由轴支承部6旋转自如地支承着位于工作辊3正下方的支承辊5e。轴支承部6沿着支承辊5e的轴心设有多个。在支承部件16的凹部且其一侧(图1中的左侧),经由轴支承部6旋转自如地支承着沿着轧制方向最上游侧的支承辊5a。此外,在支承部件16的凹部且其另一侧(图1中的右侧),经由轴支承部6旋转自如地支承着沿着轧制方向最下游侧的支承辊5b。

轧材2从上游侧(图1的左侧)朝向下游侧(图1的右侧)经过上述一对工作辊3、3间,在其厚度方向上被轧制。在工作辊3的入侧及出侧,分别为了沿着轧制路线平滑地导引轧材2等而设有带材导引机构8。

除此以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辊型多级轧机1中,具备为了使工作辊3、3在沿着轧材2的轧制方向的方向(以后,也有单记作水平方向的情况)上移动而使支承辊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辊偏移机构10。

该辊偏移机构10设在支承部件16的沿着水平方向的一方缘(是上游侧的缘,图1中的左侧缘)、和支承部件16的沿着水平方向的另一方缘(是下游侧的缘,图1中的右侧缘)上。

通过配备在上游侧的辊偏移机构10a和配备在下游侧的辊偏移机构10b连动动作,支承部件1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而,能够使支承辊5a、5e、5b向同方向水平移动相同量(图2(b)所示)。换言之,将在图1中用“+”表示中心的支承辊5a、5e、5b通过辊偏移机构10水平移动。即,由支承部件16和辊偏移机构10a、10b构成辊群移动机构。

在图2(a)中,以立体图表示使支承部件16运动的辊偏移机构10(上游侧的辊偏移机构10a)。图2(a)的纸面左斜下方的部分是本机构的正面,是在图1中呈现的部分。

辊偏移机构10配置在固定于轧机壳体7上的支承体13内。在支承体13与支承部件16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呈楔子形状的楔部件14沿着支承辊5a的轴心方向进退自如。支承部件16的与楔部件14接触的面沿着支承辊5a的轴心方向为倾斜面12。

楔部件14受设在其基端侧的驱动部15在前后方向上进退驱动,如果楔部件14进入(插入到支承部件16与支承体13之间),则支承部件16与支承体13的间隙打开,支承部件16向下游侧(图1的右侧)移动,进而,支承辊5a、5e、5b向箭头a侧(轧制方向下游侧)移动。如果楔部件14退出(被从支承部件16与支承体13之间拔出),则支承部件16与支承体13的间隙变小,支承部件16向上游侧(图1的左侧)移动,进而,支承辊5a、5e、5b向箭头b侧(轧制方向上游侧)移动。

另外,为了使楔部件14高响应性地动作,也可以在楔部件14与支承部件16及支承体13之间设置例如滑动滚针轴承(未图示),使滑动面的摩擦阻力降低。

在支承部件16的另一方缘上也设有辊偏移机构10b。该辊偏移机构10b的结构与支承部件16的一方缘的结构大致相同,为相对于经过工作辊3的中心的上下轴心线对称的构造。

如图2(b)所示,控制这些配备在上游侧的辊偏移机构10a和配备在下游侧的辊偏移机构10b的水平移动量,以使其总为相反朝向且总为相同量。结果,能够使支承部件16向上游侧或下游侧平顺地移动。这里,为了使辊偏移机构10a和辊偏移机构10b的水平移动量相同,也可以通过精密地测量楔部件14的轴向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未图示)总是测量,进行两辊偏移机构10a、10b的楔部件14的位置控制,也可以将两辊偏移机构10a、10b用例如千斤顶机构相互连结,机械地同步。

如果是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支承部件16、辊偏移机构10a、10b,则能够在使支承辊5a、5e、5b的位置关系完全相同的状态下向相同方向移动相同量,即使万一辊偏移机构故障,也不会发生辊彼此干涉这样的不良状况。辊偏移机构10的动作、即工作辊3的水平移动,既可以在轧制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轧制中进行。

另外,在使辊偏移机构10移动的驱动部15中,以负荷载荷、移动速度、响应性、维护性、所需空间等的观点选择适当的致动器,可以使用液压缸、马达或千斤顶等。

图3是表示使用上述一对辊偏移机构10a、10b使最上游侧的支承辊5a、最下游侧的支承辊5b及它们之间的支承辊5e向相同方向(例如上游侧)移动的情况下的辊的移动状况的图。

如图3所示,如果使一对辊偏移机构10a、10b动作,则支承辊5a、5e、5b移动,接触载置在移动后的支承辊5a、5e、5b上的中间辊4向上游侧移动,与此连动,接触载置在中间辊4上的工作辊3向上游侧移动。

工作辊3的偏移量、换言之支承辊5a、5e、5b的水平移动量根据轧材2的材质、轧材2的截面形状(是否是异形截面)、润滑的状况等而不同。例如,在是下层容易延展、上层不易延展的轧材2、在多级轧机1的出侧(下游侧)向上翘曲那样的板弯曲状况的情况下,较多的是如果使下侧的支承辊5向上游侧偏移而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作为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优点,可以举出例如即使不设置相互检查辊偏移机构10a、10b的楔部件14的移动量这样的安全装置、水平移动也总为相同方向、相同量这一点。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都是例示,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味着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价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支承部件16及一对辊偏移机构10a、10b安装在位于轧材2的下方侧的支承辊5a、5e、5b上的多级轧机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将比轧材2靠上方侧的支承辊5c、5f、5d用1个支承部件16支承,在与上方侧的支承辊5c、5f、5d对应的支承部件16上设置辊偏移机构10a、10b,使在图1中标记了“×”的支承辊5c、5f、5d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也可以将辊偏移机构10构成为,将比轧材2靠下方侧的支承辊5a、5e、5b和上侧的支承辊5c、5f、5d分别用支承部件16支承,在各支承部件16上设置辊偏移机构10a、10b。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20级、14级、6级的多辊型多级轧机中设置辊偏移机构,采用本发明的技术。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是,将中心标记有“+”及/或“×”的支承辊用1个支承部件16支承,通过辊偏移机构10使该支承部件1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使下侧及/或上侧的工作辊在水平方向上偏移。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多辊型多级轧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