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478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类轴承、轴承辊的油雾润滑系统,特别涉及ー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开放式油雾润滑系统在设备终端处的油雾浓度和油雾压力。
背景技术
取向及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轧制采用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RCM机组),其支撑辊为轴承辊,轴承采用油雾润滑的润滑方式。油雾润滑是ー种高效能的润滑方式,油液在油雾发生器内被压缩空气雾化经传送管道输送至轴承,压缩空气压カ和温度、给油量和油温以及油雾传输管道终端压力、出口浓度等參数对润滑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上述RCM机组发生过多次油雾润滑系统故障,甚至发生过支撑辊轴承因油雾润滑不足导致轴承烧损的严重故障。目前油雾润滑系统的给油量、压カ等重要參数没有形成系 统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油雾传输管道终端的压カ和出口油雾浓度无法检測。油雾润滑装置为开放式,输出终端需要一定保压性,油雾才能正常发生,并且目前没有适用的相关检测设备。目前较为流行的測量油雾浓度的相关设备主要为运用自动粒子计数器和红外气体分析仪等精密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能够测量油雾管道出ロ处的油雾浓度和压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其包括,连接体,具有一腔体,连接于油雾输出终端;放气阀,其为一管体,下端开ロ,管体两侧对称开设至少三对大小相同的卸压放气孔;油雾吸附体,设置于连接体腔体内;压力表,设置于连接体内。进ー步,所述的连接体为橡胶体,并通过一环形抱箍连接于油雾输出終端。又,所述的油雾吸附体为脱脂棉。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气阀管体两侧各开设五个大小相同的卸压放气孔,对称布置。本实用新型放气阀两侧分布直径一致的卸压放气孔,以便结合压力表计算流量,保持油雾润滑系统的工作连续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油雾润滑检测装置成本低廉、操作简单。2、适用于类似RCM机组的需要終端保压的开放式油雾润滑系统。3、为现场油雾润滑エ艺參数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0016]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气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參见图I、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其包括,连接体1,具有一腔体10,连接于油雾输出終端100 ;放气阀2 ,其为一管体,下端开ロ,管体两侧各开设五个大小相同的卸压放气孔21,对称布置;油雾吸附体3,设置于连接体I腔体10内;压力表4,设置于连接体I腔体1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体I为橡胶体,并通过一环形抱箍5连接于油雾输出终端。所述的油雾吸附体3为脱脂棉。将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形抱箍紧固与油雾输出終端,保证装置的整体密封性。填充脱脂棉等油雾吸附体(填充前称重W1),以便吸附油雾后用称重法测出油雾中含油量。根据现场实际调节放气阀,至少保持一对卸压放气孔畅通,并计算卸压空面积S=n r2。r=卸压孔半径、η=畅通的卸压放气孔数量。开通油雾润滑系统,连续工作5min或一段时间(t)不等,读出压力表压カ值P。取出吸附油雾后的脱脂棉,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W2),得出油雾重量W=W2-W1。根据Bernoul I i方程可以估算出在t时间内卸压气体总流量V,最终计算出油雾润滑終端油雾浓度p。本实用新型根据检测结果,优化了油雾润滑发生器的參数设置,如不同支撑辊轴承的油雾发生器的给油量、压缩空气压カ等,并予以规范化、标准化。使得支撑辊轴承润滑性得到保障,以避免因润滑能力不够导致轴承烧损。本实用新型便于油雾润滑系统日常点检维护,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提高了使用寿命O
权利要求1.一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体,具有一腔体,连接于油雾输出終端; 放气阀,其为一管体,下端开ロ,管体两侧对称开设至少三对大小相同的卸压放气孔; 油雾吸附体,设置于连接体腔体内; 压カ表,设置于连接体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体为橡胶体,并通过一环形抱箍连接于油雾输出終端。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雾吸附体为脱脂棉。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气阀管体两侧各开设五个大小相同的卸压放气孔,对称布置。
专利摘要一种开放式油雾润滑检测装置,其包括,连接体,具有一腔体,连接于油雾输出终端;放气阀,其为一管体,下端开口,管体两侧对称开设至少三对大小相同的卸压放气孔;油雾吸附体,设置于连接体腔体内;压力表,设置于连接体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测量油雾管道出口处的油雾浓度和压力。
文档编号F16N29/00GK202647157SQ2012202550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徐坡, 张军, 陆永强, 陈建兵, 吕春国, 周桂岭, 赵政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