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弯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60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弯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当代机械加工领域中,管材弯制广泛应用在油气传输,能量传输,仪器仪表连接等不同工况环境下,现有的管材弯制工装一般都是固定管材一端,通过向管材另一端施加压力使之形成固定的弯折角度,但是这种一端固定另一端弯折的方式形成的管材弯曲角度较大,且管材在弯折时内侧会出现起皱或者撕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向弯管装置,能够解决管材弯制过程中内壁收缩起皱的现象,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管材的弯曲半径,满足机械加工中的定制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双向弯管装置,其包括液压缸动力装置,仿形轮组、预弯轮组、成型模具、第一角度调节连杆、第二角度调节连杆和固定杆,液压缸动力装置缸底与所述成型模具固定连接,液压缸动力装置缸头与所述固定杆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第一预弯轮组、第一仿形轮组和所述成型模组通过连接曲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第二预弯轮组、第二仿形轮组和所述成型模具通过连接曲板依次活动连接,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曲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第一预弯轮组、第一仿形轮组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第二预弯轮组、第二仿形轮组以所述液压缸动力装置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液压缸动力装置缸头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中心点,从而便于第一角度调节连杆和第二角度调节连杆固定时以液压缸竖直中心线为中心线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长度相同,从而使液压缸动力装置运动时第一角度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同时运动使管材两端受力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间通过第一内螺纹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杆匹配;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设置第二空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弯轮组通过连接曲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杆匹配;

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杆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间通过第二内螺纹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杆匹配;所述第四连杆一端设置第四空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弯轮组活动连接,所述第四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杆匹配;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角度调节连杆的长度,调整管材的弯曲半径。

进一步,所述第一仿形轮组、第二仿形轮组均通过连接曲板与所述成型模具的中心活动连接,在弯曲管材时使仿形轮组和预弯轮组能够绕着成型模具弯转。

进一步,所述成型模具、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外缘均为凹槽型轮组,所述凹槽的尺寸均相同,能够将管材匹配在模具和轮组间防止管材滑动。

进一步,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位于所述成型模具正下方,管材插入所述成型模具下方和所述仿形轮组、所述预弯轮组上方的空隙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外套设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二连杆外套设第二固定装置,便于将连杆从外螺纹中旋进或者旋出,调整角度连接杆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的外径相同,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的外径均小于所述成型模具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连接曲板为长方形板或者中间为长方形两端为半圆形板,所述连接曲板两端分别设置活动连接孔;从而可以将角度调节连杆、仿形轮组、预弯轮组和成型模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双向同时弯曲管材,最大限度的降低管材的弯曲半径;

2、仿形轮组使管材按照预定方向和角度弯曲,预弯轮组在管材外围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止管材弯制过程中内壁收缩起皱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所述的弯管工装可以便携式工作,弯制成型不同规格和材质的管材,效率及成型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满足机械加工中的定制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向弯管装置主视图。

图2为仿形轮组、预弯轮组和成型模具弯制管材示意图。

图3为液压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顺利实施。

实施例1

一种双向弯管装置,其包括液压缸动力装置1、仿形轮组、预弯轮组、成型模具2、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第二角度调节连杆5和固定杆3,液压缸动力装置1缸底与所述成型模具2固定连接,液压缸动力装置1缸头与所述固定杆3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杆3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所述固定杆3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5;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第一预弯轮组6、第一仿形轮组7和所述成型模组2通过连接曲板8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5、第二预弯轮组9、第二仿形轮组10和所述成型模具2通过连接曲板8依次活动连接,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曲板8的两端;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第一预弯轮组6、第一仿形轮组7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5、第二预弯轮组9、第二仿形轮组10以所述液压缸动力装置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所述液压缸动力装置1缸头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杆3的中心点,从而便于第一角度调节连杆和第二角度调节连杆固定时以液压缸竖直中心线为中心线轴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连杆5长度相同,从而使液压缸动力装置运动时第一角度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同时运动使管材两端受力相同。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包括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所述第一连杆11和所述第二连杆12间通过第一内螺纹杆13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一端与所述固定杆3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杆13匹配;所述第二连杆12一端设置第二空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弯轮组6通过连接曲板8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杆12匹配;

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杆5包括第三连杆14和第四连杆15,所述第三连杆14和所述第四连杆15间通过第二内螺纹杆16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4一端与所述固定杆3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杆16匹配;所述第四连杆15一端设置第四空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弯轮组9通过连接曲板活动连接,所述第四空腔内壁设置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杆16匹配;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角度调节连杆的长度,调整管材的弯曲半径。

所述第一仿形轮组7、第二仿形轮组10均通过连接曲板与所述成型模具2的中心活动连接,在弯曲管材时使仿形轮组和预弯轮组能够绕着成型模具弯转。

所述成型模具2、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外缘均为凹槽型轮组,所述凹槽的尺寸均相同,能够将管材匹配在模具和轮组间防止管材滑动。

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位于所述成型模具2正下方,管材插入所述成型模具下方和所述仿形轮组、所述预弯轮组上方的空隙间。

所述第一连杆4外套设第一固定装置17、所述第二连杆5外套设第二固定装置18,便于将连杆从外螺纹中旋进或者旋出,调整角度连接杆的长度。

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的外径相同,所述仿形轮组和所述预弯轮组的外径均小于所述成型模具2的外径。

所述连接曲板8为长方形板或者中间为长方形两端为半圆形板,所述连接曲板8两端分别设置活动连接孔;从而可以将角度调节连杆、仿形轮组、预弯轮组和成型模具连接。

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旋转第一内螺纹杆13通过其两端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伸入的长度调整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的长度,同时相同的方法相应调节第二角度调节连杆5,使之满足实际管材的实际生产需要,同时第一角度调节连杆4和第二调节连杆5的长度和张开角度相同;

将需要弯折的管材插入成型模具2下方、仿形轮组和预弯轮组的上方,启动液压缸动力装置1,则液压缸动力装置1缸头部分活塞则会启动,带动固定杆3和固定于固定杆3两端的角度调节连杆运动,从而带动液压缸动力装置1两侧的预弯轮组和仿形轮组的运动,预弯轮组在管材外围施加压力,使管材在成型模具2外围被压制成预定弧度的弯管,预弯轮组可以起到提前稳定管材的作用,防止管材在弯曲时内侧出现折皱,保护管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