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滚插复合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17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滚插复合机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滚插机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滚插复合机床。



背景技术:

滚插机床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制齿设备,能加工各种内齿以及无法滚齿加工的外齿,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但由于机床在加工时需要刀具倾斜一个角度,在一些结构紧凑的地方可能存在干涉,而且滚插对刀具要求高,其加工成本也相应变得较高。

插齿机床作为一种技术高度成熟的设备是加工齿轮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设备,但由于是间歇性加工,其加工效率较低。

而滚插复合机床就是这两种工艺相互补充完善的一种方案,用户既能进行滚插复合加工,也能作为单独的插齿机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滚插复合机床,以解决滚插机床在一些结构紧凑部位无法加工,以及低精度齿轮、高成本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滚插复合机床,包括床身、设置在床身上的立柱及工作台,还包括刀架模块,所述刀架模块通过滑板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滑板机构主要由滑块、壳体、芯轴、接盘、齿轮及齿轮轴组成;所述轮齿固定在接盘上,接盘固定在芯轴上,芯轴通过轴承设置在壳体上,壳体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在驱动源Ⅰ的驱动下带动壳体沿立柱上下滑动,由驱动源Ⅱ驱动旋转的齿轮轴通过端头处的齿部与齿轮相啮合,带动接盘转动,所述刀架模块设置在接盘上。

进一步,所述齿轮与壳体间设有锁定油缸。

进一步,所述驱动源Ⅱ为蜗轮蜗杆机构。

进一步,所述刀架模块主要由底座、滑台及电主轴系统组成,所述电主轴系统通过滑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滑台在驱动源Ⅲ的驱动下带动电主轴系统沿底座左右移动。

进一步,所述滑台与底座间设有锁紧油缸Ⅱ。

进一步,所述底座采用三角导轨。

进一步,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接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滚插复合机床结合了传统滚插机床和插齿机床的各自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滚插机床,滚插复合机床的滑板机构和刀架模块不仅能达到承载高转速的径向载荷要求,完成高效滚插功能,还能达到承载直线往复运动所带来的大轴向载荷要求,完成有效的插齿功能。解决了滚插机床在一些结构紧凑部位无法加工,以及低精度齿轮、高成本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机床设备的加工使用范围,增加了设备的使用价值,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滚齿刀架模块偏转状态结构简图;

图3为滑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齿轮轴与蜗轮蜗杆机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5为刀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立式滚插复合机床,包括床身1、设置在床身1上的立柱5及工作台2,还包括刀架模块3,所述刀架模块3通过滑板机构4设置在立柱5上;所述滑板机构4主要由滑块41、壳体42、芯轴43、接盘44、齿轮45及齿轮轴46组成;所述轮齿45固定在接盘44上,接盘44固定在芯轴43上,芯轴43通过轴承设置在壳体42上,壳体42固定在滑块41上,所述滑块41在驱动源Ⅰ的驱动下带动壳体42沿立柱5(Z轴)上下滑动,由驱动源Ⅱ驱动旋转的齿轮轴46通过端头处的齿部47与齿轮45啮合,带动接盘44绕芯轴轴线(X轴)转动,刀架模块3设置在接盘上,从而实现刀架模块3的偏转。

滚插机床在滚插内直齿时,刀具6与工作台2轴线需成一定角度才能完成加工,而在一些结构紧凑的地方则存在干涉情况,导致无法完成加工。该复合机床中的滑板机构4可实现刀架模块3沿Z轴的移动及绕X轴的偏转,在滚插加工存在干涉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刀架模块3姿态,同时将滚插刀具更换成插齿刀具,即可完成插直齿功能,解决了现有滚插机床在滚插直尺时因存在干涉问题而导致无法加工的难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45与壳体42间设有锁定油缸,在刀架模块3旋转到位后,通过锁定油缸可实现对齿轮45的锁定,防止刀架模块3再偏转。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源Ⅱ为蜗轮蜗杆机构48。

本实施例中,所述刀架模块3主要由底座31、滑台32及电主轴系统33组成,所述电主轴系统33通过滑台32设置在底座31上,所述滑台32在驱动源Ⅲ的驱动下带动电主轴系统33沿底座31(Y轴)左右移动。

具体的,底座31固定设置在接盘44上,安装刀具6的电主轴系统33固定在滑台33上,底座31采用三角导轨与滑台32连接,在保证良好导向性的同时提高冲击载荷,滑台32由驱动源Ⅲ驱动到达加工位后,由设置在滑台32与底座31间的锁紧油缸Ⅱ34锁紧,电主轴系统33可根据加工对象不同而提供不同的转速以满足加工需求。此处的驱动源Ⅲ可为电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