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24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款汽车摄像头屏蔽壳产品,如图4-6,该屏蔽壳采用不锈钢材料,产品形状依靠A、B、C三条边折弯而成,折弯对接处需铆接在一起。上述铆接工序因难度较大,传统加工方式一般是先用级进模将零件折弯成型,然后再用单工序铆接,而,单工序铆接存在效率低,品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铆接模块,所述上模部分和所述下模部分通过限位件相对设置;

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斜楔顶杆、卸料板、凸模和斜楔;

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斜楔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且所述斜楔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斜楔顶杆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然后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斜楔接触;所述凸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另一端贯穿所述卸料板;

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下模板、所述下垫板、所述下模座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多对相对设置的浮升销对;

所述铆接模块嵌入到所述下模部分,所述铆接模块包括:铆接滑块座、铆接滑块、铆接凸模固定块、铆接凸模和铆接凹模;

所述铆接滑块座与所述斜楔组成斜楔机构,且在所述铆接滑块座的顶端设置滑槽,所述铆接滑块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的滑槽内;所述铆接滑块的底面上设置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所述铆接凸模的一端锁紧在所述铆接滑块的底面,另一端从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的底面穿出;所述铆接滑块座设置在与所述铆接凸模匹配的所述铆接凹模的上方,所述铆接凹模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铆接顶块、铆接顶杆和第一弹簧,所述铆接顶块通过所述铆接顶杆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滑块复位杆和第二弹簧,且所述滑块复位杆贯穿所述铆接凹模;所述铆接凹模内设置卡块,且所述卡块突出所述铆接凹模朝向所述铆接滑块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结构还包括铆接复位杆,所述铆接复位杆与所述铆接滑块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卸料板为弹压式卸料板。

优选地,所述卸料板的底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垫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卸料板、所述下模板、所述下垫板的长宽规格相同。

优选地,所述铆接滑块的主体结构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滑块座的竖直侧面贴近,且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竖直侧面顶端设置的滑槽内,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在所述滑槽内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凹模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弹簧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铆接工艺集成在屏蔽壳产品成型落料级进模中,省去了单独铆接工序,明显提升加工效率,提升产品一致性好,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验证,冲压件尺寸相当稳定,产品实用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铆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屏蔽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4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述汽车摄像头屏蔽壳铆接模具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铆接模块,所述上模部分和所述下模部分通过限位件相对设置;

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固定板3、斜楔顶杆4、卸料板5、凸模6和斜楔7;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斜楔7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且所述斜楔7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斜楔顶杆4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1、所述上垫板2,然后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斜楔7接触;所述凸模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另一端贯穿所述卸料板5;

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9、下垫板10和下模座11;所述下模板9、所述下垫板10、所述下模座11按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下模板9的上表面设置多对相对设置的浮升销对;

所述铆接模块嵌入到所述下模部分,所述铆接模块包括:铆接滑块座13、铆接滑块14、铆接凸模固定块15、铆接凸模16和铆接凹模17;

所述铆接滑块座13与所述斜楔7组成斜楔机构,且在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顶端设置滑槽,所述铆接滑块14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滑槽内;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上设置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所述铆接凸模16的一端锁紧在所述铆接滑块14的底面,另一端从所述铆接凸模固定块15的底面穿出;所述铆接滑块座13设置在与所述铆接凸模16匹配的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上方,所述铆接凹模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铆接顶块18、铆接顶杆21和第一弹簧19,所述铆接顶块18通过所述铆接顶杆21与所述第一弹簧19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滑块复位杆22和第二弹簧,且所述滑块复位杆22贯穿所述铆接凹模17;所述铆接凹模17内设置卡块23,且所述卡块23突出所述铆接凹模17朝向所述铆接滑块14的平面。

更详细的解释说明:

(一)所述结构还包括铆接复位杆20,所述铆接复位杆20与所述铆接滑块座13固定连接。

(二)所述卸料板5为弹压式卸料板。

(三)所述卸料板5的底面与所述下模板9的上表面相对设置。

(四)所述上垫板2、所述固定板3、所述卸料板5、所述下模板9、所述下垫板10的长宽规格相同。

(五)所述铆接滑块14的主体结构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滑块座13的竖直侧面贴近,且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的顶端装入所述铆接滑块座13竖直侧面顶端设置的滑槽内,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在所述滑槽内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侧面与所述铆接凹模17平行。

(六)所述第一弹簧19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弹簧座上。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实现铆接工艺的模具结构。屏蔽壳级进模可以将料带通过冲孔、折弯、铆接等工序将产品一次性成型,本实用新型为这套模具的铆接部分,见图1和图2,其余工序图中未画出。图1表示的是模具铆接部分的开模状态,图2是合模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开模状态时,斜楔7受斜楔顶杆4的弹力,使斜楔7下沉一段距离。在冲压过程中斜楔7先达到工作位置,凸模6才开始工作。

料带12由浮升销8抬升在下模面上,料带12在送料方向自由送进。下模铆接部为一个模块,铆接滑块座13、铆接滑块14、铆接凸模固定块15、铆接凸模16和铆接凹模17均装在下模板9的型孔内水平直线滑动,见图3。

铆接滑块座13固定在铆接凹模17上面,使铆接凸模16在随铆接滑块14的运动中与铆接凹模17保持准确的间隙。铆接凹模17下面有铆接顶块18和铆接弹簧座19,屏蔽壳24铆接后靠铆接顶杆21和铆接顶块18顶离铆接凹模17,卡块23限定屏蔽壳产品24不被铆接凸模16带起来。

合模时,卸料板5先将料带12压紧在下模板9平面上,然后斜楔7先推动铆接滑块座13向模具前方滑动到限定位置,此时屏蔽壳24待铆接边进入铆接凸模16与铆接凹模17之间的空间内。模具再继续下行,斜楔7和铆接滑块座13保持原位不动,凸模6压在铆接滑块14上面,这时铆接凸模16被压入屏蔽壳24材料中,将屏蔽壳24铆紧。开模时,铆接凸模16随滑块复位杆22上升,屏蔽壳24同时被铆接顶块18顶离铆接凹模17,卡块23限定屏蔽壳24不被铆接凸模16带起来。最后铆接模块被铆接复位杆20复位,完成一个铆接循环。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铆接工艺集成在屏蔽壳产品成型落料级进模中,省去了单独铆接工序,明显提升加工效率,提升产品一致性好,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验证,冲压件尺寸相当稳定,产品实用效果良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