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控中心的改进型滑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070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数控中心的改进型滑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机床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控中心的改进型滑鞍。



背景技术:

数控中心用来对部分工件进行铣面等加工时需要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再将工作平台放置固定在滑鞍上进行加工,以便通过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式度工件进行多方位的加工。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过热又会影响工件的质量,因此需要采取喷洒冷却油的方式对工作平台上内的工件进行冷却。冷却油经过喷洒在工件和工作平台上后会沿着工作平台下流,流到滑鞍上,长时间会凝结成块状或者糊状的油泥,对工作平台和滑鞍的准确运转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地清除滑鞍上的油污。现有的办法是通过中断加工配合人工清除,操作繁琐,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粉剂制作的下粉筛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数控中心的改进型滑鞍,包括一个长方体形的滑鞍主体,所述滑鞍主体的下端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鞍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长方体形的滑鞍外体,所述滑鞍外体的下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矩形槽,且所述滑鞍外体通过该矩形槽紧密卡合固定在所述滑鞍主体上,所述滑鞍外体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通体设置有两个导油槽,且该导油槽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所述滑鞍外体的左右边缘分别设置有两个导油缺口,所述导油缺口的底面为斜坡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滑鞍主体用于设置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并与滑鞍外体组合形成整个滑鞍,具有制造简单,承压更强的优点。滑鞍外体上的导油槽和导油缺口用于引导冷却油外流,防止冷却油在滑鞍外体上淤积。将导油槽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形状,以及将导油缺口设置成底面为斜坡面的形状有利于冷却油流动。

进一步,为了使得滑鞍外体与滑鞍主体连接得更加牢固和稳定,在所述滑鞍外体通过四个螺栓与所述滑鞍主体连接,且四个该螺栓分别位于所述滑鞍外体上端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为了使得滑鞍主体和滑鞍外体形成阶梯状结构,便于后期更好的清理冷却油,所述滑鞍外体的长度比所述滑鞍主体的长度小10-20cm,且所述滑鞍外体位于所述滑鞍主体的中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通过将滑鞍设计成由滑鞍主体和滑鞍外体组合而成的形式,并在滑鞍外体上设置导油槽和导油缺口及时合理地引导冷却油,避免了冷却油对滑鞍的的运行造成影响,提高了整个加工中心的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数控中心的改进型滑鞍,具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滑鞍主体1。滑鞍主体1的下端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1a,滑鞍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长方体形的滑鞍外体2。滑鞍外体2的下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矩形槽,且滑鞍外体2通过该矩形槽紧密卡合固定在滑鞍主体1上。滑鞍外体2的长度比滑鞍主体1的长度小10-20cm,且滑鞍外体2位于滑鞍主体1的中部。在滑鞍外体2通过四个螺栓与滑鞍主体1连接,且四个该螺栓分别位于滑鞍外体2上端的四个角上。滑鞍外体2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通体设置有两个导油槽2a,且该导油槽2a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滑鞍外体2的左右边缘分别设置有两个导油缺口2b,导油缺口2b的底面为斜坡面。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滑鞍主体1用于设置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1a,并与滑鞍外体2组合形成整个滑鞍,具有制造简单,承压更强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滑鞍主体1和滑鞍外体2之间通过在上端设置四个螺栓来加强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滑鞍主体1和滑鞍外体2在规格上的一个优选,滑鞍外体2的长度大于滑鞍主体1的长度10cm,也就是滑鞍主体1的前后两端露出滑鞍外体2的前后两端各5cm。露出的滑鞍主体1一方面增大了整个实用新型的面积,便于在受到冷却油污染后进行清理。滑鞍外体2上的导油槽2a和导油缺口2b用于引导冷却油外流,防止冷却油在滑鞍外体2的上表面淤积。将导油槽2a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形状,以及将导油缺口2b设置成底面为斜坡面的形状有利于冷却油流动,有效地防止了随着年长月久,淤积干结的冷却油对滑鞍和工作平台的运行造成影响。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