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383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自动化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自带刀库的数控机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运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时,常常会发生刀具磨损或刀具断裂的现象,若不能及时发现,则会提高产品的不良率,甚至对数控机床的主轴、夹具以及精度等造成严重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数控机床在进行机械加工时不能及时发现刀具磨损或刀具断裂的缺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检测件和设于检测件一侧的传感器;所述检测件包括固定于支架上的套筒和插接于套筒内的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套筒外部,所述检测杆上设有弹性元件。

本技术方案的检测装置安装于数控机床上,在设定的每个周期性的时间中,定时检测刀具的完整性,如若刀具出现异常情况,检测装置将传输信号给数控机床,使数控机床停止作业,并由工作人员进行刀具的检查或更换。

当运用本技术方案的检测装置对刀具进行检测时,检测杆位于所述待检刀具的正下方,且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检测杆可在套筒内运动。首先,对刀具进行对刀,即,当刀具初次使用时,数控机床设定程序,使刀具下降,直到刀具接触检测杆,并将检测杆下压后,传感器感应到检测杆并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提示刀具正常,此时刀具停止下降,数控机床记录刀具的下降距离,且此下降距离作为之后刀具检测过程中刀具下降的固定距离,完成对刀。

检测过程中,数控机床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使刀具下降上述固定距离,检测杆上延伸至套筒外部的一端与待检测刀具接触,且在刀具持续下降过程中,同时将检测杆下压,当检测杆下压至传感器可检测到的范围时,传感器感应到检测杆后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则刀具完整,数控机床可继续启动作业;反之,当刀具下降至固定的距离后,没有接触到检测杆或者检测杆未被下压至传感器可检测到的范围内,则证明此时刀具出现磨损或断裂,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提示刀具异常,由工作人员对刀具进行进一步地检查或更换。通过本技术方案的检测装置,及时发现刀具异常,避免刀具磨损或断裂造成的产品不良率高以及避免了刀具磨损对数控机床造成的严重破坏。

并且,由于本技术方案的检测杆上设有弹性元件,当对刀具检测完成后,刀具上升,则检测杆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不影响对刀具的下一次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杆包括插接杆和设于插接杆两端的接触端和感应端,所述接触端和感应端分别延伸至套筒的外部;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插接杆上,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感应端的延长线上。

所述插接杆位于所述套筒内部,且通过设于插接杆上的弹性元件,使得所述插接杆可在套筒中往复运动。所述插接杆的两端延伸至套筒外部,且插接杆两端端部分别为与刀具接触的接触端,以及由传感器感应的感应端。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感应端的延长线上,使得插接杆被下压后,感应端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得感应端进入传感器的感应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端为不锈钢接触端。

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避免接触端因为锈蚀磨损而影响对刀具的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端和感应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由于接触端和感应端的直径均大于套筒内径,使得检测杆不会从套筒中脱落,并且由于两端端部始终位于套筒外部,从而限定了检测杆的活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端到套筒的距离范围为4mm-12mm。

在初始位置时,接触端距离套筒4mm-12mm,从而使得检测杆被压到极限位置时,所述感应端额外延伸出的距离为4mm-1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一圈凸台。

通过所述凸台将套筒卡固于所述支架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检测杆上。

所述复位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且套筒底部的内径,即套筒上靠近感应端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弹簧的直径,从而避免了复位弹簧掉落出套筒,影响其复位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为接近开关。

当检测杆进入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接近开关就能无接触,无压力、无火花、迅速发出电气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的外部设有保护盒。

避免了传感器受数控机床恶劣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安装座。

通过安装座将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数控机床上,使其与数控起床一体化,便于搬运和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检测过程中,数控机床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使刀具下降上述固定距离,检测杆上延伸至套筒外部的一端与待检测刀具接触,且在刀具持续下降过程中,同时将检测杆下压,当检测杆下压至传感器可检测到的范围时,传感器感应到检测杆后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则刀具完整,数控机床可继续启动作业;反之,当刀具下降至固定的距离后,没有接触到检测杆或者检测杆未被下压至传感器可检测到的范围内,则证明此时刀具出现磨损或断裂,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提示刀具异常,由工作人员对刀具进行进一步地检查或更换。通过本技术方案的检测装置,及时发现刀具异常,避免刀具磨损或断裂造成的产品不良率高以及避免了刀具磨损对数控机床造成的严重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架;11、安装座;20、检测件;21、套筒;211、凸台;22、检测杆;221、插接杆;222、接触端;223、感应端;23、弹性元件;30、传感器;31、保护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支架10、设于支架10上的检测件20和设于检测件20一侧的传感器30;所述检测件20包括固定于支架10上的套筒21和插接于套筒21内的检测杆22,所述检测杆22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套筒21外部,所述检测杆22上设有弹性元件23。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安装于数控机床上,在设定的每个周期性的时间中,定时检测刀具的完整性,如若刀具出现异常情况,检测装置将传输信号给数控机床,使数控机床停止作业,并由工作人员进行刀具的检查或更换,且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件20设于所述支架10的端部,方便刀具检测。

具体地,当运用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对刀具进行检测时,检测杆22位于所述待检刀具的正下方,且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检测杆22可在套筒21内运动。首先,对刀具进行对刀,即,当刀具初次使用时,数控机床设定程序,使刀具下降,直到刀具接触检测杆22,并将检测杆22下压后,传感器30感应到检测杆22并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提示刀具正常,此时刀具停止下降,数控机床记录刀具的下降距离,且此下降距离作为之后刀具检测过程中刀具下降的固定距离,完成对刀。

检测过程中,数控机床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使刀具下降上述固定距离,检测杆22上延伸至套筒21外部的一端与待检测刀具接触,且在刀具持续下降过程中,同时将检测杆22下压,当检测杆22下压至传感器30可检测到的范围时,传感器30感应到检测杆22后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则刀具完整,数控机床可继续启动作业;反之,当刀具下降至固定的距离后,没有接触到检测杆22或者检测杆22未被下压至传感器可检测到的范围内,则证明此时刀具出现磨损或断裂,传感器30发送信号至数控机床提示刀具异常,由工作人员对刀具进行进一步地检查或更换。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及时发现刀具异常,避免刀具磨损或断裂造成的产品不良率高以及避免了刀具磨损对数控机床造成的严重破坏。

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检测杆22上设有弹性元件23,当对刀具检测完成后,刀具上升,则检测杆22在弹性元件23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不影响对刀具的下一次检测。

如图3所示,所述检测杆22包括插接杆221和设于插接杆221两端的接触端222和感应端223,所述接触端222和感应端223分别延伸至套筒21的外部;所述弹性元件23设于所述插接杆221上,所述传感器30设于所述感应端223的延长线上。所述插接杆221位于所述套筒21内部,且通过设于插接杆221上的弹性元件23,使得所述插接杆221可在套筒21中往复运动。所述插接杆221的两端延伸至套筒21外部,且插接杆221两端端部分别为与刀具接触的接触端222,以及由传感器30感应的感应端223。所述传感器30设于所述感应端223的延长线上,使得插接杆221被下压后,感应端223与传感器30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得感应端223进入传感器30的感应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222为不锈钢接触端。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避免接触端222因为锈蚀磨损而影响对刀具的检测精度。所述接触端222和感应端223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套筒21的内径。由于接触端222和感应端223的直径均大于套筒21内径,使得检测杆22不会从套筒21中脱落,并且由于两端端部始终位于套筒21外部,从而限定了检测杆22的活动范围。所述接触端222到套筒21的距离D范围为4mm-12mm。在初始位置时,接触端222距离套筒21的范围为4mm-12mm,从而使得检测杆22被压到极限位置时,所述感应端223额外延伸出的距离为4mm-12mm。

本实施方式中,在初始位置时,接触端222到套筒21的距离D设为8mm,使得检测杆22被压到极限位置时,所述感应端223额外延伸出的距离为8mm;另外,可通过设置传感器30的位置,使其能够在特定范围内感应到感应端223,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整套设备的灵敏度;例如,当传感器30的距离足够近时,当感应端223被下压1mm,传感器30也能感应;当传感器30距离稍远时,感应端223被下压4mm以上才能被传感器30感应。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21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一圈凸台211。通过所述凸台211将套筒21卡固于所述支架10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23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检测杆22上。所述复位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筒21的内径,且套筒21底部的内径,即套筒21上靠近感应端223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复位弹簧的直径,从而避免了复位弹簧掉落出套筒21,影响其复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30为接近开关。当检测杆进入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接近开关就能无接触,无压力、无火花、迅速发出电气指令。所述传感器30的外部设有保护盒31。避免了传感器30受数控机床恶劣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了传感器3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0上还设有安装座11。通过安装座11将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数控机床上,使其与数控起床一体化,便于搬运和管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