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新型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026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新型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件折弯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新型折弯机。



背景技术:

传统折弯机一般都是对板件进行折弯,传统板件都是相对规则的折弯,例如传统的直线折弯,就是板件都是条形直线折弯,这种折弯方式都是传统折弯机能够实现的;但是现在太阳能安装架因为不同的安装方式,需要对安装支架进行梯形折弯,这种板块采用传统折弯机是不能直接实现的,在传统折弯后,再人工修正,这样很浪费人力物力,就需要一种新型的折弯机来改善这一生产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板件能够梯形折弯的折弯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新型折弯机,所述折弯机包括用于放置板件的折弯座,在折弯座上设有用于折弯的折弯槽,在折弯座正上方设有与折弯槽相适配用于折弯板件的折弯压块,所述折弯压块连接有动力部件,所述折弯机还包括用于对板件进行梯形折弯的支撑装置以及用于固定支撑装置的夹持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折弯座上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折弯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折弯组件转动的折弯板驱动电机,在折弯座上平行设有两个折弯组件。

所述折弯组件包括设置在折弯座上的安放孔,所述安放孔内设有折弯板转动轴,在折弯板转动轴外侧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折弯板。

所述折弯板下端面与折弯座上端面相贴合;所述折弯板均匀分布在折弯板转动轴上。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折弯板的夹持板,夹持板连接有用于对夹持板提供夹持力的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折弯板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深度不高于折弯板厚度。

所述折弯座上设有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包括设置在折弯座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折弯板的正下方,在限位槽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用于与复位弹簧相连接的安放座,安放座内设有用于放置滚珠的安放槽,在安放槽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折弯机还包括用于调控的调控系统,所述调控系统包括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接收检测模块信号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执行模块。

一种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新型折弯机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1)首先调试折弯机,检测折弯机是否运行正常,检测完毕后,通过折弯组件选择需要的折弯板与折弯槽相配合来实现对板件的梯形折弯;

(2)选择需要折弯的板件,先确定板件需要较大程度折弯的一端,也就是人为规定板件的过量折弯端和普通折弯端;

(3)步骤(2)完成后,首先确定板件第一次需要折弯的一侧,对于第一次板件需要折弯的一侧,把该侧板件需要过量折弯的过量折弯端放置在第一折弯板上并且侧面与第一夹持板相接触,同时把板件需要普通折弯的普通折弯端放置在折弯座上并且板件侧面与第二折弯板端部相接触,板件位置确定后,启动动力部件,推动折弯压块对板件进行梯形折弯;

(4)步骤(3)完成后,控制动力部件,把折弯压块抬离折弯座,并且把步骤(3)中被折弯的板件水平旋转180°用于对板件另一侧进行折弯操作,把旋转后板件需要过量折弯的过量折弯端放置在第二折弯板上并且使得板件靠近第二夹持板的侧面与第二夹持板端部相接触,再把板件需要普通折弯的普通折弯端放置在折弯座上并且板件侧面与第一折弯板端部相接触,板件位置确定后,启动动力部件,推动折弯压块对板件梯形折弯;

(5)步骤(4)完成后,对于一个板件的梯形折弯完成,后续需要对其他板件进行梯形折弯,重复步骤(2)-(4)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被折弯的板件。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折弯座,2、折弯槽,3、警示组件,4、夹持板,41、第一夹持板,42第二夹持板,43、固定槽,5、折弯板,51、第一折弯板,52、第二折弯板,6、折弯压块,7、折弯板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新型折弯机,折弯机包括用于放置板件的折弯座1,在折弯座1上设有用于折弯的折弯槽2,在折弯座1正上方设有与折弯槽2相适配用于折弯板5件的折弯压块6,折弯压块6连接有动力部件,折弯机还包括用于对板件进行梯形折弯的支撑装置以及用于固定支撑装置的夹持装置;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折弯座1上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折弯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折弯组件转动的折弯板5驱动电机,夹持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折弯板5的夹持板4,夹持板4连接有用于对夹持板4提供夹持力的夹持机构;首先折弯组件的设置是为了后期板件的梯形折弯,夹持板4以及夹持机构是为了固定折弯组件,同时这里的夹持板4还有一定的定位功能,因为后期板件折弯时板件的侧面需要和夹持板4相接触,所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板件位置的控制,进而方便后期板件折弯时尺寸的控制;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夹持机构这里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一些压力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夹持板4的固定,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中折弯板5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是确定折弯时的折弯板5,折弯板5要垂直于折弯槽2放置,夹持板4与折弯板5放置方向相同,折弯板5分为第一折弯板51和第二折弯板52,用于固定第一折弯板51的夹持板4称为第一夹持板41,用于固定第二折弯板52的夹持板4称为第二夹持板42,这里第一折弯板51和第二折弯板52平行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大于被折弯板5件的长度;为了不影响折弯板5对板件的放置以及折弯板5和夹持板4对板件的定位,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板4与折弯板5靠近折弯槽2的一端是不齐平的,一般都是夹持板4端部距离折弯槽2的距离大于折弯板5端部部距离折弯槽2的距离;操作时,先确定板件需要较大程度折弯的一端,也就是人为规定板件的过量折弯端和普通折弯端;这里过量折弯端就是板件折弯时,靠近这一端的板件被折弯的尺寸较大;确定完板件的过量折弯端和普通折弯端后,再确定板件第一次需要折弯的一侧,确定完成后对于板件第一次需要折弯的一侧,把该侧板件需要过量折弯的过量折弯端放置在第一折弯板51上并且侧面与第一夹持板41相接触,这里的侧面一般都是板件的拐角,同时把板件需要普通折弯的普通折弯端放置在折弯座1上并且板件侧面与第二折弯板52端部相接触,这里一般是第二折弯板52的拐角与板件侧面相接触,板件位置确定后,启动动力部件,推动折弯压块6对板件进行梯形折弯;这样板件一侧的折弯已经完成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板件另一侧的折弯,所以可以控制动力部件,把折弯压块6抬离折弯座1,并且上面被折弯的板件水平旋转180°,把旋转后的板件需要过量折弯的过量折弯端放置在第二折弯板52上并且使得板件靠近第二夹持板42的侧面与第二夹持板42端部相接触,这里的接触时板件的拐角与第二夹持板42端部相接触,再把板件需要普通折弯的普通折弯端放置在折弯座1上并且板件侧面与第一折弯板51端部相接触,这里是第一折弯板51拐角与板件侧面相接触,板件位置确定后,启动动力部件,推动折弯压块6对板件梯形折弯;通过以上操作流程,就可以实现对板件的梯形折弯,因为两次对板件的折弯,板件两端的被折弯量是变化的,所以可以实现板件的梯形折弯,这是传统折弯机不能直接实现的。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在折弯座1上平行设有两个折弯组件,每个折弯组件都包括设置在折弯座1上的安放孔,安放孔内设有折弯板转动轴7,在折弯板转动轴7外侧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折弯板5,折弯板5下端面与折弯座1上端面相贴合;所述折弯板5均匀分布在折弯板转动轴7上,根据使用的顺序不同,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折弯组件分别为第一折弯组件和第二折弯组件,第一折弯组件中折弯板转动轴7上的全部折弯板5都称为第一折弯板51,第二折弯组件中折弯板转动轴7上的全部折弯板5都称为第二折弯板52;但是折弯板转动轴7上设有多个第一折弯板51,但是这里多个第一折弯板51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这里多个第一折弯板51,各个第一折弯板51的厚度以及宽度相同,但是各个第一折弯板51的长度时不同的,这里长度时指最远离折弯板转动轴7的第一折弯板51端部到折弯板转动轴7的距离,对于各个第一折弯板51的长度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的,但是各个第一折弯板51的长度是不同的,同样的对于第二折弯组件中的第二折弯板52,各个第二折弯板52长度也是不同的,其余都是相同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我们在对板件折弯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第一折弯板51和不同长度的第二折弯板52,使得板件的梯形折弯是可以调节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板件不同的梯形折弯;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组件是可以转动的,可以根据需要转动折弯板转动轴,来进行相应折弯板的选择,进而实现对板件折弯的改变。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板4上设有用于放置折弯板5的固定槽43,固定槽43深度不高于折弯板5厚度,固定槽43可卡接在折弯板5上,固定槽43宽度和折弯板5宽度相同,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固定槽43深度不高于折弯板5厚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夹持板4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很好的固定折弯板5,避免了夹持板4与折弯座1接触,优化了固定效果;同时对于夹持板4端部距离折弯槽2的距离不小于折弯板5距离折弯槽2的距离。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折弯座1上设有警示组件3,警示组件3包括设置在折弯座1上的限位槽34,限位槽34设置在折弯板5的正下方,在限位槽34内设有复位弹簧33,复位弹簧33连接有检测部,检测部包括用于与复位弹簧33相连接的安放座32,安放座32内设有用于放置滚珠31的安放槽,在安放槽内设有滚珠31,滚珠3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这里压力传感器是用于识别折弯板5是否被夹持板4夹紧的;当压力传感器受力小于设定值后,压力传感器35传递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单片机采用pic系列单片机,控制模块接收压力传感器35信号,控制模块识别判断,控制模块控制执行模块,这里执行模块可以是警示灯,控制模块控制警示灯亮起,实现对操作者警示,来提醒操作者折弯板5没有固定牢靠,需要调整。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折弯机还包括调控系统,调控系统包括用于检测的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接收检测模块信号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有执行模块,检测模块采用角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单片机采用pic系列单片机,执行模块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电机和气缸,对于压力传感器适用于检测折弯板5是否被夹持装置所夹紧,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折弯板5对其施加的压力,压力传感器把压力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识别判断,当压力传感器受力小于设定值时,控制模块控制警示灯亮起,用于提醒操作者,折弯板5未固定牢靠,不利于生产,需要调节。

一种用于板件梯形折弯的新型折弯机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括:

(1)首先调试折弯机,检测折弯机是否运行正常,检测完毕后,通过折弯组件选择需要的折弯板5与折弯槽2相配合来实现对板件的梯形折弯;

(2)选择需要折弯的板件,先确定板件需要较大程度折弯的一端,也就是人为规定板件的过量折弯端和普通折弯端;

(3)步骤(2)完成后,首先确定板件第一次需要折弯的一侧,对于第一次板件需要折弯的一侧,把该侧板件需要过量折弯的过量折弯端放置在第一折弯板51上并且侧面与第一夹持板41相接触,同时把板件需要普通折弯的普通折弯端放置在折弯座1上并且板件侧面与第二折弯板52端部相接触,板件位置确定后,启动动力部件,推动折弯压块6对板件进行梯形折弯;

(4)步骤(3)完成后,控制动力部件,把折弯压块6抬离折弯座1,并且把步骤(3)中被折弯的板件水平旋转180°用于对板件另一侧进行折弯操作,把旋转后板件需要过量折弯的过量折弯端放置在第二折弯板52上并且使得板件靠近第二夹持板42的侧面与第二夹持板42端部相接触,再把板件需要普通折弯的普通折弯端放置在折弯座1上并且板件侧面与第一折弯板51端部相接触,板件位置确定后,启动动力部件,推动折弯压块6对板件梯形折弯;

(5)步骤(4)完成后,对于一个板件的梯形折弯完成,后续需要对其他板件进行梯形折弯,重复步骤(2)-(4)即可。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折弯机还包括用于送料的送料装置,送料装置包括送料机构,送料机构通过第一调节部连接有夹持组件11,夹持组件11连接有第二调节部,送料机构包括与折弯座1相连接的连接板,在连接板远离折弯座1的一端上设有转动部,转动部包括设置在折弯座1上的转动套筒9,在转动套筒9上设有转向轴,转向轴通过轴承与转动套筒9相连接,在转动轴10外侧面上设有二个以上的连接臂12,第一调节部包括用于与连接臂12相连接的第一过渡杆114,第一过渡杆114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推动气缸连接有第一调节电机134,所以第一调节电机134通过第二过渡杆133与夹持组件11相连接,夹持组件11包括与第二过渡杆133相连接用于夹持板4件的夹子,夹子包括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交叉分布,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通过调节转动臂相连接,调节转动臂与第二过渡杆133连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第一夹持臂113与第二夹持臂112之间设有用于夹紧的夹紧弹簧111;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远离送料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二调节部相连接,第二调节部包括设置第一夹持臂113上的主动调节部和设置在第二调节臂上的辅助调节部,主动调节部包括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臂113上的第一转动轴11910,第一转动轴11910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固定板件的上吸盘120;辅助调节部包括一端连接在第二夹持臂112上的第二转动轴12110,第二转动轴12110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固定板件的下吸盘122;第一转动轴11910上连接有驱动杆118,驱动杆118上设有传动齿轮117,传动齿轮117连接有驱动齿轮116,驱动齿轮116连接有微型双向电机115;这里送料装置的设置是方便使用者装填板件,提高板件折弯效率,也避免了人工折弯时,减少人工手持板件人手容易被压伤的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轴10上设有多个连接臂12,连接臂12中的一个在进行板料的折弯加工,另外的连接臂12可以用来装填需要的板件或者卸载加工完成后的板件,这使得在一个板件加工时,还不影响另外的板件装填,有利于提高板件折弯效率;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轴10连接有转动驱动电机8,电机驱动转动轴10转动,转动轴10带动与转动轴10相连接的连接臂12转动,通过连接臂12的转动,可以把连接臂12相连接的夹子移动到板件折弯的工作位置上,当夹子夹有板件到达板件折弯工位上,电机停止转动,可以对板件进行折弯,对于不处于折弯座1工作位置上的夹子,可以装填新的需要折弯的板件;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子就是生活中的弹簧夹,夹子包括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交叉分布,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通过调节转动臂相连接,调节转动臂与第二过渡杆133连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第一夹持臂113与第二夹持臂112之间设有用于夹紧的夹紧弹簧111;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远离送料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二调节部相连接,这里的调节转动臂就是相当于传统夹子上的定位销,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是绕着调节转动臂转动的,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交叉放置,同时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处于调节转动臂一侧的端部通过夹紧弹簧111相连接,对于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另一端通过第二调节部相连接,夹紧弹簧111的使用是用于夹子对板件提供夹持力,第二调节部是用于为板件提供转动力;使用时:对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同侧的一端施加外力,使得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绕着调节转动臂121转动,实现把需要折弯的板件安放在第一夹持臂113和第二夹持臂112另一侧两夹持臂中间即可,撤销外力,在夹紧弹簧111的作用下,实现夹子对板件的夹紧;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第一调节部,第一调节部包括用于与连接臂12相连接的第一过渡杆114,第一过渡杆114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推动气缸连接有第一调节电机134,所以第一调节电机134通过第二过渡杆133与夹持组件11相连接,第一推进气缸132可以实现板件的进给,实现板件折弯时,板件侧面与夹持板4端面或者折弯板5端部相接触,同时对于第一调节电机134的设置,使得板件能够一端放置在折弯板5上,另一端放置在折弯座1上,因为第一调节电机134可以驱动板件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实现板件一端高一端低,继而实现板件分别放置在折弯板5或者折弯座1上;同时为了实现板件两侧都进行折弯的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了第二调节部的设置,第二调节部的设置方便调节板件的位置,第二调节部中吸盘的设置可以方便主动调节部和辅助调节部对板件的固定,在通过微型双向电机115的驱动,微型双向电机115带动驱动齿轮116转动,驱动齿轮116再带动传动齿轮117进行转动,进而实现板件在水平面上的转动,这里旋转的角度以及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这里对角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角度传感器进行确定;作为优选的,因为本实用新型中有多个角度需要控制,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设有角度传感器,例如吸盘上设有用于控制板件水平转动角度的第一角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一调节电机134上的板件在竖直平面上转动的第二角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都是实时向控制模块传递信号,控制模块实时判断,进而控制相应驱动部件的转动,同时对于连接臂12在转动轴上上转动的角度,这里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来进行控制,位置传感器用来识别夹持有板件的夹子是否到达折弯座1上的工作平面来进行转动轴转动的控制,位置传感器识别到夹子到达设定位置后,位置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来控制执行模块进行确定,这里的执行模块就是用来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电机,以上传感器的设置就是为了更为精确的控制送料装置的运行,当然不设置也是没有问题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送料装置上的连接臂12是倾斜设置的,夹子运动是再做圆周运动,夹子运动平面不低于折弯座1的上端面,所以为了解决板件上下位置难确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调节部中的第一过渡杆114可以更换为第二推进气缸131或者第一过渡杆114通过第二推进气缸131与连接臂12相连接,目的是为了能够控制夹子的上下移动,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推进气缸132是用于夹子在图1中的左右移动,第二推进气缸131的设置是用于夹子在图1中的上下移动,第一调节气缸是垂直与图1所在平面旋转运动,所以当第一调节部可以很好的对夹子位置进行调节,也就是板件位置进行调节;对于第二调节部分为主动调节部和辅助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包括设置第一夹持臂113上的主动调节部和设置在第二调节臂上的辅助调节部,主动调节部包括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臂113上的第一转动轴119,第一转动轴119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固定板件的上吸盘120;辅助调节部包括一端连接在第二夹持臂112上的第二转动轴121,第二转动轴121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固定板件的下吸盘122;第一转动轴119上连接有驱动杆118,驱动杆118上设有传动齿轮117,传动齿轮117连接有驱动齿轮116,驱动齿轮116连接有微型双向电机115,上吸盘120和下吸盘122可以实现对板件的固定,第一转动轴119和第二转动轴121可以不影响板件的转动,驱动杆118,传动齿轮117,驱动齿轮116可以用来传递动力,来实现板件的旋转,第二调节部的设置是为了调节板件的折弯量,本实用新型中板件梯形折弯就是通过板件两端的折弯量不同来实现的,而第二调节部的设置就是实现板件被折弯量的不同,也就是倾斜放置,进而实现对板件的梯形折弯。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后期板件被折弯时板件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力,所以为了避免送料装置影响板件的下移,这里夹子与第二过渡杆133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这里的连接方式和传统座椅的连接梯形教室内的折叠座椅是相似的,这是一个公知的技术,但是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得到很好的使用效果,当夹子受到外力后,夹子可以绕着第二过渡杆133转动,当外力消失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夹子在第二过渡杆133上的回位,进而不影响夹子对下次板件的折弯。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